西西河

主题:古代中国人的衣食问题 -- 晨枫

共:💬137 🌺8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多半和中国本身是个农耕社会有关

          李约瑟的《剑桥中国史》中曾经提到,中国北部边境实际上是年降水量12英寸的分界线。低于这个降水量,农作物无法生长,而从后方运粮的巨大开销是任何王朝都无法负担的。这个论点虽然不能断言一定对,确实有可取之处。秦汉征匈奴,汉武帝开发西南,隋唐出击朝鲜,沈括的《梦溪笔谈》中都有后方运粮开销巨大的记载。至于中国并未崩溃,中国这个农耕文化要求对水利设施等进行统一管理,例如秦修郑国渠,四百平方公里,没有个强大统一的政权进行管理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持续了两千年,统一管理的理念已经根深蒂固,统一管理的经验恐怕也是车载斗量了。一时战败也不会猝然四分五裂。不会简单死于瘟疫,这个让我想起司马辽太郎对日本人说过的话。他说如果你不懂得什么是中国,就记住中国就是美国。这个意思是什么,中国和美国一样都是文化立国,而不是血统立国。中国历史上融合了多少南北少数民族可不是一两天能数得过来的。融合了各种血统的民族恐怕是不容易简单地为一种疾病击倒。

        • 家园 那个“彘”该怎么念

          音 zhi4(质)

          • 家园 现在关中的岐山人还给猪叫zhi(彘)?.

            骂起人来,初次听的一定不知道啥意思.\"你个zhi\".

            至于让他写zhi字,多半可能还是写成猪把。

            鸿门宴里有樊哙吃生彘,还出现在史记吕后那里,变态的恶妇人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

          • 家园 谢谢

            洋人都说中文难学,我这个中国人也学得这个德性,真难为洋人了。

            还有一疑:古时候人们没有翻译,不学外语,像张骞出使西域,说话问题怎么办呢?谁来当翻译?谁知道他们翻得对不对?这一路要带多少翻译?

            • 谢谢
              家园 这个字鸿门宴里出现过

              樊哙发飚了,闯到宴会上去,项羽就赏了他一块“生彘肩”,樊哙就用盾牌当菜板,用佩刀切着吃了。

            • 谢谢
              家园 关于翻译

              张骞可以借助匈奴人啊,匈奴人和汉人、西域人都有密切往来,找个翻译应该是可以的——实际上草原丝绸之路的开通比张骞通西域早得多,商朝内地就有大量和田玉了,应该都是通过草原运来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