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仓颉造字”续说 -- 猫元帅

共:💬8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整理】“仓颉造字”续说

    《淮南子》只是神化了仓颉造字本身,而到了东汉王充《论衡》里就开始神化仓颉本人了。

    王充说得很简单:“仓颉四目,为黄帝史”。可就是这短短八个字,就把仓颉从人变成了神。大概他认为仓颉能够从别人认为很平常的“龟文鸟迹”“配聚而成字体”,一定具有非凡的眼力,所以就发挥了一下想象力,给他加了两只“慧眼”。

    仓颉既然是神,就有资格做“王”。宋朝时,京师里各个衙门专事文案工作的胥吏,每年秋天都要凑钱举办赛神会来祭祀仓颉,奉他为“仓王”。从此,仓颉正式进入天宫诸神的行列。

    其实现在大家都知道,文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文字的产生是多源的,不可能是一个人造出来的。现在所能认定的最早的文字是出土于半坡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址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现在共发现这类符号88个,这些符号可以看作“抽象系统”,郭沫若称其为“指事系统”。另外还有一些图案符号,可以看作“具象系统”,郭沫若称为“象形系统”。两个系统并行发展,最后还是抽象系统占了优势,最后产生了汉字特有的“以形表意”的特征。所谓“不象形的象形字”。

    幸亏汉字抽象了,否则难逃埃及象形文字和玛雅文字的命运。可以想象,纯象形文字的缺点十分明显,第一、复杂。第二、难以统一。第三、表意有限。比如我想写一个“虎”字,画出虎的特征恐怕不是每个人都行的,万一别人以为是猫呢?再有,我写“树”,可能和你写的“树”就不一样,互不认识怎么办? 要是说“想”之类的词怎么办?抽象化以后,文字变得好认好记了,能表达的事物多了,文明也就延续下来了。

    还有个问题,文字的产生既然是多源的,那么很可能不同部落的文字不同,这对于交流和统治是不利的。因此我倾向于认为仓颉是统一文字的人,就象秦代“罢六国文不与秦同者”,是个李斯式的人物。当然 其范围是很小的,可能只在黄帝部落及其周围使用。但是各方的臣属部落送到黄帝部落的“公文”都要用这种字,有官方文字的意味。所以后人单单记住了他。

    小知识:“紫毫”:相传宣城石上有老兔,食竹饮泉生紫毫,故名紫毫笔,其价贵如金。(我有一支笔,号称紫毫,可我觉得象猫毛。我觉得古代的紫毫不定是什么做的呢。)

    小问题:何谓“笔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