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反过来看: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自己的扩张性排他性的宗教来? -- 故园湾里

共:💬98 🌺8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其实你能举出几个扩张性排他性的宗教出来

      如果不把同源的基督教和真主教计算在内的话。连犹太教都谈不上是扩张性的。

      • 家园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同宗这个

        实在太新鲜了,我只听说过基督教和犹太教同宗的……

        这个问题我很为难,因为老实说,在西方有了一个基督教,再加一个伊斯兰教之后,其他的宗教是否还有生存空间就很难说了。以至于我的确是不知道欧美目前还有什么独立于这两大宗教之外的宗教。

        • 家园 圣经与可兰经的相似之处

          圣经与可兰经的相似之处

          共同的源头

          关键词(Tags): #可兰经#圣经#共同的源头
          • 家园 如果是这样,那真什么都结了

            原来不是我们中国人太宽容,本来就是那一位太独断专行。那一位独断专行也就算了,偏偏喜欢玩copy不走样,结果到后来自己的门徒为了不知道谁copy走了样or同时走了样都要打圣战,……

        • 家园 是同宗的,血缘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亚伯拉罕的后代

          犹太教只有旧约,基督教继承了旧约又发展出了新约,伊斯兰教的可兰经前面的创世纪部分应该和旧约圣经一样。

          倒是西洋罗马人信了基督教像是接受了外来的宗教。

          • 家园 是的,基督教在罗马人眼里是神秘的东方宗教。君士坦丁大帝

            与基督教合作来谋求社会稳定,而之前的罗马君主都是镇压的。

            基督教不是罗马原生宗教,希腊、罗马都多神,而基督教是唯一神。

            • 家园 君士坦丁大帝

              在当今基督教徒眼里,君士坦丁大帝是异教徒之黑暗过去走向觉悟文明之基督时代的中介。人们接受的历史中,充斥着谬见。君士坦丁大帝与他的父亲一样善待基督教徒,这是确凿的史实。

                君士坦丁大帝不仅是将基督教带到罗马的第一人,还是国教拜日教(“无敌的太阳”)的主教。如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中所讲,拜日教遵奉的是太阳崇拜。那时候,罗马还盛行另外一种太阳崇拜——光明教【崇拜光明与智慧主神米特拉的玄秘宗教,公元前百年始流行于罗马帝国意大利等行省。米特拉源于公元前7世纪波斯先哲琐罗亚斯德的二元神拜火教——他杀死神牛剖腹,里面生出益于人类的一切生物。从波斯帝国塞留斯王时代,到后来的希腊军事首领,都将米特拉同化成太阳神。】。它还倡导灵魂长在、末日审判和死而复活的信仰。拜日教和光明教和基督教一样都是单神教。源于叙利亚的拜日教约在100年前传入罗马。君士坦丁看到一个绝妙的机会将三教结合,达到了他认为是自己成功关键的政治和宗教的统一。顺遂其愿的是,拜日教、光明教和基督教在多方面观点相似,易于融为一体。

                在君士坦丁生活的时代,政治成功产生于宗教虔诚。因而,除了君士坦丁大帝对基督教的不容置疑的虔诚外,他支持宗教也基于实用的考虑。罗马的基督教徒人数在增长,君士坦丁把他们视为一种有力支援,借以赢得阻碍他的姻兄加对手、马克森提登上皇位的斗争。公元312年,当君士坦丁大帝在罗马城外米尔凡桥一战中击败敌手时,问题得到解决。据4世纪恺撒利亚的历史学家优西比乌斯主教说,君士坦丁大帝在战前见过“灵幻之相”,他看到天上有一具闪光的十字架,铭刻着“执此标记,征战凯旋”。我们都听说过,君士坦丁大帝当即命令将代表基督教名字的希腊字母“ChiRho”刻绘在战士们的盾牌上。由于这一灵见,他的胜利象征了基督教击败异教。君士坦丁大帝自此成为西方的皇帝,与东方的李锡尼联手共治。他首先做的事之一,是派人弄来把耶稣钉上十字架的那些钉子,将其中的一枚镶在自己的皇冠上。战胜马克森提后不久,他与李锡尼会面并且签订“米兰敕令”,双方同意宽容基督教徒,归还他们以前被查抄没收的财产。君士坦丁接下去又击败了李锡尼,将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即当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到公元313年,他已将拉特兰宫殿捐赠给罗马主教,在那里修建了一座大教堂。

                从这一刻起,基督教开始为人接受。反传统而行,君士坦丁大帝选用自己的官员西尔维斯特担任下届教皇,而皇帝选任教皇由此形成惯例。这一刻还标志着对基督教徒迫害的终结。他们现在可以公开生活和自由信仰。不过,许多人觉得如此富庶的生活环境与基督的教诲背道而驰,教会已经严重偏离正轨。因此有人觉得,基督教已经成了为君士坦丁大帝保障胜局的牺牲品。似乎让他们自信怀疑有理,君士坦丁大帝宣告基督教上帝是他的赞佑之主,从而确立了自己的神圣地位。融会拜日教、光明教、基督教和来自叙利亚以及波斯的一些因素,君士坦丁大帝创立了“宇内一统”(天主教“Catholic”一词的本义)的混合宗教。

                他的灵见,实际上发生在异教神——拜日教的日神庙中。而他此前不久已经接受了拜日教米尔凡桥之战胜利后,君士坦丁凯旋门在罗马建立,陈述此次获胜靠的是神灵的干预,但所指的神灵不是基督教上帝,而是拜日教的太阳神。

                据历史学家优西比乌斯所述,即使不是耶稣真正裔传、也是他家庭成员后代的狄斯波塞尼教派,于公元318年派遣使团谒见教皇西尔维斯特。使团要求:教皇赐封他们各种各样的教会职衔,他们在耶路撒冷的教会应该被尊为母会,罗马的教会则要继续向他们供奉资金。教皇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声言拯救是君士坦丁大帝的责任,与耶稣基督无关。这样的冷遇是最后一次,拿撒勒人【Nazareth是耶稣幼年生长的地方,被尊为他的故居,耶稣基督也被曾称作“拿撒勒人”。狄斯波塞尼是拿撒勒的基督教会,后日成为“新教”即“抗罗宗”的一派。】再也没与罗马教会有过联系,而罗马教会从那时起致力追随保罗教义派的传统。

                公元321年,君士坦丁大帝宣布法庭不得再于犹太安息日(星期六)关闭,改为星期日即“太阳日”休庭。这样一来,基督教徒们将休息日从星期六改为星期天,加大了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的距离。另外在此之前,基督出生日传统上定于1月6日。在欧洲某些地区,这一天仍被敬奉为“国王日”。然而,基督教却采纳拜日教和光明教12月25日的节日,来代替传统的耶稣基督出生日。该节庆祝太阳的重生、白昼的逐日加长和太阳对世界的影响。教内各派由此同庆一个节日。光明教徒们也奉认基督教的其他重要信条,诸如死后复生和灵魂常在。让耶稣基督代表太阳神并同时四处兴建基督教堂,实乃权宜之计。同时建造的许多拜日教塑像,举止宛如君士坦丁。通过自我树立,君士坦丁大帝有效地贬降了耶稣的地位。

                如此便使圣诞日受到操弄。复活节的日期体系,却一直等到了公元325年“尼西亚会议”投票决议,才定为北半球春分(3月21日)后、紧随第一个满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与会者无法商定准确日期。该基督教节日取代了旧的异教节日——“伊斯特丽”节(Eastre)。Eastre是这些异教徒们崇奉的春天女神,也成为我们所用女性荷尔蒙“estrogen”一词的本源。

                尼西亚会议是基督教会第一次大联合的会议,开会的地点古尼西亚就是当今土耳其的伊兹尼克。丹·布朗忽视了这次集会的主要成因:消除异端邪说问题,这问题由阿里乌派引发,因为他们认为基督没有神性,只是肉体凡胎。会议亦投票做出决议:基督是神而不是人。这对君士坦丁大帝坚定不移的统一目标具有特殊意义,因为耶稣基督的神性使之与太阳神直接关联。在新的组合中,耶稣基督成为太阳神的人间代表,这足以对付那些尴尬难解的疑问。教皇西尔维斯特没有到会,但派出了代表。君士坦丁大帝亲自下令放逐阿里乌,借此强调他对教会事务的主控权。

                保罗教派的基督徒们依旧期盼着他们的弥赛亚的再次降临,为此君士坦丁大帝必须做出对策。以耶稣基督没有完成把罗马人逐出耶路撒冷的使命为中心,君士坦丁大帝开始播撒怀疑基督本非弥赛亚的种子。他指出,使基督教得到接受的不是耶稣基督,而是君士坦丁大帝。如此请问,真的弥赛亚舍他其谁?依旧认为耶稣基督为弥赛亚的那些基督徒,因持遭受否定的观点被划归成异教徒。

                必须理解的是,身为虔诚犹太人的耶稣,对建立一种与犹太信仰分庭抗礼之新型宗教的想法,应当会缩身退步并将其斥为邪念。在第七章有关耶稣基督的史实与虚构的论述中,我们将会看到耶稣离世25年后,他的兄弟雅各与保罗之间发生的分裂。

                为保持现状,君士坦丁下令销毁一切与新宗教相冲突的东西,包括异教徒作家有关耶稣基督的撰述,甚至还包括那些对如何重写历史缺乏“先见”的基督教徒作家的有关作品。这项工作进行得既富有热忱又有效率,基督教的全部文献——尤其是罗马所藏的——消失殆尽,为新编之作留出空位。公元331年,君士坦丁大帝抓住时机涂改历史,下令重新编撰《新约》。作家们可以自由地写他们的雇主认为合适的东西。

                这意味着,我们今天读到的《新约》,是在4世纪经过政治扭曲而重写的,其目的是让君士坦丁大帝称心如意。这好比一个美国总统,为了符合他的政治日程叫人重写莎士比亚一样。

              <Da Vinci Code Decoded>, 马丁·伦恩

                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

              关键词(Tags): #君士坦丁大帝
    • 家园 花。一点浅见,中国人自认是龙的传人,已经是天神的后代

      其他种族或宗教,凡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的,都可以被接纳为龙的传人,都找到了正宗。

    • 家园 不错。继续思考啊

      感觉还能牵出来很多东西的

    • 家园 唐律中的化外人原则

      看唐代杂记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一则小的轶事,说当时长安洛阳各地都有很多外来人口和信仰,也有彼此矛盾诉诸官衙的。结果当地官员能够很好地根据他们信仰的宗教里的规则来判定是非胜负,双方都很服气。这件事我已经忘记了来历出处,尽可不信;但儒教对其他宗教的包容性而不是排他性,即使不从这件事、也还是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的。

      同国籍的外国人在大唐犯罪按照其所属国法律处理,这是属人原则。如果是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在大唐犯罪,按照大唐法律处罚,是属地原则。

      儒教不是教,教从开始总是为人们解决人从哪里来的问题,总有神灵。儒教却是世俗的,孔夫子再大也大不过上天在人间的代表-天子。

      中国向来信奉祖先崇拜,这就是中国排他性的占统治地位的信仰。我们已经跳出宗教之外了呀,所以才很包容。说包容其实也有底线的,中国那么长的历史,能存在下来的外来宗教哪一个能真正挑战祖先崇拜的?

      至于为什么外来的扩张性的宗教会招致国人不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挑战了我们的祖先崇拜,我们的祖先就是神呀,这还能不着急?

      补充一点:中国是没有祭司阶级的,宗教的政治地位天生不足,只能为世俗利用,万一有了一点力量有了一点钱,世俗是要想法拿去的。

      西方呢,有权的教会想要更多的钱、土地等等,然后就只有扩张啦。

      • 家园 用祖先崇拜是可以

        不过问题就变成了,为什么只有在中国发展出来如此坚定的祖先崇拜并一直延续下来呢?——唉唉这个问题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啊。

        另外我也觉得儒家学说不是宗教,但是这个问题现在学术界尚在讨论。并且儒家学说横竖也没有强烈扩张性、排他性,就是算进来也无伤大雅。

        包容性有个底限是不错啦,但是相对“万物非主,唯有真主”和“不可信仰耶和华以外的神”来说,儒家的包容性已经是虚怀若谷放任自流了。

        好吧,跟着上贴修改~

        中国现在没有祭司阶级,不错。但是中国并不是从来都没有祭司阶级的。在夏商周那个年代,祭司还是很值钱的,专门有个称呼叫做“贞人”,负责就王的询问占卜并解读天意,连王后生孩子都要问问顺不顺利(妇好)。可是到了后期,贞人的地位逐渐下降,王有时就自己披挂上阵去问老天的意思了,而且问的事情也越来越少。在那样有利的地位上的贞人,为什么没有象其他宗教信仰里的祭司们一样长久保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呢?

        感谢飞马萧关于属人、属地原则的科普,顺带感叹一下,唐朝官员那时候就要学国际法了啊……

        • 家园 儒家学说是伦理。

          儒家学说不是宗教

        • 家园 不,贞人不是西方意义的祭司。打个不当的比方,算命先生再受人

          尊重也不会成为一独立阶级。中国夜观星相的宗师很多,老是告诉皇上吉祥与否,可他能作为一个阶级左右政局吗?

          如果说中国有祭司,那就是皇上大人。皇上为什么要让人有机会凌驾自己之上呢?这不是给自己下绊子嘛。

          • 家园 那就请给出贞人和西方意义上的祭司的异同吧

            算命先生地位是不高,但那已经是后来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比如帝乙的算命先生和帝乙说啊呀不好了,老天说他怒气槽满了过几天某某地要发水灾,要贡献多少牛羊牺牲才能让他发泄一下,他的这个花招会不会起到效果?我们知道就算在现在碰到这样的事情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会着了道的(警视节目经常放),帝乙同学是因为什么缘故so cool地根本不理他呢?如果这样的情况一直坚持下来,中国是会产生祭司阶级如同印度的婆罗门的。但是中国没有,甚至到了现在算命先生还要被拿出来揶揄一下。为什么呢?

            另外西方意义上的祭司,也请以古代的祭司来说明。神父牧师阿訇这种已经太现代化了。

            • 家园 巫师,是祭司的前身,都负责向人类的先辈解释很多自然现象。

              因为这个职责,他们的地位很高,且最早脱离劳动。他们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因为文化、技术的进步靠他们的总结与发展),权力扩展到社会管理领域。这必然与后来的部族首领发生了权力上和财富上的冲突。所以,权力被限制在宗教领域。

              这里有个问题,如果祭司是做为一个阶级存在的,那么才会有权力的争夺。如果没有形成阶级,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

              中国的历史没有产生过祭司阶级,这是史学界的公认。没有历史资料向我们表明有祭司或称占卜者掌握了世俗的权力。提起我们的夏商,很明显,世俗首领才是领袖,占卜者只是服务者。占卜者掌握不了世俗权力,说明世俗首领始终控制着权力,夏商时神权天授的理论就确定了,西周时皇帝自称天子。

              名分已定,皇帝身兼着宗教领袖和世俗领袖两大身份。占卜、算命只能服务于他们,取得不了权力。他们对皇帝的指点只能成为个案,只能做参考。他自己想当皇帝那是不可能的,要皇帝当傀儡,有可行性,成功的?好象在大一统王朝里没有。

              当占卜者在中国形成不了阶级而只能以个人名义存在时,是发展不起像西方进入阶级分化时期产生的祭祀阶级的。如果对为什么没有形成阶级有疑问,那我只能这么说,我没看到历史学家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解释,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在中国世俗首领很早就夺取了占卜权,或是他以占卜者的身份夺取了世俗权,从而遏止了祭司作为阶级的出现。而在西方,祭司产生在世俗领导着之前,他就有从容发展成阶级的可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