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长城有战略防御功能吗?有感长城入选“世界新七大奇迹” -- 青草蛇

共:💬209 🌺662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说的这些问题没长城更突出。

                有长城还能多几天时间。

                修长城就是为了对付运动战,第一不让你那及顺当地过来,能过来也尽量不让你马过来,马能过来也尽量让你过少些。游牧民族离开了马优势就不复存在。

                袭扰的游牧民族一般不会只派一支精兵,往往是整个部落一起行动,其中甚至有拖家带口的,有马行动很快,没马还不如农民兵。

                同时内地并不是只守长城一线,长城只是前哨阵地。小的袭扰可以靠长城挡住,大的袭扰长城不一定能挡住,但后方城镇同样有城墙。长城的阻滞加上城墙防守时间一般都能等到后方支援。到了赌国运的大规模战争只能靠后方的主力和全国动员,这时长城能起到一定的争取时间的作用。

                哪个朝代也不可能把防守的希望全放在长城上,长城只起到改善防守的作用。

                一般来说,从关口间长城上能过来的兵力不足以对内地大规模进攻,只能从后方包围关口以阻绝援兵。要大规模进攻一定要先拿下关口,这就要耗不少时间。

            • 家园 纸上谈兵的典型
    • 家园 这要考虑时代因素。

        长城的主要目的是挡住游牧民族的马,要不为什么不在南方修长城?

        冷兵器时代,据墙而守可以用较少的兵力,只要用少数兵力守住关口,山上的墙挡住马。游牧民族只要不能占领关口,从关间的墙爬过也没了机动性的优势。否则用步兵对付机动性好的骑兵用用几倍兵力也无济于事,等你集中了兵力骑兵早不知到哪去了。

        当然长城只能对付小股骑兵的袭扰,而那时的每到秋天马肥的时候就会有大量游牧民族进关袭扰,就有点象海边的倭寇,不占地盘,来去如风,抢一把就跑,不可能在每个小城镇、村庄都驻兵防备。长城就是对付这种袭扰的最好办法。各国都有长短大小不一的城墙、围子也同样是为了对付这类袭扰。

        当然到了外敌为了占地为目标发动大规模战争时,长墙也就只能起到争取时间的作用。

        在冷兵器和热兵器的早期,不要说连级,就是营级、团级也很难攻破较少兵力防守的城池。长城也不是全部一线防守,实际上是点线结合。关口有较高的四面防守的城墙,山上和荒野才是一线,重要地区还不止一线。

        总之,长城是和平时期可防大股土匪和小规模冲突,大战时可迟滞,争取时间让后方做好战争准备。

      • 家园 既然长城挺有用,游牧民族是怎么突破长城的?汉武唐宗为何不用这招儿

        欢迎逆向思维,可以自己先驳一下自己。

        另外,

        如果是山地长城,沿线有多少关隘要守?几百,几千?是个沟都得守吧?山洪冲刷,沟底的长城维护也很困难吧?

        如果是平原、高原长城,在后勤允许的情况下,在人迹罕至地区,一条几百公里的土墙平时能驻守几人?突破这种土墙很难吗?请考虑一下自然风化和流沙的影响,想一下那些早已湮没的城墙,它们可不是这几十年才消失的。

        • 家园 各个时期有所不同。

            内地王朝有强势的时候也有弱势的时候,游牧民族也一样。

            汉朝主动出击的办法耗费很大,后来的由强转弱与此也有关系。唐朝本身就是多民族溶合的时候,据说李家还有一半突厥血统。中后期还给个安禄山闹个天翻地复,不过长墙对安禄山这样的事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各个朝代对修墙还是养兵肯定都不会是随便选择的,当然最后的选择不一定是当时最佳的,但肯定是经过权衡的,也不会只为了好看或留个纪念而修。

            山地能过较大批军马的路口还真不太多,数数有多少叫“口”的地方就知道了。山地长墙基本上是沿山脊修,基本不经过小山沟,经过的大山沟基本上都是“口”,再大的山沟叫“关”。

            有了长城就可以守点不是守线,各口、关都有常备军,口、关之间的线顶多是廵逻,平时爬过几个人也无关紧要。如果有大批人马拆城也要一定时间,那时没什么炸药和工程机械,就是明朝也没多少炸药,巡逻来得及发现。

            大战时突破中间的线当然很容易,但要能过大批兵马还是要比没墙耗的时间要多。

            当年罗马那么强势,还在英格兰中部修过一条长城,同样也是为了阻拦英格兰北部的“化外民族”。

        • 家园 中原政权控制长城的历史接近800年,游牧民族突破几次啊

          秦,汉就不说了。

          不要和我说西晋灭亡是长城没守住

          明代,是长城最出丑的朝代,可仍旧在大多数时间挡住了北方游牧民族。

          汉武帝是先修善长城,再以长城为基础向北进军

          现在说回不修长城的唐,不修长城是唐太宗的失误

          如果唐代如同汉代一样沿北边筑起长城,那河东、范阳、平卢三镇就不用驻守那么多的军队,安禄山造反的力量就会小得多

          • 家园 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就是文化太落后了,否则年年灭中原

            明朝时,好象有个皇帝都被人抓走,北京也被围过

            汉武就是放弃了消极防御,积极进攻,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为目的,才灭了匈奴。

            唐太宗当上天可汗,与长城毫无关系,这你也说了。

            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就是文化太落后了,否则年年灭中原。他们早期连个国家的形式都没有,很多都没文字,或文字创建很晚,平时找个定居点都挺难。表面上也建个什么国,有个什么皇帝,但本质上还象个大部落,国王象个大酋长。在经济水平、社会组织和文化教育等方面,比中原落后多了。

            那些游牧民族就是太缺乏组织了,才象一堆乌合之众,平时没个真管事的皇帝,大家乱搞一气,浑浑噩噩混世界。等某天忽然间出了个英才人物,“一代天骄”,就立马能把中原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面对中原的所谓军事防御战略,他们缺的不是战略优势,而是脑子比较明白事的领袖。除非碰到汉武帝,唐太宗,清圣祖那样比较特别,喜欢主动出击的人,他们基本上不惧中原,在军事上只要能组织起来,就能横扫中原。年年灭中原并不是个神话。

            五胡都能乱华,何况大辽大金蒙古帝国。几万,几十万人的“落后”小国,能把几千万人口的“先进”帝国灭亡很多次,就已经说明依托于长城的传统军事战略有问题,有严重的问题。反之,历史上中原王朝能够开疆拓土的年代,都是抛弃了长城防御。

            • 家园 你到底想说什么

              明朝时,好象有个皇帝都被人抓走,北京也被围过

              那一次就是因为不具备主动出击的实力贸然跑到长城外面去,才被抓住啊。

              而后的北京保卫战恰恰是依托长城防御进行的。注意:北京不在长城里面,而是长城上的一个要塞

              汉武就是放弃了消极防御,积极进攻,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为目的,才灭了匈奴

              汉武帝的积极进攻是以长城为据点进行的。你可以看一下李广的战斗履历:雁门,上郡,代郡,右北平,全在长城一线,卫青霍去病每次出击,都是从长城出发。而修养时则是以长城为掩护。李陵回撤时,也是希望退回长城以内,只不过当时没办到

              等某天忽然间出了个英才人物,“一代天骄”,就立马能把中原打得一佛出世

              我仔细想了想,游牧民族能对控制长城的中原政权造成威胁的,却一个也想不起来。你不要告诉我是建州喔。

              面对中原的所谓军事防御战略,他们缺的不是战略优势

              就拿最弱的明代举例吧,蒙古各部被明的“消极防御”打的分崩离析。建州如果不是赶上了“天灾加昏君加叛徒”,就是鄂伦春的命。

              五胡都能乱华,何况大辽大金蒙古帝国。几万,几十万人的“落后”小国,能把几千万人口的“先进”帝国灭亡很多次,就已经说明依托于长城的传统军事战略有问题,有严重的问题。反之,历史上中原王朝能够开疆拓土的年代,都是抛弃了长城防御。

              五胡乱华是已经投降的匈奴在长城内部闹起来的好不好,那时候西晋八王之乱已经把自己的力量消耗得差不多了。

              金辽蒙古,恰恰说明了,中原王朝不控制阴山山脉的后果

              顺便一起回答狼烟的问题

              我印象中,五百以下不放烟,狼烟一股为五百至2000人,10000人以上为五股。很久以前看的资料了,一时之间还真无法提供来源。

              汉代将入侵规划为几个大的方向,如雁门等,从汉代每次的救援情况看,几乎每次都准确的判断了方向。

              • 家园 话说回来

                其实古代的城池也不是电影那样容易破的.

                "指环王"看多了,大概会以为派个撞车什么的,撞撞大门,门一开,人往里面一冲,城就破了.云梯一登,刷刷往上爬,爬上城墙,城就又破了.真是容易啊.

                如果法国有中国这么大的话,马奇诺防线估计也得是个万里防线了.

              • 家园 呵呵,再说建州根本不是游牧民族

                自身物质条件上依靠的是森林半渔猎半农业方式下培养出的骑兵和掠夺的人口进行的农耕劳动。

                在那个时代游牧民族已经不可能再风光了

            • 家园 恩,这个逻辑真好

              反正按照你说的,中原就肯定不能采用防御性战略。我不知道你这个结论怎么来的。

              另外,我也不知道,按照你这个逻辑

              是否北欧蛮人有了文化,也年年灭罗马帝国?

              要知道罗马好像也是采取防御性战略的。

              另外我也不知道啊,有了文化的游牧民族的战斗力还会不会那么强悍,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在战斗力上的优势,又有什么值得那么夸耀的。

    • 家园 长城的主体应是烽火台,城墙是为了便于点燃烟火,没必要扩大化。

      长城是为军事目的而建,这点应没错,而且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在修缮自然说明她是有用有道理的。

      考虑再在长城上玩攻防战有难度,那么长城上应关注的重点是烽火台吧。

      可能是古时游牧民族飘忽不定、出击无常,中原要老陪他们捉迷藏似不划算了,于是那各山颠众仞之上搭个蓬子,待敌兵犯境就燃烟示警,提前知会会战双方作好准备,如适时中原没什么大乱,胡人也就占不着什么便宜。后来大家觉得这东西好用,又体恤边防官兵攀山点火不容易,就把烽火台连成线了吧。

      这东西只要点把火就成,一时被占了也无妨。

      感情和现代的预警机是一个故事,高昂的成本凸显的是信息的极端重要性。

      • 家园 你认为点个烟能看出什么信息?

        烽火戏诸候,我觉得是可能的。烽火用于一地被攻,四方驰援。首都有事,到处烽火,各地诸侯便来勤王。

        如果很长一条线,不用1万里,就1千里,有烽火了。你知道出事的地点在哪儿吗?敌兵多少,什么类型,什么时间,该不该驰援?

        OK,假设你有超自然能力,能从一堆火或一股烟看到万般军情,那也不怕。我天天这么逗你一下,让你天天放火放烟,我不信还折腾不死你。多玩几回,这不成了“狼来了”的故事?

        说实话,有人不同意我的意见,我不生气。如果你说的比我高明,我愿意听,愿意信,挺感谢的。但如果都在那儿胡说,不动动脑子,连三岁小孩都能发现的问题还解释不了。那跟我抬这个杠有什么意思呢?就为了显得比我更傻?

        • 家园 建议还是多读一点书

          自己没有考证,就不要轻意指责古人白痴。

          长城历来是一种防御体系。

          完整的长城防线上,关口内外都有兵站,敌军必须先攻克外围堡垒,然后才敢进击长城,否则腹背受敌,而攻克外围堡垒又谈何容易,关内部队也会驰援。如果关外堡垒和关口都被攻破了。管内附近方向的兵站也已经集结了兵力,可以进行阻击战,等到解决了这些,帝国主力也差不多要到了,而其他关口前出部队也可以对被突破的关口进行外围反击,将入侵的游牧部队包饺子。所以除非是以国运相赌的战争,游牧民族就算突破了长城也不敢前出太多。如果不前出很多,他们就掠夺不到足够的物资,甚至无法补回他们的成本,这样的入侵多来几次,怕是游牧民族要先分裂了。但要真的发生了全面战争,长城也能很大程度上为我方防御集结赢得时间,在战略上是非常重要的。

          再说所谓狼来了。游牧民族也是要吃东西的,执行一次兵团级进攻的物资消耗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也是很沉重的。不可能玩那种狼来了的把戏。这不是两个国家的战争,而是游牧民族与农耕帝国的战争。如果不能在近期实现大的突破、掠夺到足够的物资,游牧部落才没有那份心思去消耗大量储备物资来来回回的跑。

          而如果集结的兵力低于兵团级,边境卫戍部队就可以很容易地抵挡住。不走关卡又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也是不可行的。

          整个长城防线是游牧民族难以克服的屏障,两千年来我们时时与游牧部落为邻,这些令西方人闻风丧胆的家伙又几次能突破长城?又有几次能正面突破重视长城防线的王朝?

          通宝推:铁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