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一个故事,大家来聊聊(正文内容有失误,补充见最下连接) -- 葡萄

共:💬99 🌺26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说一个故事,大家来聊聊(正文内容有失误,补充见最下连接)

    话说一个帝国,这个帝国了不起,不过那和说的无关.(别砸我,我喝口水继续)

    那帝国起家的时候,兼顾强敌环伺\债台高筑,缺兵少粮,高额的债务国家通过对债权国发动战争抵赖,缺少兵和粮就利益大国争霸获得各种支援,对付各类强大的对手使用的是一种叫均势的手段.至于,没钱又缺少资本的话,没办法他们的国王叫他的子民自己想办法,他能给他子民的是各种叫许可的一纸空文,子民去抢,去贩奴去贩毒.就这样,这个国家的子民在做商人的时候做商人,做强盗的时候做强盗,还兼顾着做牧师忽悠到世界各地.到后来,通过这些手段这个国家在他们最重要的殖民地势力范围的远东出现了三家大公司.A公司,在殖民地呼风唤雨,权力几同国家权力,风头一时无二.B公司,在殖民地有发钞权,也所谓执一方财货牛耳称霸一方.C公司,没有先发优势,也出头晚,尽管财雄势厚也算的一方诸侯,可要和A公司与B公司比,最多是个不起眼的小兄弟.小兄弟只能在A公司与B公司的余萌下混口饭吃,上海人管这个叫:讨生活.

    话说,这个国家逐渐从一个弱国变成强国,然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帝国.然后居然还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随着新势力的上台,他们对管理国家尤其是一个世界性范围的帝国国家有着和以往不同的深刻认识.他们在完全掌握国家政府之后,就颁布了禁奴令与禁毒令.这下,在远东的三家公司就到了一个关口,因为这三家公司利润最丰厚的来源就是贩卖奴隶与鸦片.

    A公司的选择是和国家对着干,并试图收买国会议员修改政府法令.B公司的选择是偷偷摸摸瞒着干,希望可以两边沾鲜.而C公司则痛下决心洗手上岸,逐渐完成了主营业务的转移.不久之后,A公司落了个被强制解散的收场.B公司尽管保住了发钞权,但是那发钞权很快同时被C公司获得,并且C公司在获得国家支持下获得了80%的货币发行份额,B公司就此一蹶不振.C公司,在完成转型后跟随帝国的势力把经营扩展到世界各地.在一个时期,他的总部的穹顶画上了他们公司在亚洲的全面经营势力范围的象征图.那建筑也被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最美的建筑.

    说到这里,我想很多人已经知道,我说的这个帝国就是当年的英帝国.那风头一时无二的A公司自然是大名鼎鼎的英国东印度公司,B公司的名字叫渣打公司,而C公司则是在最近刚被评论为世界经营最好的银行的HSBC.

    这个话题我记得还是一年多前和人讨论国家转型期间,市场领道企业决策及可预计的前途时候我提的一个佐证.所谓国家转型期间的认识,无非牵涉如下内容:

    1.国家的前途走向

    2.国家基本价值观的取向

    3.对国家控制力及其控制意图下基本取舍的认识

    4.作为领头羊企业转型的利弊

    5.面对转型,对领头羊企业的各种博弈结果的基本判断

    结论:是集合众弊以收最小损失,还是集合众优以获最大收益,这是个问题.

    呵呵,不知道大家会怎么想,怎么选.

    正文内容有失误,补充见最下连接

    链接出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C公司也没完全上岸吧

      打理东方某老大帝国的海关税收和战争赔款。这黑白通吃的生意想不赚都不行啊

      当然,它在80年代以后的国际化,那是另外一个传奇了

      • 家园 呵呵,这个上岸指的是对经营毒品与奴隶贸易的放弃

        不过话说回来,没有C公司的跟着大方向走,他就获得不了为帝国代理的资格.当然,如果是为当时的清帝国做代理,就另当别论了.

    • 家园
    • 家园 葡萄兄好文

      你这里举的一些个民营企业的例子,能不能理解成万里风中虎兄的“剑鱼行动”中的剑鱼啊,如果是的话,其实中国应该已经有不少这样的企业。

      后发国家要追赶,一定要有国家的规划和产业引导。看来,有的时候不光要有无形的手,还得有有形的手。这个土共经常作的。

      不过我的担忧是:

      1,有形的手到底要光临那位幸运者经常要取决于行政系统中的具体个人。我们的行政系统如何保证效果呢,这种支持通常是有财政和政策多方面的帮助我们不希望这种帮助被无谓的浪费?

      2,众所周知,我们中央层级的决策还相对科学,可经到下面总会被唱歪(善意或者恶意的),如何保证政策不被唱歪呢

      3,由于国内还处在人治阶段,一朝天子一朝臣,被选中的企业如何能获得政府长久稳定的支持呢?被选中的企业通常都是一些优质企业,希望不要成为一些系统内耗的牺牲品。

      总而言之,国家的扶持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走出去至关重要。现在那些全球500强,哪个不是和所在国政府有千丝万缕的政经联系?

      • 家园 你的忧虑很有道理

        葡萄的帖子都很有看点,视野宽阔,读来很有启发。

        不过葡萄对于一地经济的发展有一个反复提到的观点,

        那就是政府的支持至关紧要。这个说法没错,因为

        政府可以在资源,资金,政策上对一地倾斜,从而

        造成该地的发展优势。

        不过,我的看法是,恰恰这种在政府大规模支持下来

        发展经济,从长远来看是靠不住的,不能持续发展。

        六七十年代,中国有所谓三线建设,有大三线,有小三线,

        从各个城市迁厂迁人迁医院到四川,贵州的山沟沟里。

        那些山沟也有一段完全在政府支持下的发展期。不过,

        没有能持久吧?为什么呢?从经济角度而言,这是个错误

        决定(当然三线建设的主要考虑是备战,从备战角度讲并不错,

        我是用它做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那么,是不是以后的政府在某些诱因下不会再犯经济决策的错误呢?

        完全不能保证。

        比如,葡萄说空客到天津,大飞机一部分到西部。这样,上海十年内

        就少了2000亿资金,如果全放在上海,边际效益要到1。5倍。

        我以为,无论私底下有多少理由,在考虑这种大型项目时放得到台面上

        来的理由应该只是两条。

        一是投资回报率。假定说,一块钱,投向上海每年回报4毛,投向天

        津每年回报三毛,投向西部每年回报两毛。所以,按投资回报率说话,

        这个大型项目的投资应该投向上海。但是,中国不能只是让一个

        上海发展,其它地方也要有发展的机会,这是另一个理由。

        所以,从国家平衡发展的角度看,可以投向天津或西北。不过,先别唱

        中央英明伟大的赞歌,投向天津和西北是有代价的,就是降低了回报率。

        这个降低了的回报率是全国人民埋的单子。

        如果天津如予期的那样一块钱回报三毛,西部如予期的那样一块钱回报两毛。

        那么中央的决策是正确的。这个正确不是指中央把大型项目放在天津或西部,

        而是指中央对上海,天津和西部都有准确的估计。所以,中央是在对各地情况

        有准确的了解的基础上作出了决策。如果,天津或西部的回报低于三毛,甚至

        血本无归,这就应该要打中央决策者的屁股了。怎么说呢?因为中央对各地情况

        的了解出现偏差。我这只是为了举例子,所以把情况简单化了,但这意思就在这里。

        中央的决策并不先天正确,一个决策既要看它出现的基础,也要看其执行的情况,

        决策出现偏差不能全怪歪嘴和尚,一级领导自有一级领导该担的责任。哪怕中央

        如诸葛之亮,失了街亭也得自贬三级。

        HW新政之始,我也是看好的。可是,这次宏观调控中有一条消息让人不安。

        调控两年后不见成效,国务院去年底派出多个工作组到各处查房价虚高的原因。

        这种次序颠倒的做法说明了什么呢?陈经写的官办经济很有意思,但他多所强

        调的是官办经济的有利方面。象这种次序颠倒的调控做法就是官办经济的负面

        因素了。

        浙江经济模式具有草根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因此浙江

        经济模式可以持久,可以与时俱进,不会人亡政息。

        这就是我更看中浙江经济模式的原因了。

        • 家园 回元江兄并纳税人兄一些话

          其实你们说的观点我都同意,但是你们在说常态的事情,而我是在说一个转折点的事情.有的事情很有意思,比如上海.从建县以来直到鸦片战争后才利用的机会利用开埠这个机遇仅仅几十年间就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与当时远东的经济中心,而做了千余年上海老上司的松江府就此成为今天上海行政管辖的一个区.比如,20世纪初期,平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和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相继修建,并在交汇于当时保定府,怕坏了风水的保定老爷们愣是把铁路经过保定的站点赶去了一个只有十来户人家的村子,当时这个村子几乎都没有名字,只是随便起了个十家庄的诨名.几十年后,十家庄人口剧增超过百万规模,于是十家庄就此改名为石家庄.

          这里我想说什么,其实就是想说一个规律性与历史性机遇的问题.抓住这样的机遇对一个地区的影响绝对不是一时的.在我看,无论企业的自由精神也好,商业的自由竞争有好,都离不开一个国际与国家的大环境,一个商业的小环境.西方的制度与法律乃至他们的商业精神,不仅仅是靠精神的传播与感召的结果,更靠的是大大小小的国家战争国内战争与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商业竞争(或者商业战争)后总结出的经验与教训.有的阶段,我们跨不过去.而对于游戏规则,既然国家有国家的棋局,地方有地方的棋局,企业有企业的棋局,乃至个人有个人的的棋局,有的事情不去做一做,不去努力争一争,就形成不了真正可持续的游戏规则.

          在我看,今天中国走到这个关口,究竟怎么样走也许不是你我可以决定的.但是中国要变,而且即将发生变化这个我们是不能漠视的.如何去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的选择.但是当这些选择,事关国家利益,事关民族利益,事关地方利益,事关企业乃至个人切身利益的时候.每个人做的选择都是不尽相同的.在我看,企业之间的的竞争,尤其是跨出国门的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首先是国家之间的竞争.如果不认同我这个观点,那么我说的话就全部没有意义.如果你多少还同意我的这个观点,那么有的事情就总要有人去做.都不愿意去做,在我看来,这样的国家垮只是个时间问题,到时候谁也跑不了.

          鲁迅先生说,路是人走出来的.这句话,很适合今天的中国,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路.从今天很多事例来看,从中国改革的思路来看,你不得不说,中国的经济是一个越来越市场化的经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正在减少,企业依靠自身竞争力获得平等竞争环境的机会更多.过去的很多事情与问题,我只能把他们归于一种叫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状态,而对于今天,在大体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的现在,转型的不仅仅是企业\地方\政府乃至经济等等.不变都没有出路,我所说的浙商问题的思路大体可以从上海与松江的角色互换里看见,可以从保定与石家庄的角色互换中看见,我是在说一种叫思路的东西一种叫规律的东西.经管,维持现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人类都在向前越飞越快的时代,一些关键的时候一犹豫有时候错失的不仅仅是时间与机遇,不是么?

          • 家园 我实际上并不反对政府度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扶持

            但是:-)但是我对政府的动机,能力抱怀疑的态度。

            前朝后代,政府干预的结果损多嬴少,一个用意不错

            的政策在各个领导层中夹入私货,执行起来走样,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 家园 同意,

            事情还是要具体到某个企业和某个人身上的。

            个体的行为要符合趋势,就叫做顺势而为事半功倍。

            我们希望政府在指导趋势的时候更有规律,更科学。这样可以避免个体受到不必要的损害。

        • 家园 元江兄,说的是

          我想没有人会怀疑政府引导的重要性(历史已经证明了),可是经济的自由草根性地发展更重要!

          尤其在中国这个自由经济的脊梁被打断了近40年的国家,如何重新培养国民的经济习惯以及隐藏其后得契约精神和平等价值观,可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中国政府现在的当务之急真的是如何建设适合经济发展的行政和官僚体制。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经济之河长长久久地向正确方向前进,真正做到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每个企业都能更公平地竞争,不要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了。

        • 家园 还是把问题理清然后讨论的好:(1)大飞机.

          先说说大飞机,恰好台面上的,私下的,决策的一些过程都知道点,串一串,然后把话题展开.

          您在话题里说了,大飞机项目要考虑成本,也许您不知道,仅仅就经济与技术的角度来说,您提及的那两个项目上海最有竞争优势.其实,从某种意义来说,空客与大飞机两个项目都是从一个项目上延伸:运十.从工业配套设施,各大院校研发体系,制造业综合水平,项目融资,地方财政支持,保险等各种服务业综合配套等各种因素均衡比较,上海无疑是最有竞争力的城市之一.但是,这个优势恰恰成为了上海的最终落败的一个理由.

          先说,大飞机项目.大飞机分民用与军用两部分,其实两部分都是在运十基础上进行研究与开发的.中间还有过一个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合作开发的插曲,尽管最终合作不成功,但是为大飞机初步定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加速了第一个项目的定型:这个就是ARJ.可就是,在飞机模型在前几年上海工业博览会上展出后这几年出了变故.说到底,上海是咎由自取.

          这个事情还需要倒过来说,话说和朋友闲聊,恰好他就是可以接触决定一些经济政策的人的幕僚.无意之间就聊到网络上炒的很热的那篇关于运十上下马之争(这个文字河里发过,也引起极大争议)的文章.朋友,一说这个事情就有点火大.他对我说,你知道这个文章谁写的么?我听着有点晕,心里说这个你也能知道?于是---不做声.朋友也不管我接不接茬,自顾自的说就是弄ARJ的那帮人闹的.???这下我更晕,就问怎么了.答:为了争取科研经费,3年前就可以完成的项目,就是拖着不完成,还以为离开上海就真的干不了.现在,大飞机项目就要拆开了,于是就搞出这样一篇东西在网络上造声势.最后,朋友就一句话:如果今年再不做出点成绩,索性留给你那部分你也别做了.不久后的新闻大家也知道了,大飞机项目分拆,民用在上海,军用在陕西.然后,就是那今年年底试飞的ARJ闪亮登场.至于空客项目,不但和上面的事情有关,还和国家的宏观政策有关,这个政策就是房地产.自2002年,上海地产开始进入疯魔阶段,几乎是一年翻一番的速度在增加.为此坊间传闻颇多,尤其今上全国巡视2次过上海而不入更是使人猜忌.最后,各种因素的综合尤其是地价这个基本成本因素的作用,空客项目就此北飞.

          其实,对于上海经济而言,大飞机项目与空客项目的直接投资仅仅靠地产的收益就可以弥补.但是我真正在意的是,无论是大飞机还是空客项的落成,都将给地方带来制造领域\材料领域\电子领域\计算机领域\系统工程集成领域还有相关配套的金融领域保险领域乃至物流陪送相关商业服务配套上带来一种质的提高.甚至是可以在将来的中国制定相关行业标准的那种提高.并且,通过相关产品的衍生,尤其是在民用产品的衍生更是功在百年的事情.美国的例子有杜邦的尼龙的世纪经典,日本的例子就是几大公司对国际碳纤维的垄断,这些还仅仅只是新技术在新材料领域上应用.我想,对于电喷技术是率先应用在航空领域的事例大家都不会陌生吧.一个各种软硬技术密集,尤其各种新技术应用密集的项目,对一个地区的制造也,对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无论是技术与制造的竞争力还是管理水平的竞争力).大飞机与空客项目都是不可多得的机会,那和做管理的人非常想参与至少一次巨型项目的管理一样,那给参与的人带来的知识与经验是可以应用一生的.

          如果上海,早几年积极进取点,如果上海不那么自恃舍我其谁的悠哉悠哉的混吃混喝,如果上海不那么在遇到自己始料未及的局面时去正视自己的问题而是去搞小动作,如果上海........历史,没有如果.

          (待续)

          • 家园 等着看你的下文

            不过我以为你说的

            如果上海,早几年积极进取点,如果上海不那么自恃舍我其谁的悠哉悠哉的混吃混喝,如果上海不那么在遇到自己始料未及的局面时去正视自己的问题而是去搞小动作,如果上海........历史,没有如果.

            不恰当。原因我就不展开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