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与小楼兄商榷 -- 万里风中虎

共:💬144 🌺37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与小楼兄商榷

    实话实说,没看懂.

    小楼兄的标题是

    疯狂的退税带来疯狂的通胀
    .对这个标题,我是赞成的.

    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增加货币供给不是个新鲜的方法, 如果没有相应的税收增加这样作会带来财政赤字.如果增加税收以维持平衡又会抵销补贴的作用.所以,疯狂的退税带来疯狂的通胀云云也只是标题党.

    可是,随后小楼兄谈的是中国取消/降低出口退税对世界通胀的影响,讨论的主题突然变成了:疯狂的退税带来疯狂的通胀.

    这样的解释有一点一厢情愿了.对小楼兄的预测有两个问题必须要讨论:

    1.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是否会引起出口价格的变化?

    小楼兄认为

    目前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在机电产品和轻工产品这一块即使中国产品一夜之间涨价8%(假设值,原有部分产品13%退税和调整后5%退税之差)国际市场所能作出的选择也只有默认接受,机电和轻工产品中国本土的制造竞争力是无与伦比的,即使在8%的涨幅之后新兴国家和地区还是在成本上不占优势,何况中国在制造规模上的压倒性优势依然存在。

    小虎对这个论断持怀疑态度.

    价格的形成机制绝对不是把税收直接加上去就可以了.因为出口退税率调整而增加的税收负担可以前转, 可以后转,也可以消转.小楼兄非常乐观地认为必然是后转,也就是说让美国欧洲日本印度韩国为中国疯狂的退税买单.

    小楼兄是认为中国在这些行业中拥有国际垄断地位吗?

    可是,中国实际上并不具有这种地位.中国不是仅仅是一两家大企业在出口,而是无数中小企业在相互竞争出口.出口不退税的结果是税负的向前转移,也就是说中国的出口企业

    所能作出的选择也只有默认接受
    .

    小虎有证据表明, 如果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纺织行业每个月大约会减少行业利润3亿元,全国全年利润减少约770—780亿元.如果在国际市场份额占70%的纺织行业都是如此,为什么机电产品和轻工产品会给我们带来

    凶狠的出牌
    ?

    小楼兄认为

    中国钢铁初级产品的涨价将会直接导致短期内全球工业产品价格的上涨,在2006年,中国钢铁出口是世界第一,而且大多以钢板、线材和型材等为主。如果实物产品的全球范围涨价带来矿产等基础原材料涨价,那么在生产规模和基础建设上本已处于劣势的新兴国家制造业将会更加抬不起头。

    可是,实际情况是中国钢铁行业产品产能过剩,目前正处于盈亏平衡点上,产品的销售价格难以提高.国际铁矿石价格还在上扬,能源价格也在上涨,使得钢材成本不断提高。所以,更可能的情况是中国企业消转这部分税负,要么降低工人的工资,要么解雇非熟练工人(主要是妇女,老职工和年青职工).哪种可能性更大呢?哪种是好结果呢?

    小虎不知道.

    2.调整出口退税的目的何在?

    变相调整汇率?调整贸易顺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或者,开个玩笑,掌握全球通胀?

    小虎的朋友,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当副所长的刘尚希给了小虎一个简单的答案: 财政没钱了.

    出口退税是一种财政负担。过去五年内,我国出口退税总额约为12000亿元,同期,来自全部私营企业税收收入总额只有大概7000亿元。也就是说,除了国企左口袋转到右口袋的倒腾的5000亿元,全国每人还交了600元给国家财政干出口退税.

    以前提高出口退税是为了维持高经济增长率,用通胀换就业.现在,流动性过大,收缩银根,取消出口退税是在用失业换低通货膨胀.这是和升息提高准备金率相配套的宏观调控手段.用句国内经济管理部门的老话就是"财政政策的相机抉择".对于满脑子都是菲利蒲斯曲线的调控者这再正常不过了.

    如果把他们想得那么伟大,帮主,品位太差了吧?

    关键词(Tags): #退税元宝推荐:爱莲,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跟虎兄来个商榷之商榷

      首先是这个

      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当副所长的刘尚希给了小虎一个简单的答案: 财政没钱了.

      这句话我估计很多人都有腹诽,近几年财政收入形势很好,不是小好,是大好;每年不仅增收,而且超收(增收是预算内打好提前量的,超收是比这还多的部分),怎么就来了个“财政没钱了”呢?人民群众就这么容易忽悠过去了?哈哈

      那么刘所长是不是撒谎了呢?其实也不是。关键是要把这话解释清楚,怎么个没钱法儿,毕竟财政总是一头进一头出,任何时候都可以说没钱了,只要把支出一加就可以了嘛。

      回头说这个“超收”。超了很多,不假,不过架不住这退税的。退税是两部分,一部分是“老账”,历史陈欠,2004年以前积累了2000多亿的陈欠;另一部分是“新账”,当年产生的出口退税。

      2005年,中央财政总收入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加2581.02亿元(已扣除新增出口退税指标584.11亿元),其中比预算超收1619亿元(未扣除新增出口退税指标)。……新增出口退税指标584亿元,用于增加当年出口退税指标以及解决部分历史陈欠资金需要。

      2006年,中央财政本级收入超收2542.47亿元,地方财政本级收入超收1377.77亿元。按规定解决出口退税历史陈欠613亿元后(账务上以退库处理),全国财政收入为38730.62亿元,比2005年增加7081.33亿元,增长22.4%,比预算超收3307.24亿元

      这里面的584亿和613亿都是“计划外”的,也就是说当年正常的出口退税额不在这里面,要是全加一块儿,这个量将是相当得大。

      另外一个刘所长感到“没钱了”的原因,是中央和地方负担出口退税比例的变化。退税退的是增值税,本来是75:25负担的,但

      自2005年1月1日起,维持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核定的各地出口退税基数不变,超基数部分中央、地方分担比例由75:25改为92.5:7.5,使出口退税的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

      也就是说中央把地方扛不动的部分主动扛在了自己头上,这就又额外增加了中央财政的负担。刘所长讲的“(中央财政)没钱了”,在外贸出口势不可挡,新账老账一起算,中央地方一肩扛的情况下,就比较好理解了。

      费事把这账仔细算算,是因为虎兄讲的我感觉味道不太对,好像财政部的降低退税是慌不择路、饥不择食的一个举动(不知道这么理解是不是我多心了,呵呵),其实算不上,出口退税的问题都在台面上,怎么做大家都很清楚,纠缠的只是时机。这一方面是什么时候掉船头心里拿不准(要是降退税降早了,会不会影响竞争力,会不会影响就业,等等),另一方面是外贸利益集团的牵扯;在我看来,这后一个因素比前一个因素占的比重要大得多。

      这就涉及商榷系列的一个根本判断,即中国现在是否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来进行外贸方向调整。我的看法是,已经成熟了。甚至不是现在成熟了,而是稍早就已经成熟了(至于这个提前量是一年还是两年,将来会慢慢看得比较清楚)。这次调税不是第一次,中国从2004年开始调整出口退税,到这次已经是第五次了。此前没有出现什么不可消化的消极后果,反而外贸越来越强势;此后也不会出现什么不可消化的消极后果,而且仍然会越来越强势。以目前的调整的力度,顺差不仅不会缩小,反而会越拉越大(股市是类似的情况。比如说,调高一次印花税能不能阻挡牛势呢?呵呵)。制定政策的时候安全一些、保守一些是对的,但该动了的时候你要强按着不动,它就将走向反面,风险比动要大得多,这就是辩证法吧,哈哈。

      关键词(Tags): #出口退税#中央财政
    • 家园 从逻辑上在退税前已经充分竞争的情况下,价格已到最低

      从长远看减少退税会让产品价格上涨和产业集中成必然。前提是其他国家不会因此抢得市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是不是到了说涨价别人也只能接受的地步。另外退税肯定不会让每个外贸企业(特别只做贸易享受退税的公司)好过。很多可能活不下来,不过很多几年后可能会过的更滋润。

    • 家园 退税前出口价格是不是因为竞争到了最低限度呐

      这是个问题。

      万千个中小企业竞争了十年,价格真的还可能再低吗?

      我觉得这次降税对内是沙里淘金和联盟的过程

    • 家园 复虎兄(一) 降低退税后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非常感谢虎兄的质疑,前天我刚刚拿到比较确定的退税传闻版本,和以往流传的版本进行了

      对比,从行文的风格以及章节号的准确率还有具体章节下先前各商会放出的口风,感觉应该

      比较接近了,随即就在西西河发了那个贴,题目是随手敲上的,确实如虎兄所言,有明显的

      误导。

      先不涉及金融财税方面的问题,后续我会阐述自己的看法,十多个小时前就看到虎兄这个贴,

      一直没有完整的连续时间用来回复,这里只简单说说我对中国制造的竞争力的理解,欢迎大

      家探讨。

      虎兄提出的第一点质疑认为降低出口退税甚至取消出口退税后中国企业为了保持价格竞争力

      而不得不采取降低成本的方式来承担这部分被取消或者降低的出口补贴,而我的观点是这部

      分被取消或者降低的出口补贴将会用提价的方式由全球消费者一起承担。

      我继续试图阐述自己的观点,欢迎探讨:

      虎兄所言很精准:“无数中小企业在相互竞争出口。”,竞争的是就是价格,谁的价格低,

      谁就可以获得订单,谁就可以活的比别人好,谁的价格高,谁就无法获得订单,当然,挂掉

      的可能不大,不过没有别人过的舒服。价格决定了一切,但是这个价格优势是如何形成的呢?

      最初的轻工产品,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来自于庞大的人口为支撑的劳动力资源、经济欠发达

      带来的极端低廉工资水平、还有穷困的强力政府为了发展经济不惜代价制定的鼓励出口政策。

      单纯的剥削性价格优势造就了中国外贸的起步,也是当今“中国制造”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假设今天中国的价格优势依旧只有“低廉劳动力、政府的鼓励”这两个基本因素,

      而且假设中国的这个优势仅仅只是强于竞争对手“一点点”的情况下,取消或者降低政府补

      贴就等于削弱了“政府的鼓励”这个基本因素,那么中国价格优势将会从强于竞争对手“一

      点点”变化为落后于竞争对手“一点点,甚至更多”,随即面对失去市场的窘境,为了从窘

      境中走出来,必然只有从另外一个因素,即“低廉劳动力”下手,让本来已经低廉的无以复

      加的劳动力变的更加低廉,即虎兄所说的“要么降低工人的工资,要么解雇非熟练工人(主要

      是妇女,老职工和年青职工)”,甚至会导致在主题贴里大大的熊所质疑的“降低就业”的情

      况,但问题真的如此么?

      先确定一个基本点,全球化带给全球制造业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资源类产品的价格是全球

      基本同步的,尽管会出现利比里亚的原木价格比大兴安岭便宜很多,不过当他们到达位于

      印度尼西亚的家具生产基地或者广东顺德的家具厂的时候,价格基本是一样的。当然,俄罗

      斯的石化企业拿到手的原油或许临近于产地而理论上应该非常便宜,可是能源供应商不会作

      这种缺心眼的傻事,他会直接拿到市场上卖高价,最后俄罗斯石化企业拿到手的还是市场价

      格。这一个基本点相信大家不会有太大的异议。我们的竞争对手,在原材料成本上占不到什

      么便宜,否则海湾地区的制造业已经是世界第一,人家可是出产工业的血液啊。

      先说绝对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

      在人力成本上,江湖传闻(我一向将没有把握的数据称呼为江湖传闻):“印度每年出口的

      纺织品价值129亿美元,而工人得到的平均工资仅为0.38美元/小时。柬埔寨每年出口19亿美

      元的纺织品,工人的平均工资为0.32美元/小时。巴基斯坦每年出口123亿美元的纺织品,平

      均工资0.41美元/小时,斯里兰卡纺织品出口28亿美元,工资0.48美元/小时。中国纺织工人

      的工资是0.68美元/小时,纺织品出口价值797亿美元;泰国出口价值61亿美元,工资0.91美

      元/小时。”这个数据不知道是那一年的,据说是2006年,从这个数据上说,中国最大的竞

      争对手应该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方的工资比我们低,同时规模也都上百亿,而且对方政府

      的补贴也很丰厚,印度纺织品退税最新的调整计划为:“棉纺织品退税从3.5%提高到4%,

      每公斤8卢比封顶,同时,染色纱退税从4%提高到4.5%,每公斤13.30 卢比封顶。棉布(

      坯布)退税从4%提高到4.7%,染色布从6%提高到7.8%,每公斤20.40卢比和26卢比封顶。

      60支或者更高支棉纱退税从5%提高到6.8%,染色纱退税从6%提高到7.8%,每公斤20.40卢

      比和26卢比封顶。以棉花为原料的商品出口税从5%提高到6.4%,每公斤64卢比封顶。这些

      商品包括床上用品、盥洗室用品、台布、厨房用品和窗帘。”,巴基斯坦的退税率具体不知

      道,但是2005年服装出口退税率从1.7%提高到6.09%。

      而在贸易增长方面,2004年wto宣布取消全球纺织品配额后,印度预期会在2005年会取得较大

      增长,结果在2005年8月之前,印度纺织品出口增长仅仅只有9%,即所谓的消极增长,然而

      在2005年底中国纺织品遭遇普遍贸易壁垒之后,印度纺织品出口增长却达到了26%。在此之

      前,也就是取消全球纺织品配额之前,印度的纺织品增长是什么样子的呢?在2004~2005年

      度,印度的纺织品增长是负数,-3.4%。我们要明白一点:在配额时代印度和中国面对的

      配额壁垒都是一样的,同样的情况下纺织品中国的竞争优势不仅仅体现在几个点的价格上,

      而是在即使面对贸易壁垒依然能够取得两位数增长,对了,中国还有纺织品出口关税,还有

      30%的配额拍卖制度,竞争优势仅仅是13%到11%,现在11%到9%的退税降低就可以打掉

      的么?

      纺织品行业利润降低在于内部的恶性竞争,可以说是恶性的,但未必在增强企业规模和资源

      利用效率上未必就是那么恶性,但是当全行业再次面对退税下调2%,这个竞争如果放在全局

      看,会对纺织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产生足以产生“降低就业”的影响么?这个行业面对竞

      争对手的优势如果仅仅只是2%的价格优势,那么2%的退税下调确实是会造成“降低就业,

      降低工资,解雇非熟练工种”的后果,不过我们的竞争优势不止这个2%。当然印度或者巴基

      斯坦政府可以抓住机会使用提高出口补贴的手段来强化假设中的优势,问题是他们的政府财

      政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支持这种补贴?如果按照虎兄所言中国的财政不看重负,那么我没有任

      何的理由相信其余的第三世界国家能够用大规模的政府补贴这一条路来增强制造业的优势。

      他们还有别的优势么?

      纺织品仅仅只是一个例子,其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就不是印度等国可以竞争的了。

      纺织品以及其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退税下调,肯定会在短期内造成行业冲击,但是长期来看,

      影响不大,我们的优势不仅仅是单纯的产品单价这么简单,尽管在很多类别上这个优势就已

      经足够在涨价后依然继续保持。我们还有一个别人没有的优势:所有行业的规模集群化。

      中国几乎在所有产业,已经完成或者正在完善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优势不仅仅体现在最终

      产品的价格上,而是在于整个生产过程的每一个方面,我足不出永康,就可以完成开模、加

      工装配新款五金工具的能力,而在轻工产品上从塑料磨具制造到塑料模具机械制造,从产品

      开发设计一直到包装装柜运输仓租码头,我们的优势体现在整个流程的点点滴滴,甚至可以

      细化到只要10块钱就可以在2天内完成国内大城市之间的500克以下的文件快递。

      这种方方面面的规模优势是和我们承受同样资源价格并且在工资水平上接近的竞争对手们所

      不具备的,而这些最后落实到每年万亿美元规模的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上,不是是那么容易

      被最多9个点,最少2个点的政府补贴降低所击溃的。涨价之后,中国制造依然在市场上拥有

      优势之时,市场只能默认,如同去年退税调整之后。

      行文有点乱,懒得校对组织语言了,精神不济,总感觉有些东西没有表达清楚,现在的中国

      制造除了廉价劳动力和集群规模化的优势之外,实际还有一个东西撑腰,这个东西最为重要,

      就是汇率。

      我试图在这里表达的是中国制造的优势已经不在对政府补贴有极度的依赖,是一种全方位的

      比较优势,对还是错,下半年的进出口数据会给我一个答案。

      实际上第一季度的机电产品数据已经表明了一定程度上市场对中国制造涨价的态度,不知道

      虎兄如何看:http://www.talkcc.org/article/108478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