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华海外豪杰传 之 郑信(昭)(兼答 jlanu) -- 任爱杰

共:💬60 🌺3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漫谈消失的国度-从暹罗谈起 ding and wait for the new

      by 有女同车

      5000年的世界历史,无数湮没的国度被封存在历史长河的卷册之中,本系列中笔者打算介绍那些已成为历史记忆的一部分的国家。 这些国家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国家改名了,虽然国家仍在,但那些曾经在历史中闪光过的名字比如暹罗 、波斯,却已成为了历史名词。第二类是那些瓦解的国家,比如著名的苏联、奥匈帝国等等。最后一类是真正消失的国度,比如中世纪在欧亚曾经强盛一时的可萨帝国、伏尔加保加尔汗国,勃艮第王(公)国,洛林王(公)国等。本系列把重点放在最后一类真正消失的国度上。 不过,我们的系列却要从改名的暹罗开始。

      一,从暹罗谈起。

      明天就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光辉节日。本系列就从一段抗战往事谈起,这段往事和暹罗国名的更迭有关。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19世纪席卷全欧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意识蔓延到了亚洲。三十年代的暹罗 王国,其国家经济命脉大部分掌握在占暹罗 人口10%的华人手里,随着泰人民族主义情绪的激发,暹罗华人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危险。1931年9月,在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的支持下, 日关东军悍然夺取我东北。消息传到暹罗,暹罗的军人受到极大的鼓舞,他们意识到,当地的华人已经不可能获得其母国的保护了。1932年6月24日,以皮蓬将军为首的陆军乘国王拉玛七世离开曼谷外出避暑之际,发动不流血政变,迫使国王放弃绝对君权,颁布宪法,改政体为君主立宪政体。1934年,拉玛七世出国就医,并在次年在欧洲宣布退位,皮蓬宣布在瑞士读书的拉玛八世即位,但拉玛八世在此后1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未回国,暹罗的君主立宪制名存实亡,暹罗军人建立起了军人政权。

      军人夺取政权后,立刻激进地推行所谓的“国家主义”政策,他们将大量土地和工厂收归国有,推行全民教育,并开始大力扩张军备,暹罗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军费预算也迅速增加到了国家预算的30%。1938年,皮蓬当选泰国总理,皮蓬是墨索里尼的狂热信徒,于是暹罗政权迅速转为了法西斯军事独裁政权。

      1939年初,皮蓬逮捕了大批反对派人士,处决了其中的数十人,这是暹罗王国1个多世纪来首次处死政治犯。随后皮蓬即将矛头对准了暹罗华人,当地所有华人报纸和学校被关闭,华人企业被没收或被强征高出数倍的商业税。数以10万计的华人失去了财产和家园,并遭到驱逐。数月之后,皮蓬将国名暹罗(Siam)改为泰国(Thailand 或Prathet Thai,)。这是个国家民族主义情绪极强的国名,它暗指泰国是所有泰语族民族的统一体,这里包括了泰人、老挝人和掸人,但却将占该国人口10%强的华人排除了出去。皮蓬政权更是高喊出了口号:“泰国是泰人的泰国“(Thailand for Thai)。

      1940年,法国沦陷,皮蓬政权为了报复法国在1893年和1904年对泰国的入侵,发动了对法属印度支那的战争,至1941年,泰军在陆空两线占据优势,但其海军被法军歼灭,日本此时充当了调停人的角色,他迫使法属印度支那退出战争,泰国则夺取了法属老挝和柬埔寨的多处土地。此后泰国坚决地投进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怀抱。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政府和泰国皮蓬政府迅速结成正式同盟,由于当时的中缅和中越边境依然在中国军队的顽强保卫之下,日军无法从此处进入东南亚。于是日本大军借道泰国,轻而易举地占领了缅甸和马来半岛。作为回报,日军同意泰国入侵缅甸北部的掸邦,1942年初,泰国正式吞并了掸邦。1942年1月,皮蓬政府甚至正式向英美宣战,但好笑的是当时泰国驻美大使脑子还算清醒,居然抗命未将宣战书递交美国政府,泰国侥幸逃脱了美国的报复。

      1944年,日本的失败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 泰国开始遭受英军航空兵猛烈而持续的轰炸,皮蓬政府很快倒台,新政府一边从占领的英属和法属土地上迅速撤军,但同时又继续保持和日本的友好同盟关系。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英国白厅政府要求将泰国作为战败国对待,但美国为了在印度支那牵制英法的势力,拒绝了英法的要求,泰国侥幸地逃脱了战败的命运,甚至连道歉也不需要了。

      战后,泰国新政府为了表示和皮蓬的国家主义制度决裂,将国名再次改回了暹罗,作为战胜国子民的华人再次受到了善待。然而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1946年,国王拉玛八世被刺,亲中的普里迪总理被指控和谋杀有牵连,不得不于1947年11月宣布辞职,并流亡中国北京。随着冷战的加剧,得到美国支持的皮蓬军人势力再次上台,这个在二战中具有重大战犯嫌疑的军人,再次主宰了泰国政权。1949年,皮蓬将暹罗再次改名为泰国。“暹罗”这个无数中华子民曾经用血汗开拓过的国度,从此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20世纪亚洲各国在民族主义意识下改名的国家很多。1972年,锡兰(Ceylon)军人政变上台后,将国名改为僧伽罗文古名的斯里兰卡(Sri Lanka)。 1988年9月, 缅甸军人推翻尼温将军的社会主义政权,次年将国名Burma 改为缅语的Myanmar.

      波斯则是另外一种情况。波斯的英文名Persia来源于古希腊人对他的称呼Persis, 此后西方人就一直称呼其为波斯。然而在波斯国内,阿契门尼德王朝时,他们称自己的国家为Parsa,但从萨珊王朝之后,波斯人一直称呼自己的国家为Iran,即伊朗。1935年3月21日,伊朗巴列维王朝国王拉扎正式要求国际社会改称其国家的传统名称Iran , 得到了所有国家的响应。于是一个远比“波斯”响亮的国名“伊朗”走上了国际舞台。

      这里联想到中国国名的一个问题,China 这个英文国名事实上是非常奇怪的, 他和“中国”没有什么关系或者说是关系不明,无论China 的含义是秦、契丹、支那还是瓷器,其中国的含义都是片面甚至是负面的。尤其是“Chi-”这个词缀在英语中的含义偏贬义,比如chichi, chicken等等。 笔者在外求学时,往往很自豪地想告诉别人“我是中国人”,可惜我提“Zhong Guo”或“Chonggo”居然没人听得懂,非要带点屈辱地发出这个和中文国名发音毫无关系的“chi-”音才能让人恍然大悟,很是不爽。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人大发布法令,宣布中国所有地名的英文译名均采用汉语拼音,于是那个语义含贬的“ Peking”从此被抛弃,而响亮的“Beijing”则很快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完全接受, 但那个法令为什么唯独把国名排除了出去呢? 西方人称台湾为“福摩沙”令人如此刺耳,我们接受“契尔那”为什么那么自然呢? 大大方方地把“China”更名为“Zhong Guo”难道不是堂堂正正的事情吗?

    • 家园 2.泰族的由来 (3) 商朝是泰族建立的?祝融夫人是泰族巾帼英雄?

      古贝里的理论还只说了中国人可能来源于两河流域,就已经让中国的某些知识分子感动不已,以为能够攀上显赫的白人亲戚。但是古贝里的理论中,泰族的地位显然不高。他们是长江流域的土著,而不象中国人来自肥沃的新月型地带的文明摇篮。

      于是泰国的知识分子决定直接和血统最纯的白人攀上亲戚关系。综合泰国人的理论,泰族发源在阿尔泰山,先迁徙到黄河,随着华夏族从西方迁移而来,泰族被迫向南迁徙到长江流域。在中国的史书中把这些泰族人称之为南蛮。(按:顺便说一句,南朝鲜也认为他们的种族源出阿尔泰山。只不过被驱赶的方向是朝东而不是朝南。那个种族优越论影响真是不小。)

      这里不能不提到西方史学界的一个著名观点,即“中华文明周代起源说”。从现在的考古资料来看,商朝和周朝的风俗习惯大不相同。而商朝盛极一时的青铜器文化,到了商末周初却出现了断裂。周朝初期的青铜器与商朝无法相比。这个理论认为周朝是来自于中亚地区的蛮族,文明落后于当时的商朝。但是周人凭武力征服了商朝,从而导致了文明的一度中断和退步。而他们从中国的史籍中找到的证据就是所谓的商人源出于“东夷”,和周人不是一个种族。

      有意思的是,泰国的“历史学家”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认为商人就是泰族的祖先。中国的商朝是泰族人建立的。泰国人自己不作考证,却引用了一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埃伯哈德(Wolfram Eberhard)的《中国史》(A History of China)的记载,无中生有的认为“在黄河流域发现公元前1450年前后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显然是泰族人的手工艺品。”公元前1450年前后的黄河流域正是商朝的疆域。商朝灿烂的青铜器文化就这样被泰国人当作了自己的东西。

      对于年代太久远的东西,如果说由于史料的缺乏还可以随便提出假说的话,那么进入了有详细文字记录的信史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史料,泰国“历史学家”们的假说功夫就发挥到了登峰造极。

      按照泰国“历史学家”们的说法,泰族被华夏族赶向南方。开始在四川建立了两个国家:巴国和隆国。这两个国家被华夏族灭掉。于是泰族迁居到更南的云南楚雄。从此进入云南。但是中国人尾随而来。特别是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后决定打通西南道路,找到进入印度的路径,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通西南夷”行动。结果当然不用问,泰族被迫继续向南迁徙。

      读到这里,如果你认为泰国的“历史学家”们的能耐只不过是建立一个“中国压迫,泰族逃亡”的模式。那么你就太低估泰国“学者”们了。

      前面说过,泰国的传统史书中,由于受到印度文明的影响,习惯性的要把自己的祖先和印度攀上亲戚。由于佛教的影响,历代国王也喜欢自称是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大帝的子孙,并且把族源追述到阿育王那里。但是这显然和泰族套用西方白人的“北方起源说”矛盾。于是泰国的学者们就考证出来说当泰族在云南定居后,印度的阿育王不知为何心血来潮,越过千山万水,从印度次大陆一直跑到中国云南大理城,和大理城的公主倩蒙悝结婚,生了三个儿子。生完了儿子,阿育王贡献他神圣的精子的任务完成,就回印度去了。留下了他的儿子们为他统治云南。

      也许是得到了阿育王神圣的精子,改良了品种的缘故。泰族的政权突然不再象以前那样窝囊,汉人来了只能逃命,反而开始壮大自己的力量,扩充自己的地盘了。很快,云南就到处都是泰族的大大小小的王国。随着泰族力量的壮大,泰族开始和中国政府对抗。而泰族对抗中华的第一位名王就叫做“孟获”。

      如果你看到这个名字有点吃惊,或者想起来了什么的话,不用怀疑,你的想法是对头的。这位“孟获”就是被诸葛亮七擒七纵的那位。那么泰国“历史学家”们是怎样考证这位“孟获”的丰功伟绩的呢?下面摘抄一段历任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相当于我们的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师范学院院长,泰国教育部专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泰国历史学家姆.耳.马尼奇.琼赛的非常有代表性的史学著作:

      “武帝(按:泰国人似乎搞不清中国皇帝的称号,所有汉朝的和三国的皇帝一概称为武帝。把后主阿斗也搞成武帝了)派了一个有名的将军孔明即诸葛亮去征服云南的六个泰族王国即南诏,南诏是南方之国的意思。在六个诏主中有一个叫做孟获,泰族历史称之为崩黑,他是阿育王的后裔。他同他的弟弟孟优一起组织了一次非常顽强的战斗,而不肯投降诸葛亮。他被打败了七次。每一次诸葛亮都放他回去,让他重整兵马再决胜负,经过七次战役之后他才认输,最后对中国当局表示臣服。可是中国人还让他当藩王。孟获统治着大理以南的领土白子。在一次战役中,正当他的军营被中国人包围而不知所措的时候,他听到有人发笑。发笑的正是他的妻子祝融夫人。他的妻子率领军队擒获了中国的两个将军。中国人用了一个计谋终于把祝融夫人抓到了。祝融夫人和中国的两个将军交换,被放了回来。泰族的妇女甚至在古代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就已经表现的十分英勇。然而,要抗击占压倒优势的五十万中国大军是徒劳的。孟获之所以能够坚持打完七大战役,靠的是天险和决心。《三国演义》一书记载了这些著名战役的情节。该书现在已经有布鲁威特.泰勒的译本。”

      呵呵,看来泰国“历史学家”们对于从诗歌和小说中考证历史有独到的功力。过去不但从印度的神话诗篇《罗摩衍那》考证出历代泰王应该有罗摩称号,现在又从《三国演义》里考证出孟获大王是泰族祖先,祝融夫人是泰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巾帼英雄。

      按照泰国“历史学家”们的说法,孟获之后六诏继续和中国保持半独立的藩属关系。到了唐朝,六诏中最南面的一诏的诏主皮罗阁邀请其他五个诏的诏主及其所有子女到他的国家赴宴。趁机把他们全部杀害,夺取他们的国土。这位皮罗阁就是泰族史书中奉为英雄祖先的坤博隆。皮罗阁的扩张行动只遇到了一个对手,就是五诏中的一位称作慈善夫人的王妃。这位侥幸逃出去的王妃组织军队对抗皮罗阁。她英勇善战,屡屡将皮罗阁打败。最后寡不敌众兵败被俘。皮罗阁惊叹她的美貌,欣赏她的忠诚,需要她的武功和智谋,于是决定强行娶她为妻。慈善夫人坚决不从,最后服毒自杀。(按:这个故事在中国西南地区以及中南半岛的部分地区流传甚广。各族有不同的版本。人物的名字也不相同。情节基本一致。至今很多民族还过火把节纪念这位巾帼英雄。)

      慈善夫人既死,皮罗阁遂统一南诏全境。传到他的儿子阁罗凤,也就是泰族史书中的坤洛,阁罗凤出兵攻打唐朝。中国皇帝派大军讨伐,中国军队被阁罗凤及其英明神武的儿子凤伽异打得大败。两百多万人全军覆没。阁罗凤进而占领了唐朝的三十二个城市。另外又侵入缅甸,占领了伊洛瓦底江流域。传到阁罗凤的孙子异牟旬,他向西攻打西藏。向南把南诏的领土扩张到缅甸大部和柬埔寨。后续的继承人继续扩张领土,终于彻底占领缅甸,并于858年和863年两次包围河内(按:河内当时是中国唐朝安南督护府治所。)从中国手中夺取了东京(按:现越南奠边府)和安南。中国皇帝无可奈何,只好在884年把安化公主嫁给南诏王。所以,按照泰国人的说法,南诏王国极盛时领土包括云南,广西一部,越南北部,缅甸,老挝和泰国北部。

      由于占领了这么多的土地,泰族人自然而然的就散布到了中南半岛各地。由于实行分封制,中南半岛上很快就遍布泰族的小国,又过了几百年,到了十三世纪蒙古攻宋,走了个战略大迂回,忽必烈派人首先进攻南诏的后身大理国。大理国抵挡不住,终于亡国。泰族人于是纷纷出逃,投奔散布在中南半岛上的各泰族政权。这就是中南半岛上泰族的由来。

      泰国人的这段集西方种族学说,中国裨官野史,中国演义小说,印度神话故事,和各族民间故事的历史假说是被当作真正的历史写进书里的。在泰国,这个假说深入人心,最能体现这个现象的大概要数泰国文豪銮威集瓦他干在二战期间写的一首歌词了。

      歌词写道:

      “我们的民族称为泰族,

      自古就是伟大的民族。

      我们自古居住的故乡,

      位于亚细亚的中央。

      中国人不断向南侵略,

      泰族家园受尽掠夺。

      驱赶之势蔓延如烈火,

      泰族故土从此沦落。

      家乡被占啊不得不南迁,

      建立新邦,

      幅员广大南诏国。

      中国人尾追不舍又南侵,

      南诏终于遭灭亡。

      泰族无法再生存,

      流离失散各奔他方。

      东北泰人迁到湄公河,

      大泰成群逃亡萨尔温江。

      小泰继续向南向南,

      生息繁衍在荣,难,宾,汪,

      连同湄南河啊,

      五条大河养育中部泰人之家乡。”

      这个假说的根本目的是要鼓吹大泰族主义。泰族分布在泰国,缅甸,老挝,越南和柬埔寨。泰国的雄心壮志就是当上中南半岛的霸主。这一点,我会在以后的“缅泰争雄”中详细将到。这里不在赘述。既然要当霸主,自然首先要统一同一民族的各个支脉。而要统一的话,光靠武力不行,最好的无过于宣传“同文同种”。

      当然不管泰国人怎么说,中国人由于能够接触到比《三国演义》更加高级的历史资料:),所以对于泰族的由来也有自己的说法。

      通宝推:松阿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