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分析】整整这帮WBD -- 老马丁

共:💬45 🌺9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对不起俺没讲清楚……俺觉得汤臣上面有人是因为它竟然能

          竟然能那么顺利地拿地、贷款,盖了房子弄个断子绝孙的天价,卖不掉挂起来,几年时间一点都不着急,这是在做生意吗?有这么做生意的吗?

          古狗拼音输入法的词库挺大的(人家哪里的都敢拿来,自然大),连“李根”都有……

          俺是打字的时候发现汤臣也有,顺便感叹词库之大,并非是用这个判断上面是否有人。

          • 家园 有人一定

            哪个没人,但是这一票绝对赌博,脑子坏了。

            • 家园 此一时,彼一时啊,读读这一篇也许有点意思

              汤臣老板汤君年遭遇双重杀手 壮志未酬驾鹤西去

              ---------------------------------------------

              “汤君年的身体不是很好,这在多年前就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接近汤君年的人士称。

                作为第一批开发浦东房地产市场的台湾商人,1992年,汤君年第一次到浦东的时候,那里还是一片泥泞的田地,如今,随着上海地产市场价格的狂飙,每平方米售价超过2000美元的汤臣高尔夫别墅,已经造到了第8期。

                笃信风水说的汤君年,每当要做什么大事,都要请风水先生前来指点一番。但可惜,风水先生没能佑汤君年延年益寿。2004年10月14日,汤君年因糖尿病并发症而在香港养和医院去世,终年仅56岁。

                据知情人士透露,困扰汤君年的除家族遗传的糖尿病之外,还有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巨大精神压力:香港政府早年对汤君年并购上市公司过程曾经作过调查,上海汤臣在开发浦东中更曾碰到过巨大的资金压力。此外,汤君年夫人徐枫和小儿子汤珈铖则曾经得过抑郁症。

                内忧外患,祸不单行或许是造成汤君年英年早逝的原因。

                家族遗传

                “最开始,我们只知道汤老板心脏不是很好。”汤臣的一名员工说,“后来,才知道汤老板是家族遗传的糖尿病。”

                因为身体原因,汤君年大部分时间都住在香港,间或到上海考察汤臣在当地的投资情况。

                “在刚刚投资浦东的时候,汤君年的身体还是可以的。”一位知情人说。

                1992年,浦东开发才刚刚开始,在那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但汤君年却投资3000多万美元买下了汤臣高尔夫球场和汤臣金融中心的地块。

                此前,汤臣在上海开发过嘉年别墅项目,但与汤臣金融中心和汤臣高尔夫项目相比,那些都是“很小的项目”。

                此时,汤君年是满腔豪情,他在很多场合都宣称:“我非常看好上海,此地一定是未来世界经济的舞台中心。”

                在台湾、香港的地产行业上发家之后,汤君年把自己人生的最后一个战场放到了上海浦东。果然不出汤君年的预料,随后上海就兴起了一轮开发浦东的高潮。

                在这期间,上海汤臣由汤君年的夫人徐枫之弟徐斌打理。

                “每次汤老板来,都依据公司花了多少钱来衡量工作做的怎么样。”一位汤臣的员工说,“那个时候,大家的信心都很足。”

                汤臣在上海新华路上竖起了上海第一块房地产户外广告牌。台湾和香港市场上通行的预售楼花、依靠银行融资的运作方式也很快被汤君年应用到了上海楼盘的开发上。

                1997年,汤臣高尔夫球场开业。在开业仪式前,特别相信风水的汤君年,还特别找人买了猪头、鲤鱼进行祭祀,以谢苍天的厚爱。

                在这之前,汤臣金融大厦已经完工,汤臣外高桥大厦和外高桥工业厂房都已经开工。汤臣高尔夫别墅一期以每平方米2000美元的天价开始销售。汤君年在浦东迎来了第一个丰收的年份。

                然而就在汤君年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汤君年却不得不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而担忧。汤君年自己的病情此时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汤君年的夫人徐枫早年就患上了抑郁症。到了1995年,汤君年年仅13岁的小儿子汤珈铖也因遗传患上抑郁症。汤君年遍访名医,但汤珈铖的病屡医无效,当时正在中学读三年级的汤珈铖被迫离开了学校。

                退学后的汤珈铖在徐枫陪同下,环游世界大半年,病情才告好转。

                压力重重

                虽然小儿子汤珈铖的病情好转,然而事业上的压力很快随之而来,一下子使得汤君年和徐枫的健康状况变得更加复杂。

                1996年,因早年在香港证券市场融资收购几家上市公司,汤君年一度被香港政府调查,后被控串谋讹骗,面临牢狱之灾。

                “那段时间,都是汤君年的妹妹到上海来了解公司运转的相关情况,回香港再向汤君年汇报。”知情人士说,“由于该案,汤君年在香港受到了一些人身自由的限制。”

                而后,房地产市场的滑落,使得汤臣的资金链顿时紧张起来。汤臣高尔夫别墅二期开盘时,价格已经较一期的2000美元一平方,下跌到1500美元一平方。汤臣也开始出售汤臣拥有汤臣金融大厦、汤臣外高桥大厦,并把外高桥工业厂房出租,以获得现金收入。

                然而屋漏又遭连夜雨。

                汤臣高尔夫球场最开始的400张会员证,卖出去的不多。

                “当时价值4万元一张的会员证很难销售,幸亏有一个富豪出手买了200张,才不至于销售业绩太过难堪。”知情人士说。但高尔夫球场每天的费用支出也很大,里面的会所运营、草皮保养价格相当昂贵。

                汤臣开发地产一般都采用预售楼花,大量向银行借贷的方式运作。销售不景气,导致汤臣的资金链陷入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

                在这一困难时期,汤君年自己也曾表示:投资浦东开发的收益期可能比预想的要晚几年来到。而且,与香港、台湾相比,上海的土地开发也很不相同,不可能有十倍的涨幅。

                当时,汤臣手里仍有大量待开发的土地,为减缓资金压力,汤臣不得不转出了一些地块。

                “东证大厦的地块就卖掉了,本来规划的竹园商贸中心的地块则先由政府收回,暂时作为绿地,以待以后再行开发。”知情人士说。

                在极大的压力之下,夫人徐枫忧郁症发作,汤君年的病情也一度严重。

                “汤君年本来说话不多,在多重压力下,汤君年更少出现在公众面前。”汤臣内部人士说。

                1999年,上海地产行业跌入了有史以来的最低谷。此时,徐枫的弟弟早已经没有再主持汤臣在上海的项目。

                当时,汤臣金融中心的酒店式公寓最低只卖到6000多元人民币一平方米,而汤臣高尔夫别墅最低时也卖到过每平方米1300美元。

                由于公司不是很景气,时任上海汤臣总裁的宋四君离开了,徐枫的弟弟回到汤臣,继续主持汤臣在上海的项目。

                “后来汤君年一直生病,和这一段时期生意上的巨大压力应该有很大关系。”知情人士说。

                壮志未酬

                虽然汤君年在香港的官司于1998年底以无罪宣告结束,但由于多年来,“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加上一直要面对巨大的压力。”,汤君年对生意已经意兴阑珊,不再像1992年刚刚投资上海浦东的时候那么拼命,但公司的事务还必须经过他的拍板。

                一个传言一度非常流行——汤君年在事业低潮期间,不断招聘女秘书,且招聘女秘书的要求从原本的大学毕业到大专毕业,后来甚至只要中专毕业,学历要求之外,就是要让汤君年看着比较赏心悦目。

                “可能是为了有个寄托,汤家养了三条狗,”同住汤臣高尔夫的汤家邻居说,“有的时候也会听到从汤家传来的争吵声。”然而,命运的变化又往往出人意料。

                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从2000年开始复苏。

                “当时,汤臣高尔夫推出了1300平方米的大型别墅,四川富豪刘永好第一个买了。”知情人士说。

                随着上海的房价猛涨,汤臣在几年前以极低成本储备的土地获得了巨大收益。

                仅仅过了半年,到2000年夏,汤臣的资金就完全恢复了。此时,汤臣一位高层曾说:“汤臣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汤君年再也不用再担心汤臣的发展,但他的病情却开始严重起来。此后,上海汤臣改由徐枫及汤君年的两个儿子掌管,汤君年渐渐退出企业的管理事务。

                “汤君年一生非常相信风水和命,他得到了很多常人没有的东西,也失去了常人拥有的普通的生活。”一位汤君年身边的人士说。

                汤臣在建设高尔夫别墅第二期的时候,汤君年在最好的位置留了一块地,准备给自己造一栋豪华别墅。

                如今,这块地仍空着,汤君年却已驾鹤西去。

              • 家园 看了,对他没有丝毫的同情……

                就是他们和地方政府勾结起来,用种种见不得人的手段拆迁搞地,用逼良为娼的高房价修理人民群众。他们什么都不缺,就是缺良心。

                愿他在地下不得安身!

                • 家园 我的意思不是说要同情汤君年

                  我是说人家赚钱也是下了本的。

                  今天上海买不起房的青年100个里有

                  99个都会痛骂这些开发商,可是倒退十几年,在上海最需要资金

                  改革重建的时候,这些青年在哪里?没有汤君年这样一些企业家

                  到上海来投资,改建,上海怎么发展起来呢?如果上海没发展起来,

                  这些今天报怨买不起房的青年大概连一份工作都找不到,遑论买房?

                  浦东陆家嘴,十几栋大楼,雄伟富丽堂皇,我去问过几家,都是外来

                  的资金。只有一栋有红塔山烟厂的股份。我们总觉得外资造得这些房,

                  现在升值,占了我们的便宜。孰不知识这些外资盖得楼,重新定义了

                  浦东陆家嘴,重新定义了上海。

                  打击腐败,整顿吏治,这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做的。不必定要连着

                  房地产才需要反腐败。然而,要想靠着反腐败来达到大多数人都在喜欢

                  的地方拥有房子的地步,这是做梦了。经济的事靠政治终究是解决不了的,

                  上海在解放后四十年内走过得道路早就验证了这一点。

                  • 家园 无论那个地方的发展都不是靠炒作。

                    如果汤是搞实业的,那我没话讲。

                    上海的发展不必靠浦东的重新定义。事实上,九十年代上海大发展的时候,浦东的增长一直落后于浦西。那些高楼大厦的空置率曾经让当时的市长很上心。

                    房产商对经济的贡献是有限的。房地产应该只是经济的一个配套措施。看看底特律市中心的空置的高楼吧。经济不好,多少房产都没用。

                    今天抱怨买不起房的青年,估计都与房产界无关。

                    炒房,实际上伤害的是整个经济,使当地公司的运营成本升高,因而降低它的竞争力。小部分的得利,却让大多数人买单。

                    汤起家的过程,就是炒房。空米袋背米。他下的本,也不过是从以前台湾百姓、香港百姓手里强挖来的。

                    我不否认他当初拿地是付了钱的,而且那些钱对上海的发展规划也许很重要。但凡事都得有个度。要是炒房的一味贪婪下去,那就不用期望可以一直延续好运了。

                    • 家园 上海的重新定义

                      上海的发展既靠浦东的重新定义,也靠浦西的重新定义,

                      总之是上海的重新定义。

                      我讲汤君年,只是一个例子,我的意思是上海的发展由四个因素决定。

                      中央改革开放的决心是一个,上海市政府的具体实施能力是一个,

                      上海老百姓的配合又是一个,最后就是外来发展资金是一个。

                      汤君年是外来发展资金中的一个。改革之初,最重要的就是

                      发展资金。中国现在有很多地方需要象上海一样发展,西部开发

                      叫了多少年,如果有十个汤君年跟你到甘肃造房建市,你批不批地?

                      我建议你看看NHK在94年拍的“上海拆迁悲喜剧”,里边讲到

                      当时上海市政府估算,立足自身的力量,上海改建需要一百年!

                      拆开了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用土地的使用权引来汤君年这样

                      的外来资金,上海的改建只需要十年。

                      十年现在已经过去了,上海也已经发展了。汤君年们的贡献不小。

                      他们拿了地,是他们的回报,如果他们的房价过高,汤臣捂在手里

                      卖不出去,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商业的事用商业的方法解决,不应

                      该用道德判断代替商业规范。

                      我并不是说上海的房价不高,也不是说政府不应该采取措施。

                      但是这措施应当符合改革开放的大计方针,应当有前后一贯的

                      延续性。找原因找到汤君年们头上却是找错了。

                      房价高是相对的,既可以用政策抑制房价,也可以设法提高人民

                      的收入。上海白领在外资公司干活,收入只是外资公司从外面派人到上海

                      的人员的十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这才是上海白领买不起房的真正原因。

                      上海白领本身就是在以廉价为竞争力,而不是以本事为竞争力。上海的房地

                      产已经走进国际,而上海白领还没能具有同工同酬的竞争力。

                      不应该以为上海房地产的高涨只有一小部分人收益,上海的人均居住面积

                      从二十年前的人均两平米到现在的人均十六平米。从这点看,至少到目前为止,

                      在上海房地产高涨的过程中获益的是大多数。

                      • 家园 上海的住房条件改善与房价高涨无关。

                        上海住房改善的大部分得益人住的并不是商品房。

                        那时候市政府出台政策,让上海市民按工龄低价买进所住房屋,这才是如今大部分上海人拥有住房的原因。

                        九十年代的拆迁是比较得民心的,也比较照顾市民、市政规划。与如今完全不同。不但不能混为一谈,而且恰恰说明,上海的发展、市民的得利,并不依靠过高的房价。招商引资,并不意味着房价畸高。

                        而且上海的引进外资也不都是靠卖地。看看上海招了多少500强的企业进来,办了多少产业。

                        我觉得上海房价高涨的时期是2001年以后。2001以前,上海的市民基本住房条件已经很好了,不要把功劳乱记到高房价头上。

                        而2001到2007,房价是翻着往上涨,但大多数上海市民的心情明显比以前差,城市发展也慢了下来。这就是陈良宇下台,上海市民明显无动于衷的原因。跟想当初徐调走时的众人惋惜、茫然的情形不可同日而语。

                        发展不靠炒作。想投机取巧是不行的。房产商本身就是上海经济发展的受益人。上海经济不好,就没什么人有兴趣买房。所以,不用得了便宜还卖乖,怪买房人没钱。就像杀鸡取卵,还怪鸡生蛋效率太低,死了活该。

                        • 家园 穷人翻身靠拆除迁

                          我们家是九十年代拆迁的。那时的拆迁,政府给的补偿很少。

                          所谓政府卖房,不是造了新房买给大家,而是原来已经居住的

                          属于房管局的房子转为住户所有。住户出一定的钱,对当年的

                          居民来说也不是小数目。上海的每人两平方就是在这些房子的基

                          础上统计的。改变房子所有权不会改变面积。

                          现在上海穷人的口号是“穷人翻身靠拆迁”。

                          为什么呢?现在地皮值钱,政府和开发商出得起高价动迁。

                          而地皮值钱当然就是房价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但如此,还有动迁房,在外环附近,两千左右一平方,

                          可以买一定的平方数。再想借机改善条件的还可以以

                          优惠价买房,大概三四千一平方,还要大的话才是商品房市价。

                          这些对穷人有好处的措施都是要钱的。这钱哪里来啊?

                          房价里来的。

                          我也算老上海,以前有亲戚住在马当路淮海路,现在的新世界大楼。

                          亲戚家住得房子里那真是七十二家房客啊,没有上海的改建,那里

                          的住户永远也不要想翻身。两三年前邻居聚会,家家都有了一百多

                          平方的居所,当然不在市中心。可他们都很满意。

                          上海招的世界500强,我看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是来圈地的。这些企业

                          一来,连办公大楼一起买下,上海的房价怎么会不涨。

                          其实有些事情,退开看看,将心比心,很容易看清楚。我当年的伙伴

                          原来一家四口住在一个亭子间,拆迁后有了两套房,他对我说他现在

                          是“烟不抽,酒少喝,听老婆话,跟共产党走”。

                          上海改建,大面积的穷人受益,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如果连事实

                          都不认,就没有什么好讨论的。开发商到上海来,当然不是来做善事,

                          但是他们的活动的确对上海改建起了正面的作用。

                          中国要开发的地方多得很,我很想看到是否有别的办法让大面积的穷

                          人受益的。如果谁有不需要这些开发商也能把一个地区发展出来的做法,

                          让穷人也讲要跟共产党走,不妨向中央上书,必能得到政府重用。

                          • 家园 拆迁改建和房价过高是两回事

                            土地成本并没有高到房产商不得不开出如此高的房价的地步。何况这几年,市政动迁对市民的开价都要比商业用地的高。不正常吧?

                            我记得两年前,上海办公楼的价格甚至比同一地段的住宅楼便宜。500强要炒房,不至于这么弱吧?

                            • 家园 正常的。

                              动迁通常最多两三层楼,算三楼的话是三个平米等于一个平米

                              的地面面积。开发商在地上面要造几十层楼,一个平米的地面面积要有

                              几十个平米出来。

                              • 家园 所以商业用地对动迁户的补偿才应该比较高

                                市政动迁,不过是要用那地方造条路,建个轻轨,弄个绿地啥的,结果补偿价格反而对动迁户比较有利。这就可以看出,房产商对动迁户这块利润的挤压,也一分一毫的利益不放过。对这点,动迁户心里也是心知肚明的。周正毅案发,就是因为动迁户的不满。

                                故意低估动迁户的补偿标准,偷偷更改土地性质,利用信息不对称渔利,还不能让开发商满意。最极端的例子,是开发商指使手下人放火逼迁,结果烧死动迁户老夫妇。碰巧老先生还是抗美援朝的老兵。至于打人、拆迁过程中故意给尚未动迁的制造生活困难、往动迁户的灶台上抹大便,这种种下作的手法,这几年都不鲜见。

                                不加以规范,那是非常不和谐的。

                  • 家园 有道理
            • 家园 是不是用来洗钱的

              既然明显不是为做生意,那肯定另有原因...

            • 家园 押错了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