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袁本初密码 -- 张四维
前言
《三国演义》开篇云:“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大到民族兴衰,小到个人沉浮,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多久则少,少久则多;富久则贫,贫久则富;安久则危,危久则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一规律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
分合二字,一言难尽。放眼寰球,中国无疑是历史上内战最多发的国家。从楚汉相争到太平天国,每隔百余年,周期性的全面内战就总会爆发。其中最长的大分裂局面,莫如由五胡乱华开启的东晋南北朝。而五胡之所以能乱华,近因在于西晋八王之乱,远因又可追溯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内战和瘟疫。这近因和远因其实是同一原因:中原政权内部争权夺利,天灾人祸同时并举,汉族人口大批死亡,数量从东汉中期的五千余万锐减到西晋时期的一千余万,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与异族的力量对比。东汉末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灾难为害之剧,流毒之广,由此不难想见。
既然这样,后人便不免要追问:导致东汉帝国衰亡的原因何在?一个在公元100年前后还威震半个亚洲的大帝国,为什么到了公元107年前后还,却会被一群手舞竹竿木枝,拿菜板当盾牌的羌族土著部落打得焦头烂额,半个世纪之后便土崩瓦解呢?冰冻三尺,定非一日之寒,今人不可再像刘备那样,满足于诉诸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天真地相信东汉皇帝们不过是主观地“亲小人,远贤臣”,然后“叹息痛恨于桓、灵”一番就够了。古往今来,这一问题经常受到学者和大众的关心。《三国演义》全书一百二十回,前七十九回都在叙述东汉末年之事。等到曹操已死,曹丕受禅,刘备、孙权相继称帝,三国时期虽然刚刚开始,故事的高潮反而已经过去了。
所谓“三国”,也就是曹魏、刘蜀和孙吴。作为三国的建立者和东汉帝国遗产的继承人,曹操、刘备和孙策、孙权兄弟有一个明显而奇特的共同特点:他们都曾经长期为东汉豪门袁氏家族中的袁绍和袁术兄弟效力,其属下大多也有着浓厚的袁氏部曲背景。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将三国鼎立视为袁绍、袁术兄弟内战的延续。曹、刘、孙三家争夺的不仅是东汉帝国的遗产,更是袁氏家族的遗产。后人读史至此,不禁要问:在东汉帝国高度发达的中央集权制度下,袁氏家族如何可能攫取这样巨大、以至于足以抗衡并颠覆皇权的资源和财富呢?对东汉帝国的衰败和分裂,这个豪门又要负多大的责任呢?
现代史学的一个重要创见,就是见微知巨,由小见大。袁绍字“本初”,袁术字“公路”,这两个“字”都非常奇特。古代中国人极为重视“名”与“字”,往往以此寄托家族的志向。譬如,刘备给年长的养子起名叫“封”,给年幼的嫡子起名叫“禅”,合起来就是“封禅”。到泰山封禅乃古代中国最隆重的仪式,只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可以举行。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想要到泰山封禅,管仲坚决反对;鲁国贵族季氏到泰山活动,孔子大发牢骚。由此可见,刘玄德早就有了称帝的雄心大志。后来刘备听诸葛亮之言,杀刘封而立刘禅,结果只剩下一个“禅”,反而生出“禅让帝位”之意,弄巧成拙。以谐音论,刘禅身为皇帝,而以“流产”为名,也实在匪夷所思。所以蜀汉大臣谯周据此预言说,刘禅将来一定会是亡国之君。
袁术的字“公路”同样有趣。西汉末年,社会上流传一本名叫《春秋谶》的预言书,说“代汉者,当涂高”。“公路”与“当涂高”意思相近,可以互训,袁术家族意欲代汉自立的志向也由此可见。袁术终生笃信这个预言,他晚年干出的许多荒唐事均与这个神秘的“当涂高”直接有关,特别是盘踞淮南,然后称帝。这些绝非他个人的一时冲动,而是如“大楚兴,陈胜王”一般,来自袁氏家族长期的策划。
与“公路”相比,袁绍的字“本初”含意更复杂,而且其根源更加引人入胜。
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同,古代中国人有一个独特而谨慎的文化传统——避讳。按照这一文化传统,在近代之前,中国人绝不直称尊长的“名”,也很少直称同辈的“名”。而在社交场合,成年男子们通常互称对方的“字”。不仅如此,对于很多有特殊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名词,尽管并没有法律禁止使用,古代中国人在取“名”和“字”时也极力避而远之,绝不故意采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这些虽不成文,却为历代中国人严格遵守的“避讳”禁忌中,本朝帝王的年号是最为特殊的一个。因此,我们不会看到有唐朝人的“名”或“字”会叫“贞观”或“开元”,也不会看到有明朝人的“名”或“字”会叫“洪武”或“永乐”,更不会看到有清朝人的“名”或“字”会叫“康熙”或“乾隆”,其中的原因不言自明。
不过,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什么事情都免不了例外:袁绍的字“本初”正是东汉质帝刘缵的年号!由于当年汉质帝就遇害,所以逾年便改元了,导致“本初”只有1年,即本初元年(大致相当于公元146年)。当然,这一巧合非常有助于后人解决袁绍的生年问题。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绍”字主要为继承家业或政权的意思,而且有着特殊的含义。按《尔雅·释诂》的解释:“绍,继也。”按《逸周书·谥法解》的解释:“疏远继位曰‘绍’。”可见,袁绍在刚刚出生并取名“绍”之时,便已经被选为家族的主要继承人,而他的地位本来却很低下疏远。实际上,袁绍极有可能只是一个小妾生的儿子,后来被过继给无子的伯父。按照亲缘关系来说,袁绍有嫡兄袁基和嫡弟袁术,但从“袁绍字本初”这一现象来看,整个袁氏大家族的领导权,特别是世袭的爵位继承权,在袁绍刚刚出生并取名之时,便已经落到了他的头上。
由上述这些不同寻常的现象中,我们至少可以提出下列十个基本问题:
一、袁绍是否生于本初元年?
二、在东汉末年,用本朝皇帝的年号当“名”或“字”,是否属于忌讳的事情?
三、是什么人,出于什么动机,为少年袁绍取名“绍”,字“本初”呢?
四、作为庶出子的袁绍为何会在出生后,便被公认为整个袁氏大家族未来的领导者?
五、对于袁氏家族成员来说,本初元年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他们在那一年的遭遇如何?
六、本初元年的政治风波,对袁绍本人、袁氏家族、以至于东汉帝国后来的命运产生过什么影响?
七、袁氏家族既非东汉帝国的开国元勋,也非皇亲国戚,更未立过任何军功。那么他们如何能屹立在朝廷中上百年之久,以至于成就空前绝后的“四世三公”官场传奇的呢?
八、袁氏家族中并没有出过学术大师,与太学等教育机构素无密切来往,东汉帝国也不存在“科举”这样的考试机制。那么,袁氏家族又如何会“门生故吏遍天下”呢?
九、袁绍和袁术兄弟相互敌视的原因何在?
十、袁术为何要在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执意东征淮南?为何要在实力尚不够强大的情况下,急于在九江郡称帝?称帝之后,他又为何不自称“朕”,而自称“仲家”呢?
对袁氏家族的历史探索得越深,我们就会发现越多这类的疑问。它们与东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潮流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张迷宫般的大网,掩盖着一个虽然久经专家学者与人民大众的讨论和研究,却仍然疑云密布的传奇时代——东汉,那个现代中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的皇朝。
————————————————————————————
以下为各章节的链接目录:
第一回 引易经直臣死义 测灾异博士亡身链接出处
第二回 楚藩王拜佛取祸 袁郡守平冤救民链接出处
第三回 窦宪击胡起是非 袁安庭争论古今【上】链接出处
第三回 窦宪击胡起是非 袁安庭争论古今【中】链接出处
第三回 窦宪击胡起是非 袁安庭争论古今【下】[链接出处
第四回 北匈奴遁走乌孙 西羌戎进逼金城【上】链接出处
第四~五回简述 链接出处
第六回 袁次阳舌战新娘 当涂高蛊惑民心【上】 链接出处
第六回 袁次阳舌战新娘 当涂高蛊惑民心【下】 链接出处
※
※
※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袁本初密码
🙂历史悠久阿,有感而发,扯点别的 3 定定 字452 2007-06-01 08:56:18
🙂【原创】第七回 梁太后刨坟掘墓 马天师黄袍加身【下】 18 张四维 字6303 2007-05-11 01:44:20
😁嗯,改元本初,还想老黄瓜刷绿漆,冒充新兴势力啊! 李根 字0 2007-05-14 13:31:57
😄这朝廷,开始派些什么人,然后突然派来一个猛人,太黑了 三尺剑 字0 2007-05-11 18:42:30
😉花,序幕现在该结束了吧 曹仲德 字0 2007-05-11 17:56:45
🙂掌声鼓励 MacArthur 字180 2007-05-11 08:03:16
🙂长见识了 笑吟 字48 2007-05-11 06: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