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凑热闹, 我对三年灾害的看法 -- hopeful

共:💬60 🌺6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数字,城市高死亡率和预期寿命

  为了回帖,我还得复习统计学知识.

  以前学过的统计学几乎都忘记了,只好临时google了一些东西恶补,但是最终发现要想从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利用数学方法推算出59-61年间死于饥荒的确切人数远远超除了我的能力。但是要从这些数据中看出那三年死的人突然比其它年份高很多却只需要小学数学知识就够了。剩下的问题就是,为什么那三年多死了那么多人?

  显而易见的原因是饥荒。饥荒年代的人口大规模死亡,既可能是由于人们在短时间内完全断绝食物来源而死亡,也可能是由于长期食物不足增加了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解放后公有制条件下,前一种情况有,但并不多,这些死亡在当时被称为“非正常死亡”。当时更多的是第二种情况,长期食物不足使得浮肿病,干瘦症,妇女子宫脱垂和闭经病这四种病发病率迅速增高,并且从农村蔓延到城市。中央为此发文,各地卫生部门也迅速采取了措施,但是由于这些病死亡率高,所以仍然有大量人口病死。由于这些疾病已经波及到城市,所以当时城市人口死亡率也异常增多并不奇怪。

  有关这几种疾病全国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没有找到,不过各地的例子很容易找到。比如青岛:1960年9月,由于“左”的错误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民生活急剧下降,农村出现了大量浮肿病人,同时出现干瘦、小儿营养不良、妇女子宫脱垂、妇女闭经等危及人民生命的症状,人口死亡率急剧上升。青岛市和崂山郊区人民政府组织了38个医疗队深入到农村普查普治,共查出浮肿、干瘦、小儿营养不良等24.4万人,治疗13.8万人,治愈率50%,还成立临时浮肿疗养院56处,接受住院治疗1837人,治愈1350人。1961年,共治愈浮肿、干瘦病人33万人、小儿营养不良1.1万人,还查出闭经、子宫脱垂l.7万人,治愈0.6万人,有效地控制了人民因饥饿、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势头,人口死亡率由6月份的1.69%下降到12月份的0.12%。我相信这第二种情况引起的死亡构成了59-61年非正常死亡的主要部分。这些人当然可以说是病死,死于某种明确诊断的疾病,而且病死前都接受了治疗,但是如果有人说这些人也是“饿死的”,我肯定没有勇气反驳他。

  当然,透过这些例子,我们也能看到当时覆盖全国的医疗体系的广泛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看到当时政府对人民健康的重视(虽然这听起来很滑稽),这也是在那么大的灾难面前,群众仍然相信政府的原因,但是这并不能改变政策失误给整个民族带来巨大灾难的事实。

  最后关于预期寿命。预期寿命的算法比较麻烦,一两句话说不清。它与分年龄组死亡率关系最密切,换句话说,死亡人口平均年龄比总死亡率对它影响更明显。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