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新兵报道!兼思乡贴一篇 -- 淮海路顺昌街道

共:💬15 🌺1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新兵报道!兼思乡贴一篇

淮海路的弄堂(一)

  最近老是做梦回到了淮海路的各只弄堂。离开故土很多年,思乡却越来越浓,老是魂引梦牵的穿过淮海路附近的条条弄堂,空气中的上海春天的芬芳,叽里呱拉的沪语混着自行车的铃声,排排的石库门夹杂着洋房和我一个贴着墙边默默走路的少年。

  淮海坊

  故名思义,淮海坊是贴着淮海路的弄堂,四条边分别是淮海路-茂名路-南昌路-陕西路。主干道是L形的,两个出口一个在淮海中路哈尔滨食品店隔壁,另一个在南昌路,茂名路口。我能清晰的记着这两个出口位置是因为它们完成了从葱油饼到惯奶油的接轨。南昌路离淮海路不到50米。南昌路那一段是小菜场(八十年代,现在我不知道)。我从没想过那时如果有一个人从天空中俯视这一段路会是什么样的情景:早上6点半喧闹了一夜的淮海路就那些霓虹灯还在业以透亮的早晨中蹦来蹦去,路上是寥寥的“夜神仙”们顶着张张隔夜面孔走在路上。一坊之隔的南昌路上却热闹非凡,买小菜和买早点的淮海坊小市民们把这条只有淮海路三分之一宽的马路挤到水泄不通,载着大桶的“豆腐浆”的“黄鱼车”,踏车的小伙子一边打着铃,一边操着半淡不咸的上海话叫着“开水来了!开水来了”。生煎馒头西施 “哗”得一声把水倒在马上要出锅的生煎包上,穿着睡衣的中年一手拿着铝锅,一手拿着零钱,走在弄堂里半醒不睡想着今天要买的小菜。在他们眼里,淮海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淮海坊的另一头有惯奶油和奶油蛋糕。父母有个熟人在哈尔滨食品店做会计,会计是干什么的我不知道,但是她有“奶油蛋糕边”,所谓的奶油蛋糕边是大蛋糕“凹好造型”以后多余的边角料。在那个时候,奶油蛋糕是及其刺激的奖励啊,一般的食品店根本没有的。所以有时候星期六的下午,我会慢慢的踱过淮海坊(我不喜欢走淮海路,那不是我的地方),早早的在哈尔滨的后门--淮海坊中的一条小弄堂等她,哦不,其实是等我的蛋糕边出现。满地流淌的腻腻的脏水和空气中奶油的香味。淮海坊其实是很干净的。这和这里的居民层次有关,我没做过调查,但是我同学中住在那里的都是书香门第。所以我喜欢着里的夏天,没有赤脖的工人同志在弄堂里打牌。昏暗的路灯下只有思春的连衣裙姐姐靠在高高的墙边在等着她的情人。这里的石库门房子也非常的不经典,西方的元素要多过传统。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种公寓才有的有小格的钢窗嵌在蔓布着爬山虎的墙上,只有那一根根窗口里伸出的晾着衣服的竹杆提醒着里面的人也是在上海衣食住行的。

陕南村

  一个这么土的名字却是这一段最小资的居民区。陕南村是由陕西南路-南昌路-茂名南路-复兴中路围成的。7,8幢非常典型的欧洲公寓和花园组成了这个和周围格格不入的环境。每个公寓大概有5,6层高,回旋的楼梯,高挑的屋顶,大理石的地面。曾经有部电影叫 “Professional\\\\\\\\\\\\\\\\\\\\\\\\\\\\\\\",讲的是一个杀手和一个小女孩的故事,里面他们住的公寓和陕南村的公寓及其像,我还记得我也曾坐在冰凉的大理石上,把两条腿穿过栏杆,晃悠着看着进门的人从我脚底下穿过。虽然这里是不折不扣的上只角,但是在我的少年时代,上只角的居民和下只角的居民并不是以钱来划分的,也不是以职位的高低,更不是以小资不小资来划分的,他们也要到南昌路去买葱油饼,但是不会穿着睡衣去,在这里你听不到麻将声,衣服还是晾在窗口,但是不会有内衣。夏天的时候这里更安静。陕南村里的弄堂有点歪歪扭扭的,因为是顺着花园的边,可能花园都是圆的吧。我的一个同学曾经告诉过我他们家如何用两套在顺昌路的石库门换来了陕南村的一套公寓。但是他的父亲非常的骄傲,因为从顺昌的酱油店小开到陕南村的居民那是质的飞跃。但是生活在公寓里的高档次人们也有烦恼的时候:搬自行车。上海的偷车贼们不会象纽约的混混们一样只在一块地盘上混,这使得陕南村的居民们也不得不每天回家跟其他弄堂里的人们一样--把自行车搬到楼上自家门口。本来顶就很高,加上回旋的楼梯,住在六楼的人们每天感觉就象是铁人两项赛:负重登高和耐力自行车。后来我就发觉了楼住的越高骑的自行车越破--都不搬了,放在楼下吧,爱谁谁了。长大后我曾经到家住高邮路的大学同学家去,那里的高干公寓和陕南村很象,但是总缺少什么,后来我明白了,还是却少生活气息。

  今天先写到这里吧,明天接着写,我不是个会写文章的人,只是想把我心里最真实的上海给全国的朋友看看,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但它更是我们这些升斗小民的居住地,有草根,有知识分子,也有小官们,他们是上海魂--在时代的把他(我)们渐渐淘汰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也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元宝推荐:宁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