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学《易》对话录 -- 闲看蚂蚁上树

共:💬122 🌺8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8.比卦——论亲附之道

坤下坎上

    --- ---

    ------- 坎上

    --- ---    

    --- ---    

    --- ---  坤下

    --- ---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译文]比卦象征亲附:吉祥。要经过考察研究再作决定(是否亲附),(如果所亲附者)有尊长之德、可以长久不变、能够坚守正道,就不会有灾祸。不安顺的邦国也来亲附了,后来者将有凶险。(原:考察,推究。筮:(占卜)决定可否。不宁方:不安顺的邦国。) [另注:不宁方来,也有解释作:不安宁了才来。]

[提示]指出亲附之道的原则。

  

师:师卦之后是比卦,这两卦又是一组,卦象互为颠倒。“比”的意思是比附、亲密辅助。战争平息之后,首要大事是和平安定,休养生息,这就必须谋求人际关系的和谐,讲究亲附之道。所以,在师卦之后安排了比卦。

徒:师卦讲武力征服,比卦讲政治安抚,这正是古代统治阶级恩威并施、宽猛兼济的两手吧?

师:人不能遗世独立,做任何事业都需要相互合作,这就必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比卦还是值得研究的。卦辞首先肯定:“比:吉。”能够互相亲密比辅、互助合作,是吉祥的。但是紧接着就强调选择亲附对象必须慎重,不可滥交滥比。

徒:《易经》常常是如此,讲了事物的这一面,接着就要讲到那一面。

师:是否可以亲附,要经过考察研究才能作出决策,这就是“原筮”。如何考察?卦辞中提出三条标准:“元、永、贞。”要有尊长之德,要能长久不变,要能坚持正道。与这样的对象亲附,才能“无咎”。由此可见,亲附行为并不总是吉祥的。亲附不得人,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卦辞先说比“吉”,接着又补充说如此方可“无咎”,这又是十分辩证的。

徒:决定亲附对象确实要慎重,不能专拣高枝飞。

师:看准了以后,就要抓紧时机,争取结盟亲附,这时就宜速不宜缓,要当机立断,不能再拖拖拉拉,心存观望。这又是问题的另一方面了。就是说,当慎则慎,当断则断。卦辞中打比方:说,在有德之君当位时,连不安顺的诸侯邦国(“不宁方”)也来亲附了,到这时你才姗姗来迟地沟通联系,必然搞不好关系。因为你的行动已经说明你没有互相协作的诚意,人家也不会同你竭诚合作的。其结果当然不妙,甚至在竞争的环境中失去生存的机会。这就是“后夫凶”的含意。

徒:史书上记载说:万国朝禹,防风后至;天下归汉,田横不来。结果是防风被诛,田横自杀,这两个“后夫”的结局果然不妙。

师:因为他们违背了亲附之道,终于陷入走投无路的困境,导致失败。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译文]《彖传》说:亲附,会得到吉祥。“比”是亲附辅助的意思,指九五以下的阴爻顺从上面的阳刚之君。经过考察研究而作决定,所亲附者有尊长之德、可以长久不变、能够坚守正道,不会有灾祸,因为九五刚健而居中。不安顺的邦国也来亲附,说明上下相互应合。后来者有凶险,因为它已走入困境。

[提示]解释卦辞全文。

  

徒:有一点不明白。看《彖传》对本卦爻象的分析,九五是唯一的阳爻,而且居中得正,处于君位,是本卦的主爻,符合“元、永、贞”的标准,是各阴爻所亲附的对象。但是,《彖传》只说九五以下的阴爻顺从九五(“下顺从”),而把上六除外,这是什么缘故呢?

师:本卦一阳五阴,体现出人际关系中的主从关系,一阳(九五)为主导,五阴为从属。九五以下的四个阴爻皆以九五为亲附对象,上下应合;只有上六迟迟不来亲附,正是卦辞中所说的“后夫”,即“后来者”。这个后来者直到陷入困境,才想到向九五亲附,失去了时机,预后必“凶”。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译文]《象传》说:地上有水,象征亲附。先代君王因此封建万国,亲近诸侯。

(提示)指出以上亲下的必要。

  

徒:这意思是明白的。比卦上为坎、为水,下为坤、为地。地上有水,水性润下,浸润入地,这现象象征“亲附”(“比”)。先王观此亲比之象,受到启发,因此通过分封建国来亲近天下诸侯。

师:《彖传》侧重于强调以下附上,《象传》则强调以上亲下,二者相辅相成,这才是完整的亲比之义。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译文]初六,心怀诚信地亲附,没有过错。充满诚信如同美酒盈缸,终究会有意外的吉祥(孚:诚信。缶:音fou,盛酒的瓦器。它吉:它至之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译文]《象传》说:在开始阶段的亲附,会有意外的吉祥。

[提示]强调亲比贵在诚信。

  

徒:初六地位低微,遥居“荒外”,位置也不相应,它想亲附于“至尊”九五,恐怕不很容易!

师:与人亲比最重要的是心怀诚信,取得信赖。初六在不利的条件下,能够以诚信求亲附自可无咎。

徒:待人以诚,人必报之以诚。诚信确实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大法则,这就是爻辞所说的“有孚比之”了。

师:如果能够“有孚盈缶”,诚信充满于内,像装满美酒的瓦缸一样,满腹皆诚,不但可以免咎,最终甚至会得到意外的好处(“它吉”)。《象传》又进一步指出“比之初六”的重要,还是因为初期阶段的亲附更能体现诚意。

徒:这与上九的“后夫凶”正好是鲜明的对比。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译文]六二,从内部亲附,坚持正道必获吉祥。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译文]从内部亲附,说明没有失去自有的正应关系。

[提示]强调亲比贵在守正。

  

徒:六二以柔爻居阴位得下体内卦之中,九五以刚爻居阳位得上体外卦之中,二者形成正应关系。六二亲附于九五,条件最为优越,再不会出什么岔子了。

师:不然。居内卦正中的六二与居外卦正中的九五亲比,叫做“比之自内”,当然有极其优越的条件;虽然条件优越,获吉仍然是有条件的。“贞吉”,意味着贞则吉,不贞则不吉。吉与不吉,要看能不能坚持正道。坚持正道,才能“不自失”,不失去六二与九五之间自有的正应关系。《易经》十分重视主观作用。初六的客观条件很差,由于主观上的“有孚”,仍然可以“无咎”,甚至“有它吉”;六二的客观条件极好,如果主观上不能坚守正道,仍将失去其优势。“不自失”三字仍隐含告诫之意,这一点很重要。

徒:在亲比问题上,什么是正道呢?

师:古人认为,应该修身正己,以待人君之求,而不要降志辱身,汲汲钻营。历史上的伊尹、吕尚、诸葛亮等名臣都是如此行事的,实现了君臣风云际会式的亲比。

  

六三,比之匪人。

[译文]六三,想亲附而不得其人。(匪:非。)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译文]《象传》说:亲附而不得其人,岂不是可悲的事?

[提示]指出建立亲比关系需要有基本的客观条件。

  

徒:六三与九五无比应关系,它的应爻上六又是个“后夫凶”,因此想亲附而不得其人。看来六三的处境很不妙。

师:六三的处境极为不利。初六、六二、六三、六四,这四个阴爻都想亲附唯一的刚健中正的阳爻九五。其中六二与九五有正应关系,六四与九五有亲比关系(阴阳当位,以柔承刚),条件都十分有利,皆得“贞吉”之兆。初六与九五虽然也没有正应、亲比关系,条件不利,但是初六处于初期阶段,就捷足先登地以诚信亲附九五,不但“无咎”,甚至可能“有它吉”。最糟糕的就是六三了,与九五既无正应和比邻的关系,又没有捷足先登的机会,这确实是值得悲伤的事!由此可见,建立亲比关系也需要有基本的客观条件。初六、六二两爻强调了主观努力的重要,本爻又强调了基本条件的必不可少,顾及了主客观两个方面,这正是《易经》卦理的严密精审之处。

徒:难道六三就无计可施了吗?

师:请注意,这里并没有为六三的最终凶吉下断语,仅仅婉惜六三目前的无人亲比,仅仅感叹“不亦伤乎!”这就很值得玩味。可见六三的处境虽然可伤,其凶吉仍在未定。从六三的角度考虑,在条件不成熟时,只有守正以待时变。

  

六四,外比之,贞吉。

[译文]六四,在外部亲附,坚持正道可获吉祥。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译文]《象传》说:在外部亲附于贤人,是说六四顺从于上。

[提示]指出亲附于上要注意守正。

  

徒:六二自内卦(下体)而亲比于外卦的九五,称为“比之自内”;六四居于外卦(上体),亲比于同样属于外卦的九五,当然应该称为“外比之”了。

师:六四以阴爻居阴位,柔顺得正,上承刚健中正的九五。凡是六四承九五者都是吉象,在象征亲附关系的比卦中当然更是如此。不过,这里的“吉”也是有条件的“贞吉”。

徒:六四不和与它相对应的初六亲比,而向上比附处于君位的九五,所以爻辞特别提醒它要坚守正道(“贞”),否则恐怕有谄媚之嫌,尽管九五是刚明中正的大贤。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亲附于上,一定要坚持正道,以免被人误解为奉迎讨好。连孔子当年也曾经感叹过:“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只要行得正、走得端,闲言碎语是可以不攻自破的。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译文]九五,光明正大的亲比。君王打猎三面驱围,一面放开,听任前方的禽兽逃掉。对属下的邑人也不特别告诫。吉祥。(显:显明。)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译文]《象传》说:光明正大的亲比是吉祥的,由于九五处正而得中。舍弃违逆者,容纳顺从者,所以听任前方的禽兽逃掉。对属下的邑人也不特别告诫,说明君上实行中道。(使:用。)

[提示]阐述光明正大的亲比之道。

  

师:九五以唯一的阳刚之爻处于君位,群阴都来亲附它,它能保持刚正无私,不偏不党,更不搞暗中交易。这是光明正大的亲比于天下的行为,一切都是显明于外的,所以称为“显比”。

徒:怎样才能做到“显比”呢?

师:爻辞里打了个比方。好比君王打猎,只从三面设围,驱赶猎物;在前面却网开一面,任凭禽兽随意逃跑。王者对于亲附于己的民众也应是这样,来者不拒,去者不追,顺从者就收容他,违逆者则放过他。如九五以下的四阴都愿意顺从亲附,则来者不拒,一概收容;只有上六违逆,以阴乘阳,不愿归依,则去者不追,好像打猎时从前面跑掉的“前禽”。

徒:真有“来去自由”的度量。《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勉强地做到了这一点,当暂时依附他的关公离他而去时,他总是想追回。最后终于网开一面“失前禽”,放走了关云长。这毕竟算得上“九五之尊”的大胸襟。

师:不仅如此,九五对他属下的人(邑人),也不专门告诫,叫他们格外地亲近自己。意思是天下人一视同仁,并不因近者而采,也不因远者而疏,实行中道。这才是光明正大的“显比”,这当然是完全的“吉”,不附加条件的“吉”。

徒:不过,这毕竟有些理想化了。

师:人终究是应该有理想的。《易经》里就记载了古人的很多理想境界。

  

上六,比之无首,凶。

[译文]上六,比附于人而没有良好的开端,凶险。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译文]《象传》说:比附于人而没有良好的开端,也不会有好的结果的。

[提示]指出亲比迟疑则结果不好。

  

徒:九五以下的四个阴爻都求附于九五,最后只剩上六这个姗姗来迟的“后夫”了。

师:上六位高而自傲,在开始时期它不愿与九五亲比。亲比之事最重初始,迟疑观望就谈不上有什么诚意了,然而上六却“比之无首”。直到大家都纷纷亲附于九五,上六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这才被动地求比,然而为时已晚,错过了时机,不会有什么结果了,这就是《象传》所说的“无所终也”,卦辞所说的“后夫凶”。

徒:开头无所始,最后就无所终。初六与上六,恰好是鲜明的对照。初六地位最卑,与九五距离最远,但是能够以诚亲附,比之于初,所以不仅“无咎”,反而有“它吉”。上六地位最高,与九五距离最近,但是不能及时亲附,失去主动,所以不仅“无所终”,甚至有“凶”。

师:正由于上六地位最高,因而高傲自负;它与九五距离最近,反而以阴乘刚,形成“逆比”。上六不能善用其长,有利因素反倒转化为有害因素了。

徒: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们必须相互合作,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已经为人所共知。从这个角度看,《易经》比卦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师:比卦提出的一系列原则确实值得深思,这有益于现代人的社会生活的和谐运转。比卦特别侧重于人际关系中主从关系的确当处理,强调指出,不论是亲附于人,还是为人所亲附,都要正而不邪,心怀诚信。不仅作为本卦唯一阳刚之爻的九五之尊是如此,本卦的五个阴柔之爻的凶吉无不与此有关。九五为人们争相亲比的对象,它实行光明正大的“显比”之道。初六、六二、六四都能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守正以求比,各自都得到了吉祥的结果。六三客观条件不利,结局未卜,需要守正以待时。只有上六失去中正之道,不守诚信之诫,条件优越而不善利用,与人相交而先倨后恭,在茫茫人海中无所适从,终于难免陷于凶险。

  

  

[另注:比卦把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于比附的态度和做法,描写得维妙维肖。]

关键词(Tags): #易经#比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