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闲聊一下清朝的避讳制度 -- 任爱杰
PUROHOL 老兄说起清朝的避讳问题,顺便闲聊一下。
避讳这东西实在是汉文化的糟粕。一个人既然有名字,名字就是用来给人叫的。可是一旦那个人抖起来了他的名字就忽然不能叫了。本来,这还只不过限于家族内部。例如儿子不能够叫老爸的名字。可是后来拍马屁的家伙把当官的当做自己的老爸来舔屁股,于是上级的名字下级就不大叫得了。而继续推广之下,天下最大的官,皇帝的名字就成了忌讳了。
清朝本来是蛮族,没那么多讲究。可是随着汉化的深入,把汉文化的糟粕也一并吸收了进来。
清朝开国的三个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这些人的名字里常用字太多。尤其是皇太极和福临,如果都避讳了岂不是皇帝也不能写,福气也来临不了了么。所以这几个人的名字分开写的时候都是不避讳的。不过《实录》、《玉牒》等官书出现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这个名字的时候,上面贴一个黄签,把它盖住,就是表示避讳的意思,字并不改。
清朝真正开始避讳是从康熙开始的。康熙的名字玄烨两个字都要缺最后一笔。否则就是“大不敬”。雍正,乾隆也是如此。雍正还好些。他那两个字不常用。乾隆的弘历两字可是常用字。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写错字而倒了霉。
康雍乾这三个皇帝都是爱搞文字狱的主,所以对于这种文字上的细微末节抓得很紧。不但名字里的字要避讳,就连用这些字作偏旁的字也要避讳。例如炫耀的“炫”中的“玄”字就要避讳。
顺便说一下,唐朝历史上有个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为什么叫做“玄武门”呢?这是因为那是皇宫的北门。皇宫的四个方位是以“前(南)朱雀,后(北)玄武,左(东)青龙,右(西)白虎”来排列的。玄武就是龙头大乌龟。如今故宫博物馆里还有其铸像。
明朝皇宫的北门还是叫做“玄武门”,但是到了清朝康熙登基之后为了避讳就改叫“神武门”了。(虽说这是为了避讳不得不改,不过我私下里认为“神武门”比“玄武门”响亮多了。)
到了嘉庆登基,文字狱的力度大为降低。嘉庆的名字原来叫做永琰。这个永字是个常用字。嘉庆为了表示自己仁德爱民,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颙琰”。这么一改算是方便大众。不过如果真用到这两个字还是要缺最后这一笔。
嘉庆的儿子道光也继承父亲的优良传统,把名字从“绵宁”改成“旻寕”。原来的名字不用避讳,新的名字要避讳。
这两位其实是效法汉宣帝的做法。汉宣帝原名“刘病已”。汉代医疗水平不高,这个大名就是没病没灾的意思,和霍去病的名字差不多。不过刘病已当了皇帝,再这么叫下去,天下的老百姓可就麻烦了,至少不能用名字来防御疾病了。所以汉宣帝体察民情,自己改名字叫做“刘询”。这个“询”字在汉代至少还不是常用字,避讳起来要方便一点。
不过,汉朝人单名多,清朝的皇帝的名字至少两个字,所以一次要避讳两个字实在太麻烦。而且当了皇帝就要改自己的名字,也让皇帝觉得窝囊。于是从咸丰开始,皇帝的名字只要避讳第二个字,缺最后一笔就可以了。
清朝的避讳至少到了后期还是在逐步减弱中的。这似乎也反映了清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削弱。不过总的来说,清朝的避讳比起前朝要稍微好一点。至少清朝没有像汉唐一样给古人改名字。汉朝汉武帝叫做“刘彻”,于是史官只好把他曾祖父辈的人物蒯彻改名叫作“蒯通”。前面说的那位汉宣帝。他虽然为了便民把名字改了。可是他新改的名字和战国的思想家荀况的姓同音,结果荀况只好改姓“孙”。汉明帝名刘庄,当时便把"庄子"一书改称为"严子"。
唐朝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李世民本来上台的时候说好了,“世民”两字只有在连写的时候才要避讳。可是下面的人会拍马屁。于是很快两个字都要避讳了。于是大将李世绩只好改名李绩。六部中的民部只好改名户部。“三世”要改成“三代”。战国时出的关于姓氏源流的著作《世本》改成了"系本"。唐宪宗名李淳,于是,凡姓"淳于"的,一律改成姓"于"。
呵呵,避讳这种东西现在总算是没有了。不过,现在网上又兴起抓“关键词”的做法。真是合了“只让州官放火,不让百姓点灯”的原始用意了。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闲聊一下清朝的避讳制度
🙂三个开国皇帝不避讳,好像是因为它们是满文的音译 1 AleaJactaEst 字201 2008-11-12 02:35:51
🙂也不完全不如此 1 任爱杰 字628 2008-11-16 12:19:22
🙂观世音也因为避李世民的讳,改成了观音,皇上比佛还厉害 王顾经 字0 2008-11-12 00:47:36
🙂清朝避讳据说把大清给避没了 2 上古神兵 字278 2008-11-10 21:17:33
🙂似乎不是这样 孤山子 字80 2008-11-14 02:46:05
🙂宣统登基的时候哭闹 1 任爱杰 字228 2008-11-10 21:45:16
🙂说的不是“回家了”和“快完了”吗? 一足无间 字0 2008-11-11 12: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