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长沙岳麓山禹碑蝌蚪文解读 -- 张新泉

共:💬47 🌺82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二十一、浅析原始禹碑、《尚书》源流

原始《禹碑》撰制者及存埋地的考证浅析

点看全图

《禹碑》蝌蚪文符与《尚书》《洪范》文字息息相关,禹碑所刻录77个蝌蚪文符,主体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及《禹贡》的77个关键字眼。

要考证搞清楚原始禹碑的源流,就必须也要搞清楚《尚书》文本的来龙去脉。

从禹碑及其蝌蚪文符与《尚书》文本两者各自历史流变轨迹出发,有以下三种可能情况:

两者是同人同时创制;

两者为不同人先后创制;

两者为同时同人或不同人先后创制后,又有后人修改整理。

因此,参考《尚书》《洪范》《禹贡》,原始《禹碑》的来历,大致上就有几种可能:

一、先有蝌蚪文符、金册玉牒、夏鼎乃至禹碑,而后才有《尚书》上的《洪范》等篇目。

点看全图

上古或至迟颛顼"绝地天通"后,直到尧舜禹时代,距今约四千一二百年前后(约公元前2100年前后),主要是作为帝王传位之信物,同时也可作为传承文明文化之纲领。于是,便早就有了金册玉牒之类的物件。

此后,为了应对持续的空前大洪水灾变所可能带来的文明毁灭,为了保存延续既有文明成果。上古华夏文明上层文化精英们,又发明、精心挑选、刻录了一些同类文化符号,范铸了夏禹九鼎。

点看全图

二里头夏鼎

其价值意义,与美国向太空发送的旅行者号携带的钛金箔上刻录符号有异曲同工之处。

夏禹九鼎,既有纪治水之功、划九州而定鼎天下内涵,也是为了改推举禅让为世袭不易造声势铺路、有传承信物作用,同样有保存传承文明文化精华之功能。

在汉代以前,最早先的原始金册玉牒这一上古文明结晶应为孤立物件。它只由三皇五帝尧舜禹及夏商帝王家族内部传承,并不为世人所知。

当然,因为封禅、祭天地先祖、陪葬帝王陵乃至教导传承学习等等现实需要,它也可能有复制品。

点看全图

但商周鼎革之际,由于纣焚鹿台、甲骨秘埋,最早的孤立件金册玉牒母本,可能损毁或流落他方。周代中晚期发生了王子朝之乱,王室宝器典籍散落列国,甚至复制品也可能下落不明。

原始金册玉牒可能出自仓颉之手。但更大概率是颛顼"绝地天通"时,负责宗教祭祀天文历法的张姓始祖张挥公制作,他也极大概率是濮阳西水坡龙虎墓墓主。

点看全图

夏禹九鼎范铸时,应该又有新的与现存禹碑蝌蚪符文版本大体一致或完全相同的金册玉牒,也被同时制作出来。夏商时期,它取代了或与上古原版金册玉牒同时作为王位传承之信物。

这件新的金册玉牒母本,即便在商周鼎革时损毁失落,但由于有夏禹九鼎存在,周代仍可以重新制作新的金册玉牒,供传承、祭祀、封禅、传承学习等日常使用。

王子朝之乱后,周代或传承下来或复制翻造的新版金册玉牒也可能流失。

秦灭东周后,至迟到汉武帝之后,夏禹九鼎则完全失踪。

秦汉之时,因为有新的传国玉玺,金册玉牒、九鼎即便仍有复制件、缩微品,也都只是皇家珍藏不传之秘。它们已丧失了传国信物功能,甚至其字符信息也渐渐失去传承而不为人知。

王莽篡汉之后,大造符谶图箓、修篡经史、立新学,禹碑蝌蚪文符此后不久出现。

其来源,或自秦汉皇室珍藏复制品,或系刘歆贾徽师徒根据孔宅壁古文《尚书》蝌蚪文符变异修改所拟制。

二、蝌蚪文符、《尚书》文本大体上同时出现,为同一批人创制。

从上古直至周代的王子朝之乱,均无所谓金册玉牒、蝌蚪文字,夏代无文的夏禹九鼎上也没有文字符号。

蝌蚪文字是纣焚鹿台甲骨秘埋后,残留的商代祭祀贵族后裔、祭司文化精英阶层所制作、发明。目的是为了传承祭祀、保存宗教秘密,它们既参考了又有别于殷商甲骨、周代流行的金榴文字。

春秋时礼崩乐坏周代统治秩序崩坏,政治与宗教文化管控逐渐松弛。王子朝之乱后,周王室宝器典籍更是散落列国。

点看全图

王子朝之乱时,殷商后裔当时的祭祀教主孔子紧急奔赴洛邑。

他以周王室最近支鲁国的知名大学问家身份,人高马大地举着克己复礼吾从周大旗,带着孔武有力的保镖头子打手子路、国际大富豪大外交家子贡、好好学生形象专家颜回等等组成的庞大团队,以向周王室图书馆长档案馆长博物馆长老子问礼学习名义,软硬兼施,大肆窃夺了其中最重要关键典籍。并或捧杀或威吓,将老子等人驱之出函谷关远离中原。

点看全图

在此背景下,以孔子为首,他们既继承了上古至商代文明文化,又参考吸收融合了一些周代礼乐文明若干成就,用自创的蝌蚪文字制作出了《禹碑》、金册玉牒等物品。

他们以此作为殷商后裔祭司阶层内部秘密传承的关键物品。

对于孔子为首的殷商余孽祭祀武士儒家学者集团而言,《禹碑》或相同蝌蚪文符刻录的金册玉牒之类物件,其价值在宗教上相当于"约柜"、"传承袈裟"、"都功印"、"麦加陨石"。

在世俗上,则等价于"传国玉玺"、"王冠王室权杖"、"日本天皇传位三神器"之类。

点看全图

即,春秋时殷商后裔救世主先知孔仲尼,一方面打着"述而不作"旗号,整理了殷商后裔私藏秘传的上古夏商,及被西周强抢后王子朝之乱时窃夺回的文化古籍。一方面又用自创的蝌蚪文符秘密制作一些用以标示传承上古至殷商文化的关键物品。

比如托名天帝上古圣君先贤制作的,刻有《洪范》关键字眼的金册玉牒之类。以此类神圣化器物作为凝聚人心的工具,增强信徒弟子们参与"反周复殷"事业向心力。

这些物件在春秋战国时代,由于孔子及儒家未能取得实质权力而难以示人。仅在孔子家族族长或关键弟子中挑选优秀成员,内部私自传承。

在战国后期、秦代及秦未汉初战乱时代,也始终没有公开示人的机会。又因一直是在最小范围内秘密传承,也可能因长期战乱变乱最终丧失了传承。

直至汉景帝武帝时,儒家重新获取大一统王朝重视后,才果断借机会被破壁被推岀来面世。

三、蝌蚪文符、《尚书》为前人所先后创制、传承,《禹碑》为后人所改创、自创。

王莽篡汉创建新朝建儒家理想国时期,为了制造神迹,精心策划组织一部分古文《尚书》派儒家所创制。

包括两种可能性:

其一为王莽与刘歆共同主导策划。

王莽主导,刘歆及其主使的古文《尚书》派具体组织落实。

其二为王莽完全不知情,刘歆及其家臣古文尚书派儒学弟子们私自另行策划。

他们面对王莽篡汉后天下混乱的新形势,试图以拔乱反正名义再取而代之。大体上与孙中山同盟会与袁世凯同床异梦妥协联手完成推翻满清,再发动反袁护国二次革命,异曲同工。

身为汉高祖刘邦四弟楚王刘交后裔的刘歆,与汉景帝之子长沙王刘发的后代刘演刘秀兄弟,他们都是西汉刘姓皇室宗族后裔。在西汉末期面临王氏外戚篡夺汉室皇权的大背景下,选择了两条不同的反抗王莽重兴汉室道路。

由于当时流行符谶有所谓"刘秀为天子"之说,刘歆也曾改名为刘秀以应天命。这真伪两刘秀也是史书上一段趣事。

与刘演刘秀兄弟选择投身武装反抗不同,刘歆及其家臣古文经学派弟子一方面与王莽虚与委蛇,积极参与王莽篡汉。在此过程中获取高位牢牢占据舆论。另一方面私下里则图谋朝堂夺位。

《禹碑》这东西,很可能就是王莽篡汉后,刘歆古文经学派师徒家臣集团为了完成朝堂夺位而准备的,私自在楚王封国区域里秘密创制。

点看全图

这也极可能正是《禹碑》虽然刻录在汉代南岳(今安徽潜山天柱山,汉代为楚王封国区域),却始终既不见于两汉及先秦上古官方史料记载,也从末被当时人所知晓,始终不见天日的原因。

四、蝌蚪文符、金册玉牒最早就有,夏鼎次之,蝌蚪文《古文尚书》又次之,禹碑最后创制。

虽然《禹碑》有可能是王莽篡汉时期,刘歆为首古文尚书儒学及新朝朝臣集团私下创制。但这并不排除它有更原始版本依据的可能性。

即,现存《禹碑》上所刻录蝌蚪文符号,传承自春秋时代孔子整理的蝌蚪文《尚书》文本,秘藏于孔子旧宅壁中。而孔子"述而不作"整理出的蝌蚪文《尚书》,确实传承自上古而非自创。

刘歆为首的古文尚书儒学派对此只是作了进一步整修或篡改创制。

当然,也不排除完全是刘歆为首古文尚书派,单方面独立全方位系统作伪。他们甚至从《史记》到所有相关书籍,都有全方位系统编改。整个古文《尚书》及禹碑,从汉鲁王坏孔子旧宅壁出土蝌蚪文儒经事件,到孔安国传习古文《尚书》,全部是虚构历史文本历史事件。

只是这概率实在太小最小,全盘伪造操作难度极高且不论,相关信息能一直保密到今天就更是根本没可能性。

总结上述几种情形,即:

金册玉牒传自上古,或最迟到颛顼"绝地天通"后就有最早版本。

壁刻碑刻蝌蚪文符的最早版本则是尧舜禹时代。它们是为了应对大洪水文明毁灭危机,为了保存文明成果而刻录的文明结晶。

它们的内容比现存蝌蚪文符更简炼,按《洛书》点线图形排列,大约只有四十五个字符。

点看全图

当然,名称也自然不是什么《禹碑》,而是《洛书》碑或其它的《仓颉碑》之类。

此后,这些实物或其复制品,仅在夏商周王室内保存秘传。

夏禹治水后,又以它们为依据,增加修改扩充了内容后,范铸了夏禹九鼎。同时也可能又壁刻碑刻了相关文符,制作了新的金册玉牒。

最后确定了与现存禹碑文符内容大体相同的版本。

春秋时,孔子及其它殷商祭司后裔为了特定目的,将其主要内容整理或自行创作了《尚书洪范》,以进一步阐释解读。

王莽篡汉时,刘歆师徒等为政治需要,又对其再有修订。

原始蝌蚪文符号,可能以金册玉牒等为载体,埋藏于会稽禹陵定海神针(即窆石)之下,或天柱山某处。

也可能以刻石形式至今隐藏于天水蟠塚山、北川禹里、天柱山、禹陵乃至殷墟、秦陵、曲阜孔陵孔宅等地某处,至今未被发现。或已因历史过于久远、战乱及自然原因早已损毁。

点看全图

绍兴禹陵窆石(定海神针?大禹出品必为精品,难怪石头里出来的猢狲,认定了此物)

当然,上古至春秋之时,也许本来既无蝌蚪文符、金册玉牒、禹碑、也无《尚书洪范》篇。

它们全都是在春秋时期,是孔子及其它殷商祭司阶层后裔,为了特定政治目的托古改制才制作岀来的。

孔子在笔笔削削述而不作,吾从周整理周故时,用殷商祭司后裔们自创的蝌蚪文编篡、塞入了《尚书》里的《洪范》等篇章,又自行制作特殊物件作为学派、家族传承。

王莽篡汉时,刘歆等因为政治需要,据此又进一步修订。或仅仅根据《古文尚书》蝌蚪文字就完全自创了这些东西。

毕竟蝌蚪文《古文尚书》《禹贡》《洪范》当时都是摆在他们面前,从中挑出77个关键字符艺术化点画扭曲一番,制作出一块石碑乃至金册玉牒出来,或派人偷偷地刻在天柱山或衡山。都没什么太大难度,甚至都是他们司空见惯熟能生巧的基本操作日常技能。

蝌蚪文字直到春秋战国、孔子之前,都没有史料记录,也无考古实物。

古文《尚书》尤其是《洪范》等篇章是不是孔子儒家自创、修删补篡,难以定论。

历史资料对于《禹碑》仅在汉代之后才有零散记录,《禹碑》这东西同样也就可能既非上古之物,亦非春秋孔子时就有。

上古至商代末年,乃至到春秋孔子时,有或无《尚书》尤其是《洪范》等篇内的具体内容,暂不能确定。

但《禹碑》这件刻石作品,确实有一点概率纯粹是王莽篡汉时期,刘歆集团为了特定政治目的而单方面独立私自制作岀来。

个人判断,上古乃至颛顼帝之前,就有最原始版本的禹碑蝌蚪文符上部分内容,也有保存这些文符作为传承信物、教导学习等等用途的金册玉牒。

因为它们对于上古时代的华夏文明现实需求、生存生活条件而言,既有现实存在的必要性,也有可行性。它们本身就还是华夏文明文化代代相传能延续至今的重要根源、保障、条件。

上古时就有这些东西的概率无限大,没有的概率反而无穷小。

华夏文明传承有序,绵延五千年而不断绝,独一无二,它们的存在有着其它因素难以比拟的作用、价值、效果、影响。

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绝不是什么空话。

但具体到字符,显然现存禹碑上的文字,最早源头却最多只能到禹帝治水时代了。

从濮阳西水坡墓可以推断,道家思想、五行观念等可能源自上古而非什么战国时期,最迟到颛顼帝时肯定已经比较成熟。

但九州之名,王、天子这些观念,出现的时间显然较晚。还有个别更具体的汉字,可能商周时乃至春秋时代有没有它们这些字,都存在疑问。东汉时的字典《说文解字》里,《尚书》中好些字就没有收录。

附:

《禹碑》的名称问题

一、衡阳南岳衡山岣嵝峰有摩崖石刻巨幅《禹碑》,但那是现代人几年前才临摹拓刻地。

其母版现在岳麓书院后岳麓山上禹碑亭内。它是一千年前宋代古人临摹拓刻,五百年前明代古人又翻刻维护,百年前民国时期因有日本学者考察或偷盗又维修重刊,还题了《禹碑》于石碑头上。

这块蝌蚪文符石碑,名字名称其实一直待定、未定。

宋代以前情形暂且不论。

从宋代至今一千多年来,虽然拓印摹刻复制翻刻者历代多有,但此碑最初究竟何人制作,为何制作,上面刻的是什么?已经全都没人知道。

只不过历代或口头相传或留有文字资料记录,都认定石碑与禹帝、大禹治水有关。

东汉以来历代文献资料提及这块蝌蚪文符石碑时,或因石碑所在地而称之《岣嵝碑》,或因历来传言石碑与禹帝与关而称之《禹王碑》或《禹碑》。

由于名称不一,还引起若干无稽争论。

禹碑蝌蚪文符如今基本解读了,它与《尚书》尤其是《洪范》的关系一目了然。从今以后,可以名正言顺称之为《禹碑》,或更准确地称之为《大禹洪范碑》。《洪范碑》或《禹碑》可为其简称,《古南岳岣嵝峰大禹洪范碑》可为其全称。

古南岳其实是安徽天柱山,而其外形,才真正望之即知"岣嵝"二字名副其实。

点看全图

宋代之前,蝌蚪文符刻件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石碑或摩崖石刻。或刻于古南岳天柱山,或刻于今南岳衡阳衡山。甚至可能汉晋之前刻于天柱山;晋代南渡尤其是隋代南岳改封之后,才刻于衡阳衡山。

现在不同年代不同排版的禹碑,国内几十处地方都有,日本韩国也不少。古代情况虽然没有这么复杂,但如果是因为隋代改封南岳之类历史事件,当时有重刻翻制禹碑的情形,导致宋代之前就可能会多岀一块碑刻来,那也比较正常。

第二种就是金册玉牒了。

这个只存在于少数文献资料中,至今没有实物。但截至目前,最早提到禹碑的文献,就提及金册玉牒。

而隋代改封南岳于衡阳衡山,北宋末年所谓的新党当权时,又派朝奉郎刘跂奉旨临摹拓刻重立禹碑于衡山。这两次事件也都极可能与金册玉牒有关联。

换言之,隋代、宋代重修重刻立禹碑于衡山,可能正是根据当时皇家手里的蝌蚪文符金册玉牒,临摹拓印放大复制翻录。

追溯《洪范禹碑》蝌蚪文符的源头,寻找更早期的蝌蚪文符文物制品,既要找寻宋代之前或隐或埋的石刻石碑,也要关注留心金册玉牒的相关信息。

传承到宋代的金册玉牒,如果当时没有被埋藏于衡山(封禅的仪式),那极可能已毁于不久后的北宋靖康之耻亡国兵火。

当然,也甚至可能随当时完颜女真人大掠东京金宝而流落到东北,也许至今还静静躺卧在金上京故地、黑龙江阿城金太祖金太宗或完颜希尹等某位宗室贵族墓葬里。

点看全图

房山金世宗陵

点看全图

龙江阿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陵外墙

2019年清明湘西乾州醉爱花肥桥头张家宅

2021年小寒天柱山古皖国故址

2024年立秋改定于龙江鸡西虎林

附录:

《尚书.洪范》

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従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従革作辛,稼穑作甘。

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作晢,聪作谋,睿作圣。

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四、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五、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时人斯其惟皇之极。无虐茕独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谷,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辜。于其无好德,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尊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沈潜刚克;高明柔克。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

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従二人之言。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従,龟従,筮従,卿士従,庶民従,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汝则従,龟従,筮従,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従,龟従,筮従,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従,龟従,筮従,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従,龟従,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

八、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一极备,凶;一极无,凶。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曰晰,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岁月日时无易,百谷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岁时既易,百谷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従星,则以风雨。

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禹碑》77字符初步解读(暂定稿)

点看全图

左起

第1列:水火木金土

第2列:冀青兖豫徐扬雍荊梁

第3列:貌视言听思食货祭司

第4列:空宾师徒岁月星辰历

第5列:数日天子民王父母寒

第6列:暘風皇极蒙驿德攸正

第7列:直柔克刚霁雨凶卜筮

第8列:悔贞吉富康寿好宁考

第9列:终命折短疾忧贫惡弱

2019年清明于湘西乾州龙江醉爱花肥桥头张家老宅邻舍

2024年甲辰立秋於龙江鸡西虎林

--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