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中西方科幻问题的一点辨析及知识普及 -- 达闻奇

共:💬10 🌺51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关于中西方科幻问题的一点辨析及知识普及

这个帖子原来是回复“老科学的家”河友的闲谈最近的科幻影视作品贴中“俺老孫”河友的贴:

我在河里发过对八十年代初中国科幻大爆发时期的回顾

自认为这个帖子有观点,有逻辑,有干货,没有不和谐的内容。可惜,经过32个小时的“难产”还是被送回了作者自己手中。

干脆将这个帖子内容重发成主题帖,请各位河友鉴赏:

------------------原贴------------------

你这个说法不准确:

至少是不全面的。

记得我之前回过你的帖子,不过你好像比较执着于自己的信息茧房。

所谓中国八十年代科幻和西方近几十年科幻的对比,是个非常庞大和复杂的问题,很难一概而论。至少,这里面需要避免以下误区:

一, 就是对所谓“硬科幻”和“软科幻”的分野以及鄙视链问题。

所谓硬科幻,软科幻,业界到目前都没有一个严格的、为大家所公认的定义,大多只是凭感觉去划分。比如有一种说法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幻想叫硬科幻,以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为基础的叫软科幻。

但这么一来必然陷入很多似是而非的纷争里去。比如很多人津津乐道《三体》的硬度,但如果以史学角度来看,三体就是以科幻的方式来讲述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当代史,三体中最出名的设定“黑暗森林”是社达的山寨版,其实非常“软科幻”,并且三体的题材其实非常接近西方的所谓“太空歌剧”,这都是很多三体迷所忽视的。

还有就是莫名其妙的鄙视链问题。其实所谓硬科幻,软科幻,在主流科幻迷中从没有在中国现在的这么多的纷争与鄙视问题,大家只喜欢看好看的科幻,软和硬是相对的。

二, 八十年代中国科幻的气质问题。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科幻的气质是丰富驳杂的,并不只是“以自然科学为依据”一以贯之。事实上,“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对未来的科技与生活展开想象”并不是八十年代的产物,至少五六十年代就有以此为主题的《十三陵水库畅想曲》、《小太阳》等等。

而当时的西方也在二战后科技爆发的狂飙突进中,以科技为基础的技术狂想也不鲜见,比如克拉克的《拉玛》系列,就是极为硬核的作品,硬核到今天西方都难以拍出与原著水平匹配的影视作品(据说维伦纽瓦又接下来这个烫手山芋,维导NB)。而基于技术狂想的科幻,也大多出现在现实中技术进步的时代,比如美苏争霸下对应科幻的黄金时代等。

而众所周知,基础科学尤其是物理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其实鲜有发展,而对应的就是西方的科幻之后越来越“软”的趋势,比如太空歌剧、赛博朋克等,本身并不是以技术的繁复和先进性为看点的。所以中国八十年代的“科技狂想”某种程度上走的是跟西方一样的路,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滞后”了二十年而已。

三, 八十年代中国科幻作家的主流意见,恰恰是反对“科幻以自然科学技术为绝对准绳”的,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科文之争”。与今日动辄硬科幻的泛科幻迷圈层的说法不同,那时的重要科幻作家,如叶永烈、郑文光、童恩正、刘兴诗、肖建亨等等,都坚持科幻文学的本质是文学。而以“清除精神污染”为名义“打压”中国科幻的人,比如中青报某些班底,比如钱学森院士(不好意思钱老确实是旗帜鲜明反对科幻的)等,都坚持科幻只是科学普及的一个分支,科幻只是科学的附庸,没有独立的文学价值。而正是惨烈的“科文之争”让中国科幻沉寂了二十年之久,直到刘慈欣的崛起。

四, 前面已经说了,刘慈欣本人其实并没有很多科幻迷认为的那么“硬”,并且他的作品的魅力其实很多来源于那些“软”的部分。除了刘慈欣,其他科幻作家的作品也有非常丰富多彩的气质和风格。比如同为“四大天王”的韩松,作品诡异、阴冷,充满后现代的致郁气质,是非常另类的作品。老科幻作家比如魏雅华的《温柔之乡的梦》,当年被“清污派”群起而攻之“低俗,下流”,但却在世人对现代性还懵懵懂懂的时候,就提出了“机器人伴侣是否可行”、“机器人与人是否能拥有爱情”、“AI是否能产生独立人格”、“AI的人格是否应得到人类的尊重”等等非常深刻的命题,这些话题看上去很“软”,却依然闪耀着科学幻想的智慧与美,是极富魅力的作品,至今也不过时。

五, 至于其他对西方科幻的各种“嘲讽”,其实我倒觉得这是自己把自己引入了彀中。比如最常见的诟病:如此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却还是中世纪封建制度,这不是搞笑吗(《沙丘》等)。

这可谓是自己挖个坑自己跳了。先从现实来看,我想问,当今世界的资本主义制度,难道就没有封建成分吗?比如大美丽国,至今仍然是被几个政治家族轮流坐庄把持的,一个素人特朗普试图“掀桌子”立刻被群起而攻之,可见,虽然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到了今天已经如此了得,但在政治性上我们的进步显然并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显赫。

并且,那么多人曾经嘲笑《三体》中叶文洁那句:“一个科学如此昌明的社会,必然拥有更高的文明和道德水准。”转而又在审视西方科幻的时候笃信科技的先进必然带来政治制度的进化,这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显而易见,从原始人走到今天的人类社会,人类在人性这个尺度上,进步是远远滞后于科学技术的。而这种不协调和不对称,显然正可以作为科幻文学深刻描写的题材和对象。

-------------以下为感想------------

不知道这样一个帖子为什么无法通过。有几种可能,一个是点赞数不够,内容不够吸引人。但是从其他相关帖的内容来看,这个帖子的内容显然应该有很多人关注,冷遇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可能就是被投囧太多,可能的原因是这个贴的内容对刘慈欣有弹有赞,似乎不合一些人的口味。

我知道刘慈欣是不少河友的心头肉,不过,这个帖子基本就事论事,居然也不能通过认证,确实让人感慨。是不是我们对有争议的,或者不合自己胃口的观点,宽容度太少了,太不想听见不顺耳的声音?

以及,目前这个回复方式的反射弧实在太长,比如另一个同一贴下的回复,也好不了多少:

点看全图

按这进度,估计也是被原路返回的命。整体上这种方式已经有点像进入了三体中的“猜疑链”状态。我们知道,游戏规则的变化必然导致游戏生态的变化,当年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机械公敌》中,主角对死去的博士的AI镜像问道:机器人三大定律有什么漏洞?

博士是这样回答的:“三大定律是完美的,”

点看全图

所以,我们是,虫子?

通宝推:acton,Swell,审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