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张灵甫的指挥水准究竟如何?(一) -- 忘情

共:💬13 🌺265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 张灵甫的指挥水准究竟如何?(一)

最近二十年,张灵甫可能是最具网络知名度的国民党将领。围绕着其人其事,人们有不同观点实属正常。但如果评论脱离了客观事实,过多夹杂了主观色彩,那就难称客观公允了。

姑且不论政治立场,作为身经百战的黄埔将领,张灵甫的军事指挥水准究竟是何水平?究竟谁该为孟良崮之败负主要责任?对于这两个问题,得遍观当年原始文电及知事人回忆,并作出客观分析,方能导出最接近事实的结论。

战场表现,优秀的旅团长

大革命期间,尚在北大读书的张灵甫听闻国共第一次合作,在广东创办了新型的黄埔军校,便不顾即将到手的中国最高学府文凭,毅然南下报考黄埔军校,投身大革命的熔炉中。因此,说他当年亦是个满怀救国救民理想的热血青年,并不为过。

由于革命形势需求甚急,黄埔军校前6期皆是速成班性质,学制长不过一年,短则仅有数月。根据保存至今的黄埔军校课表来看,虽然其教授的军事科目颇为齐全,但毕竟学制过短,且在校期间政治训练科目占比颇大,所以白崇禧称黄埔军校“不过是个军士教导队的水平”不无道理。

不过,军事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门类一样,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关键要看各人悟性。所以,历经实战锻炼,大浪淘沙,素为白崇禧看不起的黄埔军校,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将领。当然,亦有不少早期大放异彩的黄埔师生因军事素养提升的速度赶不上职务升迁的速度而逐渐沦为平庸,甚至被时代逐渐淘汰,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张灵甫从黄埔四期毕业后,进入国民党军第1师服役,从见习排长干起,一路积功升至团长。后因他听信他人一面之辞而杀妻,激起社会各界公愤,哪怕是有“黄马褂”护体,蒋介石考虑社会观瞻,亦只能假模假样地将其撤职查办。待全面抗战爆发,遂以“国家正值用人之际”为由让其恢复军职,为避免社会舆论哗然,还特地令其改名。

这段历史,哪怕是极力美化张灵甫的人亦没有办法否认,于是便以“怀疑其妻为共谍”这样荒唐的说辞,妄图将其塑造成一个“眼中不容沙子的党国忠贞之士”。但令人费解的是,如果张灵甫当真怀疑其妻是所谓的“共谍”,为何一不当面询问,二不将其妻交给特务机构“侦办”,顺藤摸瓜挖出个“共谍网”,“为党国建功”,却非要骗其妻去地里割韭菜,自己在背后打黑枪呢?这在逻辑上根本说不通。

张灵甫出狱后,由胡宗南系统转入王耀武任师长的74军51师,从师部上校附员干起,先后任该师305团团长、153旅副旅长、旅长,58师代师长、师长,到抗战行将结束时官升74军副军长兼58师师长,期间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和湘西会战。在此期间,他的指挥水准到底如何呢?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张灵甫用自己的战场表现,证明了自己是个优秀的团长。早在1935年1月的广昭战役中,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接连突破国民党军第1师第1旅多道防线,黄埔一期出身的旅长丁德隆信心动摇,打算弃城而逃。时任该旅第1团团长的张灵甫却认为,红军放弃自己的运动战优长,改为逐点攻坚,必不能持久,因此力谏丁德隆继续坚守。后来,战事发展果如张灵甫所料,他也藉此一战成名。在改名复出任305团团长期间,张灵甫指挥所部对日作战甚为英勇顽强,战果亦可圈可点。

在升任旅长后,张灵甫亦有张古山争夺战这样过硬的战功。但当他升为师长后,其战场表现便却远不及当团长时那般耀眼了。作为国民党军中的后起之秀,74军在上高会战中一战名扬天下。此役,李天霞率51师浴血高安立下首功。余程万率57师力阻日军第34师团,亦是大功一件。而张灵甫指挥的58师,打还不如川军杂牌26师好。

需要指出的是,在1945年2月被保送入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前,张灵甫是74军副军长兼任58师师长,实际上只能指挥58师。待他于当年6月毕业后返回74军时,担任的是有职无权的副军长一职,不再兼任师长,因此他在湘西会战中并无多少贡献。也就是说,张灵甫在全面抗战期间实际只指挥过师级部队。74军从抗战军兴后才组建的一支新军,一路摔打成名震天下的抗日劲旅,主要是王耀武的功劳。

到抗战结束时,国民党军战斗序列已发展到5个行营、12个战区、4个方面军、38个集团军、120个军、355个师又19个旅的庞大规模。张灵甫的确抗日有功,但论战功在74军里他得排在王耀武、李天霞、余程万之后,在国民党军师级指挥官中排进前十名尚且悬而又悬,就更别遑论跻身“十大抗日名将”之列了。王耀武之所以力荐张灵甫继施中诚之后出任74军军长,主要是因为他仍想牢牢抓住这支自己的基本部队,觉得张灵甫比资格更老、战功更高的李天霞更好控制而已。

事实证明,在师长职位上表现并不突出的张灵甫,并不能很好地胜任军级指挥岗位。整编74师第一次进攻涟水时原本占尽优势,但因张灵甫不能很好地掌握战场态势,未将制高点妙通塔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因而被王必成的华中6师抓住这一致命失误予以痛击,让骄横的整编74师折戟涟水城下。此战后,张灵甫取得的所谓“一系列胜利”,其实主要原因是时势使然或我军指挥失误,并非他指挥上有多高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攻入山东后,张灵甫不仅放任辅助整编74师作战的各支还乡团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对解放区百姓实施反攻倒算,而且放纵部下搞“三光政策”。张部的暴行,连中央社随军记者翁鲜豪都看不下去,当面要求张灵甫 “能够出于爱护党国党军声誉,更好更快怀柔地方的需要,约束部下”,结果换来的却是张灵甫肆无忌惮的嘲讽︰“他们分人家的田、抄人家的家,土匪一样,人家当然要出出气呀!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你们这些记者真是书呆子啊!”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驿寄梅花,西电鲁丁,北纬42度,黄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