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AI对人类社会影响能有多大? -- 真理

共:💬62 🌺368 🌵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说阿尔法狗有理性就是随便定义的啊

另一个帖子里已经解释过了,这里再换个角度解释一下:

理性不是“理”,也不是“理”的“性”。而是运用“理”的能力,也就是人“性”中偏“理”的那部分,它的对象首先就是“感性”。按朱熹的说法就是人的“道心”,“道心”可以从“存天理,灭人欲”,但人死后这个“心”也就没了。(同时消失的还有“性”,因为“心”“性”不分家)。

可按西方的观点,尤其是基督教,“感性“和”理性“都是灵魂的一部分,而灵魂是不灭的,拥有灵魂才能升入天堂,而只有人才有灵魂。这个思想在西方深入人心,一个例子就是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美人鱼虽然拥有很高的智慧(按现在的标准妥妥的强人工智能水平),但没有灵魂-美人鱼公主为了爱情变成了人因而拥有了灵魂,虽然最后变成了泡沫但因此被天使接入了天堂。

(基督教神学早期是建立在新柏拉图主义上的,而新柏拉图主义又是犹太人斐洛结合柏拉图等希腊思想和犹太教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一代教宗保罗也是犹太人,原来信的也是犹太教,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基督教,早期基督教神学就是他在新柏拉图主义基础上创建的。)

之前我犯了一个错误,马的这个比喻不是出自《理想国》,而是出自《斐得罗篇》,这个和《会饮篇》是姐妹篇,主要谈论的恰恰也是爱情,也就是”柏拉图式爱情“的出处。

还有一点不同的是,柏拉图用的实际上是三分法而不是二分法,也就是灵魂分成三部分”感性“,”情感“和”理性“,其中《斐得罗篇》中的情感指爱情,而《理想国》中的情感的例子是“勇气”。而”理性“在《斐得罗篇》被比喻成“灵魂的驭手”,另两个被比喻成“劣马”和“良马”。

这种三分法也被后世西方广泛采用,比如: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有“感性”,“知性”和“理性”。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保罗·麦克里恩的人脑的三位一体理论:“爬虫脑”,“哺乳脑”和“皮质脑”

九型人格里的“腹”,“心”和“脑”。

以上这些理论和柏拉图或多或少都有些关系。但个人并不太喜欢这种三分法,比如所谓“柏拉图式的爱情”明显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情-后者被证明是体内激素等物质的一种“化学鸡尾酒”效果,一般不超过33周,如果后面不能及时转成另一种“鸡尾酒”,也就是“亲情”,那家庭生活前景不妙。所以柏拉图式的爱情也被成为“精神恋爱”,那么这个东西应该就属于理性而没必要单独分类。

.

.

.

然后再说明一下“理性”为什么不是“理”的“性”,也就是“理”的“性质”,大体说“理”本身就是“性”,而这个“性质”本身还有没有“性质”就很难说了。

希腊文明是次生文明,采用了字母文字,这种文字只表音不表意,所以在使用名词时是代表实例还是“共相”上会有问题。比如提到“马”的时候到底是指一匹马,多匹马还是所有马是不确定的,有时会带来歧义。柏拉图的解决方案大体是把(可数)名词当成一个实例,而用一些词形的曲变化来表示名词的多个“实例”和“共相”(比如加后缀)。用英语举例:说到一匹马(Horse)时一边前面要加冠词A或者The,说到多匹马的时候要用复数形式(Horses),而说到马的“共相”即“马性”的时候用Horseness。这个从实例到“共相”的过程被称为“抽象”。柏拉图过一步认为,这些“XX性”存在于一个“理念世界”,是所有“实例”的原型,而“理性”也是人的灵魂受到这个世界的影响而生成的,所以才叫“理性”。所以我认为这个词中的“理”已经是“性”,也就是“XX性”。

当然问题不会这么简单,“抽象“出马性(Property)只是开始,后面还有马类(Class),马型(Type),马范畴(Catetory),马类属(Generic)等等。如果你是码农,相信对这些词应该不会陌生。

.

.

.

当然要是硬说阿尔法狗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很可能要引入“宇宙的心”之类的概念,比如“目的论”,“努斯”,“佛性”等等,这个“宇宙的心”可以包含所谓的“纯理性”。然而就像我在另一个帖子里说的,这样的假设不能说没用,但用处有限,如果不用这些概念也能解释问题最好还是不用。

.

.

.

最后作为对比说说中文。

中文是表意文字,所以“马”这个字本来就可以用来表示马的“共相”,因此不需要“抽象”来做到这一点。当然这也会引起某些歧义,所以中国古代有“白马论”,“离坚白”,“鸡三足”等论题。但中文的发展和西方似乎正相反,汉代以后名词用来表示“共相”的能力更加稳固了,而表示实例时要加数词/(指示)代词和量词,比如这个人,那匹马,”一合酥“,“一瓢饮,一箪食”等等。当然更重要的是根据上下文理解。(这里不是说汉语里就没有“抽象”,或对应的东西,只是不需要用“抽象”来做这件事)。

河里曾经讨论过一个问题:“树上有鸟”怎么翻译成英文?无论翻译成“a bird on the tree”, 或"some birds on the tree", 还是"some birds on trees"都不十分贴切。原因就是“树上有鸟”这个句子本身是表意的,对应的是“理念”世界,但根据上下文又可以表示这个“意”的某一种实际情况。用英文中的“实例”翻译肯定是不准的,但用抽象概念翻译又丧失了中文里的这种灵活性。从这个例子还可以看出ChatGPT之类的大模型实际上离人还差很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