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说一说张学良 -- 天空不空

共:💬145 🌺451 🌵1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天空兄在巴博萨船长那个楼,提出过明清的“后勤”问题

包括对清朝评价的问题,其实都涉及到一个更基本的问题: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华的构成,究竟是怎样的?直白说,农业文明时代,中华文明究竟只是汉族为绝对主角的农耕地带文明?还是农耕+游牧组合而成的文明?

先说我的观点:中华古代农业时期的文明,不是仅仅汉地的农耕文明,而是农耕+游牧组合而成的文明。这个文明的过程是2000多年的“战争与和平”组成,有一点点类似“春秋+战国”最终才创造出了一个大一统社会政治结构。

农业文明时代,上层建筑(暂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同义词)要解决的是一个社会等级秩序下的土地所有权系统问题。大一统的治理结构,既需要思想意识、价值体系,也需要足够的暴力能力,来维持、修正(平复地区随时的小乱)。

在这个暴力能力中,马的获得能力、骑兵的训练成本,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自秦汉起,大一统中央治理天下,如果没有足够的这两点,大一统的能力就大打折扣,一个很小的地方变乱,就很容易变成天下大乱。

不仅中华是这样,西方封建社会也是这样,马匹+骑士是维护封建秩序不可缺少的暴力能力。

理解了这个农业文明的唯物史观,就可以明白1840年前中华文明200多年的王朝兴衰,为什么一直农耕与游牧总是纠缠在一起?

从秦说起:秦灭六国,针对的是六个内部新旧势力矛盾重重的国,因此统一六国的战争进程,靠步兵为主就可以完成。但是在秦统一天下后,原来的秦制步兵,其响应速度就对付不了各地风起的义军。

汉初之所以在分封上“倒退”,其实也是中央政权缺乏暴力能力——没有骑兵就没有足够的响应速度。后来逐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和中央逐渐掌握的足够的马匹和骑兵,有直接的关联。汉武帝与匈奴的战争、大宛马之役等,其实都是大一统政权为获得马匹和骑兵资源而起。儒家书呆子不懂这一点,把大一统的手段只认为是思想意识、认为取决于“君王道德”,所以假设王莽改制能够有意识的先在中央掌控骑兵,其后续的历史展开肯定是不一样的。

东汉兴起,光武帝核心的部队就是上谷渔阳的骑兵。

在这里,还要说明的是:一方面,农耕地带大一统中央政权的统治,需要游牧地带的马匹、骑士。另一方面,掌握了马匹、骑兵的武装集团,只有控制了起码一部分的农耕地带,才能获得粮食和铁制兵器,从而进一步组成超越草原游牧生产方式所能支持的、更大规模的武装集团。

因此三国之后四百年分裂,以及此后开端的隋唐,中华社会的皇帝就开始了汉人、草原民族轮流坐皇廷的朝代轮换。

汉地,也就是农耕地带马匹的饲养成本、骑士的养成成本,粗略估计是草原游牧民族的N多倍。历史的进程实际上不断被这种不对等的战争所影响。宋代之所以对外孱弱,就是因为宋代完全不掌握草原地带的马场。

宋、明两朝之所以士大夫能有巨大的话语权,也和中央政府缺少马匹、骑士资源有关:地方民乱,要靠士大夫乡绅来镇压,因为中央缺乏对马匹、骑兵资源。从而导致这两个朝代,朝廷向士大夫阶层征收税赋特别特别困难:你稍微要多收,东林党就给你搞出个方腊什么的。

而清王朝之所以能从农耕地带收取到超过明代十倍的税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到1840年前,八旗的骑兵+蒙古的马匹使得镇压民变这件事,朝廷并不依赖江南士大夫乡绅。等到太平天国时期要靠曾胡左的团练来镇压太平军,清朝就进入完蛋的日程。

清朝的皇帝,既是农耕地区的天子,也是游牧地区蒙、新、藏的大汗,这是中华在农业文明时代的最高统治者。满清从征服科尔沁、内蒙、喀尔喀蒙古,到征服葛尔丹蒙古(新疆、回部)、收服对蒙古各部落影响巨大的藏传佛教地区,都是整合了农耕、游牧地区之举。从这个角度,清王朝与李唐、刘汉、朱明等是一脉相承的。

通宝推:北纬42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