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欣赏】《历史,另一种选择》作者龙德施泰特 授权转载 -- 思考得人

共:💬45 🌺6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81-190

(181)

圣诞日清晨,琉球群岛西南方向,八重山列岛海域。

尽管哈尔西将军已经习惯了驾驭强大的航空母舰编队打击日本人,可是他的旗舰却设在战列舰上南达科他号上。正式的理由是战列舰防护性好,同时便于安装通讯设备和安置上百名参谋军官。一个不公开的理由是:比起那些“平甲板船”,哈尔西还是更喜欢战列舰的雄姿。

早上醒来时接到报告,潜艇部队在巴士海峡发现了日本主力舰队的踪影。

按照距离推算,敌人现在应该进入了自己的打击范围。若是以往,哈尔西早就派出那些憋坏了的小伙子,让他们飞到日本人的头顶上空去肆意发泄。可是现在他却没有急于动手,他在犹豫。困难地判断着战场的形势。

斯普鲁恩斯的直接护航舰队此时在琉球以西的中国东海,缓慢地陪同返航运输船队一起航行。米切尔的轻型航母编队还在黄海游弋。金凯德的侧卫部队则留在台湾北面不远,以预防敌人从台湾海峡中冲过来。

问题在于,日本人的北路舰队在哪里?那可都是敌人的航空母舰部队啊!

在找不到这个心腹大患之前,如果将飞机派往南边,一旦发现敌人北方部队接近,形势就将变得被动,自己也将承担不可预知的后果。

可是坐视日本南路舰队逼近,留给美军的周旋余地就更小了。用战列舰与美国决战,是日本酝酿了20年的图谋。

二者相衡,哈尔西终于作出了一个违反常规的决定。尽管后来引起多年的争论,但此时他坚定不移,不愧一个伟大水兵的决断力。

“敌机来袭!”

“大和号”上的了望哨先于雷达发现了东北方向天空中黑压压的美国机群。

由于编队中缺少航空母舰,日军各舰只好依靠浑身上下的高炮和机枪自卫。

一时间天空中绽放出几百朵黑云。上百架的美国“复仇者”鱼雷轰炸机就在这黑色云海中穿梭,向海面上急转规避的日舰群,投下一枚枚鱼雷。

“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也争先恐后,生怕让鱼雷机抢走自己的目标。

天空中无所事事的“野猫”F4F也蜂拥而下,用机炮扫射。

不时有一架美机被炮火击中,拖着浓烟一头扎进海中。可是日本水兵根本来不及欢呼,因为更多敌机正义无反顾地冲过来。

8时12分,重巡洋舰“最上”连中数弹,甲板燃起大火,踉踉跄跄失去控制。驱逐舰“时雨”先它一步沉没。“熊野号”不幸地成为第三个牺牲品,一枚炸弹直接命中舰桥,舰长以下39人同时毙命,另一枚炸弹鬼使神差地落入烟囱,直接摧毁了动力系统,庞大的军舰像一条濒死的鲸鱼,任凭美机宰割,更多的炸弹纷纷落下,将全舰变成火海。

大和号中了两条航空鱼雷,但在强有力的损管控制下,没有大碍。

在日本庞大舰群的密集对空火力面前,美军也付出高昂代价。共有80多架飞机没能返航。但和战果相比,这些代价又微不足道了。

令哈尔西不满意的是,敌人还是在扔下了在海上求救的同伴,掉头南下了逃走了。扔光了炸弹和鱼雷的飞行员们只能返航。

再次搜索,已经找不到日本舰队的踪迹。

中午,哈尔西上将已经顾不上那只被自己重创后逃跑的日本舰队了,他感到这是一生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天。

小泽治三郎中将率领的由仅存的几艘航空母舰——翔鹤号、瑞鹤号、隼鹰号和护航舰只组成的北路舰队,出乎意料地迂回到了哈尔西舰队的东面。这正是哈尔西忽略了侦察的方向。

一整天,从冲绳陆上起飞的不到200架飞机,对能够看见的任何美国军舰发动攻击。这是从大日本帝国本土飞来的残余库存。

原来部署在台湾和冲绳的飞机,大部分已在美机空袭中被击毁在地面。但为了决战,陆海军航空兵还是搜刮尽兵力,拼凑出最后的战力。

令小泽不胜感慨的是,这是日本陆军和海军航空兵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联合出击。

虽然机群多数在半路上就被美国的“地狱猫”送进了地狱,但是也有一架B7A2“爱知流星”避过雷达侦察,从一堆低云俯冲而下,把一枚250公斤炸弹不偏不倚的投在CVL-23“普林斯顿号”的飞行甲板上。炸弹直穿机库,燃着六架鱼雷轰炸机内的汽油,火势猛烈。舰员立即展开抢救。但是到了10:02分,发生连串爆炸,飞行甲板炸得四分五裂,舰尾的飞机升降机弹上半空。

半小时后,消防水管失灵,整艘舰动也不动,浓烟上升达三百米高,数百名舰员落入海中。下午2时,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普林斯顿号”航母成为美军在这场战役中损失的第一艘大型军舰。

西面的斯普鲁恩斯也遇到了麻烦。潜入台湾海峡的一艘日本潜艇借助于运输船队的噪音,成功的进入了编队侧后位置,在近距离向BB-36“内华达号”战列舰发射了6枚鱼雷,其中5发命中。

2个小时后,这艘本来应该在大西洋服役、为加强此次行动兵力特意参加太平洋舰队的巨舰,在遥远的东方海底找到了它的长眠之所,118名舰员遇难。

小泽在中午时分释放出他全部的攻击力量。一共只有147架,其中75架是护航的战斗机,72架是攻击机。这是曾经不可一世的机动部队目前的全部飞机了。

小泽中将在舰桥上,向起飞的飞机行军礼,直到最后一架飞机消失在视野中。他深知这些飞机基本没有生还的希望。

然后他下令,编队中的伊势、日向两艘“航空战列舰”,带领随行舰只,向美国舰队的方向驶去。航空母舰则只能空空如也地返回本土。

按照疯狂的海军“精英参谋”神重德大佐的计划,伊势和日向两舰也要投入舰炮战。

小泽目送远去的两舰,他明白他们将和那些飞机一样,此去将是有去无回。即使此时他知道南路舰队已经调头返回,也不能改变已经发出的命令。

尽管改为航空战列舰的伊势级每舰只有8门356mm火炮,也必须上阵了——除此之外还有更有用的武器么?

古贺峰一心情沉痛地听着参谋整理的战损报告。最上、铃谷、熊野等主力舰以及10多艘轻巡洋舰和驱逐舰在美军的空袭中被击沉。如果不是当机立断命令全舰队在第二波次敌机来到之前改变航向,很可能还没有见到敌人的军舰,自己就已经损失殆尽。

目前手头还有大和、扶桑、金刚和榛名四艘战列舰,那智、鸟海两艘重巡,以及近20余艘轻巡和驱逐舰,尚可一战。

这时通讯军官送来一封留守台湾的福留繁中将发来的电报,古贺看后眉头一展,将电报交给参谋们传阅。

一刻钟后,古贺的南路舰队再一次大幅调转船头。紧贴台湾的东海岸,向北疾驶。宇垣缠参谋长克制地称赞道:“杀他个回马枪!”

小泽机群飞到哈尔西的上空时只剩下不到60架。凭借着雷达系统的预警,哈尔西的护航战斗机已经拦截并击落了大量的日机,不过漏网之鱼依然存在。

数十艘军舰上上千门不同口径的高炮打出的装有近炸引信的炮弹,是克敌制胜的绝效武器。它们在天空中织起一道道弹幕,毫不留情地拦击了多数日本飞机。漫天都是爆炸的碎片和黑云。

无望的日本武士祭出了最后的手段——自杀攻击。

一架B6N“中岛天山”低低的向“北卡罗来那号”飞来,甚至当炮手已经能够看到飞行员狞厉的面孔时,它也没有爬高。就在所有人的惊恐目光中,径直撞上了二号炮塔后的位置,携带的500公斤炸弹同时被引爆。火焰和鲜血将前甲板变成人间地狱。

这种战法后来被日军演绎成模式化的“神风攻击”,或者叫“决死攻击”。

CV11勇猛号和CV17邦克山号,各自被命中一枚炸弹。甲板被击毁,象刨木床上巨大的刨花。丧失了飞机起降能力。

日本海军最后的舰载机所带来的伤害也只限于此了。当最后一架飞机在试图向哈尔西的旗舰“南达科他”俯冲时,被数十发炮弹打得凌空解体,目睹这一场景的水兵发出了欢呼。

然而战斗还没有结束。

(182)

天色将晚,哈尔西收容返航飞机,准备明天再向东寻找日本航母的下落。

这一刻“伊势”“日向”编队却借助夜幕掩护,在半夜时分逼近了美国人。

入夜后海况变得不佳,对海搜索雷达的显示屏上一片嘈杂。当操作员惊呼发现敌舰的时候,距离日舰的开火时间只剩下短短几分钟。

美国编队还没来得及调整,日本军舰上的大炮便明白无误地告诉对手自己的到来。炮弹激起的巨大水柱在海面上腾空而起,而美国了望员通过对方开炮时的火光才确定了位置。6艘新锐的快速战列舰上50门火炮不约而同地向着目标开火,打出的照明弹将海面映得惨白。

两条航空战列舰的身影在照明弹下暴露无余,迎接他们的是暴风骤雨般的打击。随行的数艘日本驱逐舰向美国编队方向发动了无异于自杀的冲击,在被击沉前共释放出十几条长矛鱼雷。

结果队列外围的战列舰都有惊无险地规避成功,倒是舰队核心中被保护的CVL-25考佩斯号和CVL-29巴丹号双双成为了“长矛”鱼雷长达万米射程的牺牲品。这是本次海战最令哈尔西痛心疾首、也最为人诟病的一幕。

两艘护航航空母舰被击中的消息,战列舰炮塔中正在挥汗如雨的水兵们是不知道的。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样子。他们只知道按照指挥台的命令装定射击诸元,将1吨重的炮弹装入炮膛,再装入发射药,进行发射,然后再装填、再发射。正是这些看不见自己敌人的水兵,将一发发炮弹射向敌人。

“日向”首先中弹。战列舰的身子骨毕竟比那些脆弱的航空母舰坚强得多。它的炮口依然喷吐着火舌,直到四个炮塔都被打哑。

“伊势”则没有这么幸运,在被命中第5发后,从2号炮塔下先是发出沉闷的巨响,然后一个硕大的火球夺路而出,几乎将整个前舰身包裹起来。火球消失后,伊势只剩下了后半身,几乎笔直地作出一个潜入动作,艉舵和螺旋桨高高翘起,携带着900余名官兵消失在大海中。

历史上最后一次战列舰之间的对决,发生在中国东海的钓鱼岛附近。

一架日本侦察机在下午发现了正在护送运输船队返回的斯普鲁恩斯中将直接护航舰队,但是向台湾基地的电报只发到一半就被击落了。

电文中只提到庞大的运输船队,却没来得及说到与之伴随的护航舰队规模。

福留繁把这半份电文转发联合舰队。

这就是古贺峰一采取行动的依据。

一个正确的情报,价值超过一艘数万吨的战列舰。而一份不完整的情报,同样可以葬送一支舰队。

不过这对于此刻的日本联合舰队来说,已经无所谓了。

就在日向号缓缓沉入哈尔西面前大海的同一时刻,尖锐的战斗警报在斯普鲁恩斯直接护航舰队中响起。

通过对海搜索雷达,斯普鲁恩斯发现了气势汹汹的日本舰队。

所有的运输舰被驱逐舰们簇拥着径直向北开去,脱离战场。

太平洋海战有几次这样的戏剧性情节——哈尔西的期待,变成斯普鲁恩斯的实际操作。这次,哈尔西期待已久、极力捕捉的战列舰对决的战机,又被上帝分配到斯普鲁恩斯的头上。

BB38宾夕法尼亚号、BB41密西西比号、BB42爱达荷号、BB43田纳西号、BB44加利福尼亚号、BB45科罗拉多号、BB46马里兰号和BB48西弗吉尼亚号共8艘战列舰已经排列好阵势,等候在日本人的前进路上。

上弦月悬挂在天边,海面上留下粼粼波光。

“大和”舰队也装载了13型和21型雷达。虽然性能不够稳定,又虽然是“后敌发现”,但“大和号”却有着超远的主炮射程。

在42000米的极限距离上,大和号主炮就开火了,以45度角射出1460公斤重的穿甲弹。

巨炮的优势之一就在于射程远,但是在这种最大距离,又逢月夜,命中率自然低得可怜。

第三轮,35000米距离上,9发18英寸炮弹中,有一发在田纳西号舷边爆炸,造成中度损害。

随着双方的接近,28000米距离上,美国战列舰终于开始发泄压抑的怒火。

24门16英寸主炮和60门14英寸主炮相继开火,超过音速的炮弹在日本舰队群中激起了巨大的浪花。

无论是火炮数量,还是火控精度,日本舰队都居于下风。唯独大和号凭借着世界上最大的主炮,成为日本舰队的撒手锏。

它射出的一发穿甲弹击穿了BB44“加利福尼亚号”的水平装甲,在舰体内爆炸,瞬间就夺走了70多条生命。紧接着下一轮齐射又给予了BB44致命一击,使它燃起了大火,丧失战斗力。

百分之二的命中率,这已经不低了!

日语中“4”与“死”同音,这后来被部分迷信的日本人用来解释BB44为什么会成为这场残忍的战列舰对决中的牺牲者。

随后美国人的复仇降临了。

“金刚号”被16英寸和14英寸的炮弹击穿了多处,甲板上堆满死尸。这艘在一战时就服役的老舰,其脆弱的防护能力早已不能经受打击。在进水已经无法控制,电路中断,所有的火炮均已无法使用的情况下,舰长下达弃舰命令。这艘历经沧桑的老舰似乎并不愿意让他们离开,突然向右侧倾倒,迅速没入水中。

两小时后,老式的“扶桑”和“榛名”号也相继战殁。

就在美国舰队的炮火集中在大和号上的时候,8艘排水量只有2000余吨的驱逐舰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成为战场的主角。这打乱了美国战列舰队抢占“T字头”的计划。

“水雷战队”的薄云、白云、涟、潮都是日本海军精心准备的特型驱逐舰。从下水的第一天起,他们就在等候这样一个时刻。

如同一群非洲鬣狗,他们开足马力,冲向美国战列舰。

美国人也注意到了他们,面向的6英寸副炮都将炮口调准。

如同暴雨一样的副炮炮弹瞬间将冲在最前端的浦波、敷波、天雾和曙号4艘驱逐舰全身覆盖。爆炸的密集程度无法计算出它们中了多少发炮弹。拖着熊熊烈火的驱逐舰变成了漂浮的棺材。

另外4艘丝毫没有因同伴的下场而犹豫,抱着决死的信心继续冲击。在丧失战斗力之前,发射了18枚长矛鱼雷。11枚脱靶,另外7枚鱼雷令美国舰长们着实紧张了一阵。

威力巨大的长矛鱼雷在航行时几乎没有尾迹,使对手难于规避攻击。哈尔西手下的战列舰能够规避成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内,而斯普鲁恩斯这边的老式战列舰就没有这样幸运了。尽管左右避让,阵列突出部的BB48“西弗吉尼亚号”还是被命中4发,造成左舷致命的进水,坚持了一小时,又吃了“大和”两枚一吨半重的巨型炮弹之后,舰长泰戈尔上校下达弃舰命令。

风波过后,美国人的注意力继续集中在大和号上。

此刻“大和号”高大的舰桥已经被数次命中。曾经雄姿高耸的形象变得七扭八歪。古贺峰一司令和有贺幸作舰长下落不明。各炮塔失去了统一指挥,完全是按照惯性在作战。但是对手的16英寸炮弹在燃烧的背景下和夜空中不时升起的照明弹的光耀中,一个小时内无情地将3个炮塔逐一敲碎。暗红色的鲜血溅到被火焰烧得滚烫的炮身,发出嗤嗤的声音。

在大和号停止开火之后,美国炮弹依然不停落在其上,似乎要把战争中的仇恨全部让“大和”来承担。各舰舰长都不制止这种被后人称为浪费弹药的行为。

最后斯普鲁恩斯亲自下达命令,战列舰才意犹未尽地停止射击。编成队列的驱逐舰逐一进入,向大和号的同一侧连续发射十发鱼雷。

拂晓5时,肩负着皇国兴衰的“大和”,终于向一侧翻倒,花了20分钟,从海面上渐渐消失。

随军记者纷纷用摄影机和宝贵的新产品——彩色胶片,记录下这个镜头。

当圣诞节后姗姗来迟的冬日阳光照射到这片海域的时候,联合舰队75%的战力已经永远化为乌有。

此役,联合舰队司令古贺峰一以下,2万名以上官兵阵亡。

相比之下,美国失去3艘战列舰、4艘轻型和护航航母、6艘巡洋舰或驱逐舰,以及负伤的10余艘各型战舰、130架飞机、2000余人。在战果陈述报告中,太平洋舰队助理参谋长伯纳德·奥斯汀上校认为,对照日本海军的覆灭性损失,如果美国方面也算是“代价沉重”的话,实在有点“不好意思”。

历史上空前的八重山大海战,随着圣诞节一起结束了。

受到几轮惊吓的、灰蓝色的列岛海面上,漂浮着一片又一片震死的鱼群,和好几面一度光芒灿烂的日本海军军旗。

一度的“世界第三海军强国”成为历史。

(183)

“逆戟鲸”行动再次导致日本政权更迭——小矶国昭内阁倒台。

日本工业生产持续下降,国民生活也日益艰难。每人每天的大米配给量只有250克,民众普遍战意阑珊。

但军部仍然执迷不悟,部署着新一轮的“天”号作战。

海军的失败使又陆军势力进一步占了上风。著名的死硬分子、陆军大臣阿南惟几接任首相。这一任提出的口号是“一亿玉碎”。

……

盟军1944年的首次陆地攻势是从南洋开始的。

元旦这一天,麦克阿瑟将军登陆了菲律宾的棉兰老,并在骤雨中手持麦克风,通过“自由之声”广播电台向菲律宾人民发表了那篇“我回来了!”的著名演讲。大量美国新闻受众都满意这句话作为新年开始的吉利象征,少数媒体挖苦这位将军“高明的抢风头手法”。

不管怎么说,麦克阿瑟回到了曾经在他手里失去的菲律宾土地。

日本第14方面军山下奉文大将闻警而行,启动了“捷”号作战。但他再也得不到海军支援,眼看美国登陆部队潮水般地涌上了他负责防守的热带海岸。

“马来虎”山下奉文的兵力分散在各个孤立的海岛上。在失去制海权的此时,他唯一的指望,就是各个部队长拼死指挥作战,为天皇殉职,以赢得时间。

可是,赢得时间干什么呢?山下奉文找不出答案。

年初,几个中队的美国新式“P-51A野马”远程战斗机开始出现在中国浙江丽水机场,为一度中断的对日本本土轰炸护航。

日军现役战斗机中没有它的对手。少量的“疾风式”因为部分零部件生产厂家遭到前一轮空袭破坏,只好临时拼凑其他型号上的零部件,结果质量大大下降,在杰出的“野马”面前甘拜下风。

得到“逆戟鲸”行动送来的补给之后,中国军队不再贫血。他们抓住季节,首先筹划在南方发动冬季攻势。

1月6日,蒋介石正式任命魏德迈中将为反攻部队司令官。经过两轮装备、整训之后的美械师,编成了全新的序列,共19个军57个师。

魏德迈欣慰地表示:“到中国以来,我们正在进行真正的合作”

不尽人意的地方是,确定第三轮参加整训的33个师,只有22万人,尚缺额18万人。在需要补充员额方面,除了李宗仁将军麾下的“桂系”兵马,主要是非“中央军”直属的地方部队——例如滇军和川军。蒋委员长对此积极性不高。

中国方面答应从3月份开始征募新兵,到5月底补充完毕。

蓝姆迦的训练中心已经全部搬到贵阳。教育长和各训练班主任也都由中国军官担任。90名美军教官分别担任了各门课程的教学。训练方法与史迪威时代大体相同。

(184)

英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有限合作也开始了。

1944年1月5日,蒙巴顿上将的针对印度支那和马来半岛的“拉链作战”拉开序幕。

蒋委员长按照开罗会议的商定,从兵力上给予了慷慨的支持。

他命令白崇喜部15个师和龙云的9个师分别从越南、缅甸夹击驻泰国的日本南方军主力第4师团。蒙巴顿勋爵指挥英军在马来亚槟城一带海岸登陆。同时,也向这支中国军队提供了后勤保障和海空配合。

狭长而难于守备的暹罗半岛被切断,只有3个师的泰国王室很快撑不住了,两个月后,3月8日泰国宣布投降,退出战争。残余的日军向西贡方向撤退。

暹罗之战中,一个未经核实的惨剧被广泛流传:

位于孟加拉湾东岸缅甸的兰比岛,风景秀丽。岛周围水面波平如镜,水中矗立着数不清的莽莽苍苍的“山脊”———这是一座著名的鳄鱼岛,岛上长期居住着数万只鳄鱼。它们借助这里的地形地貌和特有的保护色,平静地生存繁衍。

2月19日,在孟加拉湾海域巡逻的英国舰队截击了一支企图从海上撤回的日军船队(由于记录残缺,日军番号无从查考)。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战,英军舰队力量远胜于日舰,日军的几艘护航炮艇被击沉。

装载有1000多名日军的两艘运输船,慌忙驶到兰比岛周围,日军在那里登陆,打算负隅顽抗。入夜,疲惫的日军七零八落地躺在地上。他们需要好好睡一觉,再应付第二天的战斗。

突然,白天没有注意到的那些鳄鱼蹿出水面,向他们凶猛扑来。原来白天激战时,鳄鱼被吓得藏入了水中。天黑以后,随着潮水退去,一群群鳄鱼被岸上死伤士兵身上发出的血腥气味吸引出来。

疲惫不堪的日军被突如其来的鳄鱼进攻惊呆了,他们虽然拼命用机枪、步枪向鳄鱼射击,但还是招架不住鳄鱼群的凶猛袭击,顷刻间,惨叫哀号之声响遍整个沼泽。

锚泊在岛外的英军指挥舰上,人们正在讨论次日的攻击计划。执勤人员急匆匆地跑来报告:岛上日军突然传来激烈的枪声和乱哄哄的喊叫,估计可能是与其他部队发生了战斗。

英军非常困惑。指挥官询问值班军官,有没有部队同英军联系,回答是没有。舰队指挥官下令派遣一艘小艇去调查情况。

东方发白的时候,侦察艇返回指挥舰报告。艇上的侦察兵个个脸色苍白,一副恐惧过度、语无伦次的样子。

当英国军队上岛时才发现,满岛都是被撕碎了的尸体和数百只被枪弹击毙的鳄鱼。1000多名日军成了鳄鱼口中的美味佳肴。整个小岛都被血水染红了。最后,仅找到20名活着的日军士兵,但这些幸存者的神经已彻底崩溃。

(185)

华北。万全(张家口)。

44新年伊始,大病初愈的史迪威将军和华北抗日联军总部吸取第三次“百团(百旅)大战”不成功、延安失守的教训,进行了大规模补充、整编,准备即将到来的大反攻。

教训的焦点在于,没有全力去争取战略主动权。

接受了“鲸腹”船队补给的华北联军,这期间发展到28个纵队、近百万人的规模。统帅部将所属部队编为华北、华东、中原三个攻击群。同时成立3个装甲旅,分别由萧克、许光达、周士第等三位初步了解装甲作战并且有文化的将军指挥。

联军的炮兵也得到长足发展。多数纵队都配有炮兵团或营,以及工兵大队。

承担运输的汽车团达到12个。拥有卡车、吉普车7000多辆,以及一支基本合格的维修队伍。

原来上百个担负敌后武工队任务的自行车战斗中队,也纷纷扩编为大队,增加了八路军步兵和游击队的机动作战能力,这本来是日军的特点,现在成为这支军队的一大特色。

通讯优势也是史迪威所属部队的一大特色。前年卡尔迅力主配备的步话机,现在成了华北联军的制式装备。它使八路军获得了战场效率,又能及时传递信息,弥补兵力的数量缺陷。

空降兵纵队是华北抗日联军手上的一张机动王牌。新型的道格拉斯C-54运输机一次可以装载70名武装士兵,成为绝好的空降运载工具。

泰勒不开心的是,自己上报的“装备200架C-54”的计划,被马歇尔将军批评为“胃口不小”,大笔一挥,就给砍掉了一半。

年初,史迪威愉快地起草了一份包括作战设想和具体要求两部分的文件。

“我有充分理由为华北联军请求装备”——史迪威1月5日致电盟国军火分配部,提出了1944年华北战区所需物资的清单,包括如下内容:

2万挺轻重机枪,5000门迫击炮,360门75和105榴弹炮,96门155榴弹炮和114火箭炮,300门40高炮和57无后座力炮,1万辆卡车、2000辆吉普车、每月2500万发弹药以及200架作战飞机等等。

关于作战设想,史迪威提出分2批再装备和训练60个陆军旅。第一批30个旅将于1944年2月投入作战;第二批30个旅计划于5月向满洲方面发起进攻。

具体要求是,美国分期提供60个旅的装备器材;每月向华北输送1万吨器材物资;帮助华北建立起一支独立的空军;待占领连云港和青岛地区后,美国应向华北派出1至2个装甲师,组成由美国人指挥的中美联合部队,而后,会攻华北和东北。

在沂蒙山建立了华北联军司令部的分支机构。跟随史迪威多年的多恩上校担任代理参谋长,主持那里的工作,阿姆斯上校负责训练计划。

史迪威委托负伤的杜利特将军主办了纳兰航校,陆续培养出上百名中国飞行员。华北战区组建了6个中队——3个运输机中队、2个教练侦察机中队和1个战斗轰炸机中队。开办时拥有各型飞机76架,以及滑翔机28架。

华北联军高度重视空军的建设,派出了早年曾去法国勤工俭学、擅长根据地建设的聂荣臻将军,和在伏龙芝军校学习过的刘亚楼上校,分别担任新建空军的司令员和参谋长等指挥职务。

蒋委员长指示戴笠:密切监视华北联军空军的发展动向。

(186)

地中海,马耳他。

1944年1月,倍感无聊的巴顿中将,正在奉欧洲盟军司令部艾森豪威尔司令官的命令,带着“光荣使命”和10名参谋,进行一场“虚张声势的痛苦的旅行”。为的是转移敌人的视线。

半个月里,他先后到了阿尔及尔、突尼斯城、科西嘉、耶路撒冷、开罗和马耳他等地。名义是视察港口和机场,为接管这些地区作准备,并不断地把消息泄露出去,以吸引德军对这一地区的注意。实际上这是一次真正的游山玩水。

这也是巴顿一生中唯一一次游览地中海名胜古迹的机会。那些古老的城堡、拿破仑的诞生地、圣经记述的所有胜地和埃及的金字塔,使他流连忘返……

但是巴顿仍然不能心安理得。在战火中的世界,他不能闻不见硝烟。

特别是1月18日那天,他期待已久的“霸王”战役地面集团军群司令的指挥位置,被艾森豪威尔明确由“大兵将军”布莱德雷接掌时,这个晴天霹雳把他的梦想完全击碎了。※

※史实。

难过的巴顿将军对艾克要他参加的那个示假于敌的“坚毅行动”毫无兴趣。他一再地写信给马歇尔参谋长和史迪威上将,请求他们给找一个“能够马上开着坦克战斗”的位置。“哪怕是带领那些训练不足、略显笨拙、但手脚足够灵活的中国小伙子们也行”……

马歇尔的体谅和史迪威的欢迎,使巴顿如愿以偿。44年2月份他居然又在寒冷的张家口过了一个春节。

巴顿兴致勃勃地驾驶着那些从北方“交换”来的、过时的苏联“波特”小坦克,在桑干河畔八路军训练场上扯开嗓门大声呼喊。

“不要担心开不动它们,小伙子们!这种见鬼的克里斯蒂坦克是我夫人比阿特丽丝开过的!……既然女人能开,你们就没问题!”

巴顿自豪地讲起坦克的故事:

原来苏联的“波特(BT)系列”坦克是购买美国人沃尔特·克里斯蒂的发明专利。这个机械师发明家在新泽西州的霍博肯开办了一家机动车公司。他设计的坦克具有革命性意义,主要特点是大大提高了坦克的速度和机动性。※

这种坦克既可以用履带也可以用车轮行驶,还安装了避震系统。20年代的巴顿不惜慷慨解囊,资助他搞研究,并在米德军营为他安排了一次坦克表演。

表演那天,巴顿夫人穿着时髦,陪同丈夫前来观看,为他助威鼓劲,并为将军们准备午餐。表演用的坦克是靠自身的动力开到米德军营的,行程250英里,平均时速达30英里。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事情。

巴顿作了简短的现场讲解,然后请在场的将军们试一试,但没有人响应。

于是,他便请妻子比阿特丽丝驾驶它绕场一周。妻子照作了,但将军们无动于衷。

这种坦克最后还是被军械署否决了,理由是“操作不便”。巴顿不明白,女人能驾驶的坦克,怎么还会“操作不便”?他恨透了那群官僚。

后来精明的俄国人却想方设法搞到了克里斯蒂的坦克,并认识到它的价值。于是,这种被命名为“波特(BT)系列”的快速坦克成为30年代苏联红军装甲部队的骨干力量,并使用它打赢了对日本的那场哈勒欣河荒原装甲战。※

最终克里斯蒂坦克发展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战车之一——T-34。

※巴顿资助克里斯蒂研究、巴顿夫人试驾驶坦克和苏联购买克里斯蒂坦克等均为史实。详情在各个版本的《巴顿传记》中均有记载。

www.SonicChat.com现在,仿佛命中注定,这种克里斯蒂坦克又回到巴顿手中。只是通过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式。

为了给新战士鼓劲,巴顿还讲起他发现自己不是胆小鬼的故事。

在西点军校时代的一次轻武器射击训练中,轮到年轻的巴顿报靶时,他突然萌生出一个怪念头:看看自己能否勇敢地面对子弹而毫不畏缩。

同学们正在射击,巴顿本应趴在壕沟里,但他却一跃而起,子弹从他身边嗖嗖地飞过。真是万幸,他居然安然无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7

    压缩 24 层

    • 151-160 2 思考得人 字33370 2005-08-12 12:27:45

      • 161-170 1 思考得人 字23651 2005-08-12 12:28:36

        • 171-180 1 思考得人 字28780 2005-08-12 12:29:21

          • 181-190 O

            • 191-200 1 思考得人 字23732 2005-08-12 12:30:40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