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品读《水浒传》:从生辰纲下落谈《水浒传》 -- click
一、“劫富济贫”
“劫富济贫”在中国一直被认为是好汉行为,是劳动人民无可非议的正当要求。
20世纪50年代有一位著名评论家说:“农民起义军的伟大胜利与发展壮大是由于
他们符合并代表了农民的革命要求....在经济上则号召‘替天行道’‘劫富济贫
’”。(陈白尘:《农民革命英雄宋景诗及其黑旗军――“宋景诗历史调查报告
”提要》,人民日报1952年11月1日2日)还有一位著名评论家说:“我们从‘水
浒’中可以看出:杀贪官污吏,劫富济贫,正是当时人民(农民和市民)的经济
和政治的要求。”(路工《水浒――英雄的史诗》,1953年2月1日光明日报)《
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成书于元末明初,约在12世纪初到 14世纪末这
段时间。那么在当时在古代,富了是否就应该被劫呢?谁有权去劫富呢?劫富所
得之财究竟归谁了,是否真的济贫了?“济贫”是否一定要“劫富”? “打劫过
路客商”几乎是所有梁山好汉上山前和上山后的主要生财之道,这样做对于发展
社会生产力有没有好处?在当时是否进步行为?作为现代人应当如何看待这个现
象?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我们虽然不能苛求前人,但是如果我们不能
正确地看待某些历史现象,那么历史就可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某种类似形式重
演,这种新形式也许是以犯罪的方式再现,但也可能是以革命的名义出现!
凡是读过《水浒传》的人对智取生辰纲的生动故事都难以忘怀,它确实是《水浒
传》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作为中学语文教材,50年前我上初
中的时候就是。花石纲生辰纲的“纲”,都是指一大批东西。生辰纲价值十万贯
。十万贯究竟是多少钱?把一千个制钱用麻绳穿起来就是一贯,也叫一吊。古人
常常以 “万贯家财”、“腰缠万贯”表示极其富有,意味着有一所大宅院,许多
土地或者一处不小的买卖,一群奴仆,当然还有不少现钱,显然比现在的一百万
多得多。所以十万贯是一笔极大的财富。中国在明末和清代才越来越多地用银子
,在那以前金、银用得还比较少,主要用铜钱。即使明清一般情况下也是铜钱用
得多,除非数量很大时才以银子来表示和计算。那么一两银子和一贯、一吊钱谁
多呢?《红楼梦》36回写到王夫人和王熙凤的一段谈话可以帮助我们弄清这个关
系。袭人是宝玉的首席大丫头,因为她原来是伺候贾母的,所以月钱和金钏一样
是一两银子,晴雯等七个大丫头月钱是一吊,佳蕙等八个小丫头每人月钱五百,
递减的程度基本上是一半。由于王夫人格外喜欢袭人,决定从自己每月二十两月
钱中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等于一下子给袭人增加月钱两倍半。从这里
我们可以得知一两银子约相当于两贯,宋代和元代大体上也这样。但由于各地制
钱的成色(主要是含铜量和重量)相差很大,所以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两贯到两
贯半。《水浒传》26回武松给郓哥五两银子,郓哥心想足够他父亲用三五个月了
,可见一二两银子即三五贯钱就够平民生活个把月的。15回吴用去动员阮氏三兄
弟入伙时,在酒店掏出一两银子买了一瓮(坛)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
,也能帮助我们了解一两银子的价值。北宋末年,铸钱达到高峰,每年铸铜钱600
余万贯,清代乾隆年间五六百两银子就可以买一所大宅院,可见十万贯是个惊人
的数字,一笔巨大的财富。
这十万贯金珠宝贝是贪官污吏掠夺的民脂民膏,是不义之财,小说写晁盖等人智
取生辰纲的过程充满了机智,非常精彩。那么他们“劫富”之后有没有“济贫”
呢?没有。他们自己瓜分了。证据之一,官府在白日鼠白胜家地下挖出了一包金
银,破了案,晁盖等人被迫上了梁山。林冲火并王伦后晁盖当了寨主,“便教取
出打劫得的生辰纲金珠宝贝,并自家庄上过活的金银财帛,就当厅赏赐众小头目
,并众多小喽罗。”(20回)看来似乎是拿出了“劫富”所得“济贫”了,但是
并没有交代究竟赏赐了多少,占十万贯的多大比例。不过证据之二,我们可以从
20回写到不久后他们的一次抢劫过路客商财宝的分配上发现一些规律。这次共抢
得二十多车金银财物。为了便于说明,假设他们这次抢劫所得相当于 10000贯。
小说写道,晁盖等“便叫掌库的小头目每样取一半(50% 即相当于5000贯)收贮
在库,听候支用;这一半分作两分(即每份占总数的25% ,为 2500贯), 十一
位头领得一分(即每人各得约2.25 %,225贯), 山上山下众人(小头目和小喽
罗七八百人)均分一分(25% ,2500贯,每人平均得3.3贯)。 ”即每位头领所
得是他们的70倍!而智取生辰纲不仅原梁山泊的头领与小喽罗没有参加,连晁盖
自己庄子上的庄丁也不知道,所以晁盖等的赏赐肯定不会高于大家都参加抢劫所
分的比例,更不可能从中拿出一些入库。所以从这次分配来看智取生辰纲所得十
万贯财物,至少有八万贯被他们八个人分了,他们八个一夜暴富,顿时人人“腰
缠万贯”,这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不义之财生辰纲被劫后依然不义。那么
晁盖等人打家劫舍“劫富”而不“济贫”是个别现象还是带有普遍性呢?我们来
看看别的例子,有些其他山头头领对于打劫来的财物攫取的比例比晁盖他们更高
。第5 回打虎将李忠和小霸王周通下山抢劫,杀死七八个客商,抢了两辆车子的
财物,不仅谋财,而且害命。按照周通的建议将劫掠所得分成三份,周通和李忠
各一份,即各得33.3% ,五七百个喽罗共分一份即33.3% 。他俩每人所得是每个
小喽罗的500―700倍!所以总的说来晁盖这个人还比较好,至少他不让小喽罗杀
害客商,只抢财物,而且不象周通、李忠那么黑。打家劫舍,一夜暴富,还成为
“农民革命的好汉”,可谓名利双收,岂非咄咄怪事!须要指出的是,在《水浒
传》成书过程中的宋、元、明代商品经济在不断发展,小说多次写到抢劫、杀害
过路客商,这种行为很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是一种落后行
为,犯罪行为。但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并不认为是犯罪和错误,甚至还被认为
是革命行为,也许有人对这种行为不以为然,但是出于顾虑,回避评论。
我们从上面几个例子可以肯定,《水浒传》中所有山头的“打家劫舍”、“打劫
过路客商”都是这种情况:劫富并未济贫,极少数头领劫富占有的财富超过小喽
罗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14回刘唐说:“不义之财,取而何碍?....天理知之,也不为罪!”15回吴用对
三阮说:“取此一套不义之财,大家图个一世快活。”所谓“劫富济贫”是一种
财产再分配行为,然而“劫富”的结果并没有“济贫”,而是被极少数人侵吞了
,因此实际上这种财产再分配并没有实现财产性质的改变,不义之财并没有改变
为正义之财,只是这些民脂民膏从一些掠夺者转移到另外一些掠夺者手中而已。
这对于生活在11―12世纪的刘唐、吴用等人,对生活在宋、元、明代的古人来说
,我们对他们不能要求太高。但是现代人如果还这样认为,那么小偷偷贪官的钱
财岂不是就不仅无罪,而且成为梁山好汉式的壮举了?劫富而没有济贫,极少数
头领将不义之财据为己有,腐败变质,是许多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太
平天国运动一开始所向披靡,一年多就从广西攻下南京,后来就一直走下坡路。
为什么?因为头领们忙于享“富”了。洪秀全的天王府是将原两江总督府扩建而
成,动用民工上万,“半载方成,穷极壮丽”。后来失火烧毁重建,“方圆十余
里,宫殿林苑,‘金碧辉煌’,‘侈丽无匹’”,东王府“穷极工巧”,宏大无
比。浙江省金华市保存着侍王李世贤的王府,比清朝的王府一点也不小。清朝10帝
268年总共只有几十个王,因为不是皇帝所有的兄弟或儿子都封王,比如康熙在
世时24个儿子除了太子只有老三允祉和老四允贞(雍正)封王。其余顶多是贝勒
或贝子。而且清代除了个别“世袭网替”的所谓“铁帽子王”外,其余的即使封
了王的都要一代一代由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地往下降,甚至一代降几级;同
时期的王只有几个,而太平天国短短十几年封王两千七百多!有一人替他堂兄管
家务钱粮并不带兵,也封王,甚至捐钱粮的也封王。太平天国后来苛捐杂税比清
朝还重,结果自然就失去了农民的支持。曾国藩的湘军最多时只有13万多人,李
鸿章仿湘军建立的淮军仅六千多人,帝国主义的洋枪队只有五千人,而太平军有
好几十万。同治元年(1862)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率军20余万,并且装备了
相当数量的洋枪洋炮,在南京附近和长江以北与曾国荃率领的三万湘军激战数月
,损兵 10余万。所以太平天国主要是被自己打败的,清兵、洋枪队之类不过是外
因罢了。而我们的某些史书和评论往往过于强调外因的作用而忽略变化的根本是
内因。
之所以长期以来许多人将“打家劫舍”看作是一种好汉行为,没有认识到它的错
误与危害性,和我们民族文化心理中认为“为富不仁”和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有关
。孔子说:“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论语. 季氏》)孟子引
用阳虎的话说,“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孟子. 滕文公上》)这些思
想影响很大。我们理解这些话一是不能离开当时的语言环境,二是不要绝对化。
孔子说那些话时,鲁国掌握大权的贵族季氏的封地就在鲁国的附庸小国颛臾(zhuan
yu今山东费县西北八十里有颛臾村)不远,所以就想出兵吞并颛臾。孔子批评季
氏有些贪得无厌,并不是要提倡绝对平均主义,但这个思想后来成为一种根深蒂
固的小农意识。实际上无论是农民运动领袖还是别的什么人,从来没有人真正做
到过,因为世界上不可能实现绝对平均主义。孟子的话也是着眼于在位的君主不
要不顾老百姓的利益,要关心“民事”。如果贪得无厌地求富,就会“不仁”;
而不是认为富者就一定“不仁”。但后来这个思想被绝对化了,似乎“富”与“
不仁”具有必然联系,要富就不能仁。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符合实际生活,不
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如果承认这种思想是正确的,那么世界上最有
道德的人就只能是最穷的人,越是温饱、小康、富裕就越不仁,这显然是荒唐的
!邓小平同志提出一方面要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另一方面强调要走共同富裕
的道路,这是非常英明的。这是承认事物发展总是不平衡的,由不平衡到层次高
的平衡,再由新的不平衡到更高层次的平衡。如此往复前进,人们才能越来越富
裕。然而这种所谓“为富不仁”的错误观念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因而仇富心理
仍然很有市场。2003年3月5日北京青年报报道了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力帆实业集
团董事长尹明善的谈话。他针对近期连续出现的杀害私企老板事件说:“须改变
传统‘仇富’思维。”“必须承认,民间有仇富情绪,传统民间文学描写的都是
劫富济贫民心大快。”报道说,“他认为,要化解这一传统思维,必须修改教科
书,均贫均富都不好,应提倡共同富裕。”这个意见有道理。
中国人“中庸”了几千年,但是二十世纪老走极端,这个现象很值得研究。中庸
、诡辩、辩证法,其实只有一步之差,所谓“真理再前进一步就是谬误”也。
为什么同样基本上是由农民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就能战胜敌人
,夺取天下?这是因为这支军队用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用先进文化加以改造过了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仅仅是几条纪律,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
缴获要归公”、“不虐待俘虏”这些要求中体现了一支军队的宗旨和性质。毛泽
东的照片中最使我难忘的是在延安窑洞外拍的一张,毛主席当时穿的裤子上有个
大补钉!它使我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武装为什么能够取
得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从最高层领导开始能够与最基层的士兵同甘共苦
,因此大家都会为了一个崇高目标去奋斗,去牺牲。所以连当时驻重庆的美国军
事代表团到延安参观了以后都说,将来国共斗争的胜利者一定是共产党。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5
【文摘】品读《水浒传》:从生辰纲下落谈《水浒传》 3 click 字2893 2005-08-10 14:52:28
【文摘】一、“劫富济贫”
【文摘】二、“梁山好汉” 1 click 字3725 2005-08-10 14:55:26
【文摘】三、“逼上梁山”,4,5 1 click 字19209 2005-08-10 15:01:30
【文摘】六、《水浒传》仍然是一部伟大的艺术巨著 1 click 字4646 2005-08-10 15: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