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大学新生日常记录:到底何为民主集中制? -- 给我打钱87405

共:💬903 🌺2628 🌵2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三篇:还有一个问题,对焦

视距P和视野半径R,共同“管理”广度和深度,基本上说清楚了。可还有一个问题,焦距问题。对焦对不准,看不清楚。

对焦问题,具体而言是什么呢?若简单的说,就是一册史书的“缩放度”。

假设说有一本史书,它涵盖的领域非常多,“空间”跨度很大,或者是时间跨度大,或者两个跨度都很大,但它的文字量有限,这对于读者而言,就叫没有调好焦距。

现在市面上非常流行一类书和N多小视频,5分钟带你看完欧洲古代史,3分钟让你认识整个宇宙,诸如此类。看完了之后跟没看一样。每一个字你都看清楚了,但根本就派不上用场!

前面我提到《水4.0》时,就说过,这本书文字量不大,但也不少,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做为一个一般性的认识,认识西方人用水的历史,基本上够的了。这个够的意思是,若你将来读到某条新闻,跟用水有关,你大致能判断出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也就是说,非专业人士只需要成为一名美食家,不必成为大厨。美食家的能力,就能是判断出来,哪道菜好吃,哪道菜做失败了。

写这样的书,对作者要求很高。“缩放度”得恰到好处,过于浓缩,没有用,过于详细,一般性读者要么读不下去,要么“知道了很多,但没有意义”,过犹不及。这是一。其二,还要看对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如果是写给未成年人和比较年轻的人看,又不一样了。因为这样一本书,是有可能引导年轻人走上某条专业道路的。

我个人所见,任何一个人,只有可能是一项或两项达到大厨级,其它的只有可能是美食家级。所以,对于这种写给非专业人士看的史书,市场需求 非常大。这里顺带说一句,有N多史书,单从书名看那是看不出来其实是一本史书的,这是因为在N多人心目中,历史是非常狭义的,往往指政治史,生产史、生活史关心的人并不多。

正因为市场需求大,所以这样的书非常多。挑出一本合适的书,需要本事。这个本事不可能有人能告诉你,别人最多只能指定你看什么书,他不可能永远给你指定读什么。得自己去总结,然后才有可能在书海中找出自己需要的那些。还有一条,别人指定你读什么书,不见得适合你。这是因为一来,人跟人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某人所处的阶段可能比你低,也有可能比你高,那么他推荐或指定的书,不合适你。二来,各人口味不同,这意味着有的领域你当前是不感兴趣的,过一段时间你才有可能愿意去了解它。别人的口味能跟你一样吗?他喜欢吃辣的,你喜欢吃甜的。所以这个本事还得自己练。起初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为了搞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书,怎么去判断。出版商、作者、字数、写作风格、领域、目录、前言序言,等等都要考虑,这是一套“判断法”,高度综合,不可能有人教得了你。

最后 我讲一个我本人的观点:涵盖领域过多的,最好不看。因为 这相当于在拼“大象”,并且拼的是非常大甚至是最大的那头“大象”。作者自然是会有理有据的在书中证明自己拼的这头“大象”是对的,可是作为读者,你不见得能看出来他哪里错了。如果有人给我推荐一本宇宙史,我肯定是谢绝的。不想看,害怕。

但如果有人向我推荐一本中国古代(秦至清)女性服饰史,这个可以有。它就讲中国、秦至清、女性、服饰,这范围已经很小了,作者相对而言,有把握性,这样的作者可信度会比较高。

这里讲一个小秘密:如果有一本书,写的是中国古代(秦至清)女性服饰史,你最好去调查一下作者,他是不是还写过宋代女性服饰研究、汉唐女性服饰特点。这位作者如果还写过某个专业领域的断代史,想来他是专门研究这些问题的,跟那些“博览群书”的人不一样。后者有时候,心血来潮,讲某个主题,其实并没有多少深入的研究。

总而言之,学习这事,本身就有巨大的风险。别说有人存心要骗你,就算没有任何人骗你,同样也是存在着巨大风险的。而我调查发现,能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开卷必有益”那是无上至尊。

开卷必有益等同于在说,只要活着就一定是有收益的。一个人只要活着,他的眼睛就在看,他的耳朵就在听,他的手就在触摸,这不就是在开卷吗?这不是典型的自相矛盾吗?有人活一辈子白活。哪来的开卷必有益呢?“开卷必有益”这话是书贩子发明的王婆卖瓜术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