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简单介绍下帕雷托的剩余物和衍生物的社会学理论 -- 大眼
一、
四个词的关系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侧面。
对象逻辑的基础是意向,比如心学的意之所向,或者现象学意向性的意向。意向所构成的是事实,事实说明的是实然,实然反映到(一个陈述的)先验层面就是预设。
但本质上讲,他们都是基于事物的,是某种事实。
这里的事物可能需要定义,那就是事-物,我们一般对物的定义是形而上的实体,强调某种静态的、实质的存在,比如一把椅子。这是西方传统,但东方不是。东方是基于事,基于具体情境来定义物的(事是时间性,物是空间性)。
而且西方也研究非物理学主体的事物,比如A和B是朋友,朋友这一关系。经过定义的人也是如此,比如生理学、心理学的意义上的人。
也可以说这里是在类比。
其实这里涉及认识论革命的核心,科学只能是关于事实的科学。即便某些“不属于”事实的可以被把握,那也只能停留在某一时空、某一情景,换句话说,只捕捉了事实的一面。
二、
漂浮的意思是,当前无法再进行澄清,也就是无法再找到对应事实的情感。包括未来能发现,但现在无能为力。也就是“一个价值对应一个事实”这种关系中的事实没有了。
更高价值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发现和寻找,并不拘泥于现在的选择。因为这种分析中的价值实际上是固定成事实的价值。比如我喜欢吃咸豆腐脑,澄清了喜欢咸和喜欢豆腐脑的各种原因也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甜党会放过你吗?而且没有咸的又怎么办?
对于当前情况来说,更好的选择,就是所谓更高一层的价值。只是我们显然没有清晰的事实可以对应,只能通过行动来解决。哪怕是可以分析得出更好的结果,也要实践才能确证(知行合一)。
三、
这里和上面是同义反复的。要么已经没有事实基础,不知道从何而来(比如有可能是残余物)。要么就是对应的具体事实只和个人有关系,好比一个杯子对甲很重要,对乙则不然。一般情况下是没事情的,但是乙破坏了这个杯子呢?
四、
这里的性善其实并不是乐观主义,因为很容易就可以提出反论,性恶也可以如此做派,以恶为最高,指导出无限的恶来。尽管某种角度上,最恶实际上也是把某种事情做到极致,可以称之为把恶做到最“好”。这个序列只不过在说价值可以作为发展事实的基础。
所以这里其实只是性善的一面,真的解释清楚我觉得很难,因为文字水平不行。孟子的性善是必然涉及到本体论层面的,必然导向万物一体之仁。
五、
有用的前提是人类需要,也就是对于人类来说有价值,没有这个关系,“有用”就不会存在。甚至某一事物就不会存在,因为它是为了有用而制造出来的。
而这种价值背后的的预设,或者某种综合判断,就是价值观。也可以说价值观的基础是一系列这样的价值。所以它们本质是一回事。只有在不同的语境里,需要加入修饰,比如比如价值-判断,价值-观。或者不用加修饰,根据语境分析。
他们都是价值在不同情景,不同侧面的反应,所以用价值一个词来说明。否则很容易像说人一样,你总不会把心理学主体、生理学主体、病理学主体、物理学主体、社会学主体放在嘴边吧?只会说人。
其实一旦明白“认识论革命”的核心,就知道这样说并无不妥了。因为不管事物的用途还是人的价值观都只是人的观念。也可以说人本来就是一种事物。
只是需要根据当前陈述来说明。于是就有了所谓陈述级别。
比如「车」这一层,「运输」是价值,对于「运输」这一层而言却是事实。运输本身也可以这样分析,什么样的运动?事实。为什么运?价值。这里很接近关系价值论,因为决定价值的毕竟是和人的关系——对人来说有用。这里不强调关系这一层,主要强调价值是一种观念。
六、
我的记录实际上更简单,就像和编号兄说的,用十六个字定义我们讨论的一大堆事情,但是那样做会更看不懂了。确实有点古人化的倾向,比如这个帖子。
之前粗略分析过天地词义的变化,语言本身就是这么发展过来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顺便补充下卢梭的问题 月之回忆 字1530 2022-01-13 08:02:01
🙂以前说过,我给价值定的范畴太大 1 月之回忆 字4419 2022-01-07 07:44:39
🙂哈哈,我给你戴个价值定义 1 大眼 字2151 2022-01-07 12:32:29
🙂可能还是说的复杂
🙂résidu用残存、余留比较贴切。 4 月之回忆 字2167 2022-01-02 18:24:06
🙂阿甲的狐狮和余数说法启发了我 1 大眼 字1944 2022-01-04 12:14:12
🙂胡乱回复 2 月之回忆 字2905 2022-01-05 01:15:11
🙂认识论大革命应该从培根开始,他定义了新的归纳方法 大眼 字405 2022-01-09 12: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