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欣赏】《历史,另一种选择》作者龙德施泰特 授权转载 -- 思考得人

共:💬45 🌺6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0)(21)(22)

(20)

同一天,4月14日。北太平洋。

阿留申群岛和中途岛之间的海域上,惊涛骇浪之中,来自旧金山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与来自珍珠港的企业号汇合,组成闻名史册的“迈克特遣舰队”。

哈尔西中将向水兵们宣布使命。

播音器响过之后,立即引起一片欢呼。舰上沸腾了。本来那些“奇怪的客人”――80多名陆军航空兵飞行员,由于陆海军之间的芥蒂,在船上颇受冷遇。霎时间他们成为英雄和最受欢迎的人。

厨师们拿出第一流餐饮,军官们也纷纷腾出自己稍好的舱室,随舰医生则慷慨开放了他有限的药品储备。

飞行员的领队,詹姆斯?杜利特中校,被激动的水兵群抬起,抛向空中,一连三次。

半小时后,“迈克特遣舰队”驶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21)

重庆。白市驿机场。

在淫雨霏霏的雾都降落,相当不容易。但难不住这个机组,他们是专门挑选出来的。

卡尔迅打了一个喷嚏。从华氏100度的缅甸骤然来到雨中的重庆,寒意侵透了他的军装。

这里没有陌生感,对中国他已经足够熟悉。

先后四次、加起来超过七年的经历,上海、北平、香港、武汉、重庆这些大城市、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陕西、湖北、安徽、江西、四川……这些土地,不夸张地说,他都曾亲身涉足,甚或“用双脚丈量”。※

※史实。

在那些山野里徒步行进时,他6英尺2寸的身躯常常引来中国人惊异的目光。他也不明白自己这个挪威人的后代怎么会对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家充满如此大的兴趣。

等到天黑他才能下飞机进城,这是必要的谨慎。卡尔迅抓起墨镜戴上,在狭小的机舱座位边伸直一双长腿,陷入沉思。

这次使命和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它是如此艰难而富于挑战。即使顺利启动,任何一个关隘的突破都只是下一个难题的前奏……

惟其如此,他才感到命运的眷顾。

总统选择了他,除了信任,也是由于他的无可替代。

后世的《回忆卡尔迅》中写道:

“北欧人的探险精神,牧师之子的献身意识,唐吉珂德式的理想,长期军旅生涯的训练,使他不畏惧生活里的各种挑战。象一头机敏的猎豹,每当嗅到危机的气味,他总能迅猛地采取行动,他的血液里燃烧着这种元素。

“正是因此,他才成为海军陆战队中第一支特种作战部队的指挥官。”

现在,使命还没开始,成功的希望就已经濒临破灭。计划中最重要的关键环节――武器通道,差不多就要断绝了。失去这个前提,之后就无从做起。换了别人,基本不需要进入中国,现在从缅甸打道回府,就可以合理交差。

但是卡尔迅,和他所敬重的史迪威不是这样的人。

(22)

雨中的机舱里,他又想起与史迪威的对话。

离开缅甸前夜,他们谈到,在援助中国作战方面,美国将遇到巨大难题:

因为出海口都已被日军占领或封锁,只有通过陆路向中国运送军备物资。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停止了对华援助,经由苏联到新疆的路线也被放弃。由缅甸通往云南的道路成为中国唯一的国际通道。

“乔,日军切断滇缅路,我们将失去这唯一通道。中国人得不到武器支持,还能否打下去?”卡尔迅口气忧郁。

史迪威皱眉沉思了片刻。

“不,埃文思。不要相信所谓‘唯一’。一旦我们被某种‘唯一’所禁锢,我们就会失去选择。”

卡尔迅感到振作。他就喜欢史迪威这种从不言败的性格。没有这种坚忍不拔,就不要去奢望胜利。

“那么,我们依赖那条――总统指示开辟的空中航线,飞越驼峰?”

“埃文思,不知总统怎么想起这个办法的?”

“我想……大约是那本《失去的地平线》带来的灵感吧。詹姆斯?希尔顿描述过这条航路。”

“哦,这样。但那明显不够。我们必须另辟途径。”

他们来到地图前。

史迪威打量一阵,手指上方大幅的灰绿色块。

“看吧埃文思,这里是蒙古。”

“嗯哼?”

“1923年6月,我曾坐汽车三天三夜,到这里――库仑(乌兰巴托)考察。那时中国北洋政府的徐树铮将军治理蒙古。”

卡尔迅无从知晓。他第一次来中国已是1927年。

“还有这里,海参崴。俄国人把它叫做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意思是‘控制东方’。我去那儿是1922年9月。那次的任务是了解西伯利亚。”

“后来呢?”

“后来是经过日本、朝鲜,返回北平――那时还叫北京――使馆武官处。”

“你的意思是?”

史迪威结束短暂的回忆,继续说:

“意思是,据我所知,现在我们援助苏联的物资,其中相当一部分,大约占总数三分之一到一半,是从美国西海岸经过阿留申航线,运到苏联远东港口。”

“然后呢?”

“然后再从这里,万里迢迢地运往莫斯科和苏联西部,用火车。”

卡尔迅耸耸肩膀,表示惊奇和不可思议。

“这岂不是很麻烦?水路、陆路、西伯利亚……恐怕要30天?”

“实际上比绕过好望角到达波斯或缅甸还要节省时间。那条路至少60天。没想到吧?”

“上帝。竟是这样……”

“那么埃文思,这就出现一种可能:从这些物资里,分出一部分,适当的一部分,援助中国,进行抗日战争!经过的路线,就是蒙古。”

史迪威把手向那块灰绿色重重一拍。

卡尔迅眯起眼睛,瞄了一会儿那个空泛的大色快。

“那么,蒙古。它现在是中国的还是苏联的……或者说独立的?”

“埃文思,你我都曾是外交官。别忘了30年代史汀生国务卿著名的‘不承认主义’。不论对自称宣告独立的满洲还是蒙古,美国都是这个立场:不承认。在我们眼里它是中国领土。”

卡尔迅笑了,凑上前去仔细观察。

“乔,好象你是对的!看这里,还有一条铁路,从苏联赤塔附近……到蒙古的巴颜图门。是俄国人修的吧?”

“应该是1939年为了哈勒欣河――日本人叫诺门罕,那次武装冲突而建的,那次日本人吃了大亏。”

“没错。输的很惨。”

“可惜那个月我奉调回国到步兵第三旅任职,不太了解详细情况。”

“乔,1940年我又来过中国。日本报纸吹嘘他们的胜利。可是据情报分析,那次日军伤亡5万多人。第23师团几乎全军覆灭。还损失了180架飞机。那以后它不再对苏联轻举妄动。”

“所以,只要我们动脑筋,给中国运武器的道路,就不会是唯一!”

卡尔迅点头。佩服这位前辈将军的思路和阅历。

史迪威继续说:“存在的问题就是,斯大林拒绝了英国外交大臣艾登的要求,不肯对日本宣战。”

“是的。苏联是否同意经过它的领土,向中国运送作战物资?”

“实际上,直到5个月前,苏联还把大量武器――其中包括战斗机、轰炸机和坦克这样的重武器,一直运到兰州,交给中国军队。”

“我记起来了,有过不少报导。还有参战人员……”

“我同崔可夫将军――苏联武官见过面。他们的飞行员成批参战,用志愿队名义。比我们陈纳德志愿队人数还多。”

“可是乔,难道日本人不拦截这些运输船队?”卡尔迅有所发现,指着地图。“你看,我们船到苏联远东,必须穿过日本人控制的海峡。”

“呵呵,来中国之前我在华盛顿起草‘黑色’计划的时候,史汀生战争部长告诉我,那些船都挂有苏联国旗。日本与苏联有和约,彼此又担心激怒对方,所以不会拦截。我想除了偶尔检查。”

“原来这样。由此看来,日本对它的德国盟友并不忠实――这些东西是运过去杀德国人的。”

“反过来,几年前德国顾问还在指挥中国军队跟日本大规模作战。我在台儿庄大战时还见过在现场指挥的法尔肯豪森。现在中国还在使用德国武器、枪炮和钢盔。”

“世界真奇妙,乔。一切联盟都是有缝隙的。我知道蒋的军事顾问团长就曾经是‘德国国防军之父’的汉斯?塞克特将军。”

“还有,德国人替中国人设计的防守南京的阵地,叫做‘兴登堡防线’。”

“有意思。所以德国和日本这种结盟,完全是一种交易和利用关系。就是说日本不会阻拦苏联运输这些杀死德国人的武器了?”

“你认为,如果日本发现,其中一批武器被用来杀它自己,它会怎么办?”

“恐怕……它会切断这条航线,乔。”

“冒着对苏联开战的风险?”

“是的。它现在不可一世。”

“那么,艾登大臣的目的就达到了。”史迪威现出狡黠的一笑。

“噢。乔!你也是个军人政治家啊。”卡尔迅以拳击掌。又问,“可是怎么说服苏联人同意运输、交货这些要求呢?”

史迪威意味深长地眨眨眼睛。

“埃文思。你的总统会有办法的。”

他用重音说了“你的”这个词。卡尔迅明白了,史迪威知道自己使命的来由。一定是马歇尔将军对他有所暗示……

“总统――也是你的,”卡尔迅笑着回敬一句。

“上帝,我是共和党人。没有投他的票,哈哈。”史迪威顽皮地笑了。

……

思绪渐渐纷乱,寒气袭来。卡尔迅拉过毯子,在狭小的座椅上沉沉睡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