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欣赏】《历史,另一种选择》作者龙德施泰特 授权转载 -- 思考得人

共:💬45 🌺6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5)(6)
家园 (7)(8)

(7)

华盛顿,陆军参谋部。

“请进。”

听到敲门声,马歇尔回应道。眼睛没有离开桌面,眉头依然紧锁。

进来的是他的值班助理军事秘书马克斯韦尔?泰勒少校。这是个机敏精干的青年军官,具有优异的服役记录,是他最欣赏的新秀之一。但是一周前,为了营救麦克阿瑟的事,马歇尔少有地对他发了一次脾气。

那次是参谋长起草了把麦克阿瑟从菲律宾孤岛上调出的命令,为了照顾将军“不抛弃巴丹的孩子们”的诺言,需要请总统以总司令名义直接下达。马歇尔派泰勒送往白宫,要他亲手送达总统。

但是总统刚离开华盛顿去了海德公园。首席军事助理沃森将军为了争取速度,决定用专线电话告知总统。泰勒知道马歇尔一向厌恶电话,因为电话容易泄密,特别是珍珠港事件以后。所以他以“一名少校对一位将军所允许的最激烈态度”表示了反对。但“沃森老爹”向他解释了专线的保密性,并愿意承担责任。

泰勒如实向参谋长汇报。果然马歇尔听到“电话”二字就声色俱厉地对他严加训斥。泰勒十分委屈。后来是沃森亲自做了解释,并让陆军通讯兵主任为泰勒写了一份证明总统专线安全性的材料。

这件事加深了他对泰勒的印象。

“将军,史迪威中将从缅甸发来电报。”

看到参谋长点头示意,泰勒少校继续说下去。

“他已离开重庆,第二次赶赴缅甸前线。指挥部设在曼德勒以东68公里的眉苗。蒋介石大元帅已经答应,中国派出十万远征军由史迪威将军指挥。”

马歇尔的眉头舒展了一点。

“你怎么看,泰勒?”

泰勒轻轻地跳动一下眉毛。一年前他作为参谋长助理秘书,刚来陆军部大楼报到不久,第一次被马歇尔这么问的时候,惊得差点把椅子碰翻。现在他习惯了上将对少校征求意见的这种方式。在以后的生涯中他一直自觉不自觉地保留着马歇尔式的工作风格。

“您是说史迪威将军吗?我认为他十分出色。他是个少有的实干家。”

看到参谋长示意,泰勒又说: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我曾在他手下、在中国工作了半年。收集作战情报。不管人们怎样说他性情急躁,我都愿意和他……”泰勒自觉失言,但还是勇敢地说出来。“当然,也愿意和您在一起。”

马歇尔轻易不动声色,但还是忍不住侧了一下头,收住嘴边的嘲笑。

一月下旬,约瑟夫?史迪威受命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和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时,到华盛顿来挑选指挥班子随行成员和助手,泰勒在名单上高居前列。

因为泰勒1935-1939年期间是美国驻日本大使馆的武官助理,相当了解情况,并且是个语言天才。能够说日语,中文也有一定掌握,至于西班牙、意大利语,可以说是流利了。――两人跑到缅因大道的海味餐厅,一顿饭的功夫,泰勒就欣然同意,私定终身。※

然而史迪威名单呈报马歇尔批复时,所有人员均获批准,只有泰勒的名字被划掉了。而且不说明任何理由。泰勒为此沮丧很久。※

※均为史实。

“我是说,中国远征军这件事。”

泰勒略一沉吟,答道:

“将军,我认为,中国军队是否适应美国式的指挥,还没有经过检验。而且日本进攻兵力虽然不大――两个师,但来势凶猛,优势的英国人都没顶住。”

“嗯。还有呢?”

“我认为在这一地区,我们应该至少有一支小规模部队,以维持我们在那里的军事存在。即使不是因为史迪威将军。在那里牵制日本人南下,十分重要。”

马歇尔锐利地盯视着泰勒。

“你这样想?但那里不是划归我们的战区啊?你考虑过维持这样一支部队的成本、后勤、用途等等一系列问题么?”

泰勒喉结涌动一下,有点艰难地答道“我……是的,考虑过。重要的是,或许有朝一日,那里会突然显现它的作用。”

马歇尔再次扫视他一眼。但少校迎接了他的目光。

参谋长不再发问。若有所思地翻动着写字台上的日历。他的手停在3月19日这一天。

“泰勒,几天以后,是史迪威中将五十九岁生日。按照中国传统,就是六十大寿了。我们应该向他发一份祝福电报。”

泰勒知道,参谋长在二十年代还是个校官的时候,就曾在中国驻防三年,担任天津第十五步兵团的代理团长,因此熟悉那里的风俗习惯。他甚至还把一座中国人送给他的石牌坊带回本宁堡步兵学校,成为一处富有异国特色的景观。

也是在天津,马歇尔和当时担任营长的史迪威少校、担任连长的李奇微上尉等人,建立了一生的友谊。回国以后,这批被称为“中国帮”的军官们曾长期蹲在基层,埋没着才华,默默地等待晋升。李奇微是泰勒兄长一样的好朋友,常听他讲起这些故事。

泰勒自告奋勇:“我来起草?”

“好。”马歇尔沉吟地看着窗外的远方。

“告诉他这些话:约瑟夫,有你在中国,对总统、对史汀生和对我来说,都是巨大的宽慰。”※

泰勒迅速地用笔记下来。

电话铃响,参谋长拿起听筒。

接线员的声音。“将军阁下,欧内斯特?金恩海军上将来访。”

※引自该电报原文。

(8)

伦敦。唐宁街。

空袭警报到底还是响了。丘吉尔衔着雪茄,披上一件宽大的风衣,不慌不忙地随着卫士长步入地下指挥部。那间“66B”是他的办公室。

地下的最大优点是安静,缺点是空气流通不畅。

另外一件需要及时处理的信函,是来自印度加尔各答的东南亚战区司令长官韦维尔将军的电报。

有过在非洲战胜意大利60万大军辉煌经历的韦维尔,最近好象换了一个人。自从在新加坡的慌乱溃退中,跌下码头摔伤了腰,他就一直有点意志消沉,几天前又失去仰光。他的电报中提到:“这是军事史上空前惨重的灾难。日军的凶猛进攻、狡猾战术和空中优势,使英军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恐惧和自卑感,几乎丧失了战斗意志”。※

※引自该电报原文。

这位上将从去年底“阿卡迪亚”会议上,由马歇尔将军建议,出任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最高统帅以来,连遭败绩,在日本人面前几乎一场胜仗也没打过。难怪他垂头丧气。

缅甸!这个被主流世界遗忘的、无足轻重的角落,最近竟成了大西洋两岸海底电报、和公众舆论的中心!1942年3月相对沉寂的世界,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新闻,因而英军在缅甸的崩溃被聚焦放大!

令首相面子上挂不住的是,年初蒋介石主动提议,派军队协防缅甸。而韦维尔拒绝的理由是:“要中国来帮助防御缅甸?这是大英帝国的耻辱”! 

现在呢,仅仅两个月,英国已经紧急呼吁中国远征军十万人火速增援仰光。耻辱吗?也只能接受了。

雪茄的烟雾越来越浓。

首相心中的缅甸虽然可有可无,可是上帝啊,缅甸的身边就是印度。这块“女皇王冠上最绚烂的钻石”,如今已经被喷上黄色魔鬼口中的哈气!它的舌头就要舔着了印度少女的下巴!我亲爱的韦维尔啊,你真叫我失望。

现在有什么办法?被拒绝了两个月的中国人能否及时赶到?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韦维尔那句话果然触动了那个羸弱、古老民族的尊严,蒋介石当时就变了脸色。消息传到华盛顿,美国战争部长史汀生严厉地指责了这种傲慢和骄横――“过于武断、以旧日英国方式对待中国”。这话使在场的丘吉尔也颇不舒服。

马歇尔将军直接给韦维尔拍了电报,忧虑地指出,日本正在利用英美殖民地的陷落,用“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的口号,发动一场反对西方特权的宣传攻势,以此来瓦解中国的抵抗。因此,应当让中国增强对英美的信任,理解英美的诚意,“使他们确信我们在远东有着共同的目标”。

罗斯福总统甚至曾要求丘吉尔把韦维尔从缅甸调走,以平息蒋介石的不满。

……

可是中国――真的需要认真对待么?它能为战争做出多大贡献?它的军队有多少战斗力?唯一值得肯定的,是它抗击了日本五年,至今没有投降。这使法国、荷兰、乃至欧美的白人至上主义者感到汗颜――在同样亲身感受了日本人的攻击力以后,可以对中国人的韧性,重新作出评价。

但是罗斯福刻意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地位的做法,使人感到怀疑。他一再强调中国作为弱势民族的代表性,在每一个公开场合把中国外交人员排在最前列,作出种种援助中国的许诺,并在国会面前奋力去争取……

富兰克林似乎在为战后世界作打算。

这不太早了一点么?总统阁下想把战后的大英帝国放在什么位置呢?

天哪,那种对中国的热心呵护、勉力提携的态度,简直就象在扶植一位来自农村的副总统!就象他一定要遴选从穷乡僻壤选区出来的华莱士作为他的竞选伙伴一样。

他一定认为,战后就是美国领导世界了。然后他要找一个驯顺、忠实、依赖美国、重量级也还过得去的帮手……

这些瞒不过我的眼睛。在我这个年纪,对一切已经洞若观火。

首相有点悲哀地想:美国,他不想和我们平起平坐。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几乎连上帝都想取得美国的国籍。

可是眼下有什么办法呢?在该死的战争面前,我们离不开美国的援助。

首相本人对“阿卡迪亚”会议上罗斯福一定要安排中国作为四个大国之一,在《联合国家宣言》上领衔签字,十分不以为然。在写给韦维尔的信中他说:

“我应该让你明白美国的观点:在许多美国人心中,中国竟然和大英帝国一样重要。……如果我要把在美国学到的东西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CHINA’!……”

雪茄终于烧到手了。丘吉尔狠狠把它熄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