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大禹治水行迹考(0)引子 -- 汉服

共:💬150 🌺729 🌵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9)黄土高原,也可以是鱼米之乡!

奇怪的地貌

在探寻大禹遗迹的过程中,地图上有一片区域以其非常特别的形状引起了我的注意:

点看全图

图106 以庆阳为中心的树叶状区域

这片区域以庆阳为中心,从卫星照片上看就像一片树叶一样,也有密密麻麻的纹理结构。后来发现这就是著名的黄土高原!这片区域中所有河流最终都汇聚到了泾河,并从右下角的出口泄出高原汇入渭河(泾渭分明的成语就出自这里)。

靠近了看看:

点看全图

图107 顶部平坦、侧面沟壑纵横的奇怪结构

现在就能看出奇怪的地方了。这些地区整体上看起来像山脉,但顶部平坦,侧面沟壑纵横,像是流水冲刷出来的。这很奇怪。正常来说,泥沙应该淤积在山谷中才是。上图中,山谷中也确实有泥沙淤积的平坦区域。但山顶上怎么会有平原呢?再回头看看上一张高空的图片,感觉是有一个平面,将这片区域的山脉的山尖尖都给削去了一般。

拉一个剖面图看一下:

点看全图

图108 黄土高原的剖面图

从这样图上看,前面以为的“一个平面截去了山头”的看法是不对的。因为两侧的地形比中间有平原山头的还要高。

再看一下高程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09 庆阳地区黄土高原的高程图

高程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到,这片区域周围一圈高山,中间一片较低的山头,山头上都是平原。整体地势西北略高东南略低,所以水线向东南方向汇集。周围一圈高山,中间……平原……你是不是想起了什么?怎么感觉这个区域与我们的泄湖成原理论有点相似呢???

抬升一下水位看看效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10 庆阳所属黄土高原模拟水位抬升至海拔1300米

从这张效果图上看,假如右下角位置的缺口也被山脉堵上,这片区域确实可以形成一个非常大的湖面,从而湖底也有了形成平原的条件。这个湖泊的上游位置有一些平原露出了水面,那是因为上游的水位实际要高一些,我们的软件无法模拟——这一点我们在前面说过的。那么右下角的区域有没有可能原来是山脉,后来被大禹掘开的呢?

我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意外搜寻到这样一则传说,也是关于“错开河”的:

大禹当时开河本开两条:一条通往现在的禹门,一条开往黄龙山的下川。当大批民夫正往陕西一条开去,天上有一只大鹏呼叫:"错开河,错开河,开西不胜往东挪!"大禹善辨鸟语,于是命令民夫改向东挪,后人遂将交岔处起名为"错开河"。

前面我们曾经提到过一个“错开河”的传说,但那条错开河离正式的禹门口相差不过几里地,只能算局部的路径修正。我们看看这则传说中,预定的黄河河道位置“黄龙山的下川”在哪里:

点看全图

图111 陕西的黄龙山

图中可以看到,目前陕西共有3个黄龙山,其中有两个位于汾渭平原南侧,是黄河不可能抵达的地方(大禹再怎么疏通黄河都不可能疏通到汾渭平原南部山区),所以上面的传说中只有可能指汾渭平原北侧的黄龙山。而这个黄龙山,恰恰位于庆阳所属黄土高原水系总出口位置!也就是我们猜测可能被大禹掘开的位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12 传说揭示的黄河可能的取道

以现代的眼光看上面的传说,就是大禹派出的空中勘探小队报告说:西边的路径不行,东边的路径更好。

东边的路径真的更好吗?实际上,就黄河本身而言,从可能的路径1或者路径2走,都远比东侧路径更简单,要劈开的山脉会少很多。但是,如果选择了西侧的路径,那么当前黄河穿越的几个平原现在还仍然是湖泊(可能水少一点),晋陕峡谷中的几个大湖还在,那里的治水工作并没有完成。选择向东的路线,可以同时将东边的湖泊一起解决掉。

传说再一次得到了证实。而我们,甚至还同时发现了黄土高原的成因:

泾河水系所属区域周围都是高山,今天泾河泄入汾渭平原的出口在大禹到来之前也是高山,所以泾河水系所属广大区域渐渐就变成了一片巨大的湖泊。山石和泥沙从山上冲下来就渐渐沉淀在湖区的底部。时间久了,湖底的高山也被渐渐增高的湖底平原淹没,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底平原。然后,大禹来了。大禹凿开了黄龙山位置的山脉,泾河有了汇入汾渭平原的出口,整个大湖中的湖水泄干了,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平原。

那么现在的黄土高原为什么不是一个平原,反而千沟万壑呢?那显然是长时间的流水侵蚀造成的。毕竟大禹治水距离也已经有几千年了。

我去查了一下当前主流学术界对黄土高原成因的解释,找到下面这篇文章:

李明光:对黄土风成说的异议——浅谈黄土高原灾变论水成说

代表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具有独特自然景观的黄土高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历为炎黄子孙所关心,更牵动着无数中外科学家的心,因破解黄土高原形成之迷被公认为世界上特大难题,捧为传统经典的“残积学说”认为,在长期的地质历史年代,岩石经水和热的作用就地崩解风化而成,但黄土直接沉积在没有当地基岩风化剥蚀物的基岩上,矿物种类又与所沉积地方的基础成分极不相同,这是残积说所无法解释的,也因之排除了黄土高原形成的残积之说。

长期弥漫笼罩着科学界的“风成学说”认为,大西北荒漠地带的反旋风带刮起地面黄尘,经高空运送,长年累月堆积而成黄土高原。但人们在黄土高原挖窑洞时碰到大卵石从窑顶掉下来砸人,开隧道时又碰到沙石层塌方压人,这血淋淋的事实使人们对黄土高原的风成说产生怀疑。

笔者历尽艰辛、历尽磨难近30年,对大西北,对几乎囊括北中国的黄土高原,及青藏高原的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等进行实地考察探险,掌握大量第一手地质证据,并翻检了数千种重大文献资料,进行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后提出否认黄土高原风成说,其理由和依据如下:

①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的排列及黄土高原上砂黄土细黄土粘黄土的排列,自西北而东南呈扇面形叠瓦鱼鳞阶梯并有条块状的带性分布规律,这只有突发性的大面积长距离的滚滚漫溢的特大灾变洪水才能形成。而风吹黄土,只能平面模糊过渡。并且,戈壁沙漠黄土中均有代表水成的伊利石、蒙脱石等的存在,对风成黄土高原是持反对态度的。

②黄土高原有条自西北而东南逐渐降低,并被黄土连续覆盖的最高限线,叫黄土线,在线之上,只有裸岩、在线之下,才有黄土,这是灾变洪水遗留下来的标识。风成说从来没有解释也从来不敢碰这条水成佐证的黄土线。

③黄土高原先秦时产荔枝,唐时产桔子毛竹,地质时期有大象犀牛的热带动物活动,古气候比现在更湿热,降水量更大更丰富,这对风成黄土是投不支持票的。

④现黄土高原年均500mm的降水量即将年均5次尘暴雨土降落共1mm的尘土冲刷得没半点存留。现黄土高原每年被雨水冲刷削低1cm,有16亿t沙东流大海中。按此计算,容重约10万亿t的黄土高原,即按目前干燥寒冷期的气候环境一万年后亦已不复存在。

⑤在甘肃合水和陕西延安、西安、旬邑均发掘出黄河象骨架化石,决非风吹黄土慢慢掩盖,只有灾变大洪水才能泥封深埋,并预言今后还有单只或象群化石出土。

③黄河上的龙羊峡、刘家峡、红山峡、青铜峡及秦晋间黄河上的峡谷两岸山峰的地层都是平行的,这只能解释为先有黄土高原,后有黄河,黄土高原是灾变大洪水冲积而成。黄河是切割了黄土高原再形成。

⑦黄土高原剖面有斜交混交和水平的沙土卵石层。并且,西宁北山寺山顶、宝鸡干阳岭顶、黄陵子午岭顶、陕西延川县、宜川县,山西保德县、离石县等山项均有大沙滩、石证如山,风成说根本无法解释山顶上的大沙滩,因之完全彻底根本排除黄土高原的风成之说。

笔者在1988年由黑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地学专著《喜马拉雅山的崛起和黄土高原的形成》一书中创立的黄土高原灾变水成学说,及山西太原1993年9期《科技之友》杂志刊登的科学文章《黄土高原究意是怎样形成的》一文中认为:板块碰撞,大地呈网络性嵌镶形的破裂及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在隆升的激烈过程中能量释放而产生的大量灾变洪水和泥石流。向当时尚是草原湖泊低地内海的黄土高原滚滚漫溢,泥封深埋一切动植物,留下黄土线,多次灾变洪水间断沉积了黄土,后经地壳抬升,形成今日壮观的黄土高原。在笔者的论著和文章中,更用大量雄辩事实证明黄土高原是灾变水成最确切最明朗最形象最壮观的实体展示,又是世界上保存得最大最厚最完整最有发言权最有说服力的第四纪沉积地层,研究最后,最后研究,只有灾变水成,才能科学合理全面完整圆满地解释黄土高原的形成,并满足于各个细节的解释和回答。

点看全图

李明光的考证比较有力地反驳了残积说和风成说,他的理论也能更好地解释公认的事实。实际上李明光的说法与我的说法都属于“水成说”,都认为现在的高原是曾经的水底,所以在解释黄土高原时理论上基本一致。譬如:

1. 黄土线 按“泄湖成原”学说,湖底沉积的泥沙是不可能高过湖面的,而湖面又不可能高过周围群山的最低的隘口(再高就泄出去了)。所以高原有个黄土线,线上再无黄土;

2. 山顶上的卵石 当年的湖底是高过这些山顶的,所以现在这些山顶上是平原。如果卵石与泥沙同时抵达湖区,显然卵石会先沉降在下面。但是如果有一场暴雨将卵石从山上冲下来,这些卵石就会沉降在从前形成的泥沙上。

3. 黄土由西北而东南逐渐变细,西北多重矿石,东南多轻矿石。这些都是因为西北地势较高,处于水流的上游的缘故。

区别在于他的说法认为黄土是“板块碰撞,大地呈网络性嵌镶形的破裂及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在隆升的激烈过程中能量释放而产生的大量灾变洪水和泥石流”带来的,这个需要亿万年的时间跨度。

根据公开的资料: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

而根据“泄湖成原”理论,这个湖区本来就是高于地面的,只是出口被山挡住了,是一个较大的堰塞湖。大禹过来将山口凿开,平原就出来了。这样我们就不需要跨度亿万年的宏大叙事了。湖底的卵石应该是周边的高山上被洪水冲下来的,湖底的细沙可能一部分是山上冲下来的风化的泥沙,也不排除“风成说”里面的说法,是从西北方的沙漠里吹来的。风吹过来的沙子落在湖区,自然也会慢慢沉降到湖底。所以在“泄湖成原”理论中,大概只需要数万年的跨度就可以了。

事实上,我们对照地形图,还有更多发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13 三个有条件形成黄土高原的区域

上图中,从右至左分别是黄河晋陕峡谷流域、北洛河水系流域和泾河水系流域。地形特征几乎完全相同。但从卫星照片上看,目前泾河水系流域还有较多的黄土,北洛河流域略少,黄河晋陕峡谷流域就更少了(但还是有一点)。

会是什么原因呢?我分析可能有两点原因,一是越往西离西北的沙漠更近,如果确实有黄沙是被从西北的沙漠刮过来的,那么西部的流域会落下更多的黄沙,东部则较少;二是东部的降雨较多而西部较少:

点看全图

图114 中国年降水量

大禹治水之后,东部的黄土高原被雨水冲刷得更厉害一些,所以越往东部能看到的高原就越少。

对了,我们在考察黄河晋陕峡谷区段的时候,曾经留下两个“尾巴”:

其一、“定湖”泄干之后,留下的平原哪里去了?答案就在这里:东部黄沙少而降雨多,在大禹治水后的几千年时间里已经被雨水基本上冲刷干净了;

其二、在“吕梁”的那一节,曾经说过我有证据证明蛟龙壁下方的山脊是被劈开的。现在可以公布证据了:

点看全图

图115 蛟龙壁上的“塬”

山顶上的平原有个正式的名称“塬”。我们可以看到蛟龙壁上也有“塬”,就说明像蛟龙壁这样高的山脉也曾经长时间居于湖面之下。这只能是因为下游方向的中间山脊高度高过了蛟龙壁。

将黄土高原改造成鱼米之乡

将黄土高原改造成鱼米之乡?看了这个标题,你会不会觉得我是在痴人说梦?

呵呵,当然不是。这就是我的“泄湖成原”理论的妙处。

李明光的“黄土高原灾变论水成说”和我的“泄湖成原学说”中,黄土高原都曾经是湖泊。可是在前者的理论中,黄土高原是经过亿年的造山运动才变成今天的高原的。如果想将黄土高原恢复成湖泊,人力不可能做到。

但是按我的学说,大禹凿开了泄水口将湖泊的水泄了,就有了现在的高原。如果我们将泄水口堵上,不就还原了原来的湖泊了吗?

我们再看一下前面模拟水位的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16 将黄土高原改造成鱼米之乡

如图所示,我们在泾河的泄水口位置造一座大坝,这座坝高约550米,长约22Km,就可以将泾河水截留在黄土高原。精确控制水位高度,让库区水位比塬面略低一点点。那么黄土高原就会变成水乡。贫瘠的高原从此堪比富饶的江南。Oh yeah!

点看全图

图 117 水乡风光

当然,不仅仅是泾河。东边的两个相似的区域,都可以考虑进行类似的改造。

几点猜想:

1.湖区的水泄掉之后,剩下的原本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特大平原。古人完全有可能在这个平原上建立城市。只是后面水土不断流失,会被迫迁移。所以如果古人的确这样做过,我们可能在几条河流泄入汾渭平原的入口处找到古代的文物。

2.因为现在的山顶上还有“塬”,可见当时湖底平原是高过山顶的。如果能够查证出当前黄土高原的黄土流失的速度,我们甚至能够倒推出这个平原露出水面的时间。

通宝推:青青的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