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一堂中文课聊起(0) -- 奔波儿

共:💬40 🌺27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4)道可道,非常道

冯道(882~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乃是唐末至五代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终其一生,历经五朝、八姓、十一帝,但却是官运亨通,号称“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堪称官场的“不倒翁”。

第一次知道这个人物,是少时读史看到的一则故事。

话说,后周世宗柴荣乃是五代时期不可多得的一代英主,他在击败南唐,稳定后方以后,准备北伐,开始一统中华的征程。柴荣出征攻打北汉之前,与诸位大臣商议。朝堂之上,身为太师的冯道,一向不吭不哈,这次却跳将出来,唱起了反调。

柴荣说:“唐太宗平定天下的时候,每每披坚执锐,亲临沙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照猫画个虎呢?”

冯道一点不给面子,兜头盖脸泼去一瓢凉水,说:“陛下怎么能跟唐太宗比呢?(提个鞋都不够格。)”

柴荣敬他是当朝老臣,压住心头火,言道:“北汉的刘旻那厮,就是个废物点心,领着帮乌合之众,我军威武雄壮,杀将过去,就像大山压个鸟蛋蛋。”

话音刚落,冯道的第二瓢凉水接踵而至,“陛下能和大山相提并论吗?”

柴荣再也压不住火了,又不好当庭发作,只能甩袖而去。之后,柴荣给冯道派送小鞋一双,让他去给周太祖郭威修坟。冯道二话不说,立马上任,在完成这项工作以后,油尽灯枯,时年七十三岁,号称与孔夫子同寿。

在这则故事中,冯道给我的印象是一个不知进退,抱残守缺的老官僚。但之后,读的书多了,才发现,历史上的冯道真不是如此简单的一个形象。

五代时期,中央政权更迭频繁,真真做到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如果按照儒家原教旨派那些家伙的标准——“一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主”,一旦王朝玩完,做臣子的统统应该自我了断,殉了社稷。可真那么做了,官吏一定是第一危险行业,且按照这种死法,估摸着得全国的老百姓都轮着当一遍官。

好吧,作为后辈和非儒家信徒,我们就不要求冯道死上七、八回了。死罪饶过,活罪难免,送他一顶“汉奸”的帽子,何如?

慢着,大唐政权乃是疑似鲜卑血统的李家所建,混了个300多年,可以算汉族政权了。可后唐的李家、后晋的石家、后汉的刘家都是沙陀人,冯道这个“汉奸”的帽子实在是有些勉强,但他有率众投降契丹国主耶律德光的行径,那就算是“沙陀奸”吧,就是听上去怪不通顺的。

《旧五代史》(薛居正著)和《新五代史》(欧阳修著)都专门为冯道立传,虽然对冯道事奉若干王朝的行径褒贬不一,但对冯道治国理政的能力和胸怀宽广的为人却是不敢贬损,称全国百姓,无论贤愚,都尊其为元老。

耶律德光灭了后晋,意图屠戮百姓,问鼎中原之际,问冯道“天下百姓,如何救得?”。冯道送了顶高帽,媚态十足地答复道:“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在冯道的劝诫之下,耶律德光明白契丹的政体与中原格格不入,也是为了卖个好名声,引军北还。可以说冯道几乎是凭着一己之力,让数以百万计的黎民百姓免遭涂炭。

一日,有一位新晋举子李导前来拜会,冯道拿他的名字开起了玩笑:“老夫名道,已经有年头了,且一直待在这相府之中,你这个秀才不会不知道吧,那还起个‘导’作为名,这可不合乎礼法吧?”李导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许也是心里鼻屎冯道,抗声答道:“大人是没有寸底的‘道’,小生却是有寸底的‘导’,有何不可?”面对后生小子的嘲讽,冯道,一笑置之,言道:“老夫不单单名上没有寸,做事也没有(方)寸,你这小子对我还真了解。”

以前,常听人说起“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朝”,一直不太明白。总觉得作为隐士,应该清静无为,远离喧嚣,躲在深山老林好好修行才对。但读了冯道的故事,窃以为,他的为人当得起“大隐隐于朝”这五个字,他虽然没有忠于一家一姓,但他的所作所为却是为了社会的稳定和百姓的疾苦,他所效忠的难道不正是“中国”吗?也许,大概,可能吧。

冯道的弟子们,为了避老师的名讳,讲起《道德经》时,说的是“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哈哈,冯道其人其事,实在是值得大说而特说。

旁注:冯道在中国的历史中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自己的对他的看法,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增长也一直在变化。

通宝推: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