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辩论的基本规矩:希金斯剃刀、萨根标准和罗素的茶杯 -- 钛坪樽逾

共:💬33 🌺177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辩论的基本规矩:希金斯剃刀、萨根标准和罗素的茶杯 -- 有补充

在哲学上,“剃刀”(razor)是指一种原则或者经验之谈,在试图诠释某种现象时,用于剔除那些不太可能的解释,也可以用于避免不必要的行动,所以称为剃刀。我们平时大概都听说过的“奥卡姆剃刀”,就是这样一种经验之谈。

在研究《基辛格报告》时,浏览了一下维基对《审判基辛格》一书作者克里斯托弗-希金斯的介绍,看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金斯剃刀”(Hitchens' razor),其表述简单直接:“否定无证据的断言无需证据”(What can be asserted without evidence can be dismissed without evidence)。

希金斯的这柄剃刀很有力,用大白话差不多就是“没证据别瞎说”。

“萨根标准”(Sagan standard)也是一种剃刀。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一九八零年一个电视节目中,针对外星人来过地球这一说法,提出:“非同寻常的论断需要非同寻常的证据”(extraordinary claims require extraordinary evidence),可以缩写为ECREE。萨根标准的一个弱点在于如何确定“非同寻常”,换言之,这个标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罗素的茶杯”(Russell's teapot),这是由英国哲学家罗素提出的一个哲学上的比喻,以质疑上帝是否存在:“很多上帝的信徒面对质疑时,他们不觉得自己有责任证明上帝存在,反而要求质疑者去证明不存在。这当然是不对的。假设我毫无根据地断言,在地球和火星的环日轨道之间,有一个小到从地球上看不见的茶杯在围绕太阳旋转。不会有人仅仅因为他无法证明茶杯不存在而相信我”。

“罗素的茶杯”对于讨论的意义在于:“作断言者须自证为真,不可要求他人证伪”。

在这个例子里,“有一个环绕太阳的茶杯”这一论断是“肯定性论述”,罗素作为假想的断言者,需要自己证明这一论断为真。后来有学者提出,做否定性论述者也需要自证,进而把“罗素的茶杯”简化推广为,“断言者须自证”。

举个例子。“某事故致死三人”是一个肯定性论述,做出这个论述者需要提供三人死于该事故的证据。而“某事故无人死亡”是一个否定性论述,做出这个论述者要么必须证明该事故的性质不可能致人死亡(比如,事故发生在无人地带),要么必须证明该事故发生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不存在人员死亡(比如,事故鉴定报告陈述无人因事故死亡)。

在辩论中,罗素的茶杯和希金斯剃刀明确了甲、乙双方的举证责任。如果甲方提出一个论断,其负有证明该论断的责任,不可把证实或者证否的责任转嫁于乙方。如果甲方的论断没有相应的证据支持,乙方可以直接否定该论断而不必辩驳。

要注意,所谓“举证”,即要提供证据,也要建立证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萨根标准则加重了举证一方的责任,如果该方提出的论断非同寻常,其相应的证据也必须非同寻常。

如果我们把辩论当作写议论文,对比议论文三要素,那么做论断就是给出论点,举证就是给出论据和论证。一篇议论文,只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齐全,才能算完成。

在辩论中,确定举证责任不仅仅是为了明确辩论的规则,也是划出了辩论双方要遵守的“辩德”。

下面我们看看如何运用这项规则。假设在辩论的某回合,甲提出,“丙虐狗”。如果乙不想讨论,可以援引希金斯剃刀,做一击必杀,“没证据别瞎说”。该回合辩论结束,乙胜。

乙也可以援引罗素的茶杯,回应,“证据呢”?辩论继续,甲须举证。

甲可能有四种应对。其一,甲面对质疑,反过来说,“如果你找不到丙没虐狗的证据,那他必定是虐了”。我们可以判定甲不讲辩德,坏了“断言者须自证”这个规矩。该回合辩论结束,乙胜。

其二,甲说,“我看见丙把老王家的狗撵开了”。乙可以援引萨根标准,指出这个证据不足以构成“虐待”的指控,要求甲提供“更有力度”的证据。辩论继续,甲仍须举证。

其三,甲提供了丙虐打某狗的录像,完成了举证。如果乙接受该录像作为足够证据,该回合辩论结束,甲胜。如果乙质疑该录像的真实性,辩论进入下一回合,现在乙是断言者,须举证证明该录像为假。

其四,甲说,“没证据。我就看着丙像虐狗的”。乙可以援引希金斯的剃刀,简单明了地回应,“没证据别瞎说”,该回合辩论结束,乙胜。

我们在春秋战国时期,曾有过百家争鸣,不知道那时的诸子百家是怎么辩论的。墨家经典《墨经》纪录了墨家对逻辑思想的初步总结,提出了一些辩论方法,包括类比、因果、类推,等等,但是好像没有对辩论规则做出论述。

关键词(Tags): #辩论规则#希金斯剃刀#萨根标准#罗素的茶杯#断言者须自证通宝推:光头佬,东海后学,海上金流彩云乱,真理,普鲁托,大眼,海底鼠拨土,醉寺,胡一刀,桥上,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那这个规则能用来封挡西方吵着要调查中国这事儿吗?

可惜不能。

现在西方坏了规矩,拿着捏造的证据当事实,试图仗着自己掌握话语权,强行搞有罪推定。吵着要来调查,这是准备跳过法庭辩论阶段,直接进入认罪后的犯罪现场回放了。

所以中国现在的应对是要把事态限定在国际舆论这个辩论场上,尽管我们没有话语权,也要把观众(甚至可以说是陪审)争取到我们这一边来。观众不仅仅包括友好国家,也包括不友好国家里有良知的那部分人。除了我们自己说,还要把正直的人,无论其是什么国籍,请到新疆、武汉实地看一看,让事实说话。怎么选正直的人?就像选择陪审员时,要保证不带偏见,看完后不能编瞎话儿。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接受“有罪推定的所谓调查团”。

通宝推:大眼,
家园 补充一下,为什么辩论不应该是争对错

观点的真伪,可以用客观的科学方法检验。辩论中,只要双方认可所适用的科学方法的客观性,就可以对检验结果达成共识,完成辩论。

而观点的对错,是主观意识基于立场对客观事物做出的评判,这不是客观的科学方法可以检验的。在辩论中,只要双方立场不能统一,就无法对同一观点的对错达成共识。这样的辩论,要想继续下去,只能先转化为对另外某个观点的真伪检验。这个另外的观点,往往是双方立场之一的基础。

举个例子来说明。假如辩论的主题是“实行计划生育可以降低人口增长速度”。只要辩论双方认可人口统计方法,就可以用人口统计数字来检验这一观点的真伪。

把辩论的主题换成“实行计划生育降低人口增长速度,是对还是错”呢?如果一方相信人多力量大,另一方认为过多人口是负担,双方如何进行辩论?可以想象,这个辩论要想进行下去,要么先检验“过多人口是负担”,要么先检验“人多力量大”。如果后面这两个真伪检验之一出了结果,得到双方认可,其实就是统一了立场,那么主题的对错就不言自明了。注意,这个对错是建立在统一之后的立场上的。如果出现持第三种立场的一方加入辩论,主题的“对与错”又成为待解悬案了。

所以,辩论是为了明真伪。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