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改开前上大学时要讨论成份是否是不公平? -- 阴霾信仰

共:💬20 🌺290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改开前上大学时要讨论成份是否是不公平? -- 有补充

看到又开始争论上大学的政审,想到过去有篇旧的论文,《社会转型与青少年发展问题新思考--我国工农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历史变迁研究.pdf》摘点数据放河里。

建国初期高校工农出身的学生占总在校生比例(%)

年份 全国 环比 上海市(新生) 北大(新生)

1951 19.1

1952 20.5 107.33

1953 21.9 106.83

1954 26.4

1955 29.6 29.6

1956 34.1 117.59 27.1

1957 36.3 106.45 35.6 30.8

1958 48.0 132.23 48.6 55.5

1959 51.4 107.08 32.8 45.7

1960 54.6 106.23 45.8 64.8

1961 58.1 106.41 36.8 60.4

1962 58.3 100.34 31.1 37.7

1963 59.0 101.20 38.1 41.1

1964 61.4 104.07 56.6 41.5

1965 64.6 105.21 56.1 41.0

上海交通大学学籍档案统计,1949,1950年工农家庭出身的学生总数占在校生总数的10.3%, 9.5%.云南大学1951年贫农和工人子弟仅占总数的2%。

有别的文章提过,1957年之前,能够上大学、上高中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出身城乡富裕家庭。普通工农子弟上学的经济负担很重,北京市的调查是只占不到20%。

当初采取各种措施扶持工农子弟入学,甚至到了文革中强调出身,政治挂帅也很正常了。1953年招生时候开始政审,对剥削阶级子弟进行限制,同时采取了举办工农速成中学,降分,加分和优先录取等措施。尽管有上述优惠政策,但是工农成分的学生因受学业成绩不佳所限,大多数还是被阻挡在高校大门之外。因此1958年国家提出招生录取要政治挂帅。

类似的教育的倾销政策自古就有,宋朝有分路取士的争论,明朝有南北榜。

新中国为了为改变广大劳动者阶级受教育权利被剥夺或变相剥夺的状况的时代,这是对劳动者倾斜的政策一种矫枉过正,但也是必需的!但倾斜本身,就意味着不公平的存在,应以天平被矫枉后回复平衡时为度!

这个度怎么把握就很讲究了。

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形势上平等的分数挂帅蕴含着实质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平等,对西安11所高校1989级大学生的调查显示,父亲职业为工农的大学生辈出率远远低于拥有文化资本、政治资本的干部知识分子,后者为前者的近22倍。

工农子女不仅高等教育入学率地,而且多集中在矿业学院,农业大学等就业前途不太好的偏冷高校。干部知识分子强势阶层的子女多集中在就业前景比较好的外国语,财经,医科等大学,占人口比例不到10%的强势群体子女却占有了这些热门高校的70-80%左右的份额,几成垄断之势。

到了90年代以后,不要说大学了,就是重点中学,干部,知识分子和高收入家庭子女占学生总数的70%以上,人家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河里回忆长辈有人因为出身没上大学,有人上大学没受出身影响都很正常,当初大学入学人数要限制非工农子弟人数,又不是绝对不允许出身不好的人上大学,自然有人能上有人不能上了。、

中国几千年历史看过来看过去,统治阶级都是想方设法把平民忽悠成心甘情愿接受其垫脚石,炮灰,鱼肉,奴才的地位。

也就毛主席真心实意为P民着想,真正把百姓当人看,真心诚意的信奉人人生而平等,人皆可以为尧舜,并毕生为此努力实现,不惜粉身碎骨。

通宝推:四方城,老老狐狸,PCB,高中三年,桥上,家住中坜,mezhan,迷途笨狼,袁大头,假设,审度,明心灵竹,孟词宗,钢铁飓风,陈王奋起,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表格里面数字挤一块了,换个图片重新发一下

点看全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