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谈谈文化大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转发) -- Ryansh

共:💬27 🌺128 🌵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鞍钢宪法

鞍钢宪法,即两参一改三结合,两参是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一改是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指的是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三结合。这套办法虽然是在文革前提出来的,但是基本没有得到落实。只是在文革期间,才通过企业各个层面的工人夺权,进行了大胆的革命性尝试,并进而带动了整个计划经济各环节组织实施的深刻改变,工人广泛地参与到了从管理到计划的各个环节

中,并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当时的文章说:

鞍钢宪法提出的大搞群众运动,体现了毛主席关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光辉思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历史,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劳动群众创造的。列宁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

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毛主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基本经验,就是依靠群众。“鞍钢宪法”提出的“大搞群众运动”,“两参一改三结合”,要求我们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群众运动。

修正主义的办企业路线的基本特点是压制群众,鄙视群众,扼杀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它使企业的“一长”、“专家”、“权威”成为压在群众头上的精神贵族,高高在上的老爷;它把工人群众当成浑浑噩噩的群氓,听任驱使的活工具。它一手搞“管、卡、压”,对工人群众实行资产阶级专政;一手搞“物质刺激”,妄图腐蚀工人群众的思想。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能够改天换地,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我国工人群众的日益高涨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哺育,来源于不断提高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来源于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强信心。广大工人群众认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我们心里装的不仅是一个工厂,一个企业,而且是整个国家,整个世界;脑子里想的不仅是三年五载,而且要想到整个历史时代;肩上挑的不仅是千吨万吨钢,而且是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重担。”这就是工人阶级的广阔胸怀和豪迈气概。

夏尔·贝特兰在对以北京针织总厂为代表的一些企业进行了考察之后,对于当时工业组织和管理层面的变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了使读者能够有具象的了解,我们对一些重要的部分详细摘录如下:

工人管理小组也参与工厂生产计划的制定。一个计划只有在反复征询工人意见后才会被采纳。工人被划分为小组,仔细、具体地研究计划的项目将会如何影响每一个车间和每一个班组,由此他们能够充分表达对项目的意见:项目的重要性,对每个工人的意义,在生产、质量、产品以及多样性方面可能的改进。……因此,总体计划是经过反复研究的,最后的方案是各个车间和班组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样的方法也在不同工厂和专门机构之间采用。

一个革委会成员说:“按照毛主席的教导,我们厂已经组织了三结合小组来实现技术革命。这是一个专门小组,但关键是动员群众参与这项工作。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这个专门小组,毕竟只有几个人。”“技术革命的目标由各个车间提出建议,包括改善质量、提高生产率、保证工作环境安全、减少工作强度等。技术创新成果通常应用于上述领域,并带来多方面的改进:新原料、新工艺、新技术、

新设备和新方法。”

“一些改进即能提高质量,还能减轻劳动负担。例如在染色和印刷车间,以前所有工作都是用手完成的。尽管车间的条件正在改进,但仍缺少一些机器。你今天早上看到的可以印染一整卷运动衫的机器,是用别的工厂的旧机器改造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一直声称,这种机器不可能同时印刷两种颜色。工人说:‘为什么不可以做?让我们试试看’文革后,他们努力改进,经过几次试验,实现了双色印刷,并且证明机器非常实用。当然,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缝纫车间的机器可以将裁剪衣袖和将衣袖缝到衣服上的操作一步完成。每台机器需要一个操作工人,这已是一项进步。但是操作工人的工作非常辛苦——她必须同时用手拿着衣服,并用脚踩踏板,一天八小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一些女工说,这并不是真正的技术进步,因为工人在操作这些机器时完全得不到休息。我们抬出来几台机器,与操作工人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最后,我们取消了脚踏,成功地改进了机器。”

“我们一直在寻找新的途径来减少浪费。这些技术创新是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我们的方法要求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制造出大机器。用二至五年的时间去发展好的机器是非常重要的。而关键就是要让工人主动去创新,工人阶级必须要自我解放。”

在北京针织总厂和许多其他针织工厂,群众的主动创新有时达到了很高的技术层次。这些创新往往在当地产生,但中国的工厂不是一个封闭的世界,一个工厂的创新会在工人管理小组的推动下普及到所有的工厂。该小组将在讨论会上汇报自己的工作,所有相关的工人或班组都会参加。小组将听取批评,对每个工人的意见都给予充分的重视。程序与生产计划的制定过程是相同的。如果参与讨论的工人太多,就分小组讨论,以便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一个革委会成员强调,在没有首先经过工人讨论的情况下作出的任何决策,无论是哪个级别做出的决策,都是不允许的。他又补充说:“如果允许领导干部自己决策,即使新干部最终也会走上老路。”(夏尔·贝特兰:《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和工业组织》)

这也正应了阿尔都塞所指出的:意识形态的这种双重性质让我们懂得,一些意识形态倾向能够像被铭刻在观念中一样,被铭刻在某些行为和某些实践的态度中。它让我们懂得,某些“习性”或“工作习惯”和“领导习惯”、某种领导“作

风”,会具有意识形态的含意,并且可能会与革命的意识形态相背离,哪怕这种作风和习惯是发生在社会主义领导人身上。因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能够在某些实践中,即在社会主义领导人的某些政治的、技术主义的和官僚主义的等等习俗中,找到支持。这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等人的实证主义或实用主义态度中找到支持完全一样。如果这些“工作习惯”和“领导习惯”大行其道,它们就不再仅仅只是私人的“怪癖”或瑕疵:它们会成为,或将会变成社会区分的象征,使人(无意识地或有意地)站在意识形态阶级斗争的另一边。例如,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领域的领导人,他们的官僚主义或专家治国论的行为,都会在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领域里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进攻提供同样的支持。(阿尔都塞:《论文化大革命》)

此外,革命委员会是民选的机构,其组成人数由职工自己决定。他们制定候选人名单,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缩小候选人的人数。工厂工人随即进行最后表决。在我访问的工厂的革委会,大部分委员都是产业工人,他们不脱产,工资不变。

针织总厂的革命委员会有 21 名成员,基于群众、干部、解放军的三结合,以及老中青的三结合。……革命委员会还通过了关于新录用职工的方案,与苏联的做法不同,工作名册或者强制个人就业记录在中国并不存在。革命委员会同生产小组、思想政治工作小组这两个行政机关密切配合,每一季度向工人管理小组提交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分析了上一阶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工人管理小组审查季度

报告,在同工人讨论后提出意见和建议。

工厂在 1966 年到 1969 年没有党委。在此期间,革命的重点是清除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创造有利于老党委成员自我改造的条件。广大人民群众被动员起来参加整党建党运动。为此,工人们就领导的做法、错误和世界观等展开了广泛的辩论和批评。这一进程贯穿整个文化大革命。它起初包括各种群众组织参加,有些组织虽然声称遵循毛泽东思想,但实际上追随了相反的路线。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关键阶段是“大联合”,即把各种群众组织联合起来的尝试。在许多工厂这一努力失败了,而后解放军也参与进来并给予工人政治援助,大联合才终于完成。下一阶段的任务是三结合—建立一个由群众代表、通过群众考验的干部和解放军代表组成的临时权力机构,作为革命的核心。

中国的“权力下放”政策与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实行的“权力下放”政策截然不同。在苏联和东欧,“权力下放”的特点是企业联合体的作用越来越大,而计划指标则不断减少。与之相联的政治背景也不同。根据苏联现行做法,

权力不断的转移给经理阶层而不是工人阶级。这种“权力下放”实际上是国家资产阶级内部权力的再分配。从经济方面来看,苏联的“权力下放”侵蚀了价格计划体系,使得利润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中国,“权力下放”使得工人阶级能够开始集体支配自己的生活,物价由计划控制,利润不是决定因素。正是这些措施使得中国的计划完全不同于苏联的计划。“权力下放”使得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管理机构得以大量削减。而且,这样的“权力下放”是发展社会主义管理形式的条件,也是工人参加管理的条件。

许多产品被指定为“基本产品”,例如像煤和钢这样的重要原材料直接由国家计划。次要产品(水泥、用具)由省来计划。其他产品(农业工具、日常必需品)由于很广泛,故不可能由中央制定计划,这些产品的计划由地区来制定。集体企业的产出,大部分由地方消费来决定,归入地区计划。消费品通过国家物资局分配,这在制定和调整计划的时候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物资局具有重要的控制功能,因为对于企业来讲,他们代表了消费者—在企业和物资局之间的会议上,他们会详细的探讨消费者的需求—并确保这些需求会得到充分的考虑。生产单位进行自己的调查并且尽各种努力了解人们的需要。这些调查是在物资局的协作和帮助下进行的。在计划人们对各种不同产品的精确需求量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会对如下因素进行计算,如存货周转率、日循环产量等。

新产品的样品(例如鞋)会有一个展览,以此了解消费者的想法和需要。国家物资局制定产品的具体数量,并在一年中间进行修订。生产单位也要调查消费者的反应来完成产品设计:他们在商店、家庭、和工作场所进行调查,帮助他们决定是否做一些必要的更改。

计划通过几个阶段不断完善。生产单位会先得到反映社会需要的总的指导方针。这些指导方针并没有确切的数字,而只是包括优先级和数量级。计划的初步拟定是在每一个生产单位,遵循“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的原则。有一点经常被强调:要实事求是,留有余地。充分估计困难。既要大胆,又要谨慎。

工厂的工人们开展调查,以获得关于顾客或用户的需求的具体数据。比如,农机厂的工人会调查人民公社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对农机的需求情况。如果有几家厂生产同样的产品,他们将派出代表进行讨论,按最合理的方式分配产量。这些调查及讨论的结果将受革委会、工人管理小组及各厂三结合小组的审查。

价格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相当次要的作用。……在价格稳定和总体财政平衡方面有一个偏见,即价格必须稳定同时生产单位一定要尽可能少地依赖公共财政资源来弥补赤字,对生产单位来说亏损只能导致不良状况。恰恰相反,生产单位的收益取决于总体经济的发展。

1. 重要必需品没有利润,如有必要国家会补贴。以谷物为例,因为国家垄断,对农民的实际收购价就等于零售价。这意味着国家承担了经营成本、运输成本等。在特定地区,比如北方,谷物的成本价(从人民公社的收购价)比较高,零售价仍然和其他地区一样。在这些产品上,物资局长期亏损。整体上说,近年来必需品的消费物价不断下降而同时对人民公社的收购价却没有降低。例如 50 公斤大米的售价,从 1950 年的 17.63 元降到了 1970 年的 16.40 元。同样地,人民公社收购价可以上升,但消费者价格不能上升:去年,油菜籽和菜油的价格就是这样。

2. 与人民健康有关的实物以成本价售出,这意味着没有获得利润。例如药品的价格,随着成本的减少而降低。这样 20 万单位的青霉素的价格从 1953 年 2.10元降到了 1970 年的 1.23 元。当一种社会需求必须优先考虑时,收费就被免费发放所代替,比如节育设施。

3. 日常必需品很便宜,尽管维持着一定利润。例如 50 公斤煤的价格,从 1950年的 2.8 元降到了 1970 年的 2.5 元。在社会方面,科技活动正融入到工人活动当中,而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是割裂这些活动的。这种融合意味着新技术和新生产过程不仅仅属于少数专家,也能被大多数工人所掌握,他们的能力也因此被广泛的动员起来。我们正在见证着科学技术的新式社会组织的诞生,其基础是中国人所说的群众路线。确实是群众自己越来越多的开展并促进技术改造,这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夏尔·贝特兰: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和工业组织》)

现在历史学界、经济学界有许多研究,从一些数据中,挖掘出所谓的效率下降、质量降低、利润减少、浪费增多等现象来攻击鞍钢宪法和工人管理不如文革前的体制,更不如苏联那种,通过复杂的数学工具,和等级森严的官僚体制所维持和运转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里我们再次看到,即使这些数据是真实的,他们也仍然是在用资本主义的标准来衡量社会主义的企业。当工人阶级史无前例地掌握了企业和生产的组织管理权力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种符合马克思主义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最大意义上的进步。在这种新生事物产生的初期,它固然不可能是完善的,必然会有很多缺陷和不成熟的地方。但是这里最大的区别仍然在于,所谓的效率提高,究竟是工人自己作为主人,自觉自愿地逐步提高,还是在他者的强迫和管理之下,作为仆人的一种被迫的提高?这就好比,你为自己的一栋别墅打扫卫生,一开始用了一个多小时,并且浪费了不少水。在熟练过后,逐渐缩短到一个小时,50 分钟,40 分钟;跟你作为仆人去为主人打扫别墅,在主人的呵斥和打骂下在 40 分钟之内干完,能够相提并论吗?除了这里说的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这一点以外,这两个例子之间的区别,实际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之间全部的区别。

卢卡奇说,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力求进行具体的研究,它指责历史唯物主义歪曲历史事件的具体的单一性。它的错误就在于认为能在经验的历史的个体身上(个体可以是一个人,一个阶级或一个民族),在个体的经验地既定的意识中,发现那个具体。当它确实相信自己找到了万物中最具体的东西时,也就恰恰偏离了作为一个具体总体的社会;社会发展特定时期的生产制度,以及由这一制度造成的社会分化为阶级。由于它偏离了这一切,所以它就把某些完全抽象的东西当作具体的东西。马克思说:“这不是个人和个人的关系,而是工人和资本家,农民和地主的关系。抹杀这些社会关系,那就是消灭整个社会,而你的普罗米修斯也就变成了一个没有手脚的怪影。”(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

作为新生事物,作为为了满足全社会劳动人民的需要而展开的社会生产,最重要的成果当然不是去衡量赚取了多少利润,具体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积累初期,在有意识地限制消费的时期,最重要的就是衡量这种机制带来了多大程度上的技术积累和技术进步,从 1966 年 5 月到 1976 年 10 月,在中国首次出现的技术成就,或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技术成就如下(这是笔者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所整理的):

1966 年

5 月 中国第一次含有热核材料的核试验成功。

5 月 中国第一批红旗高级轿车出厂。

10 月 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成功。

10 月 中国建成世界第一座合成苯车间。

10 月 中国制成的第一批 10 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发电。

1967 年

1 月 中国第一台载重 150 吨中型平板车建成。

6 月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7 月 中国第一台 100 吨矿山铁路自翻车研制成功。

10 月 中国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0 月 中国煤矿单巷长距离通风技术跨入世界先进水平。

10 月 中国第一台自动化立体摄影机研制成功。

11 月 中国最大的无线电望远镜安装调试成功。

12 月 中国第一台电炉液压自动装置试制成功,标志中国电炉炼钢自动控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2 月 杭州机床厂 MM7120 型精密卧轴矩台平面磨床投产,在加工仪器、仪表和工具的平面、侧面、斜面和槽面时,可以达到国际上最先进的“四花十四级”的最高光洁度。

1968 年

1 月 中国第一艘自行研究、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轮通过验收。

1 月 中国科学工作者在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多学科科学考察。

2 月 中国特大型轴承制成。

5 月 西宁电动工具厂和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联合设计试制成功了一种双重绝缘单相串激式羊毛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8 月 阜新发电厂的软化水处理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9 月 中国自行研究设计并试制成功了第一批静压传动内燃机车,使工矿内燃机车的生产技术跨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9 月 中国第一台小型简易氢气发生设备试制成功。

9 月 中国制成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某型齿轮磨床,其精度、效能都超过国际水平。

9 月 中国试制成功具有国际水平的第一座镀锌设备。

9 月 对在新疆地区发生的日全食现象成功地进行了大规模综合观测,使中国日全食研究工作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10 月 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建成通车。

10 月 中国制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 M9017 光学工具曲线磨床。

10 月 中国第一台转盘注射机制成。

12 月 中国第一台深井石油钻机制造和试钻成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69 年

1 月 中国建成具有六十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氮肥厂——河北化肥厂第三期工程。

1 月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液压自动抛光机。

1 月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口径机顶排灌设备。

1 月 上海制成高精度新型铲磨机,精度远超国外同类产品。

4 月 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巨型油轮下水。

4 月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成功第一台新式大型液氮罐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 月 中国制造成功第一台压铝模,为工业生产填补了一项空白。

4 月 上海制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齿轮滚刀热轧机。

4 月 上海第五机床厂试轧成功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无切削冷轧二级丝杆。

4 月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台具有先进水平的韶山型大功率半导体干线电力机车。

4 月 中国制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管子自动切削机床。

5 月 中国制成具有独特疗效的抗菌素“庆大霉素”。

6 月 中国发展普通低合金钢获巨大成就,用我国特有的某些合金元素制成的犁铧钢、大桥用钢、钢筋用钢、电站用钢、采煤机械用钢等,超过国外同类名牌产品。

6 月 我国最大的两台农业用水泵试制成功,整个水泵自动控制程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7 月 中国第一款自行设计的歼击机歼 8 首飞。

9 月 中国第一批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矿用十五吨自卸载重汽车诞生。

9 月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台大张塑料复合钢板机组,轧出了我国第一张大张塑料复合钢板,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9 月 中国试验成功了第一台用于合成氨生产的大型粉煤气化熔渣炉。

9 月 中国制成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的同类型的高精度圆刻线机。

9 月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电子式中文电报快速收报机诞生。

9 月 中国第一台高精度摆线齿轮磨床制造成功。

9 月 上海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十二万五千瓩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9 月 中国成功进行首次地下核试验。

9 月 中国首次设计研制的东风 4 型交—直流电传动内燃机车研制成功。

10 月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五千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诞生,标志着我国机车制造技术已经进入先进行列。

10 月 中国建成第一座旋转氧气转炉。

10 月 中国建成当时最长的双曲拱公路桥——沭阳新沂河大桥。

10 月 中国第一套全自动长途电话设备诞生。

10 月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具有先进水平的红旗牌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试制成功。

10 月 制成中国铁路第一台自动化养路捣固车。

10 月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套大型块煤装卸机械。

10 月 中国制造成功第一批高级特种工业用的极薄型纸。

11 月 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炼油工业控制计算机诞生。

11 月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台一百二十马力液压控制犁式电缆敷设机。

11 月 中国制造成功第一台八十吨重型震动压路机。

11 月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台金属矿山采掘用的新型电动钻岩机。

12 月 中国建成第一座黏土砖一次烧成隧道窑。

12 月 中国第一座大型无醇甲醛车间建成。

12 月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高压风冷移动式空压机车诞生。

12 月 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三千二百吨破冰船海冰 101 号在上海求新造船厂下水。

12月 中国第一台离子注入机研制成功。

1970 年

1 月 中国远洋船用气缸油制造成功,各项主要质量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 月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二十米塔用风轴流风机。

3 月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光电光波比长仪。

3 月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台一百吨内燃液力轨道起重机。

4 月 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4 月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成功第一台一千公斤高分子材料万能试验机。

4 月 长春保温材料厂试制的防氢砖、超轻保温砖、超轻质粘土砖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4 月 建成第一台中国式单晶炉。

7 月 中国制造成功具有先进水平的链轮刨齿车床,填补了我国机床工业的一个空白。

7 月 中国制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无梭钢带织布机。

7 月 中国试制成功固体环氧树脂棒料焊剂,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7 月 中国首艘国产导弹驱逐舰下水。

8 月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台磁选过滤联合设备。

8 月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台安全火花矿用井下通讯电话机。

8 月 中国试制成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十一万伏铝线塑料电流互感器。

8 月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超重型立式车床制造成功。

8 月 中国大飞机项目正式启动。

10 月 中国第一台最大的全钣式制氧机诞生。

12 月 中国第一块双柱塞式油压表试制成功。

1971 年

5 月 中国第一台集成电路数控机床诞生。

6 月 中国第一艘两万吨货轮长风号下水。

9 月 中国科学工作者成功用 X 光衍射法完成了分辨率为二点五埃的猪胰岛素晶体结构的测定工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9 月 中国第一枚东风—5 洲际导弹在酒泉发射场进行了第一次飞行试验,获得基本成功。

12 月 中国建成服役第一艘国产导弹驱逐舰。

1972 年

1 月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台纯铜连铸连拉空芯导线设备。

1 月 中国第一座干法纤维板车间建成。

1 月 中国第一台六千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制成。

6 月 中国自己设计、制造和施工的第一条超高压输电线——刘天关输电线建成。

8 月 中国制成第一台框架式纵梁三千吨油压机。

11 月 辽宁省阜新矿务局新丘煤矿 505 钻井队创造半煤岩单孔月进一千零六十一米的全国新纪录。

12 月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台二十二万伏、三十万千伏安铝线变压器。

12 月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辆载重三百吨的大平板车。

12 月 中国第一艘海洋地质钻探浮船试航。

1973 年

3 月 云南冶金第一矿 103 矿掘进 24 队创造月掘进一千五百零九点三米的全国新纪录。

3 月 数学家陈景润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 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在国际数学界引起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

4 月 中国第一艘万吨级钢筋混凝土浮船坞——钟山号建成。

5 月 辽宁北票矿务局冠山煤矿 4805 掘进队创造岩石巷道单孔月进七百一十二点八米的全国新纪录。

7 月 上海市第六医院施行游离肌肉移植手术获得成功。

8 月 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百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试制成功。

9 月 中国第一台光电等高仪研制成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9 月 中国自行设计、提供设备、施工的第一条大口径、长距离地下大动脉——大庆至秦皇岛输油管道胜利建成。

10 月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第一次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细胞质内的信息核糖核酸对细胞分化、个体发育和性状遗传有显著的作用。

10 月 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12 月 梅山铁矿同河北铜矿天溜掘进队打出月进尺一千一百六十点一米的

成绩,创造了我国天溜井掘进的新纪录。

12 月 胜利油田创年钻井进尺 150105 米的全国石油钻井最高纪录。

1974 年

3 月 天津第一炼钢厂创造了平炉炉体周期寿命达五百一十三炉的全国最高纪录。

3 月 中国第一台数控加工中心机床诞生,质量达到国外同类型机床的水平。

4 月 中国第一艘二万五千吨级的浮船坞黄山号胜利建成投产。

4 月 中国第一台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研制成功。

7 月 天津新河船厂建成我国第一艘大型起重船——五百吨浮吊。

8 月 中国科学院吉林应用化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和辽源市电子技术实验工厂工人相结合,研制成功气敏半导体器件,为我国电子工业填补了一项空白。

8 月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服役。

8 月 中国伞式太阳炉研制成功。

9 月 中国第一座五万吨级油码头建成。

9 月 哈尔滨制成全国单机容量最大的三十万瓩水轮发电机组。

10 月 中国最大竖井钻井研制成功。

11 月 上海自行设计和制造出轧制锋钢带的设备,为我国钢铁工业填补了一项空白。

12 月 中国第一艘海洋地质勘探浮船出海试钻成功。

1975 年

2 月 中国研制成功受控热核反应实验装置。

2 月 中国首次使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燃煤发电机组成功。

2 月 中国当时最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胜利建成。

2 月 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艘长江大型客货轮东方红 11 号首次试航成功。

3 月 高能加速器研制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4 月 中国自行设计、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 HMJ—200 型混合模拟电子计算机。

6 月 中国首次制成大型滚齿机。

7 月 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全线通车。

8 月 戚墅堰机车车辆厂试制成功具有独创性的“七〇砂”。

8 月 中国当时最大的一台公路平板车(450 吨)制造成功。

8 月 中国自制成功甚高分辨率卫星云图接收设备。

9 月 中国研制成功稀土异戊橡胶。

9 月 中国第一批电子摄影计时器和游泳电子计时设备制造成功。

9 月 中国制成高分辨能力扫描电子显微镜。

10 月 中国科学工作者运用花粉单倍体育种方法育成水稻新品种,在世界上首先在重要粮食作物上获得成功。

11 月 北京钢铁学院设计出我国第一条精密斜轧自动线。

11 月 中国科学院育成棉花新品种——“科遗二号”。

11 月 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地球卫星。

12 月 厦门大学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化学综合测试仪。

12 月 大连机车车辆厂生产的东风 4 型四千马力内燃机车,各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2 月 江孜县农业试验场在世界屋脊上创造了我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平均亩产达到一千六百一十斤。

X 月 北京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研究小组设计出我国第一批三种类型的(硅栅NMOS、硅栅 PMOS、铝栅 NMOS)1K DRAM 动态随机存储器。

1976 年

2 月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成功了硫砷玻璃光材料和玻璃电存储材料及器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 月 广东省植物研究所和花县农科所协作,运用花粉单倍体育种方法育成了籼稻新品种。

3 月 中国试制成功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新型深井石油钻机——130-3 型钻机。

3 月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与北京分析仪器厂协作研制成功一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我国独创特点的新型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测定仪。

4 月 京沪杭中同轴电缆一千八百路载波通信干线胜利建成并投产。

4 月 中国采用液醋发酵方法生产反丁烯二酸的试验获得成功。

4 月 四川省石油管理局 7002 钻井队使用国产钻头打成第一口六千零十一米的超深井。

4 月 中国进行综合性日环食观测获得重要成果,这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全部用国产仪器设备,独立自主地进行的第一次综合性日环食观测。

4 月 包钢试验成功我国第一炉优质的石油套管钢。

5 月 全国微波通信干线建成。

6 月 中国第一台高温高压放射性测井仪试制成功。

6 月 中国自力更生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十万吨级的深水油港——大连新港建成投产。

6 月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和安装的最大的三十万瓩双水内冷发电机组投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6 月 苏州感光材料厂试制成功微泡法印刷拷贝胶片,为我国非银盐感光材料工业填补了一项空白。

7 月 中国制成高精度石油计量自动化仪表装置。

7 月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采用古地磁方法首次测出云南元谋猿人的年龄。

7 月 中国直流比较仪电位差计、激光微区光谱仪研制成功,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7 月 吉林碳素厂自己设计、制造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功率直流石墨化电炉。

8 月 石钢炼钢厂创造氧气顶吹转炉炉龄全国新纪录,最高炉龄达到一千三百零二炉。

8 月 中国第一台一千五百米煤田钻进试制成功。

8 月 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五万吨级远洋油轮——西湖号下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