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 陈郢客

共:💬671 🌺9534 🌵10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主席去湖南图书馆自修前遇到高人。

1936年,主席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中,回忆1912年在该校读书时的情况时说:“我的下一个尝试上学的地方是省立第一中学。我花一块钱报了名,参加了入学考试,发榜时名列第一。这个学校很大,有很多学生,毕业生也不少。 ...” 当年校长符定一把毛泽东叫到校长室,上下五千年,纵横八千里,从各个方面“为难”这位乡下来的考生。出乎他所料的是,毛泽东从容对答,常出惊人之语。符定一取出纸、笔,又以命题作文试之。对此,毛泽东稍加沉吟,展纸挥毫,龙飞凤舞,一挥而就。符定一看罢这篇如行云流水、立马即成的文章赞叹不已。从此,他“认定毛泽东是一位可堪造就的大器之材,决心要好好地栽培”。

  足步:作文,让老师发出“伟大之器”的预言

  而他的一篇作文,又让他成为学生“明星”。他的这篇作文名为《商鞅徙木立信论》。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毛泽东最早的文稿。原件现藏中央档案馆。

  商鞅徙木立信论

  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谓予不信,请罄其说。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最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闇、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

主席的国文教员柳潜。这位前清秀才给了如此评语:“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恰似报笔,而义法亦入古。逆折而入,笔力挺拔。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力能扛鼎,积理宏富。有法律知识,具哲理思想,借题发挥,纯以唱叹之笔出之,是为压题(点题)法,至推论商君之法为从来未有之大政策,言之凿凿,绝无浮烟涨墨绕其笔端,是有功于社会文字。”由此,柳潜得出结论:作者“才气过人,前途不可限量”。

  在一中,十九岁的毛泽东“巧遇”一部书,让他的人生之路又发生转折。国文教员胡汝霖,清末进士,曾经担任过县令。由于为人耿直,清正廉洁,看不惯封建官场的腐败,遂弃官从教。他藏有一部《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乾隆皇帝下令修《四库全书》时,决定出一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删节本,定名为《通鉴辑览》。乾隆在该书上的800多条批注和所作序言汇集起来,《御批历代资治通鉴》,成为主席最爱读的一部书,一生中通读了17遍,直至临终前不久还在读。主席一生中没有读过大学,也没有留过洋,他的治国方略,受这部书的影响是很深的。

  主席回忆自己离开一中情景时说:“我不喜欢第一中学。它的课程太少而规则繁琐。并且,在我读过《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以后,我断定还是单独求学的好。六个月后,我离开学校。”应该说,主席在一中是“得宠”的,校方重视,老师喜欢,同学钦佩,可他一旦发现有更好的学习途径时,便义无反顾地弃旧拥新。

  1925年,做了高官的符定一回长沙省亲,在一位时任省府秘书长亲戚家中看到当局逮捕毛泽东的密电,他当即说道:“你们不要抓他,他将来的成就会在你我之上。”力保毛泽东出险。

1949年10月,主席邀请他的好同学周世钊,到北京中南海家中作客时,又问到柳潜,再一次强调说:“柳先生对我帮助和鼓励很大”,“是位教育家”,并请周世钊回湖南后,帮助打听他这位阔别30多年的先生,并代他进行慰问。还说,如果柳先生不在人世,请周世钊打听柳先生的夫人及其后人,如有生活困难,代他进行帮助。这也是中华民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美德,在主席身上的集中体现。

柳潜年仅52岁就因病去世了。2005年6月,长沙市一中经过多方查寻,在柳潜的故乡湘阴县三塘乡岳云村发现了柳潜的墓碑。柳潜的一生,怀才不遇,境遇坎坷,但柳潜以其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胸怀发现和培养了毛泽东的“伟大之器”,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了光辉的一笔。http://art.people.com.cn/n/2013/0916/c206244-22932676.html

关键词(Tags): #符定一(老老狐狸)#柳潜(老老狐狸)#胡汝霖(老老狐狸)通宝推:东方白了,天白,袁大头,猪啊猪,青颍路,回旋镖,老老狐狸,知其何休,侧翼,四四方方,ING,独立寒秋HK,西安笨老虎,明心灵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