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印度教的圣山为吗在西藏境?冈仁波齐 -- 拿不准

共:💬6 🌺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印度教的圣山为吗在西藏境?冈仁波齐

这大概就是印度念念不忘西藏的原因。

就如耶卢撒冷这问题有解吗?我们有多少学人真正的料解

西藏文明与印度教的纠葛关系?

龙西江先生的大作开了历史的新篇,一扫之前的暮霭。

印度人的野心仅仅是血1962之耻吗?他们将对我文明的存续带来怎样的麻烦?揭开深埋的历史,洞见未来的宿命!

此篇:黄种文明上古的边界在哪?印度教的圣山为什麽在西藏?

佛祖何来?什么人种?苯教?

龙是萨满的图腾?

以下是正文,太长引用不作用,大家见谅。

-------------------------------------------------------

寻根——印度佛教源自中国原始萨满宗教思想考

——穿越陕粤川滇缅西域青藏高原文化现中印两国底层文化渊源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龙西江

【内容摘要】考古表明,上古东方蒙古人种远早于地中海白种人进入印度地区。蒙

古人种和达罗毗茶人同为上古印度土著,两者有着某种共同的底层原始萨满宗教渊

源。释迦牟尼和释迦族可能是属于蒙古人种中的夏(嘉、迦)人之古羌系统人群。

佛教是从释迦族的部族传统宗教中,并作为东方沙门,在与正统的婆罗门教的辩

论、对抗和刺激中,产生发展而来。佛教源自中国底层原始萨满宗教思想,佛教与

中国的儒、道思想有着深刻渊源,佛教只有在古代印度这种对异端宗教思想极为宽

容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才能产生。佛教的产生是人类宗教思想史上的最伟大事件。

【关键词】佛教,萨满,释迦,蒙古人种,宇宙树(阿笈摩、建木),迦摩缕波,

都广之野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按照传统文献的记载,佛教起源于印度。但在过去一个

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从公元十二世纪始,佛教在印度全境基本绝迹,由印度教一统

天下。从二十世纪开始,佛教在印度有所恢复。但以十一亿人口之巨的印度,信仰

佛教的人实在寥寥无几。

作为东方人,作为蒙古人种的东方人,从青年时代我在翻阅佛典时,常常会突然产

生一种诧异和想法:佛教的思想几乎是东方蒙古人种与生俱来的、深入骨髓的东

西,怎么会起源于印度呢?印度虽也是东方,但佛教中相当多的精神与印度相距甚

远的。然而,依据历史文献,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于公元前565 年出生在尼泊尔

境内南部靠近印尼边界的兰毗尼。因此,佛教起源于印度、可以说是铁证如山、谁

也推不翻的。这可以说是常识。可是,常识也有可能出错。再者,我们看到,历史

上当佛教向蒙古草原和西藏高原传播时,像大海波涛汹湧,全力向外扩张蒙古民

族,一听到佛教,就像听到天簌之音,平静了,扩张停止了。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

民族,亦复如是。

佛教与吠陀、婆罗门教、印度教、吠檀多、奥义书原理是什么关系?

佛教与中国的萨满教、道教和东亚民族究竟是什么关系?需深究。

怀着上述思想,在三十多年前,我开始注意查阅佛教起源,印度教与佛教,佛教与

中国道教儒教的关系与区别的资料。并注意印度文明、中国文明,两河流域文明,

西方文明的起源和相互关系的问题。对人类思想史、宗教思想史进行比较深入的关

注。在大量宗教文献的对比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原始宗教学的田野考察的基

础,我个人认为、中印可能存在某种共同的底层原始宗教文化(指黄色蒙古人种和

棕色达罗毗茶人的共同原始文化),佛教是中印文化冲撞交汇的产物(笔者注:这

里的“中印”在上古不是指国家、而是指地域文明),印度佛教思想应该较多地源自

中国和东亚黄种人的原始萨满宗教思想。当然、这只是仅供参考的个人观点。下面

我进行论证,以求教方家。

一、上古印度河考古文化发现这里有着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不同的

民族宗教背景

You created this PDF from an application that is not licensed to print to novaPDF printer (http://www.novapdf.com)

人类原始文化系统和人类原始宗教的文明系统从史前期迄今,应该有一至两万年以

上的历史。与现有的国家历史和国界相比,前者要比后者古老得多,时间跨度要久

远得多。在进行人类不同文明和不同宗教的比较和研究时,如果不考虑人类文明和

宗教系统的史前期,深刻和有价值的研究将无法进行。大尺度的文明系统和宗教系

统间的比较研究,需要深邃的历史、宗教、哲学基础和素养。

上古印度河考古文化发现,这里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不同的人

种。我们现在需要对操印欧语系(梵语)的雅利安人进入印度西北部前的印度土著

居民(原住民)的人种、土著文化和宗教情况进行分析。

印度素有“世界人种博物馆”的称号,这种情况看来在公元前二千纪以前亦是如此

了。

我们以为,沿喜马拉雅山麓南侧和印度河上游的蒙古人种部落,可能也同样是根据

此山地的资源状况,从事着游牧、农业、城市手工业等生产和宗教活动。在公元前

2000 年,雅利安人从中亚进入西北印度的五河流域地区以前,印度的土著居民应

该主要是达罗毗茶人、蒙古利亚人和少量黑人。黄色的蒙古人种主要占据了东方印

度,达罗毗茶人主要占据了西部印度。蒙古人种和达罗毗茶人的混居至少有一万年

以上的历史。我推测,双方可能有共同的底层宗教文化。因为按照麦克斯·缪勒关

于语言的划分,达罗毗茶人(即现代泰米尔人)的语言是划在南部图兰语(蒙古人

种的语言)中。语言的共同性就可能标志着宗教起源的共同性。麦克斯·缪勒指

出:“如果我们了解早期宗教的依靠语言的情况,那么就知道语言科学的分类应当

适用于宗教科学。如果语言确实有系谱关系,那么,可以说宗教也是通过系谱关系

把全世界的宗教连在一起的,至少最古老的宗教就是这样的。”[1]

下面我们讨论,雅利安人侵西北印度前,今印度境内土著的蒙古人种居民的分布情

况。

我国西藏地区存在一条与南亚、中亚和西亚的考古学上的分界线,其基本上是沿喜

玛拉雅山脉的南侧和西侧进行分布。这条线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蒙古人种与其他人

种的分界线。

这里我们从西藏的旧石器时代和细石器文化谈起。

西藏细石器文化既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有存在大量中原仰韶文化和南方长江流域考

古文化的重要因素。具体讲,昌都卡若遗址与仰韶彩陶文化系统的马家窑、半山和

马厂文化存在广泛密切的联系;此外,与云南大墩子文化系统也存在密切的关系;

拉萨曲贡遗址与齐家文化存在某种联系。从考古学上讲,西藏基本是属于中国考古

文化范围,从西藏以西的克什米尔兹霍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半地穴房屋及长

方形双孔石刀,有明显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的因素;克什米尔扎霍姆遗址,有黄河

上游彩陶文化的强烈影响的因素。[2]

根据侯石柱的研究,目前西藏发现旧石器的地点分布极广,各地点之间距离遥远,

从地图上看,其范围大体在昆仑山脉以南,喜马拉雅山以北,横断山脉以西的广阔

区域内。即东经80~90、北纬28~34 之间,大体包括了今天西藏自治区三分之二

的地区。

他认为,“西藏的旧石器文明已经不是一种孤立的文明,西藏的旧石器在文化面貌

上与黄河流域旧石器时代传统相接近,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同文化因素;但与西面印

度、巴基斯坦发现的旧石器则显著不同,完全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旧石器时代是

You created this PDF from an application that is not licensed to print to novaPDF printer (http://www.novapdf.com)

人类历史上人种形成、民族萌芽的重要时期,西藏高原与黄河流域在旧石器文化上

所呈现的共同文化因素,说明当时两地的远古居民在文化种族上已经有了某种密切

的联系;而他们同印度河流域的远古居民却相对隔绝,没有文化上的联系。”[3]

过去一般学者认为,南亚、中亚的细石器是受了西亚文化的影响。而西藏发现的细

石器则是中国华北为中心的非几何形细石器的传统向南传播的一支。西藏是连接东

亚、南亚和中亚的中心,南亚、中亚发生的非几何细石器可能受到了西藏细石器的

影响。这从人类学上证明在古代西藏与北方等地的联系。西藏和中国内陆的华北地

区自古均是蒙古人种的居住区域。从远古、沿喜马拉雅山南侧,从缅甸、印度的阿

萨姆邦、不丹、尼泊尔到克什米尔大量居住着从北方中国迁徒蒙古人种居民,他们

到达这些区域的时间,可能远远早于公元前两千纪雅利安人侵入西北印度的时间。

他们也是这些区域的土著。

根据中外学者的研究,现在缅甸北部地区藏缅语族各民族,大多由中国迁去的氐羌

族群演化而成。如缅甸,包括缅语民族在内的藏缅语族居住的地区,应该是古代吐

蕃与中华民族发源地两者之间的中原西北与吐蕃东北的甘肃南部地区。大约在公元

前两千年左右,生活在该地区兆河流域的人与中国其它地区的人一样,创造了水平

很高的新石器文化,他们的制陶业相当发达,手工十分精致。中国著名的青铜文化

也是通过着些藏缅族居住的地区传播各地。

再如印度东北部地区,居住着那加、固基、米佐、梅泰、米基尔和加洛等属于藏缅

语族的民族。据那加族的历史传说,他们的祖先来自“世界东方”,在其民间故事中

提到Nchin- me,意即中国,认为其祖先是从东北方向移居到阿萨姆地区的。在那

加族的历史传说中,提到那加族、固基族、米佐族、梅泰族为同一个祖先、后分化

成不同的部族。从这些民族的史诗、传说以及他们的各种风俗习惯来看,其祖先当

主要为中国的古羌人,沿着藏彝民族走廊辗转迁移到缅甸北部、印度东部各地,形

成了当地的藏缅语族各民族。

不丹和锡金的土著居民,基本都是操藏语的蒙古人种的居民。

现在看尼泊尔的情况;尼泊尔是个多民族国家,这些民族从来源讲,大致可以分为

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很早以来定居在尼泊尔的民族,第二种类型是古代从中国

西藏移入的民族;第三种类型是中世纪以来从印度进入的民族。

最早在尼泊尔境内定居的民族即尼泊尔的原住居民,他们之中除塔鲁族定居在南部

丛林地区外,大多居住在中部山丘地区;体型多属蒙古人种;语言也多属汉藏语系

的藏缅语族;原先多信仰佛教和萨满教,后来在印度的强大影响下,不同程度地改

信印度教,或接受了印度教的一些习俗。属于这一类民族的有尼泊尔族、塔芒族、

马嘉族、古隆族,逊瓦尔族、林布族和拉伊族等等。

第二类型的民族有谢尔巴族(又译作夏尔巴或舍尔巴族,)塔卡利族、洛米族、洛

巴族、多尔波族和巴拉高华族等等。他们多居住在北部靠近中尼边境的高山地带,

人数较少。由于环境不同,这些民族虽然在生活习惯等许多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基本上保持着与中国藏族相近的语言和文化。

第三种类型:从印度进入的移民集团相当复杂。中世纪从印度进入的移民集团,经

过世世代代的融合和衍化,已经完全尼泊尔化了。但是在晚期,特别是在近代徒来

的移民集团则完全不同,他们的民族成分互异,种姓地位斑驳,构成一般异样的力

量。[4]

You created this PDF from an application that is not licensed to print to novaPDF printer (http://www.novapdf.com)

从上述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尼泊尔境内的主要土著居民,应该是蒙古利亚人种。

地球上各人种在地域上的分布,在四千多年前就大致确定了下来。后来因迁徒和相

互渗透有所变化,但变化幅度并不大(注:近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大量白种人入

侵征服美洲,导致大规模移民,是资本主义兴起后的事件,不包括在此内)。

从前面引述的考古资料我们看到,以中国华北为中心发源的蒙古人种的非几何形细

石器文化,压在以地中海为中心发源的几何形细石器文化下面。

哈拉帕文化的存在时期据一种估计为公元前2500-1500 年,公元前2000 前后是其

繁荣时期。这一文化的创造者一般认为是达罗毗茶人。但是也有其他的假说。在哈

拉帕等地发现的印章上的文字至今还未释读成功,许多具体问题还不能作出确切的

结论。

哈拉帕时期已经有了度量衡器。从发掘所得的大批印章上还可以看到文字符号。捷

克斯洛伐克学者赫罗兹尼认为他已读通了一百二十五个符号,并指出哈拉帕文字已

经由图画文字演进到带表音文字的性质。不过这种文字的读通还有待于继续研究,

学者对赫罗兹尼的读法还不能肯定。中国的语言文字学家刘志一先生对哈拉帕遗址

的象形文字进行研究,认为基本是中国的古彝文字系统,用古彝文字可进行较大面

积的释读。刘志一先生进一步认为,中原地区至少在8000 年以前就向中亚、西亚

和北欧传播了彩陶制陶术和象形文字。(参见1992 年4 月14 日《人民日报》(海

外版)第4 版,刘志一:《中国古彝文是西方表音文字的始祖》。)至少这是一种

可供参考的学术观点。

哈拉帕文化在公元前二千纪上半叶开始衰落,至公元前二千亿中叶灭亡。灭亡的原

因现在不能确知。但是这一文化的发现,证实早在操印欧语的雅利安人入侵之前,

印度就已有了本土的文化。古代印度的文化创造,并不是由入侵的雅利安人开始

的。哈拉帕文化是以后印度文化发展的前驱。现代学者已开始从文字、宗教等方面

寻求这一文化与以后印度文化的关

系。”[5]

关于文化方面,有这样的述叙,“早期的发掘者看到摩亨焦达罗的城堡内的大浴池,猜

测印度河的统治阶级以宗教作为统治的手段;用沐浴这样的宗教礼仪来加强他们的

地位。他们的根据是印度河流域的墓地里至今没找到类似埃及和巴比伦那样的王室

大墓。看来那里并不一定有强大的主权以及王权神圣的观念。在印度河流域出土的

大量印章上,有不少刻的是牛的图象。联想到牛在印度历史时期的神圣地位,就更

使学者们猜测这个文明是由祭司们以和平的宗教方式进行统治的。问题现在看来并

不那么简单。首先,印度河地区并不一定有统一的宗教,也许每个城镇都有权选择

自己的宗教。摩亨蕉达罗和卡利班甘有大浴池,但哈拉帕和洛塔尔却没有。在洛塔

尔和卡利班甘有火祭坛,这可能与伊朗高原风俗有关。在已出土的1755 枚有图像

的印章中,以各种形式出现牛的形象固然为数不少(155 枚),更大量的则刻着一

种神秘的独角兽(1159 枚)。这个形象在印度历史上没有什么特殊的宗教地位。

同时,以出土的大量艺术品来看,印度河流域人民崇拜各种偶像,特别是代表繁荣

和生育的母神像。既然宗教信仰这样五花八门,用统一的宗教进行统治的假设就很

难成立了。”

You created this PDF from an application that is not licensed to print to novaPDF printer (http://www.novapdf.com)

印度古代文明在宗教哲学思想上的辉煌,常常令人炫目。与中国古代文明相比,印度

古文明是一个杂交的文明,是一个多人种的、多种原始古代文明杂交汇合的文明。

而中国的古文明、基本是较单一人种的单一原生态文明。我个人认为,杂交优势是

古代印度文明辉煌炫目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古代印度较少出现专制帝国的大统

一局面,各王国固有的文明得以发展、保存并交融,这也是其辉煌的重要条件。

“早在公元前1200 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印度西北部,逐渐与当地的土著居民混合

同化。以吠陀为代表的雅利安文化,并与西北印度的土著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新

的文化形态——婆罗门教。婆罗门教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三大

纲领为标志,主张用四种姓制度规范社会各个等级的社会职责。其中执掌宗教事物

的为‘婆罗门’,执掌军政大权的为‘刹帝利’,从事生产活动的为‘吠舍’,为这三个等

级服务的奴隶是‘首陀罗’。四种姓是神造的,不可变更。婆罗门是人中之神,世界

之首,力图用这种说法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婆罗门教传入恒河

中下游佛教早期活动的中心地区,则是相当晚的事,约在公元前8 世纪。它的到

来,给原有的社会结构以极大的冲击。这里的居民有的接受了婆罗门教文化及其社

会模式,有的则取激烈反对态度。反对者形成强大的社会潮流,反馈到它的西北产

地,引起连锁反应;而婆罗门教仍继续向南流传,为一些权势者所接受,持久不

通宝推:桥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