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马前卒:3015年会有中学生记得上海吗? -- 万年看客

共:💬102 🌺776 🌵2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6、洪炉熔金铁 巨海纳江河

必须承认,古代上层文化中对“无用”或者说“浪费”的崇尚并非全无价值。在全民受教育,大多数工薪阶层都比父辈更“有闲”的时代。我们的确需要思考一些和现实生活联系不那么紧密的东西,比如历史知识,比如天文学,比如其他民族的艺术和文化。如果一味地强调“源于生活”和“贴近生活”,新时代的大众文娱会很快被黄色小报和枯燥的流水账塞满。只有引入“高于(平民日常)生活”和“貌似无用”的成分,目光被日常生活所局限的平民才能从更高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享受这个世界的美好。这就是当代平民要继承古代上层社会一部分文化遗产的理由。

我们身边也的确不乏底层文化和上层文化结合的成功案例。比如说随着工薪阶层的稳定化,旅游从上层人士的消遣变成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60年代的大串连尽管条件艰苦,但的确充分发掘了新中国运输系统的潜力,为一代平民年轻人提供了传统上贵族和官宦子弟才享有的 “毕业旅行”和“游学”,大大促进了统一的现代社会的形成。90年代开始,工薪阶层逐渐开始成为旅行社的顾客,虽然这个开始往往是“上车睡觉、下车看庙”,但还是让几亿中国人看到了小学课本里讲述的那个中国。到了今天,年青一代县城居民已经不再对都市和边疆有不切实际的想象,新婚旅行逐渐成为普通人的选择,对子女去远方发展的容忍度也远超前代。这都是旅游业的新成就。

博物馆也是个例子。收藏古玩文物本来是贵族文人的私家爱好,近代的中国博物学家也主要在私人圈子展示收藏品,把研究自然当做有格调的娱乐。直到20世纪,中国政府主导建立了一批以科普为目的的大型博物馆,展示文物和各种科技成果、自然标本,鼓励平民去了解这个世界,科研功效反而退为其次。1959年集中有限国力建成的“十大建筑”,有3个是博物馆。互联网普及之前,这些博物馆是大城市重要的旅游景点,让几千万中国人花上几角钱就能体会到自然之美、历史之博大、科技的力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59年落成的农业展览馆

类似地,藏书也曾经是少数富庶官宦人家的“雅趣”,以秘不示人为荣耀。现代社会普遍开设的公立图书馆、图书室则把文人“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的受教育权利和“读汉书下酒”的享受普及到每个家庭。现在回忆起来,我童年和少年时期见过最了不得的奇迹,就是一个破旧的工人图书馆。

甚至烹调艺术也是下层向上层积极学习的结果。在农业社会大多数时间里,平民缺乏肉、油脂、水产品、盐,更缺乏合适的炒锅和强火力的炉灶,对来自远方的蔗糖与香料闻所未闻。所以农民就算在年节大吃一顿,饭菜也以简单的煮、烤、蒸为主,不会对食物做过多的处理,和上层社会的精美菜品完全是两个世界。到了70年代,化肥、良种、水利提高了粮食产量,进而逐渐改善肉食供应;钢铁产量和质量提升了厨具水平;发达的交通为县城带来了鲜活水产品和香料;煤炭产量增加为大多数家庭提供了可靠的热源。平民才在日常生活中拥有了选择多种菜品、多种烹调方式的可能性。

1983年,中国举办了首届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田纪云副总理讲话:【饮食业的经营方针必须是大众食品与名吃、名点相结合,要适应各种不同消费习惯、消费水平的需要,对于大众饭菜的经营,要做到价廉物美,同时要考虑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恢复和发展风味名菜名吃,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的烹饪技艺……饮食服务业要加速人材的培养,当前要重点抓好青壮年职工的文化补课和技术培训,帮助老厨师、老专家总结经验……】。自此以后,中国饭店里大多数日常菜品才有稳定的菜谱和相对标准化的操作方式,烹饪从几千种私家手艺变成了现代标准工艺,古代上层社会总结的烹调技术变成了现代文明的一部分。

这些成功案例说明,正确的新文化建设思路应该是对各种古代文化进行批判吸收,融合其长处,而不是简单地继承其中一种。比如说前面博物馆的例子,光是建立公共博物馆并不意味着新的文化模式,必须通过教育和科普,让平民意识到即便逛博物馆不能帮他赚钱,不能直接刺激感官,仍然值得去;让过去的博物学家认识到博物馆要为大众科普服务,要发挥对技能教育的辅助作用,支援现实的经济建设。这才能诱导新文化进入良性的循环。

然而,“批判”和“融合”说来容易做来难。因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载体,具体说来就是生活空间完全不同的阶级。让下层平民在获得更高工资的同时接受不非常“实用”的高雅文化,让依附于旧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认同为大众服务、贴近日常生活的原则,这只有在物质和肉体上打破旧的阶级隔离才有可行性。但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做到这一点,比如说在发起工业革命的英国,牛津-剑桥学生花名册证明:800年来不同姓氏或者说不同家族的社会地位始终保持稳定。

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因为工业化需要巨大的投资,出资人往往就是旧贵族、旧官僚,或是兼职资金掮客的旧文人。从古代阶级社会切换到现代阶级社会,统治集团在经济上的转型虽然痛苦,但总比底层更有优势。所以,在经济模式迅速转变的同时,社会顶层和底层之间的文化鸿沟会长久地保持。在20世纪90年代足球商业化浪潮之前,英国贵族几乎从不看足球,因为那是蓝领运动,底层社会也对猎狐和马术敬而远之。上下割裂的文化进一步固化了阶层封闭,最终导致了英国的衰落与停滞。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显而易见——在经济现代化的同时打破旧的阶级分化,用阶层变动推进经济现代化,把全社会抛入新的平民文化圈。不过,文化模式绑定在经济利益身上,靠劝说和诱导显然没法实现如此重大的转变,只有以暴力为基础的政治革命能做到这一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