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那些穿越时空的文学家们 -- 胡一刀

共:💬9 🌺4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那些穿越时空的文学家们4完

韩愈,唐宋八大家的一员,《古文观止》里面收录了他的《杂说一·龙说》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穿越在哪里?

在经历了奥巴马这么久的新能源政策吹嘘之后,对这样的字句是不是大家会觉得很熟悉:

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

光伏发电呗

那这篇短文里面的“龙”说啥呢?社会主义呀,“云”呢,生产力呗,你跟算初中数学题一样带进去运算一下看看就明白了:

社会主义是要发展生产力的,生产力的发展不依赖社会主义是不灵的。社会主义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就可以纵横江湖,大力开展光伏发电,完成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生产力发展就是好呀!

剩下的跟绕口令似得,替换更简单,我就不替大家直译了。

唐朝人民说完了,下面说说宋朝吧!

宋朝人民还真不好这口,我没有啥重大发现,不过宋朝人民似乎很喜欢科学考察,比如沈括考察了陕西延长的石油,得出结论“此物后必大行于世”,当然其实他说的是以油制的墨,而不是石油本身,不过也得算预言很准的了。

和他一样喜欢科学考察的还有一人,和沈括还是同时代的,沈括同学由于举报了他还把自己完人的身份都玷污了,他就是唐宋八大家里另一位大佬苏轼苏东坡。

苏东坡本身也有一些预言的例子,比较著名的是当年他做梦

东坡记略:『仆在黄州梦与参寥子赋诗,有「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之句,后七年守钱塘,而参寥子卜居智果院,有泉甘冷宜茶,寒食之明日,自孤山谒参寥汲泉钻火烹之,而所梦兆于七年之前,因名参寥泉。』

看看文学家做梦都梦啥,我做梦梦见中奖号码也行呀......

当然我们要说的是苏东坡科学考察的事情,就不扯作诗画画东坡肘子了,直奔主题吧。他科学考察了啥呢?请见如下: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轼被贬黄州,黄州临近长江,离著名的神农架原始森林不远,既然野人能活到今天,自然宋朝也有。反正平时没公务,苏轼秉持好奇心去农夫家里探访野人出没的地点,进行科学考察,很不容易呀!

别听那些迂腐的人说,这个“野人家”是说山野人家,他们骗你的,我还有其他证据,看这个:

定风波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描述了苏东坡先生和朋友在野外和野人偶然相遇的场面,是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可惜的是序言里面语焉不详,所以大多数人没看出来这一点。

你想呀,遇雨有啥可狼狈的,值得他这么吹嘘?下面我细细为大家解释一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吟啸”就像走夜路吹口哨,大家都懂的,为啥“吟啸”?怀疑听到了野人“穿林打叶声”,大家怕了,“狼狈”了呗,你看后面有“谁怕”不是。喝醉了的都说“我没醉”,这是一个道理

山头斜照却相迎 ----- 就在山头附近,太阳斜照的时候,突然面对面看见了野人,注意那个“却”啊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回头赶紧就往刚才来的地方跑,下不下雨有没有太阳都顾不上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