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那些穿越时空的文学家们 -- 胡一刀

共:💬9 🌺4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些穿越时空的文学家们

题目需要解释一下,这里说的”穿越“可不是说作品或者名字,--著名文学家当然是有作品流传下来了,最起码也是名字流传下来了。这里说的”穿越“是说的文学家本人,经过仔细研读考证,他们真的经历过传说中的穿越,来到了当今社会。我怎么知道的?读他们的作品呗,仔细阅读、体会、分析,福尔摩斯说过:排除掉一切不可能的原因之后,剩下的那个就是根本原因嘛,哪怕它一看上去那么不像那么玄幻。

我发现的第一例穿越作品来自,-噔噔噔噔,伟大的浪漫派诗人李白,他那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里面详细描述了他穿越时空的所见所闻, 精华集中在这里: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胡一刀解说,简称胡说,下同:这是对穿越那一瞬间过程的描述,那一瞬间李白同学来到了一个深不见底青黑色的洞里面,看到前方有金碧辉煌闪闪发亮的建筑就到了,嗯,是不是和星球大战里面光速飞行很像?)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像彩虹一样好好包装一下,风投就会任你驱驰,搞云计算的哥们呀就这样雨后春笋了。这段估计李白是看到的普遍现象,现在大街上就能看到,下面就不一样了)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老虎在做google search呀,鸾负责敲回车,后面的老大呀一排排!尼玛就是看到这里我痛切的认识到李白当年绝对穿越到了一个ECC机房里面,看到了当时事故应急的场景:一堆老大都来了,就连做个上网查询都要双人复核,显然出了大事件呀,

君不见,

淘宝多活光纤断,

艺龙online不在线

IT运维绝对大不易呀

有人可能不服,后面还有证据呢,“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前面“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的时候,李白同学眉头也没皱一下,可看到这里突然吓醒来了,不是这样关系到社会民生的大事件,至于嘛?

当然这是需要社会经历尤其是新世纪洗礼才能理解的,各位如果此前没有发现也不必自卑,我高中的时候也没有发现嘛。

我也想今天就吹冲锋号,明天就消灭八百万蒋匪军,可是不行呀,时间不够了,时间不够了,我还有几个证明,但电脑的空间有限写不下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如今轮到我豪气冲云天来说这句了:

土鳖抗铁牛!

通宝推:关中农民,陈王奋起,
家园 牛叉啊,这都行,还是那ror的一刀吗?
家园 又见铁牛!
家园 那些穿越时空的文学家们2

李白号称“诗仙”,仙人来去自如,识得过去未来之事,有穿越可以理解。那么号称“诗鬼”的李贺自然更有穿越之作了。就是他那首最著名的《雁山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唐诗百话》就说第二句有点怪,既然“黑云压城”了,铠甲是不发光的,如何能够“向日”,然后“金鳞开”呢,如果说有倒装,先“金鳞开”再有“甲光”,这句就太别扭了!

那么这句该怎么理解呢?用穿越来理解就很简单了:这是一次机动卫星发射嘛!机动卫星发射车,远处看可不就跟装甲车差不多嘛,在这个积雨云很重的天气,只见火光一闪,火箭拔地而起直冲云霄…..等一等,不是雷雨天气不适合火箭发射么?这就看出来我们气象预报人员的深厚功力了,当火箭上天以后,精确捕捉到了云层打开的窗口,太阳从这个照射出耀眼光芒的同时,火箭也利用这个宝贵的气象窗口完成了这次发射任务。这就是”甲光向日金鳞开”的道理和原因,当然穿越者惊鸿一瞥是不可能完全了解这景象背后科技工作者辛苦的,但他对这一精彩场景的忠实记录,才使我们得以还原这个辉煌时刻。

需要指出的是,雁门是在山西,离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应该不远!

===================华丽丽的分割线===============

需要解释一下的是,本文说的“预言”,都是文学家们穿越时空对未来时空的客观描述,属于兼职客串,而那些专职的预言家们就不包括了。比如唐代最著名的袁天罡、李淳风,他俩合著的名作《推背图》干脆就是一部预言集。

以前我还怀疑这是不是一代代人不断把不准的预言改吧改吧弄准了,然后再继续往下传,毕竟我自己就看到过两个不同的版本(当然也仅仅是个别篇幅不同)。直到我看到有人将55象解释为甲午战争:

第五十五象 戊午 乾下坎上 需

谶曰

惧则生戒 无远勿届

水边有女 对日自拜

颂曰

觊觎神器终无用

系翼小心有臣众

转危为安见节义

未必河山自我送

无远勿届,本来是个好词,威震天下嘛,可是在这里描述北洋水师那些命名为定远、致远、镇远的全军覆灭,结局出来之后意义很清楚。

水边有女是“汝”,对日是“昌”,还可以理解为和日本作战,“自拜”,败了,自尽。现在我们看似乎清清楚楚,但是1980年代出版的书里面还都没有看到这一点,这一象的编号是55,而预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篇编号是39。清朝金圣叹看到的就该是这个版本,毕竟当时印刷已经比较方便了。

所以流传下来根本就是乱的,没人知道真正的顺序是什么,直到事情过去,回头看的时候才明白原来早有定数,这真正是预言的最高境界。

我还很喜欢的是“   飞者非鸟 潜者非鱼   战不在兵 造化游戏”

家园 不是,好名字大家抢着用嘛
家园 “不见底”,多么明显是在说股市,比如今天

青冥浩荡不见底,。

绿色的柱子一根根,股市的底来比海深~~~~~

广大股民一定深有体会

日月照耀金银台:

D中央,国务院,做报告的时候就像是用聚光灯打在模型上一样为大家营造了一个梦幻发财的舞台,它的名字叫:增加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

家园 【重口味,餐后慎入】那些穿越时空的文学家们3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请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为她的扇子题诗。那位书法家写的是唐朝王之涣的诗《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由于疏忽,书法家忘了写“间”字。慈禧大怒,要杀他。那位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说:“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一首词。”并当场断句,念给慈禧听:慈禧听了,转怒为喜,连声称妙。

  黄河远上 ,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话说后来呀,慈禧又请了一位书法家为她的扇子题诗,这回写的是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当然不出意外的,他也少写了一个字,改造成词就是: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个穿越诗的独特特点就在于一手托两家,前半段精确描述了当年的副统帅行刺不成仓皇北逃,三叉戟摔在了温都尔汗,这个大家都知道了。现在我们解释一下后半段:

前朝东风不与,--失去了老东家486的支持

周郎便铜雀春深,--周郎,康师傅嘛,注意体会“便”在其中的精髓。铜雀,秦汉之物,扣“秦”;春深,城春草木深嘛,扣“城”,简单说吧,蹲秦城诏狱了呗

锁二乔,--怕大家文学修养低猜谜语水平不足,这里还补充了一下“锁”,真是个体贴人。乔者木也,十八,俩十八是36,天朝不带这么多年刑期的,所以直接是无期。

杜牧也被誉为是小李杜,“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显然浪漫风流之气尤过,下一位穿越者则截然相反,乃是正门大家,有哪位愿意预测一下?通宝伺候!!

我是重度拖延症患者,大家一定要原谅呀......快完了快完了

家园 这个解释太厚黑,完全可以有乐观一点的解释

虽然当前是深不见底的态势,但是未来会有美满幸福金银满堂的那一天的

家园 那些穿越时空的文学家们4完

韩愈,唐宋八大家的一员,《古文观止》里面收录了他的《杂说一·龙说》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穿越在哪里?

在经历了奥巴马这么久的新能源政策吹嘘之后,对这样的字句是不是大家会觉得很熟悉:

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

光伏发电呗

那这篇短文里面的“龙”说啥呢?社会主义呀,“云”呢,生产力呗,你跟算初中数学题一样带进去运算一下看看就明白了:

社会主义是要发展生产力的,生产力的发展不依赖社会主义是不灵的。社会主义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就可以纵横江湖,大力开展光伏发电,完成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生产力发展就是好呀!

剩下的跟绕口令似得,替换更简单,我就不替大家直译了。

唐朝人民说完了,下面说说宋朝吧!

宋朝人民还真不好这口,我没有啥重大发现,不过宋朝人民似乎很喜欢科学考察,比如沈括考察了陕西延长的石油,得出结论“此物后必大行于世”,当然其实他说的是以油制的墨,而不是石油本身,不过也得算预言很准的了。

和他一样喜欢科学考察的还有一人,和沈括还是同时代的,沈括同学由于举报了他还把自己完人的身份都玷污了,他就是唐宋八大家里另一位大佬苏轼苏东坡。

苏东坡本身也有一些预言的例子,比较著名的是当年他做梦

东坡记略:『仆在黄州梦与参寥子赋诗,有「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之句,后七年守钱塘,而参寥子卜居智果院,有泉甘冷宜茶,寒食之明日,自孤山谒参寥汲泉钻火烹之,而所梦兆于七年之前,因名参寥泉。』

看看文学家做梦都梦啥,我做梦梦见中奖号码也行呀......

当然我们要说的是苏东坡科学考察的事情,就不扯作诗画画东坡肘子了,直奔主题吧。他科学考察了啥呢?请见如下: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轼被贬黄州,黄州临近长江,离著名的神农架原始森林不远,既然野人能活到今天,自然宋朝也有。反正平时没公务,苏轼秉持好奇心去农夫家里探访野人出没的地点,进行科学考察,很不容易呀!

别听那些迂腐的人说,这个“野人家”是说山野人家,他们骗你的,我还有其他证据,看这个:

定风波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描述了苏东坡先生和朋友在野外和野人偶然相遇的场面,是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可惜的是序言里面语焉不详,所以大多数人没看出来这一点。

你想呀,遇雨有啥可狼狈的,值得他这么吹嘘?下面我细细为大家解释一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吟啸”就像走夜路吹口哨,大家都懂的,为啥“吟啸”?怀疑听到了野人“穿林打叶声”,大家怕了,“狼狈”了呗,你看后面有“谁怕”不是。喝醉了的都说“我没醉”,这是一个道理

山头斜照却相迎 ----- 就在山头附近,太阳斜照的时候,突然面对面看见了野人,注意那个“却”啊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回头赶紧就往刚才来的地方跑,下不下雨有没有太阳都顾不上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