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聊聊听歌 -- lilly

共:💬18 🌺7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龚琳娜(续二)

《明月几时有》

这首歌在《全能星战》上一出来就引起很大争议。头一条就是有人质疑是不是摇滚。接下来很多人不喜欢这种唱法。不过有很多人(我可不可以说更多人?)一下喜欢上了了这首歌。

我听过邓丽君和王菲版的《明月几时有》,尤其是王菲版,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欢。饶是如此,甫一听到龚琳娜的《明月几时有》,登时被震得浑身发麻,只有脑子里重复着一句感慨:这才是《明月几时有》应该的样子啊!

这首歌使用了秦腔中黑煞(sa,二声)的唱法。陕西话把"头"叫"煞",所以也有人叫黑头。就是大花脸,或者大净的一种。黑煞是秦腔里最有特色的一种唱腔。许多人用吼字形容秦腔,这个吼字主要来自对黑煞的印象。可以说喜欢秦腔的人最喜欢的往往就是黑煞,而讨厌秦腔的人集中吐槽的也是黑煞。我妈妈最厌恶秦腔,主要就是受不了黑煞的唱腔。

其实黑煞不是简单的吼,否则怎么支撑几个小时的演唱?传统戏剧的唱法都有自己的诀窍,不能保护嗓子的唱法肯定早淘汰了。黑煞唱法又有龙音、虎音、炸音、沙音、犟音等,我不是专业人士,也分不清楚。下面的介绍都是我自己的理解,如果有错误,请行家千万指出。我的体会,黑煞唱法要关闭下喉部,同时喉腔向后打开,声带附近肌肉放松。发声时气流振动和摩擦的位置偏下,因此声带不累,喉腔附近的肌肉参与摩擦发声,主要靠喉腔共鸣。同时,由于喉腔打开让小舌头暴露出来,气流会震动小舌头,发出类似小舌音的声音。这就是岑子河友所说的含着一口痰的感觉。这与流行歌曲中的怒音似乎有相似之处,求懂得怒音的朋友指点。但黑煞不仅使用喉腔,还进一步打开上部的鼻腔,共鸣到鼻腔、面额、甚至延伸到脑后音。因此黑煞的唱法共鸣丰富而强烈,听起来有嗓门很大的感觉。此外黑煞的吐气也很特殊,要求腹式呼吸,用尽全力把气顶上去,用洪大强烈的气流剧烈冲击喉腔。因此发声力量很大,听起来似乎吼的声嘶力竭,青筋暴露的感觉。声音又宽又厚,混厚粗犷,火暴生猛。由于力量太大,往往吐气短促,不易持久,听起来很冲很硬,有力拔千斤的气势。但会影响吐字,唱的不好的人会出现吐字听不清的问题。一个附带的缺点是这种唱法的音域偏窄,高音区需要进一步关小喉腔,提高共鸣位置,小舌头会被包裹起来不再震动。再高就得使用假声了。黑煞唱法风格上慷慨豪放,适用于表现草莽豪杰,赳赳武夫。

如果您好奇正宗的秦腔黑煞是什么样子的,请听下面的唱段:张晓亮的《斩单童》。单童就是单通单雄信,陕西话讹音为童。如果没有时间听完,那听第一句"呼喝一声绑帐外"就够了。如果您听后觉得难以接受,我估计您很可能不会喜欢龚琳娜版的《明月几时有》。

外链出处

说起来,龚琳娜学黑煞只学了一部分。这很正常也很合理。毕竟龚琳娜是唱民歌的,借鉴黑煞唱法,如果学到十足十就成了秦腔了,反而会被黑煞唱发自身的缺点影响民歌的表现。比如民歌旋律更复杂,吐气不能象黑煞那么短促。民歌要求字正腔圆,不能过度模仿黑煞的大力吐气以影响咬字。高音部分龚琳娜也没有使用假声,而是过渡和融合了民族唱法中的高音唱法,听起来更优美从容。

这首歌的改编结构和《小河淌水》有相似之处,因为古诗词篇幅较短,不用吟唱和拖腔的话三下五除二就唱完了。所以唱两遍,节拍和音高区分开,分别成为主歌和副歌,中间用无歌词吟唱作为 bridge 来联络,同时推动情绪。结构完整,层次丰富。这段吟唱同样精彩,豪爽火爆,意气风发,像一把火把听众点燃。整支歌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干脆利索。我认为黑煞唱法的使用非常成功,赋予了这首歌豪爽大气的风格。《明月几时有》就该这样唱。听惯了邓丽君的甜美婉约和王菲的浅吟低唱,我们已经忘了苏东坡的标签是铜琵铁板的豪放派,也忘了这首词本身的爽朗大气,仕途的不利和对亲人的思念都挡不住苏子的爽朗大气。读一读"我欲乘风归去"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说婉约唱法和豪放唱法哪个更合适?

补一句话。当年,贾平凹说,秦腔就是中国古代的摇滚。我赞同。

再补一句话。老锣说,中国的摇滚偏软(言下之意是龚琳娜的<明月几时有>不软),而这首歌更具有国际范儿。我也赞同。

通宝推:jboyin,关中农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