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聊聊听歌 -- lilly

共:💬18 🌺7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聊聊听歌

我跟流行歌曲一向很隔膜。小时候我是个好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高中毕业时只听过齐秦、小虎队等少数几个流行歌手。上大学后在同学的带动下,算是补上了课,九十年代初的主要流行歌曲勉强跟上了潮流。那时候最喜欢的是崔健、郑智化、赵传、黑豹和唐朝。后来出国后就彻底断了联系。其间只有2002年前后有校友推荐了水木年华,我的室友推荐我听了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此后又完全断篇儿。

中国流行歌曲断篇儿不等于我不听歌了。出国前几年,我主要听英文歌曲,如 Jennifer Lopez, Christina Aguilera, Miles Davis, BB King, Maroon 5 等。后来听腻了,开始找八、九十年代的中文老歌。越听越爱听,向回追溯,搜罗七十、六十、五十年代的老歌,甚至一直搜索到二十年代和1910年代。老歌里面的艺术精品太多了,百听不厌。相比之下,现在的流行音乐如同儿歌。再后来,我开始搜罗民歌和戏曲,有些还比较冷门。我和老婆的口味有大面积重叠,我们一起听花儿、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秦腔、碗碗腔、汉调咣咣、黄梅戏、越剧。直到我老婆开始听锡剧和淮剧(这离我们也太远了吧?)我终于开始倒了胃口,跟她分道扬飙,专心听我的老歌和民歌。在我的影响下,我家孩子两三岁就会唱<国际歌>、<太行山下>和<问>。怎么样,是不是很有穿越感?

时间就这样流逝。我在海外绝域自得其乐的时候,国内的流行歌坛云起云落,多少新星崛起,变成巨星,又渐渐远去,我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直至前年中秋出现转折点。

时值中秋,一位河友推荐了一首<明月几时有>(感谢!)。我听后大为惊异。顺着歌手龚琳娜一路搜索过去,发现了<全能星战>。补习了两季<我是歌手>和一部分<中国好歌曲>,认识了一些新名字。听到好歌,不吐不快,在这里跟大家随便聊聊。

(一)龚琳娜

(待填坑)

通宝推:老老狐狸,cindia,文化体制,小豆豆,
家园 大胖子沙发
家园 龚琳娜的明月几时有很燃

经典演绎

家园 龚丽娜的歌大多就象一男一女两个人对歌

男的还是那种有点文化的“二”,哈哈

家园 (一)龚琳娜

刚开了个前言,还没正式开聊呢,就有人宝推献花。让我惶恐又暗自咬牙:本来爱偷懒,想太监就太监,这下被人推了一把,我可没法太监了。慢慢填坑吧。

(一)龚琳娜

以前我不知道龚琳娜是谁,听说过《忐忑》,以为是网友业余搞笑作品。连老锣我以为也是业余音乐爱好者。等听了《明月几时有》,我的下巴掉到了地板上。Google 与百度齐飞,我才知道龚琳娜是专业歌手,两口子都有着亮闪闪的履历。比履历更闪亮的是作品。于是一下子变成了龚琳娜老师的粉丝。

相信有不少人都是和我一样看了《全能星战》以后对龚琳娜转粉的。在我看来,《全能星战》就是龚琳娜一个人的表演,其他人的表现都可以过滤掉。

网上有人评论龚琳娜的戏曲功力,说京剧票友认为她的京剧水平比票友高点,比专业低点,但她的其它剧种水平很专业;黄梅戏票友认为她的黄梅戏水平介于票友与专业之间,但其它剧种水平很专业;秦腔、河北梆子等各剧种票友都有类似评价。看来龚琳娜会唱的各个剧种水平都差不多,满足本剧种观众不足,糊弄其它观众有余。其实我觉得,就算是龚琳娜本行当的民歌,她的水平也并非顶尖。与郭兰英、王昆、才旦卓玛、冯健雪、贠恩凤、彭丽媛等老师相比,还是略有差距。如果说郭兰英老师是100分,彭丽媛老师是99分的话,龚琳娜大概只有95分。为什么不提宋祖英?我以为她恰好90分,刚好站在一个门槛上,技术上完善无误,艺术上不足打动人。超过宋,打动观众,才真正迈入艺术家的门槛。差距主要是龚琳娜的音色不够完美,听听彭丽媛年轻时的《清凌凌的水蓝格盈盈的天》,清亮甘洌,龚琳娜无法望其颈背。这是先天的差距,后天弥补不了。

说有差距,也看跟谁比。跟同时代的民歌歌手相比,龚琳娜在2000年代初无疑已经达到头一排。她的《孔雀飞来》是一个标杆,到这里就算一流水平了,可以和其他春晚中的高质量作品站在一起了。

外链出处

她的《咕噜山歌》虽然名气不大,已经被收入音乐学院教材成为典范。她为电视剧《血色黄昏》演唱的《走西口》、《满天的花满天的云》、《圪梁梁》等歌则更上一层楼,感情饱满,打动人心,收获了无数观众的心。还有《螃蟹歌》、《好花红》、《五更月》等一批传统民歌都很好听。但龚琳娜的民歌有一点上超越其他歌手,就是她唱的不同地区的民歌都尽量保存了该地区的原风味。不得不说,传统民歌歌手,甚至包括冯健雪、允恩凤、彭丽媛等都有自己的个人演唱风格,不管唱什么地区的民歌都套进去。比如彭丽媛的《小河淌水》就缺乏云南味儿。这是有问题的。只有龚琳娜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刻意研究和保存各地区民歌的唱法特点,唱出来的云南民歌就像云南民歌,陕北民歌就像陕北民歌,宁夏花儿就像宁夏花儿。在这点上,她超越了前辈们。

请听听不同版本的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本想上传,发现西西河不提供音频上传。想提供百度上的链接,没想到今天百度慢得令人发指。所以我决定偷懒。有兴趣请自己去找吧。)先听听朱仲禄的原生态版本,再听听吕继宏、苏平的版本。甚至连老艺术家胡松华的版本都没能避免这个问题。最后听听龚琳娜的版本,相信你会立刻眼前一亮,那种高峻敞亮的风格深得甘肃花儿的精髓。

再听听龚琳娜的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那个高挑上去的甩腔,一股浓浓的老陈醋味儿,像带钩子的媚眼一样,挠得人心里痒痒的。

另一点就是龚琳娜会根据歌曲本身的主题和内容而打磨自己的唱法。比如说她的《五更月》唱得节奏较慢,浅吟低唱,音色清冷,更符合深夜难眠思念情郎的背景。相比下,冯健雪老师唱得太欢快了。龚琳娜的《螃蟹歌》俏皮,《细细辣子》纯情,《尕老汉》滑稽,《好花红》深情,《凤阳花鼓》心酸,各有各的风味。相比金氏唱法培养出的一大堆被指千人一声的民歌歌手,龚琳娜对歌曲的理解和演绎高出一大块。

说到这里插一段题外话。《全能星战》里胡彦斌改编了一首《小芳》,被老锣批评“唱得太骚”,一度引发争议。老锣事后解释。我明白老锣的意思是胡彦斌唱的太滥情,但他的汉语不精用了一个不恰当的词。老锣和龚琳娜都认为,歌曲的改编和唱法不能离开歌曲本来的中心思想。我同意他们的看法。直白地说,《小芳》表达的是下乡知青对农村女青年耍流氓后提起裤子回城的回忆。那段回忆混合着青春的美好和遗憾,知青心里有情愫,有怅惘,有感激,但更有毅然抛下女青年回城的割舍和距离感。所以胡彦斌委屈地说,我唱得那么深情,却被人说太骚,其实一味深情根本就是错误的。李春波原歌对各种复杂情感的尺度把握地非常精准,而胡彦斌没有下乡的经历,改编偏离了应有的平衡点。老锣虽然是老外,汉语不到家,对音乐的理解却更深刻。

言归原点。保存民歌当地原味的诀窍在于找到每一种民歌的发声特点。我不是专业人士,不确定这是不是龚琳娜的首家发现。但显然只有她努力学习和掌握了不同民歌的发声特点,较好的做到了唱什么地方的歌就像什么地方,突破了学院派千人一声的局限。网上有龚琳娜在中央音乐学院演讲《中国声乐的财富》的录像,在演讲里她演示了不同地方民歌的发声方式,真的令人叹服。这一点让她一下子拉开了跟其他一流民歌歌手的差距,有了超一流的地位。学院派唱民歌没有地方特色,而又地方特色的民歌歌手通常又只能唱自己本地的民歌,只有龚琳娜能兼通许多种地方民歌,可谓集大成者。

龚琳娜所集的不仅是民歌,她甚至学到了多种戏曲的发声特点。这让她能学多种戏曲、多种行当的唱段。而且她可不是像相声演员只学一两句,而是把这种戏曲行当的风格完全把握住。她还收集了很多古曲进入她的曲库。她的专辑《弦歌清韵》显然就是事后对那批古曲的总结。

仅仅集大成的话只能算是大杂烩。龚琳娜的成功之处在于,她最终把不同的发声方式融会贯通,用她的说法是把各个腔体打通,想唱哪个地方唱哪个地方,想唱哪个行当唱哪个行当,想用哪个部位唱就用哪个部位唱。到这时,她终于在技术上完成突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龚琳娜曾在访谈节目中说,她辞掉国家二级演员的体制内职位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忍受假唱。其实我猜想更可能的原因是她在工作两三年后达到了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峰,努力寻求突破,而当时体制内的发展道路只能把她变成又一个张也和谭晶。所幸她遇到了兼通中外的老锣。她突破的时间我估计在2000年代中,很可能是在老锣的帮助下完成的。突破的标志就是《忐忑》。在这首练习曲里,她把一大堆的戏曲发声技巧融汇在一起,随意的跳跃转换,不留丝毫转折的痕迹。因此这首歌是独一无二的,所有学唱的人都只能得其形,如果不能像龚琳娜一样融会贯通的话就无法得其神。有人问《忐忑》这首歌到底讲的是什么。龚琳娜自己说因为这首歌的节奏跳跃起伏很大,唱起来感觉像是忐忑的心情一样起伏不定,所以起名《忐忑》。我的看法是这首歌就是一个练习曲,没有讲故事或表达主题,只具有技术上的意义。这首练习曲拿肉嗓子当乐器使,表现多种声乐技巧融合。只有声乐专业的人才有兴趣听并且能听懂,不懂技术的外行只能听个热闹。龚琳娜说音乐是主人,自己是音乐的工具,音乐借她的嗓子来表达。我感觉她这番感悟多半是从唱《忐忑》中体会来的。

完成技术准备的龚琳娜站在新起点上,开始试图探索中国民歌的新发展道路,把民歌和世界音乐结合起来。她大概要再一次感谢她有一个懂得世界上最新艺术实践和潮流的老公。比如说,前面提到的拿肉嗓子当乐器使,就是过去几十年里一些音乐家尝试过的道路。还有一个例子是《金箍棒》里的“吧地个吧地个吧地个吧”,这种用无意义的歌词来产生有意义歌词的幻觉,也是从国外学来的一种较新的音乐实践。具体例子以后等我找到再贴链接。龚琳娜后来的几张专辑,要么是站在新起点上对自己以前曲库的重新整理,比如《弦歌清韵》里的古曲,《夜雪》里的民歌,要么是新音乐,比如《自由鸟》。我的耳朵听来,这些新专辑里的歌大多并不好听,或者说在我看来她的探索失败的多,成功的少。但借用知乎上面一位网友的观点,我们需要这样在艺术的最前沿探索新方向的人,他们或许失败大于成功,但很可能,三五十年后我们的音乐发展方向就是由他们放下第一块铺路石的。

推荐下面这篇知乎上的文章《如何欣赏龚琳娜的音乐?》。作者给的第一个链接是虾米网上的,国外上不去。不过可以点下面的链接:

Sainkho Namtchylak - Valley of Shadows

外链出处

加一条分割线。

----------------------------------------------------------------

因为我原来打算说如何听龚琳娜的歌曲,结果说了好多龚琳娜自己的事情,似乎跑题了。所以用分割线把我拉回来。

(待填坑)

通宝推:jboyin,踢细胞,千岭,
家园 搜了下明月幾時有龔琳娜版

好難听啊! 樓主肯定未聲過鄧麗君和王菲的. 公平點不和其它歌星比較, 那個嗓子好像感冒似的, 有口痰吐不出來般, 我實在無法欣賞...

家园 便秘蹲马桶上唱就这味儿
家园 握手!超喜欢龚琳娜

尤其是《满天的花满天的云》《小河淌水》和《戏剧忐忑》,每首歌里的啊~啊~的吟唱都很不一样很有感觉

家园 不是哦,就是先听了王菲她们版本的,才觉得龚琳娜的很特别

您可以先试试《小河淌水》,这个可能比较合口味

家园 美和好听都过时了,现在都追求创新,要前所未有与众不同

好听的都趟得差不多了,想创新就得把一条声带朝各个方向角度尝试,把声乐课堂里溜嗓子的手段都拿出来糊弄人。

龚这首我觉得歌小苏原意的想法不差,但嗓子不够,就难听了。

家园 是很特別, 但不好听

小河淌水的确動听得多

家园 不明觉厉
家园 (一)龚琳娜(续一)

《小河淌水》

目前龚琳娜的歌曲受欢迎无疑以这首为第一。不同于传统的云南民歌,这是一首经过 newage 风格改造过的现代民歌。这一点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因为它的旋律、发声方式、配乐仍然是民歌,所以骨子里还是不折不扣的民歌,与一些流行歌手改编民歌大相径庭(比如说《蒙面歌王》上李泉改编的《走西口》)。龚琳娜使用了云南民歌典型的柔细婉转的音色,缥缈不定,高飞入云,完全放弃了颤音。对我来说有些过于平滑尖细,甚至有点刺耳。不过我老婆说完全没有感觉到刺耳,见仁见智吧。歌曲的结构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造。原歌旋律短,结构简单,基本上是反复重复同一段旋律。一些歌手在每一段作一点演唱风格的改变,如此而已。老锣的编曲把两段拉开,中间插入一段无歌词吟唱作为 bridge ,从而让前后两段分别成为主歌和副歌,使歌曲有了更复杂和完整的结构,有了层层推进的空间。中间的吟唱是最大的亮点,不仅担负着完善全歌结构,更起到推进情绪的作用。听起来好像一只手在轻轻揉着我,左揉揉,右搓搓,飘飘荡荡,不知不觉被托上高空,到高音猛然爆炸,让人感觉一腔热血都从头顶喷涌而出。龚琳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谓臻于化境。配乐的两面大鼓更有画龙点睛之效。因为歌手的声音有旋律无节奏,单独听来不免有些飘渺无根。而大鼓则填补了节奏,像是沉重的步伐坚定的走在地面上,始终紧紧拉住飘在空中的风筝。歌声和鼓点相得益彰,完整丰满。须知唱歌的是姑娘,思念的则是她的阿哥,一实一虚配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感情。

这首歌有多感人,不用我多说,自己去听听就知道。开始那几天我听一次流一次眼泪。拉着老婆的手一起听,越听越觉得心里充满柔情蜜意。所有的音乐技术最终都要归结到能否感动听众上,这首歌成功了。

家园 贴一个龚琳娜《忐忑》的模仿秀,完全笑倒

[FLASH]https://www.youtube.com/v/PoQDCUrcxP4[/FLASH]

家园 (一)龚琳娜(续二)

《明月几时有》

这首歌在《全能星战》上一出来就引起很大争议。头一条就是有人质疑是不是摇滚。接下来很多人不喜欢这种唱法。不过有很多人(我可不可以说更多人?)一下喜欢上了了这首歌。

我听过邓丽君和王菲版的《明月几时有》,尤其是王菲版,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欢。饶是如此,甫一听到龚琳娜的《明月几时有》,登时被震得浑身发麻,只有脑子里重复着一句感慨:这才是《明月几时有》应该的样子啊!

这首歌使用了秦腔中黑煞(sa,二声)的唱法。陕西话把"头"叫"煞",所以也有人叫黑头。就是大花脸,或者大净的一种。黑煞是秦腔里最有特色的一种唱腔。许多人用吼字形容秦腔,这个吼字主要来自对黑煞的印象。可以说喜欢秦腔的人最喜欢的往往就是黑煞,而讨厌秦腔的人集中吐槽的也是黑煞。我妈妈最厌恶秦腔,主要就是受不了黑煞的唱腔。

其实黑煞不是简单的吼,否则怎么支撑几个小时的演唱?传统戏剧的唱法都有自己的诀窍,不能保护嗓子的唱法肯定早淘汰了。黑煞唱法又有龙音、虎音、炸音、沙音、犟音等,我不是专业人士,也分不清楚。下面的介绍都是我自己的理解,如果有错误,请行家千万指出。我的体会,黑煞唱法要关闭下喉部,同时喉腔向后打开,声带附近肌肉放松。发声时气流振动和摩擦的位置偏下,因此声带不累,喉腔附近的肌肉参与摩擦发声,主要靠喉腔共鸣。同时,由于喉腔打开让小舌头暴露出来,气流会震动小舌头,发出类似小舌音的声音。这就是岑子河友所说的含着一口痰的感觉。这与流行歌曲中的怒音似乎有相似之处,求懂得怒音的朋友指点。但黑煞不仅使用喉腔,还进一步打开上部的鼻腔,共鸣到鼻腔、面额、甚至延伸到脑后音。因此黑煞的唱法共鸣丰富而强烈,听起来有嗓门很大的感觉。此外黑煞的吐气也很特殊,要求腹式呼吸,用尽全力把气顶上去,用洪大强烈的气流剧烈冲击喉腔。因此发声力量很大,听起来似乎吼的声嘶力竭,青筋暴露的感觉。声音又宽又厚,混厚粗犷,火暴生猛。由于力量太大,往往吐气短促,不易持久,听起来很冲很硬,有力拔千斤的气势。但会影响吐字,唱的不好的人会出现吐字听不清的问题。一个附带的缺点是这种唱法的音域偏窄,高音区需要进一步关小喉腔,提高共鸣位置,小舌头会被包裹起来不再震动。再高就得使用假声了。黑煞唱法风格上慷慨豪放,适用于表现草莽豪杰,赳赳武夫。

如果您好奇正宗的秦腔黑煞是什么样子的,请听下面的唱段:张晓亮的《斩单童》。单童就是单通单雄信,陕西话讹音为童。如果没有时间听完,那听第一句"呼喝一声绑帐外"就够了。如果您听后觉得难以接受,我估计您很可能不会喜欢龚琳娜版的《明月几时有》。

外链出处

说起来,龚琳娜学黑煞只学了一部分。这很正常也很合理。毕竟龚琳娜是唱民歌的,借鉴黑煞唱法,如果学到十足十就成了秦腔了,反而会被黑煞唱发自身的缺点影响民歌的表现。比如民歌旋律更复杂,吐气不能象黑煞那么短促。民歌要求字正腔圆,不能过度模仿黑煞的大力吐气以影响咬字。高音部分龚琳娜也没有使用假声,而是过渡和融合了民族唱法中的高音唱法,听起来更优美从容。

这首歌的改编结构和《小河淌水》有相似之处,因为古诗词篇幅较短,不用吟唱和拖腔的话三下五除二就唱完了。所以唱两遍,节拍和音高区分开,分别成为主歌和副歌,中间用无歌词吟唱作为 bridge 来联络,同时推动情绪。结构完整,层次丰富。这段吟唱同样精彩,豪爽火爆,意气风发,像一把火把听众点燃。整支歌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干脆利索。我认为黑煞唱法的使用非常成功,赋予了这首歌豪爽大气的风格。《明月几时有》就该这样唱。听惯了邓丽君的甜美婉约和王菲的浅吟低唱,我们已经忘了苏东坡的标签是铜琵铁板的豪放派,也忘了这首词本身的爽朗大气,仕途的不利和对亲人的思念都挡不住苏子的爽朗大气。读一读"我欲乘风归去"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说婉约唱法和豪放唱法哪个更合适?

补一句话。当年,贾平凹说,秦腔就是中国古代的摇滚。我赞同。

再补一句话。老锣说,中国的摇滚偏软(言下之意是龚琳娜的<明月几时有>不软),而这首歌更具有国际范儿。我也赞同。

通宝推:jboyin,关中农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