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韦应物名篇鉴赏 -- 九霄环珮

共:💬67 🌺45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韦应物名篇鉴赏:续八:萤火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韦应物

幽人寂不寐,木叶纷纷落。

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此诗大历十四年(作者45岁)秋在澧上善福寺闲居时作。

坐,在诗词曲中意义丰富,此处的坐使,即致使。

宁知,怎知。

岁方晏,即方岁晏,岁晏,有两个义项,一,一年将尽时;二,指人的暮年,此诗还伤夏衣,自是取后者为善。

离居,隐居。

此诗意境已在诗中明确点出:寂、寒、伤、萧索乃是情语;木叶纷纷落、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青灯到晓、夏衣凉薄等为景语,景语即是情语。景语中最具特色的还是“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笔力老到、精炼、传神,特别之处有二,把流萤和寒雨并置,把流萤和高阁连用,特别是后者,增加了一个“高阁”,整个画面顿显高远,写虫写草,最怕写出一个“虫吟草间,声微气弱”。

“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一联的炼字也值得注意。什么雨能够“暗深更”?倘若是微雨/细雨,便不觉得有这个效果,寒雨便觉得贴切,这是因为所谓暗深更者,乃是一个心理效果,寒雨和细雨,都是雨,但是寒雨增添了一种心理暗示在内,故能使得深夜更暗。

另外,“度”字也值得注意,度,兼有度过空间和度过时间之意,寒雨中的流萤度高阁,给人一种“细雨湿流光”的印象,时光在孤寂凄冷中流逝,这就呼应了尾联“宁知岁方晏”的时间感,也呼应了首联的“木叶纷纷落”,此句也同样暗示着年华已暮。

这首诗前三联写了三幅景象,从不同侧面都暗示着孤寂凄冷萧索的意境,往好处说是层层加深了意境的塑造,但是也可以说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有机联系,没有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整体感略有欠缺。具体说来,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和前面的“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并不构成非常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而“坐使青灯晓”其实是重复了首句“幽人寂不寐”,只不过增加了一个青灯的意象。如果硬要找三联中的共同点的话,那么可以讲隐隐都有一种时间流逝的感受在内,但给人的感觉还只是一种意象上的简单叠加。 这是此诗的一个不足所在,当然我们这是用一个苛刻的标准来要求的。

前人有两首诗值得一比,一首是王维的《辛夷坞》,一首是杜甫的《见萤火》。

《辛夷坞》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前面讲到过王维这首诗,说它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存在密切的联系。《辛夷坞》 大体能算作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透出一种空开空落无人欣赏的寂寞的韵味,类似李白,也和韦诗“幽人寂不寐,木叶纷纷落”颇为相似,只不过韦诗当算是有我之境。韦诗明确表达出一种伤感的情绪,而王维诗里,看不出他是有这样的负面感受,只是说花开花落,带有一丝禅意。

《见萤火》杜甫  

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

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边星宿稀。

却绕井阑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  

沧江白发愁看汝,来岁如今归未归。

如果说韦诗的确在首联继承了王维诗句的话,那么也有两处和杜甫的《见萤火》具有一定的相似度,一则两者都是写萤火虫,二则,两者尾联都写到自己年老,韦诗说“宁知岁方晏”,杜诗则说“沧江白发”,两者都是通过萤火虫起兴,表达的都是一种与年老有关的情感。但是,我们也不能冒然说韦应物借鉴了杜甫,首先韦应物都未必读到杜甫诗集,韦应物和杜甫时代相近,杜甫起初诗名也不甚显,至少没有当时的王维显赫,两者的诗风也大有区别。总之,这首韦诗和杜诗之间有共性,但未必是借鉴。

明朝有个叫张綖的说:“此篇正意乃见萤火而感旅寓耳,亦兼比小人。帘疏巧入,言闲之不密而巧于进身也;坐人衣,亲近人主也。惊琴书冷,厌文也;乱星宿稀,混真也。绕井栏而添个个者,连阴类以相附也;经花蕊而弄辉辉者,窃宠荣以自耀也。其殆指当时用事者乎?” 这话出自张綖的著作《杜律本义》,书名取得甚是大气,但我实在怀疑这是杜甫本义。

不只张綖这么解诗,还有叫谢杰的和陈醇儒的也这么看。可见这大概能算是一种解诗的流派,我们一开始解读《滁州西涧》也是遇到一伙此派中人。这种解诗法,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完全从诗中文字出发,发挥自己的主观联想能力进行解读,其实这种作法本身不是绝对不可以,就象前文一开始说的,这么解读,如果不符合原诗本义,最好是对原诗本义的一个提升,比如王国维的那三重境界论。但这种比附小人的解读法,就显得把杜诗往阴暗处去联想了,实属无趣。杜甫还有《萤火》诗“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他们就从“腐草”发挥,说萤火虫是为刺宦官。如果真有人以这种动机写诗的话,那真是够阴暗的,我个人完全不相信这种解读。当然,从《杜甫全集校注》收集的资料来看,很多评家也不这么看。

其实,这首《见萤火》是又一个《滁州西涧》,关系到怎样读诗,特别是怎样读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方式问题。有些诗的确是在美刺,但是美刺也有一个方式方法的问题,方式恰当,让人觉得作者是个高尚的人,如果方式不当,那么作者在讽刺别人为小人的同时自己也有了小人之嫌。唐诗,其实基本上都是诗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没有那么多复杂和阴暗的东西在里面。读唐诗,主要就是看诗人是怎样抒情的,其中有怎样的方法,有怎样的规律,又有怎样的趣味。

《杜甫全集校注》上的不少注家评家,对此诗虽然也不持讽刺小人之论,但都是孤立地就诗论诗,而我们这个系列一贯的特点是以诗证诗,尽可能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我们从韦诗论及杜诗,本身就是联系过来的,下面就再次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基于杜甫的另一组诗《秋兴》来解读《见萤火》。

《秋兴》其五有这么一句:“一卧沧江惊岁晚”,其四又有:“鱼龙寂寞秋江冷” ,其八又有:“白头吟望苦低垂。”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出《秋兴》和《见萤火》的亲缘关系,不仅“沧江白发”见诸《秋兴》其五其八,更重要的是, “忽惊屋里琴书冷”的“惊” 的用法用意完全等同“一卧沧江惊岁晚”的“惊”字,“冷”字用法用意则等同“鱼龙寂寞秋江冷”的“冷”字。《见萤火》其实就是《萤兴》,诗法等同《秋兴》,而且两者都是诗人同一时期同一地点所作,也都是悲秋诗。

“忽惊屋里琴书冷”,这里表面上是写萤火虫,但实际上是写诗人自己的情感,萤火虫哪里会因琴书之冷而惊?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里就是一个典型的强烈的有我之境,萤火虫着了杜甫之色彩,惊的实则是杜甫他自己。泛泛而言,萤火虫在诗人笔下不一定就非得兴起愁情,比如也有人用它代表光明,到底兴起怎样的感情,要看当时作者的具体情况。读杜诗,经常遇到这种类似情况,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是真的鸟惊心了,而是作者自己惊心了。因此, “忽惊屋里琴书冷”说的是诗人自己的心惊,为什么心惊,“惊岁晚”耳;“复乱檐边星宿稀”也同样是说诗人自己的意乱,“星宿稀”是暗示意兴的惨淡,琴书冷是暗示心情的凄冷,那么颔联讲的就是诗人由秋夜萤火起兴,为年老而惊心,为羁旅而意乱,自感惨淡而凄冷。

分析颈联“却绕井阑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也要参考《秋兴》,其三有这么两句:“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可见它们的句法是很相近的,诗意其实也很相似。《秋兴》其三前两联:“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这两联所讲的就包括了一种百无聊赖的心情,杜甫每天都坐在江楼上看风景,所以说他多日看见渔人泛了又泛,也多日看见燕子飞了又飞,只有一个百无聊赖的人才会有这种体物之语。叶嘉莹分析这两句:“杜甫触景伤情,所感非一……要言之,则信宿渔人泛泛,清秋燕子飞飞,不过江楼日日所见之景,而着一‘还’字、一‘故’字,则漂泊无聊,羁栖厌倦之情,尽在言外……”叶嘉莹所言甚是。

“却绕井阑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是说他看见萤火虫绕到井阑,添了一个又一个,偶经花蕊,发出一辉又一辉,这种小事情细细写来,也是代表他那一种无聊情绪,这一联相较上一联,就没有出现“惊”“冷”等有我字眼,这里他不是王维那样的无我作禅意,而是随着萤火离开己身,飞出帘外,情绪有所平复,却又陷入无聊。因此《见萤火》的颈联是有那么一转的,由颔联的心惊意乱转为百无聊赖,这是杜甫羁旅夔州时的两种典型心理,在这中间两联的情绪铺垫下,诗人终于在尾联总结自己的所思所想:何时才能还归故乡!再回过头来看首联那句“帘疏巧入坐人衣”,那是暗示愁情就象萤火虫一样,在一个凄冷的秋夜,悄然袭人而来。

所以我们看杜甫作诗,字法、句法、章法,无所不工,既感性之极,又精准之至。相较于韦诗前三联写三个没有多大联系的景象,杜诗前三联写的是一个统一的事物,但彼此之间毫无赘语之虞,起承转合,无不精当,把一份羁旅愁情借萤火的飞动竟写得神完气足,生动无比。前文讲诗歌美学六范畴,此诗意境、兴趣、境界皆有之,但有一个更恰当的评价,就是气韵生动,这是从画论上借来的概念,文学上气韵生动也是一个很高的境界,杜甫尤胜于此,《石壕吏》这样的作品,恐怕就只能从气韵生动上才能品出美学意义。韦诗的确有一联“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堪称流丽佳句,但总体而言和杜诗还有所差距,联与联之间缺乏气韵上的贯通,唯在一联内有一定的生气可论。不过,我们也可以为韦应物略微辩护一下,因为这首诗多少也反映了他平淡冲融的风格,况且此诗也还不是他的最佳作品。

(待续)

通宝推:上古神兵,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