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03:赵鞅——鼓音不衰 -- 桥上

共:💬41 🌺19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03附:赵简誓师4/11

《定十三年传》:

二子将伐公,齐-高彊曰:“三折肱知为良医。唯伐君为不可,民弗与也。我以伐君在此矣。三家未睦,可尽克也。克之,君将谁与?若先伐君,是使睦也。”弗听,遂伐公。国人助公,二子败,从而伐之。丁未,荀寅、士吉射奔朝歌。((p 1591)(11130203))(129)

韩、魏以赵氏为请。十二月辛未,赵鞅入于绛,盟于公宫。((p 1591)(11130204))(129)

我的粗译:

荀寅和范吉射准备要领兵攻击晋定公,但从齐国流亡在此的高彊就劝他们说:“三折肱知为良医。唯伐君为不可,民弗与也。我以伐君在此矣。三家未睦,可尽克也。克之,君将谁与?若先伐君,是使睦也。(胳膊折过三次的我们就知道他是好医生,(我也折过的,)攻击主上是最危险的行为,“民”不会拥护,我就是因为攻击了我的主上才被赶到这里。现在那三家还没有完全整合起来,我们能够把他们全都打败,打败了他们,主上还能依靠谁?要是首先攻击主上,就会促进他们的整合。)”

他们不听高彊的劝,随即攻击了他们的主上“公”(晋定公),结果晋国的“国人”都出来为“公”助战,荀寅和范吉射大败。

趁着他们被打败,赵鞅这一方再度进攻了他们的宅邸。到丁未那天(杨注:十八日。),荀寅和范吉射顶不住了,逃往朝歌。

韩、魏两家为赵鞅求情,终于在十二月辛未那天(杨注:辛未,十二日。),赵鞅重新回到了绛,与晋定公以及各大“氏”族的族长在晋定公的宫殿中举行了盟誓,确认各大“氏”族之间新的平衡。

一些补充:

这里的“国人”应指那些直属于晋定公的、在公室任职的族长。

“三折肱知为良医”(sān zhé gōng zhī wéi liáng yī)或为“三折肱为良医”(sān zhé gōng wéi liáng yī),是在这里产生的成语,也是古人经验的总结。杨伯峻先生于此注曰:

此盖古人常语,《孔丛子嘉言篇》“三折肱为良医”,《说苑杂言篇》“三折肱而成良医”,《楚辞惜诵》“九折臂而成医兮”,犹今言久病知医。

桥:现代人有一句类似的成语“久病成医”(jiǔ bìng chéng yī),越发简洁而概括了。

“朝歌”推测位置为:东经114.19,北纬35.61(淇县-摘星台周围)。

“绛”推测位置为:东经111.55,北纬35.73(曲村,晋都,成六年迁新田)。

《定十四年传》:

梁婴父恶董安于,谓知文子曰:“不杀安于,使终为政于赵氏,赵氏必得晋国,盍以其先发难也讨于赵氏?”文子使告于赵孟曰:“范、中行氏虽信为乱,安于则发之,是安于与谋乱也。晋国有命,始祸者死。二子既伏其罪矣,敢以告。”赵孟患之。安于曰:“我死而晋国宁,赵氏定,将焉用生?人谁不死,吾死莫矣。”乃缢而死。赵孟尸诸市,而告于知氏曰:“主命戮罪人安于,既伏其罪矣,敢以告。”知伯从赵孟盟,而后赵氏定,祀安于于庙。((p 1594)(11140201))(129)

我的粗译:

梁婴父原来就讨厌董安于,动乱平定后他就对荀跞(知文子)建议:“不杀安于,使终为政于赵氏,赵氏必得晋国,盍以其先发难也讨于赵氏?(要不能杀了董安于,让他在赵家掌了权,那赵家肯定能掌握晋国。我们何不借他首先挑起动乱这事向赵家问罪?)”

结果荀跞(知文子)就让人告诉赵鞅(赵孟)说:“范、中行氏虽信为乱,安于则发之,是安于与谋乱也。晋国有命,始祸者死。二子既伏其罪矣,敢以告。(范家和中行家固然发动了叛乱,但还是你们家的董安于首先挑起的事端,我们晋国的国君早有命令,挑起动乱的人必须以死负责。那两家的家长已经付出了代价,斗胆通报给您。)”

赵鞅(赵孟)为此很烦恼,董安于得知后,就来告诉赵鞅说:“我死而晋国宁,赵氏定,将焉用生?人谁不死,吾死莫矣。(要是我死之后晋国得到安宁,赵家的地位也能巩固,还需要我活着吗?人谁不死,我已经算死得晚的了。)”

于是董安于上吊而死。赵鞅把董安于的尸体在市场那里示众,然后通报知家说:“主命戮,既伏其罪矣,敢以告。(“主”让咱们杀掉罪人安于示众,安于已经伏法了,斗胆通报给您。)”

荀跞(知文子,知伯)只好与赵鞅一起盟誓,确认以后和平相处的约定。这样一来,赵家的地位得到了巩固,赵家则把董安于的牌位放进了自家的家庙里进行祭祀。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祀安于于庙”曰:

杜《注》:“赵氏庙。”《尚书盘庚上》云:“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伪孔安国《传》:“古者天子录功臣配食于庙。”此赵鞅亦行配食之礼。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