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中医西医的讨论 -- 比的原理

共:💬627 🌺1612 🌵14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说的很对,但可能针对的是体制内中医

1、目前体制内的中医也试图标准化,但走的是西医的路子,效果如何存疑。

仅就我个人目前了解的情况来说,体制内的中医标准化完全是按照西医的数据来做,比如血液的各种数据如白细胞、癌细胞什么的。但完全忽略了中医最追求的五脏六腑阴阳之间的关系。

我个人认为,之所以标准化较难实现是因为没有大型的计算机容纳相应的数据即进行计算。由于中医认为人体生病是五脏六腑加上气血出现问题导致的,从统计学来说一共是十二种大项目,每个大项目还要看是阴虚阳盛、阴盛阳虚、阴阳皆虚的三种状态,也就是有C(12,3)种即220种可能(这里用C还是A忘了,请河里大牛指正,如果是A就更多了)。有的时候还可以是相关的十二条经、络的部分位置不通,220*12*12即31680种可能。(这个统计学的计算在两千年左右的《科幻世界》某篇文章曾经探讨过,具体篇目忘记,大概用的方法类似,模糊记忆中的数目可能性比这个还要多)

治疗方法就更恐怖了,目前常用药以《珍珠囊药性赋》为例,100味。单味药可以用,多味药可以用,我见过最多的药方是五十多味的,取五十,也就是A(100,50),数目多大就不用说了。如果再和31680种病之间看效果,就更痛苦了。

如果完全用中医思路的标准化来观察中医,目前巨型计算机能否跑起来还是个问题,不过我相信以后大数据处理有经验了后再去统计计算这个过程,观察疗效,一定对中医有很大的促进。

2、中医也是讲逻辑的,但部分流派传承下来只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忽略了各句话之间的关系,导致最终内在逻辑的失传。

由于过去纸张的稀缺,无论黄帝内经还是伤寒论等名著都是以极为简练的语言进行记录,内涵相当丰富,没有经过老师详细解读是很容易误读的。但知识传承之间的误传也是很容易的,比如我们现在对古文的理解是存在不少偏差。欧洲也只有在建立规范的学科论文制度后和印刷术发达后才避免知识误传的情况。不只是中医,中国的很多古代技术也因为没有规范应用书籍传承(如核心技艺传男不传女等保守秘密不良习惯)而导致最后的失传。现代的人只能通过自己的实验室等手段去印证回各经典之间到底是在说什么,内在逻辑是什么。所以刘力红在其《思考中医》才有说“经典是对的,只是我们没有想透”(大意)的说法。我个人的意见是批判地看各种经典,尽量思考各句话之间的逻辑。

3、关于中医对肝肾的损害

我个人意见是尽量吃煎药,少吃中成药,原因是对商品经济下药厂的天然不信任。至于煎药损害肝肾的问题,以实验室的数据为准。

仅供批判。

通宝推:ghui,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