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历史上,毛泽东不够伟大,只是很特殊(续) -- 醋留香一世

共:💬201 🌺1460 🌵18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如果是从共运角度,甚至可能还真不如联合政府或者划江而治

假设斯大林被贝利亚毒死这个意外无法避免,从共运的角度,恐怕还是斯大林开始的判断准确,中国的状态,还真不如联合政府或者保持划江而治,至少无法在苏联东欧捣蛋了。

陈独秀在1938年《从国际形势观察中国抗战前途》分析各国在大战中的策略时说“不恤牺牲各国的革命,不恤忍受不名誉的和平,以谋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之安全,这是苏联的国策”,到二战后期,斯大林趁反攻的机会用比输出革命更加激烈的直接军事占领的办法把东欧地区收入囊中,“一国社会主义”结束,也开始搞起了经济互助会国际分工,那这个国策的范围也就从苏联扩大到整个苏东“社会主义阵营”。

从伊朗收兵、在联合国出兵朝鲜提案时弃权、指令其他各国共产党放弃武装革命组建联合政府比如托派指责的让法共放弃武装革命拯救法国资本主义都是这种“不恤牺牲各国的革命,不恤忍受不名誉的和平”的表现,在中国策划联合政府和划江而治也是一样。

按《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是以经济扩张的思路为主的,就是莫洛托夫计划和马歇尔计划的较量,建构两个平行市场,没有市场经济以销定产对产能束缚的苏东阵营的经济和产能扩张速度远超过资本主义阵营,不必从资本主义输入商品,还能不断输出商品冲击资本主义挤压对方市场引起经济危机和各种矛盾直至战争,撒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间谍钉子保不齐还能趁机策动革命。

恐怕这种是经济扩张为主还是以国际革命政治扩张为主是斯大林和托派想法的真正分歧,两种思路实施互有冲突。和“一国社会主义”运作的思路一样,本来也是在苏联东欧阵营先运作几个周期的计划经济提升实力再顺这个思路扩张下去。杜车别指斯大林设想的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的大改革在世时只完成四分之一,估计就是指国际扩张范围有限。

斯大林这些在苏东以外的地方“不恤牺牲各国的革命,不恤忍受不名誉的和平”的表现,既是丢卒保车丢车保帅巩固到手的东欧的利益权衡选择,也可以说是和资本主义世界达成的一种默契,在其他地方让步以换取对方承认苏联在东欧的利益不加干涉。

对于在中国策划联合政府和后来的划江而治,可能还有一个动机,就是把中国当成了潜在的对手,就像一定要把德国一拆两半一样,陈独秀最后一篇文章《被压迫民族之前途》是希望战败后德国爆发革命作为共运阵营的领导国的,《战后世界大势之轮廓》中认为苏联的生产力都不能胜任领导国,而且本身已经离开社会主义了,这也是对德国实力的重视。网上有蒋经国回忆斯大林解释为什么要外蒙独立,斯大林明说”你说,中国没有力量侵略俄国,今天可以讲这话,但是只要你们中国能够统一,比任何国家的进步都要快”,连蒋经国都认为这是斯大林的“肺腑之言”。

另外一个原因也是从社会史角度来说,“农村包围城市”也是违反社会学原理的,进农村以后,不仅斯大林,中国托派在过江以前也一直不看好中共,实际上在西安事变以前也已经从江西被打了出来,跑到陕西。后来也一样是趁二战的内外环境,抢到东北大城市以后才翻盘的,本来就有很大的碰运气成份,就是偶然性。“农村包围城市”只是个不可复制的特例。在过了江以后,中国托派大感意外,修改理论,认为是两个资本主义的势力的争斗。

斯大林肯定也一样大感意外,对中国的重视没变,只是态度从提防变成了支持,认为可以多一个伙伴甚至是盟友。贷款、批援助、派空军运中国军队进新疆都是表现,“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甚至连“为弟弟超过哥哥干杯”都出来了,网上看到个贴子《斯大林为“弟弟超过老大哥”敬酒 刘少奇不敢喝》有资料,坚持祝酒时特别提醒“现在中国不是孤立作战,这会使将来的发展和进步更快些”,杜车别十一年前发在天涯的评价苏联和斯大林的贴子指中国的环境远远比苏联当年好的三点重要原因这也是其中之一,“第一有苏联的经验、第二有社会主义大家庭、第三有充裕的时间”,社会微积分也指苏联援助的力度远超过当年苏联自己抄的底,而且在落后配置下运作计划经济苏联属于原创,中国只要依葫芦画瓤就行了,难度大得多。按一般的思维分析,好得多的环境条件运作后的成果当然是会好得多,那个贴子里斯大林祝酒时也说到“而且也是合乎发展规律的。后来者居上”。

可是彭述之在50年初的《评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坚持认为中共只是一时的军事冒险成功,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伪装的,成为了大气候。毕竟,彭述之是和毛泽东共过事的。

斯大林阴沟里翻船看走眼,也就是这两次,一次对蒋介石,另外一次就是对毛泽东。

其他的看走眼,比如在希特勒面前失掉一先,误判九一八事变使日本吞下整个东北压力大增后来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闪展腾挪摆平了,事情不算非常严重。

对蒋介石和毛泽东这两次看走眼恶果严重得多。第一次是毁了第一波世界革命的形式,如果北伐顺利,完全后收回欧美在华利益,给第二年的大经济危机来个火上浇油,直接点爆社会革命,世界革命一步到位完全有机会。

“一国社会主义”启动计划经济本来就是这一次阴沟里翻船看走眼的产物,出手抄底缓解经济危机以后,这一波世界革命基本衰退,在苏联造成的裂痕更是谁都知道,恶果极其严重,这个损失无可估量,不知道什么时候全世界还能再有一大批像当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样的国际特级大师水平的人物。形势扳回来就是在二战以后,忙活整整二十多年以后,才又出现第二波较好的局面。

如果中国出像法国一样形成联合政府或者划江而治,无论中共或者国民政府执政都没有给苏联东欧阵营捣乱的机会和可能性,倒是向法国一样,还可以在对方阵营引出各种分裂动乱。

可是像当年支持蒋介石一样支持了毛泽东这一把,就不一样了。毛泽东虽然在国内经济上想和苏联较劲摔得鼻青脸肿,可是在国际上和苏联外交较量却捞到不少面子,只是有些事情很不地道,赫鲁晓夫被毛泽东当猴耍,在炮击金门以前把赫鲁晓夫忽悠过来造成狐假虎威的效果,这还算是利己不损人的事情。在匈牙利事件里忽悠赫鲁晓夫动武,然后派人出面调节把手伸到东欧去,这就很不地道了。没有毛泽东忽悠,赫鲁晓夫自己处理的波兰事件,就平稳解决了。这件事给苏联东欧阵营造成了巨大的裂痕,苏联声名扫地,其他国家也对苏联产生戒惧,可是说是苏联东欧阵营江河日下的重要一步拐点。

从共运的角度上,就是在中国形成联合政府或者划江而治的状态才是有利的。

斯大林第一次对蒋介石看走眼,毁了第一波政治扩张的国际革命流产。二十多年以后又一次对毛泽东看走眼,第二波经济扩张的国际革命又流产。

不过这也因为斯大林不久就死了,否则只要斯大林活着,即使一进看走眼估计也是会很快扳回来的,就像对蒋介石阴沟里翻船也就是被摆了一道,以后再和蒋介石打交道,也没有再吃亏过。

如果斯大林他和那批人主导,也是肯定不会按兵不动,看着毛泽东发动文革清洗亲苏派后倒向美国的,看处理西安事变时快速反应和霹雳手段就知道了。当时苏联不像上次陷入二战顾不过来才让毛泽东整风金蝉脱壳,马林诺夫斯基建议那次可就是在文革以前,当时国内的力量按时开九大就已经是十拿九稳了,如果苏联伸一把手就是十拿十稳。后来苏联如果支援五七一工程,机会也是极大的。

可这些机会都白白丢掉了。两波国际革命的形势啊。直到一年多前,沈志华又出了一本书,书名《无奈的选择》,算起来离马林诺夫斯基的建立,整整半个世纪了,离北伐战争更是将近九十年了。

不过新的一波国际革命形式已经在四年多前从阿拉伯世界遍地开花开始了,又像百年前的十月革命一样是“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除了中国和俄罗斯“无奈的选择”(这不是好的心态,要改变),还可以加上阿拉伯,第一波资本主义国际革命就是千年前阿拉伯开始的,打开国际市场大量航海来华投资,还刺激了中国的航海技术在宋代也第二个打开国际市场兴起海外贸易输出资本,都是在蒙古打击下衰落的,第二波资本主义革命,在十六十七世纪对接海路形成全球产业链和世界市场的也是阿拉伯、中国、欧洲三方。

还是斯大林最后留下的绝笔《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里的构建,建立两个平行的又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十年前陈独秀的绝笔《被压迫民族之前途》也是这个思路,只是希望纳粹失败后德国爆发革命牵头,中国、俄罗斯、阿拉伯都有相当的资源、技术、内需和文明底子实力三方加在一起,重建经济互助会的实物贸易,绕开货币购买这个环境,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哪怕仅仅是外贸上,当然最理想也是国内也启动计划经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