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写日记几年来的一些感受 -- 香何沉

共:💬10 🌺2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记日记贵在坚持,频率不那么重要

虽然说是日记,但是,我也没有每天都记,什么事情在没有形成习惯之前,非给自己固定一个频率,反而加重精神负担,不利于习惯的形成,日记,跑步都是这样。现在我记日记已经形成了习惯,每周大概1-2次,每次3-4千字,关键是,写的时候很顺畅,写完觉得轻松畅快。

写日记,就是和自己充分的,自由的交流。观点的正确,事件大小,甚至真假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真正想和自己说的话。我的日记比较像博客吧,有书评,影评,一些生活片段,一些对朋友的评价,对自己的总结评价,一些跳跃的情绪思维,工作的计划和进展。。。是典型的大杂烩。因为读者是自己,也不必起承转合,措辞布局,想说什么,揪起来就说,结果,这几千字,写到最后也觉得很多删繁就简。

写日记以来的变化。

对自己了解加深,间接的好处,就是处世比较客观平和。从感性上深切的了解自己,是进一步加深理性上对人性的认知,“看不惯”的情况大大减少,情绪平稳,感觉对他人的行为情绪,即使和我处境性格不同,同理心也比较容易产生。

文字风格变化。翻看我开始的日记,不谈内容,文风和现在差别很大。开始的日记,还是在“入戏”阶段,写着写着就忘了“写给谁”这个问题,还是有矫造的成分。在用词的华丽和达意之间,可能会选华丽,会潜意识的寻找某种语句或者结构的对称。小时候念书,学到韩愈的《马说》,老师最后说到中国古文,说,好处已经说了太多,弊端也有,比如这种说理的文章,难免会有为了句式工整,气势磅礴而增减其本意的地方,这很不可取。又后来,看到苏东坡给子侄辈写的信,信中写道:“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当时读来对这个平淡,绚烂之极的境界,那真是心向往之。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也发现,要摒弃绚烂而选平实,第一,非有真意要表达;第二,非平心静气,则不可得。当然,我不敢说如今自己就如何由绚烂归于平实了,只是一个和古人暗合的感受。写日记的过程,让我对很多理性上认可的道理有了一层感性的认识,这是我觉得最宝贵,也是最想和大家分享的。

从去年开始吧,自己开始给自己打工,今年比较忙碌,日记里面工作的部分开始增加比重,也不是刻意的,就是心里记挂着什么事情,脑子里开始谋划,就写出来了。返回去看的时候,能清楚的看到自己异想天开,不切实际的地方,也能看到什么时候开始,慢慢开始入轨,有趣有益。对于我这种一直给人打工,自主性极差的,日记好像一个拐棍,约束,条理化,激励性,不至于一边焦虑一边又不知道时间用来干什么,而完成每一个阶段的任务,也有一种自我肯定和激励。

最后说说思想的自由和文字的自由。自由,从古至今都是最被歌颂的,据称是人类有文明以来孜孜以求的。但是,就我个人体验而言,普通人如我者,其实自己最基本被允许的自由,思想和文字的自由,都很值得商榷。我说这个思想和文字的自由,不涉及大众传播和影响,仅仅是日常所需所用。从前和朋友聊天,我坚持一个观点,我们是被预装程序后出厂的电脑,这个预装程序有传统文化,有政府出于各种目的的强势宣传,我们甫一出生,第一次说话,交际,学习,这种看似主动的行为,都充满了烙印充满了条条框框,而我们是不自知的。这些条条框框像迷宫,把我们和真实的自己分开,让你觉得“你想你需要你喜欢”,这是我说的我们普通人思想的不自由处。要从中解脱,势必要联系上迷宫深处的自己,不仅了解自己的喜怒哀乐,更要了解喜怒哀乐的深层原因,准确的意识到,并且了解情绪来去,才算开始了解自己。有了了解才谈得上控制,至少要先能控制了情绪,才算和真正的自己第一次握上手。跑一下题,目前社会上,男性普遍比女性创造的价值更多,和他们因荷尔蒙的缘故,情绪比较稳定有很大关系。一个人情绪的稳定,就好像一个国家的和平时期,创造力和战乱时候肯定不是一个水平。

我们每天都使用语言,但是,多数人多数时候使用的都是语言模板。除了“你好”,“吃了吗”?语言模板体现在更深更广的领域,成语就是一个语言模板,成语的使用对语境有很高的要求,但是,我们身边写文章发言,使用成语的人依然很多,用的不当的也多。语言和画画有些类似的地方,画的像照片一样的画,固然能很好的还原场景,但是能不能承载思想和情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至于那些画不像的,那差的就更多了。自由的语言应该有能力承载思想和感情,要具备这个能力,就要能准确捕捉“通感”,用更具体的普遍的情景表达抽象的不具备普遍性的思想,比如用张三的花说李四的帽子。语言是工具,熟能生巧,有意识的多练习表达,和必要时候再临阵磨枪,有很大很大的不同。记日记,是很好的练兵,摆脱那种华丽匠气的语言,好像脱掉了铠甲,自如很多。

好了,我的日记论,就写到这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