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左传》中的成语14 -- 桥上
《襄二十七年传》:
季武子使谓叔孙以公命曰:“视邾、滕。”既而齐人请邾,宋人请滕,皆不与盟。叔孙曰:“邾、滕,人之私也;我,列国也,何故视之?宋、卫,吾匹也。”乃盟。故不书其族,言违命也。((p 1132)(09270404))(091、094)
我的粗译:
我国执政的卿季武子(季孙宿)派人以主上的名义告诉与会的另一位卿叔孙(叔孙豹)说:“视邾、滕。”意思是我们的地位要比照邾国和滕国。但盟会开始以后,齐人请求以邾国为自己的属国,宋人请求以滕国为自己的属国,邾国和滕国就都不再参加列国的盟誓。于是叔孙说:“邾、滕,人之私也;我,列国也,何故视之?宋、卫,吾匹也。”叔孙豹的意思是:邾国和滕国都是人家的属国,可我们鲁国应该是列国之一,为什么要比照他们?宋国和卫国才是我们参照的对象。
叔孙最终代表我们鲁国参加了此次盟誓。《春秋经》在记载此事时没写上他的族称,就是因为他违背了主上的命令。
一些补充:
这一段《春秋经》的表述是:“秋七月辛巳,豹及诸侯之大夫盟于宋。”而前一段《春秋经》则是:“夏,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屈建、蔡-公孙归生、卫-石恶、陈-孔奂、郑-良霄、许人、曹人于宋。”两相比较,这一段《春秋经》在叔孙豹的名字“豹”前面没写上他的族称——也就是他的“氏”(族,当时的“氏”字并非意为“姓”与“氏”之“氏”,所以《左传》作者没用“氏”这个字而用了“族”字)——“叔孙”,《左传》作者认为是对他的警诫,这显然反映在当时“氏”是荣誉的象征。
《襄二十七年传》:
晋、楚争先。晋人曰:“晋固为诸侯盟主,未有先晋者也。”楚人曰:“子言晋、楚匹也,若晋常先,是楚弱也。且晋、楚狎主诸侯之盟也久矣,岂专在晋?”叔向谓赵孟曰:“诸侯归晋之德只,非归其尸盟也。子务德,无争先。且诸侯盟,小国固必有尸盟者,楚为晋细,不亦可乎?”乃先楚人。书先晋,晋有信也。((p 1132)(09270405))(094)
我的粗译:
在盟誓时,晋国和楚国都想要首先歃血,晋人说:“晋固为诸侯盟主,未有先晋者也。(我们晋国本来就是诸侯盟主,没人比我们在前。)”
可是楚人说:“子言晋、楚匹也,若晋常先,是楚弱也。且晋、楚狎主诸侯之盟也久矣,岂专在晋?(大人既然说晋国和楚国平起平坐,要是晋国总在前面,那我们楚国不就低于你们了吗?而且过去一直是晋国和楚国轮流当诸侯的盟主,难道只有你们晋国才当过盟主吗?)”
叔向就对赵孟(赵武)说:“诸侯归晋之德只,非归其尸盟也。子务德,无争先。且诸侯盟,小国固必有尸盟者,楚为晋细,不亦可乎?(诸侯拥护晋国是因为我们晋国有德,而不是因为我们一直主持盟会。大人只要讲求‘德’,用不着争第一。而且诸侯盟会,也有小国主持的时候,咱们就当楚国是我们晋国推出来的小国,有什么不好?)”
于是晋国就让楚人在前了。《春秋经》中记载晋国在前,则是因晋国讲信义。
一些补充:
相应的《春秋经》:“夏,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屈建、蔡-公孙归生、卫-石恶、陈-孔奂、郑-良霄、许人、曹人于宋。”确实是以晋国为第一,楚国第二。
《襄二十七年传》:
壬午,宋公兼享晋、楚之大夫,赵孟为客。子木与之言,弗能对。使叔向侍言焉,子木亦不能对也。((p 1133)(09270406))(114、094)
我的粗译:
壬午那天(杨注:壬午,六日。),宋公(宋平公)设宴招待晋国和楚国的大夫,赵孟(赵武)是主客,但当子木(屈建)与他对话时,却答不上来了,只好让叔向帮忙,这就轮到子木答不上来了。
《襄二十七年传》:
乙酉,宋公及诸侯之大夫盟于蒙门之外。子木问于赵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对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晋国无隐情,其祝史陈信于鬼神无愧辞。”子木归以语王。王曰:“尚矣哉!能歆神、人,宜其光辅五君以为盟主也。”子木又语王曰:“宜晋之伯也,有叔向以佐其卿,楚无以当之,不可与争。”((p 1133)(09270407))(058、114、094)
我的粗译:
乙酉那天(杨注:乙酉,九日。),宋公(宋平公)以及参加盟会的各家诸侯的大夫在蒙门之外举行盟誓。子木(屈建)就问赵武说:“范武子之德何如?”
赵武回答说:“夫子之家事治,言于晋国无隐情,其祝史陈信于鬼神无愧辞。”这话的大意是:那位大人对自己的家族管理得很好,在晋国朝廷上的发言光明正大,他家的祝史向鬼神陈辞时不会有愧于心。
子木(屈建)回国后把这段话告诉了他的王(楚康王),他的王感叹说:“尚矣哉!能歆神、人,宜其光辅五君以为盟主也。(真了不起啊!能让神和人都满意,他辅佐了五位晋国国君作诸侯的盟主,不是没有道理的。)”
子木告诉他的王说:“宜晋之伯也,有叔向以佐其卿,楚无以当之,不可与争。”意思是:晋国成为霸主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有叔向这样的人才辅佐他们执政的卿,我们楚国没有这样的人才,没法和他们竞争。
一些补充:
“范武子”就是“士会”,当时的著名军事家,一度是晋国的中军元帅兼大傅,四十多年前就已退休。士会从晋文公、晋襄公开始就是大夫,到晋灵公、晋景公时期已经是卿,最后在晋成公七年,“晋侯请于王,戊申,以黻冕(fú miǎn)命士会将中军,且为大傅。”(《宣十六年传》(p 0768)(07160102))就是说士会担任了晋国的中军元帅兼大傅。中军元帅主持军务,同时是晋国的正卿,实际执掌晋国的政权;大傅后世一般称太傅,当时是晋国国君的老师,同时掌管礼刑之事,有很高威望。晋国某一任的大傅阳处父甚至曾经改变了晋襄公任命中军元帅的决定,也就改变了晋国历史的走向(《文六年传》(p 0544)(06060101)),因此,晋国的太傅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职位;士会一身而兼此二职,反映了他在晋国称霸中原的事业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其对手楚人才会念念不忘。
以下是整个盟会过程日期干支的列表,从中可以看到,整个外交折冲的过程历时四十多天,这虽然有点长,但其它盟会估计也不会短太多,这是当时的节奏: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
不过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从壬申到戊寅只有六天,在这六天中:向戌在陈国把赵武的意思转达给屈建,屈建又通过传车请示在住另外一处的楚康王,楚康王作决定后通过传车下令给屈建,屈建把楚方的意思告诉向戌,向戌从陈国回到宋国,再把楚方的意思转达给赵武,然后赵武和公子黑肱(子皙)举行盟誓,最终固定双方的意向,这中间的时间还是很紧张的。
上年楚康王率兵讨伐了郑国,我估计现在仍然逗留在方城之外“叶”一带,如此则离屈建所在的陈国直线距离约一百四十多公里,陈国离宋国直线距离又有约一百零五公里多,从这里或可了解当时传车的效率。当然,如果楚王在郢都,恐怕时间上就来不及了。
下面的地图截自《春秋左传注》初版所附《楚吴越地图》,其中包括了屈建通过传车请示楚康王可能涉及的宋、陈、叶、楚诸地点(用红色圆圈标记),请各位按验:
“蒙门”杨伯峻先生注曰:“宋都东北有蒙城,则蒙门为宋都之东北门,出此门至蒙城者。”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左传》中的成语14附:晋楚弭兵7 1 桥上 字6287 2014-08-26 05:19:31
🙂《左传》中的成语14附:晋楚弭兵6 3 桥上 字9026 2014-08-25 05:32:16
🙂《左传》中的成语14附:晋楚弭兵5 2 桥上 字9216 2014-08-24 05:39:56
🙂《左传》中的成语14附:晋楚弭兵4
🙂《左传》中的成语14附:晋楚弭兵3 3 桥上 字8897 2014-08-22 05:01:13
🙂《左传》中的成语14附:晋楚弭兵2 4 桥上 字8394 2014-08-21 05:10:14
🙂挑个错 4 baumchen 字128 2014-08-21 14:13:54
🙂是,前面应该是中军佐,谢谢,马上改 桥上 字0 2014-08-22 02: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