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的毛泽东困境 -- 经济学家吴迪

共:💬161 🌺1544 🌵1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葡萄新年好

先说明,我没有抬杠的意思。

WG中,用于民生的投入不足国家总投资的12%,如果为真,有没有这个必要呢?这样做的出发点是什么呢,是被迫吗?

我个人觉得,这个12%可能是估得过低了。因为当时没有私营部门的投资,这12%就是全年用在民生上的全部开销了。而事实上即便在计划经济时代,基层有很多资源是不可能尽全入账的,老百姓想尽办法搜罗穷尽,对付着过。

但反过来讲,如果中央领导拿到的数字就是12%,既然觉得下面还过得下去,就年年得过且过,毫无触动,那也是无法置信的。仅仅12%,管吃喝拉撒住医教,管新增人口和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恐怕总体战中的德国也做不到(德国有大量集中营劳工是计极低价格,半送给军工企业使用的,免工资,所以企业不占多少开销,可以拉低投资总额),当时中国尚未进入与美苏的全面战争,就年年如此竭泽而渔,那真开战的话,民力疲惫,还能怎么挖掘潜力?打仗要靠普通人家的子弟普遍营养足够身体壮,受过一定的教育。

所以我觉得,光是满足新增人口的温饱,提高识字率,改进水利农田设施,工矿企业涨点工资,多投产几个厂,这几项恐怕年投资额的12%就已经打不住了。

“1967年----1976年的10年(1966年因经济领域尚未受到“文革”较大影响,故不计入),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4.9%。1976年和1966年主要产品产量相比,钢增长33.5%,原煤增长91.7%,原油增长499%,发电量增长146%,农用氮、磷、钾化肥增长117.7%,塑料增长148.2%,棉布增长20.9%,粮食增长33.8%,油料增长61.6%。”(《中国统计年鉴(1993)》,第57、50、33、444─447、364页,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版。)

“1966年全国农民和职工消费水平,1966年为每人132元,1976年增加到161元,其中农民由106元增加到125元,职工由244元增加到340元。”(《建国三十年国民经济统计提要》第335页)

如果从以上两处来源引用的数据是真实的,即便刨掉重工业部分,民生领域只投12%应该还是拉不动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