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的毛泽东困境 -- 经济学家吴迪

共:💬161 🌺1544 🌵1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人口损失主要不是战死,而是饿死

古代生产力不足,后勤补给能力也不行,军队往往需要就地取粮,所以有‘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的说法。同时打战的人多了,种地的就少了,穷兵黩武之下平日的小灾难就是灭顶之灾。

如果是国与国之间的战斗还好,国家有基本的组织力量来动员全国之力维持前线的粮饷供应,同时不会无限制地收刮民财免得崩溃。一旦军阀割据群雄并起就完了,每个军阀为了生存都会拼命刮地皮来维持军队,而且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比热兵器时代更为旷日持久,消耗的社会财富比例更大,这样一旦发生天灾(这是必然的)百姓就要流离失所,形成流民团涌入未受灾地区,而未受灾地区往往既无武力抵御流民涌入也无财力安置流民,结果未受灾地区也会形成流民团,这样的雪崩态势一旦形成那多么悲惨的局面都会出现,然后就是千里无人烟的结果了。

到了近现代,生产力大为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也更高,同时热兵器时代的军队规模受武器提供能力限制了(冷兵器时代给个竹竿就能上战场拼命)。武器的代差让军阀们无法肆意扩大军队,同时流民的威力也大打折扣,所以没有全国性的崩溃造成的人口骤减。

其实,现在如果发生核大战,那大部分人口也不会是被核武器炸死的而会是饿死的。在现代城市钢筋水泥丛林里,一颗百万吨级的氢弹未必能有1.5公里的直接杀伤半径,在战争前夕进行人口疏散可以有效地避免人口被大量杀伤了。但是针对化工厂和水利枢纽的核打击可以让我们的粮食生产能力骤减80%以上,而残余的工业能力必须优先生产炸药而不是化肥,这种情况下就算政府还保留着强大的组织执行能力实行完全的配给制也会饿死一半人。而一旦政府无法组织起民众,那人口减少90%也很正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