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扒一扒关家垴战斗 -- 河蟹

共:💬226 🌺2488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那是当然!只不过这是属于积极抗日还是消极抗日的差别

本质上鬼子就是纸老虎,国军消极抗日就吃尽了苦头,美其名曰"正面战场",其实就是被动挨打和向后转跑起来方便,让国军置之死地背水一战是做梦都别想,即便是如果国军敢主动出击一下就会好多了。

关家垴战斗早一点撤出来应该也能达到你提到的这个战略价值,当然历史不能假设,至于叫这战略价值还是战术价值也无所谓。

请原谅我的啰唆,因为评论彭大将军我还是百分之好几百的诚慌诚恐的。

的确,日军不敢大部队深入根据地腹地当然价值巨大,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得到这个价值的,也就是说代价和是否一定必须付这么大的代价,第二个是鬼子得到了什么。

必须承认,保护了根据地当然价值巨大,这是得,下面才敢评论彭大将军,也就是说失。

先说第一个问题:代价

如果把得到这个价值归功于关家垴一战的话,军事上严格的说,你提到的这个战略价值是负的。

兵不厌诈,不弱还要示弱呢,何况八路军本来就弱主要是靠牺牲精神打近战,八路军根本就不可以示强,很多人用"保存实力"来贬低示弱是非常愚蠢的。

具体到关家垴战斗,对山洞里的敌人示强实在是代价太大,都不要说八路军的装备了,美军的装备在朝鲜对付志愿军的坑道都困难重重,可想而知关家垴战斗在战术上的不聪明,结果就只能在战略上说事儿了。

战士的牺牲只是代价的一部分,还有战机的损失,特别是未来的战机,这就是示弱的好处,因为可以带来更好的战机,比如说孙膑一路逃跑还减灶。

这就是第二个问题:鬼子得到了什么

因为,八路军之所以有吃掉500名日寇的机会就是因为鬼子不了解八路军的"实力",其实应该用"战斗力"比较好,因为"实力"被用来说武器装备太多了,不了解八路军的"实力"鬼子才敢深入根据地腹地,结果呢,关家垴一战让鬼子了解了八路军的战斗力。

关家垴一战,日军不敢大部队深入根据地腹地,这证明了鬼子了解了八路军的实力,因为关家垴一战,这以后八路军就没有吃掉孤军深入的500名日寇的机会了。

一切的一切,永远的永远,打仗都是知己知彼,打仗必然会暴露实力,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暴露,如果是在能够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的情况下暴露就值得,否则就不值得。

比如说在关家垴,不仅不是能够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的情况,即便是也是需要付出自己的有生力量的巨大牺牲的情况,而且还可能是敌人不需要付出自己的有生力量的牺牲就能了解八路军的战斗力的情况。

问题是结果就是敌人在没付出自己的有生力量的巨大牺牲就了解了八路军的战斗力,特别让人痛心的是八路军付出了自己的有生力量的巨大牺牲。

自己付出自己的有生力量的巨大牺牲,不仅没能让敌人的有生力量的也巨大牺牲,还让敌人了解的自己的"实力",无论如何都是赔本的买卖。

可是,在地形不利的条件下示强,特别是对装备差的八路军来说,不仅自己损失惨重,以后还没更好的机会了。

不管怎么说也才是500鬼子,时间也不是平型关了,政治和战略等等价值如果有也很有限,关键是不能只看到得,还要看到代价和失。

所以,关家垴战斗绝对应该早点撤,示弱,保存实力,造成敌人不知彼,机会还会有,而且会更好。

毛主席从来都强调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相对应的就是保护自己的有生力量,就是不能暴露实力,兵不厌诈嘛,特别是对于打一个子弹就少一个子弹的八路军来说了。

最后,废几句话,早年红军时期,毛主席给大家讲红军的胜仗的标准是仗打完了,看看自己的枪和子弹,如果枪和子弹多了,那才是胜仗,否则就是败仗,因为红军没有军工后勤(八路军有一点军工也十分可怜),在没有军工后勤的情况下,仗打完了,结果枪和子弹少了的胜仗是不能打的,因为这样的胜仗打的越多完蛋的就越快。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