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寒门贵子 -- 晨枫

共:💬386 🌺2806 🌵7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台湾城市人口粮不如大陆?台湾城市人吃不上饭?

说明你那套前提就错了,谁要你供给了?那纯粹是我党个人的政治思维拿全国人民做实验

土地改革的效应几乎立竿见影,超过200万台湾人由此获得了财产所有权,农民的收入几乎增加两倍,从1949年到1953年,台湾的自有耕作土地从51%增加到79%。比起租来的土地,农民当然更努力地种自己的地。从1952年到1963年间,耕作生产力增加了50%。

经过此次土改,农村土地主的资金有7.6亿转移出来,投资到工商业。农民经济改善后,购买力增强,拉动内需。另外又推出一系列配套措拖,如提供低息贷款购置农机设备,奖励合作经营,使农产运销现代化,台湾第一轮土改暂告一段落。

至六七十年代,台湾农村已实现普遍小康,蒋经国委任农业和地政专才,启动第二轮“土改”。在都市,主要推行“平均地权”,核心内容是:规定地价,划分公私产权;照价课税,政府收取土地经济地租;照价收买,保持地分配平等;涨价归公,把土地增值收益用于扶贫、医疗、教育等公共福利事业。80年代初, 在农村主要着力于扩大农场经营规模,鼓励农民种植高价值农产品,以工商业大力反哺农业,台湾农民自此收入逐年猛增,农村实现普遍富裕。

经过前两轮土改,台湾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商业社会,经济实现代化,农产品不仅能自足,还能出口创汇,获得“水果王国”的美誉。

由此可见,大陆和台湾历史都证明,土改分地效力比人民公社收地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