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Andrew Marr:我这一行——英国新闻行业简史 -- 万年看客

共:💬78 🌺56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7)性新闻:长不了的一段历史

今天的新闻价值遭到的另一项主要抱怨就是英国新闻业对于性话题执着得有些不健康:据说在那个早已逝去的美好年代,新闻关注的是公共领域而不是隐秘部位。但是报纸看多了以后人们就会意识到“荤段子”在历史上一直与英国新闻业如影随形。英国新闻业一直保持着对性题材的良好胃口,尽管关于品味的法律与习俗一直在改变。即便是最为性事而痴狂的当代主编也会满足于维多利亚时代、爱德华时代或者二十世纪中期的公共生活所出产的大量“断背畸恋之耻”或者“三人同床共淫”等等嬉闹题材。演员迈克尔.巴里摩尔的性丑闻(1)曝光或许令二十一世纪初的英国读者大为震撼,但是他的同性恋行为细节却没有得到多少披露。相比之下,一个世纪以前的英国报界对于奥斯卡.王尔德受审的报道则要详细深入得多。此外维多利亚时代的报界也不像后世史学家假装的那样纯洁或者恐同。前文中遇到过的W.T.斯蒂德当时就写道,假如全英国所有犯过与王尔德一样的罪行的人都遭到收监的话,“我们将会见到一股令人惊诧的人流,源自伊顿与哈罗,鲁格比与温切斯特之类体面绅士的出身之地,终于本顿维尔监狱……”

维多利亚时代的报纸越发顾及当时的体面习俗,但另一方面也依然在尽可能连篇累牍地报道离婚案件与性侵扰案件当中最有料的细节。自从通奸法庭于1858年建立以来,《雷纳德报》,《帕尔马尔日报》,《每日电讯报》以及《警方预算画报》就一直密切跟进。著名通奸案件的细节在羞辱性的交叉质询当中暴露在大庭广众面前,这种场面总能吸引好几百名旁听听众在法院里一连站上好几个小时,报纸对此自然更不会放过。例如《雷纳德报》就曾在1879年报道过两名变装男子的案件(欧内斯特.博尔顿与威廉.帕克,两人用衬垫伪装胸部,在音乐厅门前引诱对他们抛媚眼的其他男子并将其引诱出来),报道中提供了博尔顿肛门附近状况的描述。与查尔斯.蒂尔克爵士的三人同床丑闻(2)相比,许多当代英国政客的公开受辱也都算不得什么大事。爱德华时代的下院并没有注意到周日报纸中分量沉重的性报道。但是到了二十世纪,随着步入离婚法庭的社会显达与政界人物越来越多,议会终于颁布了一份法案,禁止报道“刻意损害公共道德的猥亵性医学、外科学以及心理学细节”。

二十世纪中期的英国报界之所以相对还算干净,并不是因为公众对性报道不感兴趣,而是因为审查制度的作用——雷德克利夫.霍尔(3),D.H.劳伦斯,甚至詹姆斯.乔伊斯等作家笔下“色情书籍”的广受欢迎表明了实际需求的存在,而周日报纸也始终不停地试探着官方承受力的底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英国式的虚伪统治着当时的报道:只要搭配足够的义愤填膺作为调剂,性题材就能得到接受。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说是在二战期间某《世界新闻报》的编辑进行了一次读者民意调查,发现只有寥寥几名读者承认自己爱看性报道,于是就信以为真地将所有性报道从报纸上撤了下去——然后很快就被上级以脑残晚期的名义炒了鱿鱼。不过什么事都是过犹不及的。1987年《每日星报》与软色情报纸《周日体育报》合并,总编是麦克.格拉波特,他试图将丰乳肥臀路线推向全无逻辑的极致,推出了无休无止的重口味题材与无上装十五岁女生的照片,整份报纸里乳房图片的数量足以超过一圏正在哺乳的母猪,结果他彻底玩砸了。读者根本不敢带着这份报纸出门,唯恐让别人看见之后下不来台。广告客户与员工纷纷做鸟兽散,合并事宜不得不就此告吹。看起来英国读者喜欢一点挑逗,但是承载挑逗的载体必须能在朋友面前撑起一副正规报纸的架势。如果他们真的想要更过火的东西,完全可以从书报栏那里另行购买塑料纸密封包裹的色情杂志。

尽管周日报纸里有着分量很足的性报道,甚至连《每日邮报》里都有若干此类内容——三俗漫画,话外有意的故事与有意无意间对焦不准的女性裸体照片——但谁也无法否认真正掀起英国新闻性革命的是鲁道夫.默多克的《太阳报》。《镜报》的衰落及其落败于《太阳报》手下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在这个故事里,柯德利普领导的IPC报业集团失去了曾经的饥渴感,变得说教而自满起来。而年轻的默多克与他的第一任主编拉里.兰姆(4)则从下方发动了打击,吸引了越发投向消费主义的工人阶级英国,而《镜报》对这个英国只是扶帽致意而已。在这个故事的简化宣传版本中,默多克一并引入了赤裸的胸部与大鸣大放的右翼政治,而无产阶级英国对这两项手段都趋之若鹜。实际上,如果只看《太阳报》的新闻价值,实际的故事情节还要有趣的多。

《太阳报》直接从《镜报》手下挖来了许多审校编辑与报道记者,还引入了更多的性与更露骨的语言。并非巧合地是,默多克此时已经买下了《世界新闻报》。《太阳报》的露肉路线帮助教育了更加性开放的新一代读者。一开始《太阳报》采用了配套书刊、建议专栏与读者来信来取得相同的效果。第一位三版无上装模特斯蒂芬妮.瑞恩在1970年12月首次与读者见面,不过她并没有为读者提供任何他们此前买不到的货色。实际上,早期的《太阳报》看上去过时而天真,就像三十年代的黄色贺卡或者早期的《世界新闻报》。但是紧随其后的就是大量略加遮掩的“健康指南”类性题材文章与下三路书摘。

几年之内这种做法就没了劲头,因为大多数人已经把基础性爱技巧掌握得差不多了,或者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可以从男女性周刊杂志里面获得更加三俗的内容。无上装模特与放肆的双关语一直延续至今,但是它们从未真正使读者们目瞪口呆,就像博物馆里的贝叶挂毯一样与当代生活扯不上关系。在2004年,《太阳报》针对工党议员克莱尔.肖特的言论发动了一场保卫无上装模特运动,露齿而笑的模特们占据了一版又一版的篇幅,但是这一切看起来都有些疲软且令人尴尬。兰姆以及他那更为有名的继任者凯尔文.麦肯兹(5)——就像默多克本人一样——在个人层面上对于性话题都有一点清教徒的作风。他们知道性题材能促销,但他们也希望保持卫生与安全。他们不希望在报纸上讨论同性恋问题。他们最喜欢的委婉语是“搞一搞”,很好地体现了《太阳报》实际上并不牵涉肉欲的世界观。

真正令《太阳报》与众不同的是将笔法详实的性题材与名人新闻融合一体的作法。这也是一步合情合理的发展。流行报纸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到哪里去寻找性题材:不守教规的花花神父与邪恶的淫乱邪教终归数量太少,对于日常新闻报道来说肯定不够用。编辑们找到的最好借口就是惩罚名人,从王尔德受审到1963年的普罗富莫丑闻。这样一来淫乱与激愤就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勾兑——就好比油醋调和——并配制出了最可口的调味汁。经典《太阳报》风格所需的原材料随着八十年代的展开而依次到来——从皇家婚礼的连台大戏起步,以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各自外遇的双双曝光为高潮;以BBC的《东伦敦人》为首,戏里题材火辣、戏外绯闻不断的新一代电视肥皂剧纷纷粉墨登台;六零后出身的政客们也频频出丑,具体情节从同性恋打屁股取乐到一对多的车轮大战等等不一而足;最后不能不提的还有麦克斯.克利福德(6)这样专门依靠爆料名人房事隐私来从市场里捞油水的公关专家,这帮人不仅为偷窥一方服务,也为被偷窥一方服务。一夜之间似乎所有人都暴露了本来面目——雷纳德.“按摩料理”.弗格森(7)少校,零售大亨拉尔夫.“一夜五次”.哈尔珀恩,板球明星麦克.“霸王上弓”.盖汀(8),电视主持弗兰克.“吊带裤袜”.鲍恩(9),托利党议员哈维.“啪啪啪啪”.普罗科特(10)……主教,饱受爱戴的电视明星,时任自由党党首的帕迪.艾什顿,有奖问答节目主持人,流行歌手,足球明星——甚至凯尔文.麦肯兹本人都难逃罗网,他和女友在巴巴多斯度假的情形也被人拍了下来——上述种种性故事与不检点行为共同汇聚成了一股永无尽头的洪流,过去与现在都是如此。

导致这股洪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比较无聊。手机,电子窃听设备,更好更快的远距摄像机镜头,短信,电邮以及不干净的电信工作人员都大大提升了调查记者捕捉猎物的本事。随着报纸开始越发大方地向小三、娈童与妓女付钱购买信息,各种消息纷纷流传,一个市场也就此形成。麦肯兹手下的《太阳报》犯下的最严重的一起诽谤案件就是因此而起的,当时他在仅仅听取了某男妓(艺名“美国大哈利”)的单方面陈述之后就指控歌坛名宿艾尔顿.约翰与男童进行捆绑虐恋游戏,结果这位男妓随后向《镜报》坦白,“全都是胡说。全都是我编出来的。我就是想骗钱花,而且《太阳报》太好骗了。”当然,大部分见报的故事至少还有一点点真实成分,否则报纸产业早就破产了。杀伤力最强的证据往往是电子证据,例如查尔斯与卡米拉之间令人心碎的电话通话录音。但是许多脍炙人口的细节往往出自虚构,意在为故事增色,例如托利党大臣大卫.麦罗身穿切尔西球衣为女演员安东尼娅.德.珊莎舔脚的著名场景。

追逐政客的行为或多或少地放松了一点。小报编辑们声称这是因为“时代不同了”,或者因为托尼.布莱尔在位时从来不拿个人道德说事。不过还有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理由,就是小报们找到了为版面提供性报道且不必担心政治或法律报复的新途径。如今电影电视明星在加勒比海海滨或伦敦林荫公园里相互搂抱接吻的“抓拍”相片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出自经纪人的授意安排,是精心迎合观众的公关策略。“心力交瘁的电视明星”或者电台DJ总是拥有很多乐意与报界分享当事人性生活的朋友。选秀节目批量制造了众多一夜成名的一次性名人,他们急切地追求着金钱与名声,因此很乐意迎合报纸对于各种狗血情节的需求。数字电视则为性故事提供了另外的借口。“用身体演戏的电视宝贝乔迪.马什(11)与西城男孩乐团成员奇恩.伊根的狂野床上大战令她爽到九重天外——有了快感就要喊!”这位《埃塞克斯贤妻》一剧的主演坦言道:“我们两个的肉体结合得如此完美,我实在无法抑制自己的叫声。”当报纸可以如此轻易地搞到性故事时,也就没有多大劲头针对那些有能力反咬一口的人物发动昂贵且法律风险高昂的揭底调查了。《太阳报》几乎成为了一份上层社会报纸,而这样的报纸肯定不会把自己知道的秘密全都吐露出来。

但是麦肯兹手下的《太阳报》为英国新闻业留下的最危险的礼物还得算是广大公众对于流行报纸深切入骨的不信任。欺骗与炒作一直都存在,但是这些行径在八十年代恶化到了发疯的程度,事实真相在太多的重量级记者眼中失去了分量。当时这一切看上去还有点可笑。但是各种生编乱造的段子已然渗透浸染了英国的国民意识,例如“弗雷迪.斯塔尔(12)吃了我的仓鼠”(没有的事),伦敦布兰特市议会因为涉嫌种族主义而禁止使用黑色垃圾袋(他们没这么闹过),《太阳报》对于福克兰战争烈士伊安.麦凯的未亡人的专访(根本是无中生有),还有成百上千起类似的骗局。喜剧演员与讽刺作家们抓住了灌满整张报纸的蔑视事实作风并对其大肆开刀。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做法看起来根本无所谓。《太阳报》很好读,而且也很有几分趣味,销量更是一路上升,利润滚滚而来。但是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人们对于小报上的内容已经普遍失去了信任。优秀的报道记者依旧会核查事实,负责任的编辑们也会拒绝接受无事生非的炒作,但是这一切都已经太迟了。五六十年代《镜报》与《每日快报》的编辑们将读者与报纸之间的信任纽带——报纸读者对于报纸试图提供事实这一点的普遍假设——视为理所当然,但这条纽带今天已经断裂了。而且今天就连拼命搏销量的大报也开始小心翼翼地走上了小报当年走过的道路。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chael_Barrymore#Death_of_Stuart_Lubbock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arles_Dilke#The_Crawford_scandal

(3) http://en.wikipedia.org/wiki/Radcliffe_Hall

(4) http://en.wikipedia.org/wiki/Larry_Lamb_(newspaper_editor)

(5) http://en.wikipedia.org/wiki/Kelvin_MacKenzie

(6)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x_Clifford

(7)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nald_Ferguson

(8)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ke_Gatting

(9) http://en.wikipedia.org/wiki/Frank_Bough

(10) http://en.wikipedia.org/wiki/Harvey_Proctor

(11)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die_Marsh

(12) http://en.wikipedia.org/wiki/Freddie_Starr

通宝推:bayerno,随机微分算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