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为什么中国发展容不得慢——《大目标》 作者访谈之一 -- 马前卒

共:💬276 🌺930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嗯,我和你的看法不同

高全喜的这篇文章,在我看来,大概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家块垒。要细说的话实在太长了。

这么说吧,这里是个指导思想的问题,汪晖的指导思想是儒家的吗?明显不是。虽然马克思主义走到今天,也是门派林立,但是从大范围上看,汪晖的指导思想,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的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书,是以马克思主义构建现代性话语中的中国话语。这种思路还是延续建国以来,对传统思想的扬弃的路径,只是到汪晖这里以呈博大精深的气象。

如果说儒家左派,指导思想应该是儒家,儒家的问题是这样.

先说夷夏之辨吧,夷夏之辩很难说是儒家的核心内容。

儒家吧,这首先是种没有“他者”的思想。这是源于儒家的世界观,儒家眼中的世界,在地理意义上其实只包括中国及周边地区,由此出发,自然形成了儒家“天下一家”的世界观,也就是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在儒家眼中,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是一家人,都是自己人。

这里不是自己人呢?不是他者,而根本就不是人了。

在这个世界观的指导下,儒家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一个字:礼。就是伦常,就是安排位置,礼的出发点是血缘亲疏。

而所谓礼崩乐坏,其实就是建立超血缘关系的新型政治结构,这里的理论突破就是所谓的“移孝为忠”。

儒家理论很适合大一统王朝的政治哲学,而且只要定下了,上下尊卑,高低亲疏,形成差序格局的治理模型,就不需要做太大的改动。所以古人并没有特别强烈的形而上学冲动。

像“存天理,灭人欲”这样的提法,后世的赞同者和批评者,大多只满足于现实的道德训规中纠缠纷争。

而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对于世界,对于中国来说,正如胡风的那句诗:时间开始了。现代性是面向未来,而儒家是面向过去,这就是所谓的“三代之治”。

这里说到甘阳,真要细分的话,甘阳算是体制派,他很狡猾的,真的,绝顶聪明,绝顶滑头。我常拿甘阳和蒋庆相比,从智商的角度来看,一个是珠穆朗玛峰,一个是马里亚纳海沟。但是在某种情境下,不排除甘阳会拿蒋庆为旗帜。(这是戏谈)

说到儒家的普遍主义,这本身是儒家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如何面对现代性的挑战成了一个新课题。以牟宗三为代表是一路,这一路偏重于守,从内心深处,还是不愿意打破阶级格局。当下以文化同样性来对抗西方普世主义,莫不如是。

如果从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出新的理论架构,试图取代西方普世主义的,大概还得说赵汀阳的“天下理论”,这套理论很有趣,当然也有些问题。不过,这套理论巧妙的迎合了朝廷的“和平崛起”提法。在今后的历史进程中,“天下理论”能获得怎样的发展,值得关注。

绕得太远了,其实我的意思就是说,汪晖虽然讲儒家,但还算是个马克思主义者。这算是立场问题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