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中华文化 -- 夏商楚歌
政治类刚刚说过,生活类有人生礼仪、饮食礼仪、称谓礼仪等。
人生礼仪;
诞生礼,三朝:受贺;
满月:剃发;
周岁:抓周
成年礼:冠笄礼
婚礼:纳采、问名、纳结、纳徵、请期、亲迎
葬礼
称谓礼仪有;尊称:敬称,用敬辞向对方表示尊敬。比如;尊驾,仁兄,令郎~~~
谦称:用谦辞表示谦虚的自称。如;臣,奴才,妾,寡人,老朽、贱内、犬子~~~~~
鄙称:用轻蔑的口吻称呼别人。如;小人,竖子~~~~~
作为周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分封诸侯,这些诸侯便是封国内最高统治者。他们听命于天子,也是有义务的。如:服从命令,纳贡,守卫,管理~~
这些社会地位和权力是由宗法制为基础的等级制度决定的,等级越高,社会地位就越高,权力也越大。周天子在金字塔尖,往下便是;诸侯,卿大夫,士。他们的嫡长子有继承权,别的儿子便是余子。
周代等级很明显:天子使用九鼎,诸侯使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文士用三鼎。彼此是不能逾越的。
语言方面同样有等级,周天子死了:崩,驾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文士死称;不禄。
这些贵族在举行祭祀和宴饮等活动时使用的乐器是编钟,一样有要求。周天子的乐队可以排成四列,东西南北四面都可以排。
诸侯只三列,大夫两列,士一面。
跳舞,听歌,也有规定。天子能同时让六十四人一起跳舞,列八行。
诸侯三十六人,列两行;
卿十六人,列四行;
到了士,只能用可怜的四个人,可列两行。
周公制定这些,让这些不同等级的贵族在衣,食,住,行,言行,举止等各方面都要受到‘礼乐’的严格规范限制。这保证了贵族的身份和地位不可动摇。
礼乐制度最终维护了宗法等级制度,因此我们可以说,礼乐文明确立了。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秩序,巩固统治。
而先秦时期的姓氏也同样是这个目的,称名与不称名在西周春秋以来的日常交往中,是体现和确认双方地位的尊卑高下。
百姓以“名”为媒介建立了与不同性质的“物”的责任关系。“物勒工名”体现了工匠、监造官吏对器物质量的责任关系,名田宅”体现了“农”对系于其名下的田地负有的向官府交纳赋税、服役的责任。官文书上的署名包含了有关官吏所承担的性质不同的责任,从而搭建起帝国中君—臣{民}—物的基本关系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