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从石路到铁路 -- 秦关
庞贝古城的路上砌有两行平行的石道,其距离是当时战车的轮距:1435毫米,看来是为了当时的战车铺设的。十六世纪德国哈兹矿山也铺有两行专运矿石的“石路”, 距离恰好也是1435毫米。石路使矿车推拉方便,但无法转移,也不够轻便。1550年,在法国和德国边界附近的勒伯德尔地区,矿山的马拉矿车开始用木制轨道。1605年,英格兰的煤矿也采用木轨,轨距仍保持1435毫米。木路制作、铺设方便,一时风行。
后在木轨上蒙铁皮以防磨损过快,但没有很好解决。
十七世纪的英国,因为生铁价格下跌,有人就把铁熔化,铸成5英尺长,4英尺宽,1英寸多厚的长方形铁板,铁板上有孔,可以钉在木轨上存放。结果新型轨道大受欢迎,铁路一词由此而来。从“石路”到“木路”再到“铁路”,它们的轨距几乎完全一样。
板式铁路耐磨但易脱轨。后改为角铁型,立角档在轮内侧,但该型强度不够易被掩埋。1789年出现了立式轨,强度有所提高,也不容易被掩埋,在车轮的外侧加轮缘,以防脱轨。1788年威廉·杰索又把车轮凸起的外缘改为内缘,更加科学(1789年出现了立式轨,1788年威廉·杰索又把车轮凸起的外缘改为内缘,时间恐怕有误)。随着科学发展立式轨从腰鼓形逐渐演变为工字型。
关于标准轨距的来源,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它来自古罗马的战车轮距;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来自实际运用中的修订。
1788年,美国人威廉·杰索把铁板轨改为立放的铁轨,当时,车轮的轮缘在外侧,两轮缘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两股轨道的外侧距离为5英尺。以后,杰索又把轮缘改在车轮的内侧,但5英尺的轨道距离未变。由于铁轨顶宽为1又3/4英寸,所以两股轨道的内侧距离(轨距)实际上是4英尺8英寸半,即1435mm。这个说法似乎更有道理。实际上,铁路发展的初期,轨距是五花八门的,宽可达7英尺(2133.6mm),窄只有2英尺6英寸(762mm)。即使现在,全世界也有30来种不同的轨距。
把1435mm定为国际标准轨距,有其历史原因。1825年通车的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英国的斯托克顿——达灵顿的铁路就是采用的1435mm轨距。1846年英国国会把这个轨距确定为标准轨距,非经特准,禁止在新铁路线上采用其它轨距。当时的英国是资本主义强国,因此也把这个标准推行到他们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去。例如,主持修筑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的工程师是英国人克劳德·威廉·金达,他就力主采用四英尺八英寸半的轨距。从现实情况看,全世界采用1435mm轨距国家占多数,所以把1435mm定为国际标准轨距也就顺理成章。
原文及图片。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文摘:从石路到铁路
🙂第一段是胡扯,写这个的人一点也不懂工程。 6 njyd 字748 2011-07-23 06:30:03
🙂文章是抄来的,我对这个领域一无所知。 1 秦关 字622 2011-07-23 08:11:48
🙂看到文摘两个字了, 1 njyd 字212 2011-07-23 18:24:04
🙂谢谢提供的信息 PBS 字294 2011-07-23 12:25:11
🙂感觉很不实用啊 黑传说 字102 2011-07-25 11:19:37
🙂省力? fakeone 字0 2011-07-26 22:40:37
🙂马拉街车是公交系统的前身,是城市化的标志,中国直接上有轨 PBS 字1312 2011-07-25 20:07:36